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食品安全意識培養與高校食品安全治理研究

2024-04-10 01:53孟凡博
食品工業 2024年2期
關鍵詞:食堂協同食品

孟凡博

紹興職業技術學院后勤處 (紹興312000)

近日,“某高校學生亞硝酸鹽中毒宿舍內死亡”案件、“華北理工大學鼠頭”案件引起社會熱議,高校食品安全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從當前情況來看,食品安全意識薄弱以及食品安全治理不到位,是導致高校校內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為避免學生因吃而危害健康,高校需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教育與治理。因此,加強大學生食品安全意識培養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工作,而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則是高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1 高校食品安全教育與食品安全治理的關系

從當前情況來看,許多大學生在大學期間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衣食住行方面的自由度變高使得他們的生活多姿多彩,但也為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育埋下諸多隱患。民以食為天,吃是大學生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吃得安全,才能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但是,大學生普遍欠缺食品安全風險認知,他們的食品安全意識以及維權意識不強,也缺少健康營養膳食觀念;在日常生活中過度依賴外賣,且有著許多的不良飲食習慣。這些問題都暴露出高校食品安全教育不足的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學生遭遇食品安全事故的概率。因此,高校必須高度重視食品安全教育,以培養大學生食品安全意識為核心目的高質量開展食品安全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

在高校發展中,食品安全治理不可或缺,而食品安全教育則是該項工作的重要環節。高校需要利用食品安全教育培養、提升大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并以此為基礎引導他們主動參與食品安全治理,為營造食品安全環境、改善大學生飲食結構、消除食品安全隱患貢獻力量[1]。高校食品安全教育與治理之間有著密切聯系,后者能為前者提供方向和重點;在大學生食品安全教育中,教師必須立足高校食品安全治理目標、要求實施針對性教學,以便保證教育工作行之有效??偠灾?,高校食品安全教育與食品安全治理相輔相成、密不可分,都是保障高校食品安全,維護大學生生命健康的有效措施。

2 大學生食品安全意識培養的意義和策略

高校食品安全教育應當以培養大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為核心目的。大學生是否擁有食品安全意識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做好此項工作對學生成長、高校管理及社會發展都大有裨益。

2.1 現實意義

高質量開展大學生食品安全意識培養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是讓大學生能夠“正確的吃”與“健康的吃”的根本方法,能夠從源頭著手避免主觀因素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而且,大學生食品安全意識培養還能夠引導大學生主動學習食品安全相關知識,主動參與配合食品安全治理工作,讓大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為保障公眾健康與生命安全保駕護航。作為高素質人才,大學生的成長發展會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有效培養大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能讓相關觀念隨著大學生的社交行為得到推廣,可在大學生進入社會、成立家庭后進一步擴散,從而為食品安全觀念滲透提供輔助,為保障社會穩定、促進食品行業發展,以及提高全民食品安全認識奠定堅實基礎。

2.2 實施策略

對于高校而言,培養大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必須以食品安全教育及食品安全管理為基礎,高校應該以專業課程完成知識傳授與技能指導,也要依靠文化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引導大學生。

2.2.1 優化課程教學

以優化課程教學為切入點,增強大學生食品安全意識十分必要。此時,高校應深化教育改革、加強課程體系建設,開設食品安全教育相關的通識課程,為發揮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優勢有效培養大學生食品安全意識奠定堅實基礎。實踐中,高校應當開設大學生食品安全教育公開課以及選修課,深化食品安全教育的課程化建設,以通識課程為載體傳播專業的食品安全知識,幫助學生逐步形成食品安全意識,增強抵抗食品安全風險的能力。當然,基于課程教學增強大學生食品安全意識時,也應當強調思想政治教育與食品安全意識培養的有效融合,強化食品安全課程思政,重視思政課教學中的食品安全內容融入[2]。

2.2.2 開設第二課堂

利用第二課堂培養大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同樣十分可行,這不僅是食品安全教育方式方法創新的有效措施,也是進一步擴大食品安全教育覆蓋性與影響力的可靠方法。在此環節,高校應當圍繞學生的課余生活開設第二課堂,基于“線上+線下”第二課堂高質量實施教學,有效培養大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如充分利用社交媒體,以抖音、微博、公眾號、嗶哩嗶哩等大學生喜愛的社交平臺為載體開設第二課堂,基于相關文案、音視頻、新聞完成食品安全觀念與知識宣傳,為大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輔助;舉辦食品安全主題活動,借助校園文化活動、知識競賽、主題班會、主題寢室會議強化食品安全理念滲透,增強大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組織學生參加食品安全學術講座、食品安全宣傳社區活動及健康膳食科普活動,參與校園食品安全治理工作、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推廣工作,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更加深入了解相關知識,增強食品安全意識。

2.2.3 保證靈活教學

高校在對大學生食品安全意識進行培養時,應該強調教學方法及教育形式靈活多變,以免因形式方法過于單一引發學生抵觸厭學心理。在此期間,高校需要重視生活化教學,選取貼近大學生生活的食品安全事故,以極具代入感的真實案例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增強大學生學習食品安全相關知識與維權知識的緊迫感。同時,高校也要以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為載體實施教學。如組織食品安全事故緊急處理演練,讓學生“身臨其境”,快速學習基本急救知識,掌握食物中毒緊急處理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食品安全應急處置流程,讓學生能在面對此類風險時冷靜處理。此外,高校也應當在校內增設食品快速檢驗實驗室,著力打造校內外食品安全教育實踐基地,為學生掌握專業、實用的食品安全知識,切實增強食品安全意識做好準備。

