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職業院校食品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2024-04-10 01:53楊柳侯聚敏吳淑清孫茂成
食品工業 2024年2期
關鍵詞:職業院校校企育人

楊柳,侯聚敏,吳淑清,孫茂成

長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系 (長春130022)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也是我國實施兩步走戰略、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1]。

在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戰略過程中,高等涉農職業院校充當極其關鍵的角色。吉林省作為農業大省,其職業院校肩負著建設地方農業、培養農業人才、發展地區經濟等多方面的責任與使命,是實現吉林省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近些年,涉農職業院校人才培養雖然成績巨大,但諸多現實瓶頸問題依然存在,如:人才培養與農業需求不匹配[2];專業設置與課程內容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3];實踐教學脫節,校企合作育人效果不佳;產教融合穩定性不足,未實現產教深度融合[4];涉農職業院??蒲谐晒D化率低,科技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低[5]。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我國的科技成果在農業方面的轉化率遠低于西方國家平均水平;用于農業科技投入資金僅為農業生產總值的1%,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對于農業生產率,我國占比不到1%[6]。這些研究表明,在農業產教融合方面,我國遠不及發達國家,因此,農業現代化所發揮的引領作用需進一步加強?;谏鲜鰡栴},立足于吉林省的職業院校,以食品專業為研究對象,提出如何從課程設置、人才培育、教材編著、師資建設、實踐平臺建設、信息化平臺建設等方面改進育人培養模式,使得職業院校的食品專業培養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助理鄉村發展,此研究可為職業院校的其他專業服務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借鑒和幫助。

1 涉農職業院校食品專業人才培養措施

1.1 課程設置要有針對性,專業課程的內容設置貼近企業、貼近市場

涉農職業院校要以服務“三農”為宗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行業標準為依托,遵循“夠用、適用、需用”的原則,設置的課程要貼近企業、滿足市場需求[7]。一方面,職業院校需對用人企業及已畢業的學生開展調研,考察企業及社會用人需求,要依據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產業升級對專業課程中內容的要求,按照需要整體改造,沒有用的專業課程需要淘汰,著力打造精品課程。另一方面,職業院校要著眼于實踐課程建設,增加實踐課及技能課的權重,讓學生畢業后直接就業上崗、能更好地適應于社會,滿足社會人才需求。

1.2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育標準

按照企業發展對農業技術方面人才的需要,校企雙方應共同研討,制定出社會所需的人才培養標準,培養企業能用的、能留下的、且動手能力強的技術人才。校企共擬教學計劃和共定實踐課程權重,讓學生可以學以致用且能用以促學。同時,校企兩方依托實訓基地的條件進行農產品深加工以及食品檢測等教學和科研活動,雙方共建實訓基地。企業可為學生提供場所,作為教學及實習基地。企業安排業務能力骨干作為實習指導老師,加強對學生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撰寫的指導。學生跟普通員工一樣,按點正常上下班。通過實習,學生可以牢固掌握生產技術,為日后更好地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鼓勵教師在工廠進行科學研究,科研成果成熟后在企業里完成轉化,科研成果獲得的產值可作為學院發展基金,而發展教學可利用此資金,從而產生“產業養教學、科研促生產”的良性循環。通過此舉,不但可使教學條件得到改善,而且使得教育職能得到轉變,校企聯合辦學的作用可充分被發揮出來[8]。

1.3 精編有特色的教材和大綱

基于鄉村振興的大背景,應用型涉農職業院校應充分調研教材內容,同時結合自身教學資源和優勢,將多方信息進行整合,搭建適合涉農職業院校自身的課程體系,在教材和大綱中融入鄉村情懷。廣大教師應對教材定位、教材內容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討論,編撰高質量的大綱和教材,充分凸顯農業職業院校辦學特色,進而提高應用型農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1.4 校企共同培養實踐型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的知識水平及實踐能力是衡量教育質量的關鍵指標,只有教師教得好,學生才能學得好,人才教育的關鍵在教師。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院青年教師要深入企業進行掛職鍛煉,拜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為師,掌握食品專業學科前沿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術技能素養和職業技術創新能力;通過實踐鍛煉的形式,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操作與實踐指導能力。通過企業掛職鍛煉,可以拓寬教師視野,增長才干,同時,提升學院辦學質量,助力學生實習就業,推進產學融合。

1.5 構建多元化、綜合性實踐教學平臺

加強實踐教學,首先要構建多元化的綜合性實踐教學平臺。通過組織各類國家級、省部級學科競賽來走向市場,走向社會和國家,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食品文化節屬于校園文化“一院一品”項目,是學校為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踐行學?!暗掠?、智育、體育、美育、勞育”五育并舉及“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努力實現高素質應用研究型人才培養目標而搭建的教學實踐和思政育人的有效平臺。職業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可借助食品文化節實踐平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及組織能力,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思維,營造校園科技學術氛圍,有效提高師生的行業使命感、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等關鍵職業素質能力,豐富學校的校園文化生活,最終達到實踐育人與科研育人的目的。

地方農業職業院校主要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當地政府應將更好的政策和資源給與傾向,提高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助力鄉村振興發展[9]。

1.6 加強校企合作,共建信息化平臺

校企應共同建設共享且公開、透明的信息化平臺。通過該平臺,涉農職業院??蓪崟r了解農業企業的用人需求及發展動向,職業院校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內容,提高學生培養質量及就業率。農業企業實時在平臺上發送用工需求、農業生產中遇到的技術瓶頸問題,不但使企業招收到“用得上、用得好”的員工,而且解決企業生產技術上遇到的難題。對于政府職能部門,可在此平臺上發布校企合作較為成功的案例,該舉措不但使得校企合作可信度增加,而且使得企業對于校企合作的積極性提高。校企合作信息化平臺是溝通校企雙方的橋梁。通過此平臺,更加有利于校企雙方合作,共同進行人才培養,助力鄉村振興。

1.7 圍繞吉林省農產品資源優勢,培育當地農業主導產業

職業院校要充分利用當地龍頭農業企業的資源,在其生產基地進行新產品的研發及新技術的推廣,龍頭企業給與資金支持,雙方合作,共同打造特色農業產品,提高產品生產的技術含量,增加產品銷售率。

吉林省是農業大省,農產品的研發與加工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職業院校教師要積極進行農產品深加工的研究,將科研成果轉化到祖國大地,造福人類,打造當地農業主導產業。校企雙方在共同培育優質農產品的過程中,共同培育高質量的復合型農業人才,也為校企雙方共同發展迎來蓬勃生機[10]。

2 結語與展望

鄉村振興為產業、組織、人才等方面的振興,并且在人才需求上呈現多元性需求。職業院校為培養涉農的專業技術人才的基地,在服務和助力于鄉村振興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只有將涉農專業人才育出來、留下來,才能加快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步伐。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序推進,只有細化專業人才發展模式,重視農村產業創新與體系化建設,才能真正改善農村經濟環境與發展面貌。職業院校食品專業人才要更好地服務于鄉村振興,應以服務食品產業和地方農業農村為根本宗旨,深入區域農業農村。高職食品專業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之前,應進行行業人才需求的調研和分析,通過創新“食品專業+”培養模式,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培養體系,制定符合鄉村振興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鄉村地區食品專業人才隊伍可持續發展。讓“有知識,懂技術,會實干”的應用型食品專業人才扎根鄉村,服務鄉村振興,將鄉村打造成“城市衛星”。

猜你喜歡
職業院校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
支持水利職業院校發展
職業院校不能僅培養一線普通工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