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際貿易發展:階段、趨勢和提升對策

2024-04-10 04:03張景李顏
商場現代化 2024年8期
關鍵詞:發展階段未來趨勢對外貿易

張景 李顏

摘 要: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與對外貿易的重要作用密不可分。文章首先回顧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的發展沿革,總結出對外貿易依次歷經了啟航、深化、國際化、調整、提質五個階段的發展歷程。接著,立足于當前百年變局下我國對外貿易所面臨的國內外復雜情勢,提出我國對外貿易未來應持續從需求端、供給端和連接端共同發力,通過不斷擴大內需,拓展多元化外需市場,深化供給側結構,培育新的競爭優勢,重視國際物流系統的建設等方法來全面提升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水平。

關鍵詞:改革開放;對外貿易;發展階段;未來趨勢

一、引言

縱觀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歷程,我國經濟實現了從發展滯后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蛻變,人民生活得到顯著改善。追根溯源,對外貿易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整體上走出了一條以量促改、不斷開放的道路。在取得貿易規模日臻擴大、貿易伙伴數量持續增加、貿易結構逐步優化、貿易政策切實有效等巨大成績的同時,國內外環境的復雜變化深刻影響著對外貿易的走向,也對對外貿易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與挑戰。站在對外貿易新臺階上,過去主要依靠低技術要素的發展模式不再適應新時代對外貿易的發展要求,而高質量發展成為引領對外貿易發展的主旋律。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本文以各階段發展背景及主要發展政策為抓手,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主要階段,展望了對外貿易未來發展趨勢,對促進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主要發展階段

1.對外貿易啟航階段:1978—1991年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我國跨出邁向全球化浪潮的步伐,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從此步入通過發展外向型經濟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軌道。在此期間,中國對外貿易做出的主要變革有:第一,高度集中的對外貿易管理體制轉變為下放經營權、管理權,調動地方政府和微觀企業服務和開展對外貿易積極性的管理體制。第二,推行代理制度和出口承包責任制,解決收購制帶來的競爭不平等現象,促使企業自負盈虧經營,加強主體意識。第三,實施出口導向和進口替代相結合的貿易戰略。一方面通過吸引外商投資、出口退稅、關稅等政策措施支持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另一方面采用貿易保護工具,如關稅、進口許可證、外匯管制等維護國內幼稚產業——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

通過以國家管理下的簡政放權、出口導向為主旋律的改革,我國對外貿易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貨物進出口規??焖僭鲩L,1991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為1356.3億美元,是1978年的6.6倍,年均增長率為15.6%①,其中,出口額占世界出口總額的比重和位次顯著上升,1991年排名第13位,比1978年上升11位②。

2.對外貿易深化階段:1992—2000年

1992年,“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黨的十四大被明確提出,代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進程將在這一階段得到深化和加速。經過第一階段的初步探索,這一階段對外貿易管理體制的主要目標是圍繞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外貿管理制度框架進而完善外貿宏觀管理體系。在立法方面,1994年第一部與對外貿易相關較為完善的法律正式實施?!吨腥A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在保障對外貿易經營者合法權益、維護外貿市場公平健康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規范和引導作用,該法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更新。在人民幣匯率制度方面,1994年人民幣匯率制度由雙軌制轉變為并軌制,計劃和市場雙重管理的制度被取代,原匯率政策大幅簡化,加強了中央運用匯率體系進行宏觀調控的能力。在對外開放格局方面,1992年之前,開放的地區傍著江海實現從點到區的縱向開放,1992年之后,開放的區域向內陸城市延伸,而且開放地區的發展計劃和特點不盡相同,開放的范圍也從制造業向服務業擴展。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為下一階段參與國際多邊貿易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階段,貨物進出口總額持續高速增長,1992年貨物進出口總額為1655.3億美元,2000年為4743.0億美元,9年時間增長186.53%;此外,服務貿易出口與進口速度增加,出口總額在1992年突破100億美元,2000年達到150億美元③。