3 高校食品安全治理工作模式與實踐要點

無論是食品安全教育還是食品安全治理都任重而道遠,需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所以,高校應該立足現實找到最適合開展實踐工作的方法,強調規范化、標準化實踐。在食品安全治理方面,高校不僅要高度重視大學生食品安全教育,基于上述方法增強大學生食品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更必須從改善整體環境的角度出發,以提高學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增強治理效能為目的探索食品安全治理的優化路徑。

3.1 構建食品安全協同治理模式

結合實踐可知,高校食品安全問題的形成原因復雜多樣、影響因素眾多,且利益相關方較為豐富,單純依靠學校管理并不能保證食品安全治理順利推進。所以,整合各方力量,基于多主體協同實施食品安全治理十分必要。為此,高校應當在食品安全治理過程中構建協同治理模式。以學校、供應商、教育者、學生、監管部門以及教育部門的通力合作保證食品安全治理效能。為保證高校食品安全協同治理模式有效落實,高校應當優化頂層設計,明確各主體的角色定位與權責,梳理各主體之間的關系以及主要工作內容,以便使每個主體都能各司其職。

高校需要成為食品安全協同治理的協同者,發揮自身職能做好各主體之間工作協調,并且基于自身的管理與教育教學優勢夯實食品安全治理基礎。實踐中,高校領導需要提高重視程度,密切關注校內外的食品安全治理情況,掌握食品安全治理相關的政策法規,并且立足現實合理設定食品安全治理目標與計劃,嚴格規范地執行食品安全治理方案。與學校相比,教育部門與監管部門在食品安全協同治理工作中主要承擔“質控”任務,前者是調控者而后者則是監管者。教育部門應當履行自身職能,以上級主管單位的身份為高校的食品安全治理提供方向指引,為大學生食品安全教育改革提供明確指導;監管部門則應該扮演好“外部監督者”角色,通過定期檢查監督校內便利店、食堂以及校外餐飲行業的食品安全。

在食品安全協同治理模式下,供應商、教育者以及學生同樣需要深度參與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在此期間,食品供應商主要承擔著服務任務,要通過自我約束保證食品采購、生產、供給安全性,為學生獲得安全健康的食品提供保障。而教育者即教師和家長則需要扮演好“引導者”和“參與者”的角色,依靠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食品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食品安全習慣,掌握豐富的食品安全知識與維權方法;教師與家長還應該相互配合,基于二者通力合作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教育實效性,增強學生配合、參與食品安全治理的積極性[3]。學生是“參與者”也是“建議者”,高校食品安全協同治理期間大學生需要發揮主體優勢,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在學校實施治理措施后及時給予反饋、主動維權。

3.2 完善高校食品安全治理體系

3.2.1 健全治理機制

高校食品安全治理環節,也應當以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為重點開展實踐。此時,健全治理機制十分必要,以完善制度體系支撐食品安全治理必然能讓治理效能大幅提升?;诖?,高??赏晟苾炔恐卫頇C制,通過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優化員工管理機制和推行食品安全責任追究機制以保障安全管理質量。同時,高校也要引入信息化作業機制,利用互聯網與信息技術提高監督執法時效性,為實現動態化食品安全衛生檢查管理,開展針對性食品安全風險防范提供有力支持。如構建互聯網跟蹤監察機制,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實現食品安全治理的全過程記錄,保證治理透明化、全面化。食品安全治理期間,高校也應該拓展投訴渠道,建立食品安全預警機制及應急處理機制;還要構建師生激勵機制和實名舉報機制,為實施輿論監督、保證治理效能做好準備。

3.2.2 加強信息管理

現階段,高校有效開展食品安全治理工作也必須加強信息管理,需充分利用信息采集、分析及處理支撐食品安全治理決策,保證食品安全管理監督質量。為此,高校應著力開發食品安全治理平臺,利用信息化、集成化管理平臺為多主體共同參與的協同治理提供支持。與此同時,高校也應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治理數據庫,對食品安全治理相關的政策法規、典型案例、同行經驗、最新方法以及既有成果進行綜合整理,立足現有經驗成果探索個性化治理路線,讓多源數據服務于治理決策,進而提高治理實效性。

3.3 重點開展食堂食品安全治理

對于高校而言,食堂是食品安全治理的重點對象,做好食堂食品安全治理能夠讓高校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大幅降低。此時,高校需要強調多主體協同治理,并且不斷改進實踐工作。如采用統一采購、全過程管理理念開展學校食品安全治理,從源頭著手杜絕風險,消除食品安全隱患;嚴格篩選食堂承包商資質,定期檢查食堂工作人員健康證并組織其定期體檢;保持食堂內部環境干凈整潔,制定詳細的檢查計劃與標準,執行周期性食堂清潔巡查計劃;引入HACCP管理體系,為實施精細化、全面化食堂食品安全治理提供有力支持[4]。在重點開展食堂食品安全治理期間,高校也要鼓勵教職工以及學生深度參與治理工作,引導教職工與學生扮演好“監督者”角色,基于自身體驗與所見所聞配合學校,提出有效的建議,促進治理決策提質增效。

4 結論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事關重大,是影響高校育人質量與發展前景的關鍵性因素。為避免發生食品安全事故,高校既需要以科學治理改善校內的食品安全環境,也要加強大學生食品安全意識培養,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力度。實踐中,高校應當構建多主體協同治理模式,通過整合多個主體力量保障食品安全治理實效性;更要以加強治理為根本目的做好食品安全教育。

猜你喜歡
食堂協同食品
國外如何進行食品安全監管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廣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廣
三千食堂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食品造假必嚴懲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竟然被“健康食品”調戲了這么多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