?

數字技術賦能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2024-04-09 12:46李婉賈坤胡子劼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4年3期
關鍵詞:教育數字化數字技術智慧課堂

李婉 賈坤 胡子劼

【摘 要】當下,我國正值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期,在此背景下,如何推進教育數字化,利用數字技術賦能課堂,依托智慧課堂對初中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等,已然成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以初中地理北京中圖版“認識母親河”一課為例,實踐探究數字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及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教育數字化;數字技術;智慧課堂;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671-7384(2024)02、03-150-02

教育數字化轉型直接推動了數字教育資源多種方式的演進以及虛實結合的教學空間建設,能夠使課堂中的教師、學生、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等發生重大變化[1]。因此,教師在準備利用數字技術賦能課堂的同時,一方面要認識并適應數字技術帶來的課堂變化;另一方面要了解并恰當使用多種數字技術,進而開展行之有效的課堂活動。

數字技術賦能課堂教學的理論分析

1.數字技術賦能教育資源的多樣發展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利用音視頻資源、動畫、圖像等開發以傳遞知識為主要功能的教育資源。隨著“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推進,通過融合知識類與工具類的教育資源為一體,生成虛擬交互類數字教育資源,進而在課堂的設計和實施中及時診斷學習者的發展水平,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從而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2.數字技術賦能教學空間的建設與應用

教師可通過大數據、云平臺等多種教育資源、結合教學設計,在虛實結合的教學空間中有效地開展組織教學活動。同時,在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時,教師也可利用一體機、智能教室、數字采集設備等各類終端設備打造學生學習的智慧虛擬平臺。

3.數字技術賦能教學模式的變革

在課堂中,數字技術賦能教學全過程,可通過終端設備匯聚課堂中的人、活動和環境數據,形成統一的數據中心并服務于課堂的中心主體,推動師生關系、生生關系、互動關系類型等的重構,將引發教學模式的變革[2],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地生根。

數字技術賦能課堂教學的實踐應用

1.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教學分析

初中地理教學內容豐富,七年級的地理內容以中國為例,重視學生對概念的認識和學習方法的獲得[3]。本章的學習,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及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視角出發,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數字技術的使用,關注學生對于黃河基本情況的認識和了解,同時讓學生正確運用地圖等相關工具,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綜合分析認識黃河不同河段景觀特征及其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而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黃河中游水土流失的生態環境問題,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措施,培養學生人地協調觀念,助力黃河的可持續發展。

2.數字技術賦能課堂教學的實踐應用

(1)數字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初次應用

在導入環節,教師通過播放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開幕式上我國利用數字技術展現“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觀景象的視頻,對學生形成視覺沖擊以及結合語文學科文化素養的培養,引入本節課的所學內容。

在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對比認識這一環節,教師讓學生使用智慧筆來完成作答并采集相關信息,從而借助“教考綜合評價系統”的數據匯總來了解班級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而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做鋪墊。在黃河水系特征的學習當中,教師請學生用智慧筆來標注相關信息,結合地形圖來描繪黃河干流流向,在圖中相應的位置標注地形區和行政區的名稱等活動,通過“教考綜合評價系統”的實時呈現及思維在線等模式,一方面增加師生間的互動,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關注地理思維的養成。

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本節課的設計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課堂互動,最終達成地理實踐力和綜合思維的培養。但同時本節課的課堂設計還存在數字技術應用不充分、區域認識和人地協調觀念培養目標未達成等問題,因此在此基礎之上,教師需繼續開發數字技術的有效應用,賦能課堂教學。

(2)數字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再次應用

基于第一次教學設計,在再次分析教材及開發“教考綜合評價系統”的隨機點名等工具的基礎之上,教師減少了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認識對比的環節,增加了黃河水文特征的教學環節。導入環節依舊選取了視頻導入帶給學生視覺沖擊,并根據學生的學情狀況削減了用智慧筆統計學生對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的作答情況這一環節;保留黃河水系特征的認識,并通過“教考綜合評價系統”的隨機點名工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最后通過景觀圖片的展示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建立不同河段的景觀特征和其自然地理要素間的關系。

本次課堂設計增加了“教考綜合評價系統”的使用以及工具箱的開發,同時增加了景觀圖片作為問題導入,鍛煉了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區域認識的形成。但同時,本次課堂設計未能充分運用智慧筆的數據采集功能,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生成情況掌握不明,人地協調觀念也沒能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達成,后續需要借助數字技術賦能課堂教學更好地發展。

(3)數字技術賦能課堂教學的最終實踐

在最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結合學情,調整導入及黃河水系特征學習的比重,開發“教考綜合評價系統”的對比功能,增加學生分析黃河水文特征環節的占比,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通過問題鏈的設計,加強學生區域認識和人地協調觀念的培養。

教師在調整黃河水系特征學習的比重環節,通過保留用智慧筆按流向描繪黃河的干流并標注流經地形區這一活動,一方面教師實時掌握學生的課堂活動情況,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地形對河流的影響,為后續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減少了描繪黃河干流的次數,減少了重復的數據統計,提升課堂質量。

在增加學生分析黃河水文特征的占比環節中,教師依舊采用運用景觀圖片來讓學生直觀感受不同河段的景觀特點,并請學生結合所學,建立起河流水文特征和自然地理要素間的關系,教師依據學生所需提供相關地理工具(地圖),學生再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并運用智慧筆完成學案上的相關內容?!敖炭季C合評價系統”進行實時收集數據并對比呈現,展現同段不同組以及不同河段的學生探究情況,實現當堂評價。同時對于學生對黃河下游流經華北平原流速減緩、含沙量變化的分歧,教師帶領各組成員用不同力量搖晃含沙的水瓶來實踐探究最終結果,進而提升地理實踐力。

完成學案后,教師通過問題鏈的設計及視頻、圖像等的展示,引導學生關注華北平原泥沙淤積而形成的“地上河”景觀,進而請學生關注中游河段水土流失問題的治理,結合生活實際提出切實可行的緩解措施。最后,教師請學生運用智慧筆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本節課的所學內容,實時收集學生的總結成果,并及時進行互動批閱反饋。

總結反思

通過教學實踐,教師切實地感受到了數字技術所帶來的教育資源的多元化、教育空間的擴大化、教學模式的創新化,與此同時,也更好地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實與發展。隨著數字技術的加速發展與應用,教師要主動迎接挑戰,加強多方合作,充分利用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新突破[4],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全面賦能。

參考文獻

郭紹青. 從數字化技術變革教學視角理解教師數字素養[J]. 電化教育研究,2023(7).

劉邦奇. 智慧課堂引領教學數字化轉型:趨勢、特征與實踐策略[J]. 電化教育研究,2023(8).

韓春紅,張新慧. 基于人地協調觀的初中地理大單元教學設計——以黃河流域的教學為例[J]. 中學課程輔導,2023(11).

王鵬飛,李曉慶,劉微娜,沈靜. 優化技術手段支撐教學評一體化的實踐研究——以某校定向采集數據賦能教師循證教學為例[J]. 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3(12).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學

編? ?輯:徐靖程

猜你喜歡
教育數字化數字技術智慧課堂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專家組成員郭紹青:教育數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級發展階段
從教育信息化發展新動向把握建設新方向
建設教育強國?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
淺談數學智慧課堂的構建
淺析產業化模式對中國動畫發展的重要性
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探究數學奧秘,創生智慧課堂
數字媒體藝術在虛擬展示空間中的應用探究
數字技術在工業電氣自動化中的研究應用
工業自動化中數字技術創新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