3.對外貿易國際化階段:2001—2007年

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這是我國外貿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標志著我國參與國際分工的寬度與深度在得到延伸的同時,我國對外貿易的管理制度框架也不斷與WTO規則接軌。第一,為了提高外貿政策的透明度,清理并修正了中央和地方頒布的涉外法律法規、暫行條例等,一些維護貿易公平競爭的條例依照WTO規則得到修訂,有力防范了傾銷、補貼等不正當競爭手段的使用。第二,切實履行入世承諾,貨物和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水平持續提升。我國關稅水平持續降低,在2007年完成了入世時關稅水平9.8%的承諾;與此同時,服務領域開放的步伐逐步加快,2007年中國服務領域開放接近120個分部門,貨物和服務貿易便利化的程度大幅提升。第三,依照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協定),我國涉貿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得到進一步修正。例如,2001年《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等法律法規的修改,保障了外國人享有與TRIPS協定相關的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

在這七年間,我國貿易伙伴朋友圈不斷擴大,對外貿易地理方向以亞洲、歐洲、北美洲為主,而且非洲、拉丁美洲進出口商品總值不斷擴大。此外,我國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迅速上升,由2001年的38.05%上升到2007年的61.80%,更是在2006年達到64.24%,深入融入世界經貿活動④。

4.對外貿易調整階段:2008—2011年

2008年,由美國房地產危機引起的次貸危機席卷全球,外需疲軟對中國的對外貿易造成了較大范圍的負面沖擊。自2008年11月以來,中國出口額連續7個月大幅減少,致使2009年中國進出口總額減少了16.27%,其中,出口總額下降18.29%,進口總額下降13.72%,這是2001年以來對外貿易貨物進出口規模首次出現下降,外貿企業遭遇生存危機,失業人數增多。作為中國第一與第二大貿易伙伴,美國和歐洲消費者的購買力和消費者信心在這場金融危機中遭受嚴重打擊,我國外貿企業訂單銳減,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工資水平隨之下跌,入不敷出的部分企業宣布破產,失業人數急劇增多。為了妥善應對金融危機對我國對外貿易帶來的負面影響,此階段我國采取的對外貿易措施導向為擴大出口。具體而言,擴大融資渠道緩解外貿企業資金短缺的根本問題;加強海關通關服務的能力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采用盯住美元的匯率體制以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給外貿企業出口競爭力帶來的不利影響等。事實證明,這些政策和措施對恢復對外貿易正常運轉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2009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出現跌幅之后,我國貨物進出口在2010年實現33.90%的增長率,并持續增長。

5.對外貿易提質階段:2012年至今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2012年肩負起歷史重任,在國際和國內形勢日趨復雜的情況下,高質量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同時也是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在多個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目前已躍居全球第一大貿易國。但也要看到,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低成本優勢日益消失,勞動力、土地等要素的價格上漲。國內如今正面臨創新能力欠缺、低技術含量產業產能過剩的困局;此外,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增加,外貿公司在國際上的競爭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我國對外貿易政策的重點是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增強整體效益,達到互利共贏,實現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2013年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基于“五通”原則,成為由中國主導的國際新型經貿合作模式,在為沿線合作國家改善基礎設施的同時,也助力我國中西部企業走出國門。數據顯示,2022年5月,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達到約11.8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超過1400億美元。我國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承擔先行先試的責任,結合不同的區位優勢,在優化營商環境、金融制度創新、簡政放權等領域探索更高層次的貿易開放?!秴^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CP)作為全球最大、最具發展前景的自貿協定,我國于2020年正式簽署該協定,將進一步擴大我國外貿市場,以不斷加強我國供應鏈、產業鏈應對風險的能力。

三、未來發展趨勢和提升對策

在國內居民消費不足、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勞動力低成本優勢逐漸消失、國外貿易爭端和摩擦日益增多、新冠疫情阻礙全球供應鏈正常運轉等諸多困難出現的背景下,黨中央高瞻遠矚,于2020年提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對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具有重大意義。一方面,在國外市場動蕩加劇、風險增大的情況下,發展國內大循環有利于降低我國外貿依存度,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RCEP等區域合作關系的開展,不僅可以實現“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政策效應,還有助于提高我國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的話語權。因此,新發展格局會對我國對外貿易未來發展趨勢產生重要且深刻的影響。未來,立足新發展格局,我國對外貿易可從以下方面進一步拓展。

1.需求端:擴大內需,拓展外需市場多元化

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且人均GDP已突破1萬美元,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有發展前景的消費市場,增長空間巨大。因此,消費作為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切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堅持擴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數量,對擴大內需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擴大農村居民的收入來源,在鄉村振興助力解決農村收入來源單一、不穩定的基礎上,仍需保障政府對鄉村建設的財政支出力度,有助于擴大購買力和購買意愿較高的人群數量,為暢通國內循環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扎實推進RCEP、“一帶一路”建設,積極發展互利共贏和長期的雙多邊經貿合作。一方面,在與RCEP其他14國開展經貿往來的過程中,還需因地制宜挖掘更多的消費需求,不斷加固合作伙伴關系,提高出口市場抵御風險的能力和靈活出口的變通能力;另一方面,借助“一帶一路”貿易便利化發展背景,根據沿線國家不同農產品的消費特點,促使農產品出口品牌化,并擴大宣傳推廣力度,提升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推動經濟進一步發展。

2.供給端:深化供給側結構,培育新的競爭優勢

在居民消費升級、勞動力數量紅利日漸消失的背景下,推動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轉型,離不開供給側的結構重塑與優化。在國內循環中,以市場競爭為主要力量,政府相關政策為壓力,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生產企業,加大財政和貨幣政策在基礎研究領域的投入,增強企業的創新意識,加強創新在推動產業升級中的引領作用;在國際循環中,持續引進核心技術和裝備并引領外資合理進入新興和高技術產業,通過反復的消化與吸收提高商品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與此同時,注重培育跨境電商、海外倉、市場采購貿易等新的競爭優勢,充分發揮外貿新業態的增長活力。例如,跨境電商通過互聯網傳遞商流、信息流、資金流,跨越傳統貿易時間和空間上的阻礙,有效降低買賣雙方的交易成本。未來,隨著跨境電商的不斷發展,跨境電商商業模式將會突破以B2B、B2C為主導的較為單一的模式,更好地滿足買賣雙方的需求。

3.連接端:重視國際物流系統的建設

國際物流通過海陸空三種運輸方式及不同運輸方式的組合實現貨物跨越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物理移動,是開展國際貿易必不可少的重要驅動力。近兩年,海運和空運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港口停工、航空價格上漲嚴重阻礙了國際貿易的發展,而陸上國際物流中歐班列以快速高效且成本低廉、運輸過程中接觸少、通達性強等特點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數據顯示:中歐班列在2020年達到1.24萬列總載貨量113.5萬標準箱,綜合重箱率達到98.4%,具有穩妥的外部環境抗擊能力。因此,隨著我國對外貿易高水平開放進程的加快,具有降低企業交易成本、加快市場反應速度等優勢的新型國際物流系統將會成為推動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建設領域。一是注重提高國際物流規則制定的話語權,積極主動參與海陸空國際物流法律法規的制定,提高應對國際物流糾紛的能力;二是加強國際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引入先進的信息管理技術,強化國際物流節點,如口岸、港口等的管理能力,拓寬社會經濟功能;三是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持續提高中歐班列、集裝箱運輸與其他運輸的銜接能力,促進供應鏈穩定安全發展。

四、結語

經過40多年的發展,我國對外貿易在不同時期的歷史背景下呈現不同的發展特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我國對外貿易正式邁出以出口為導向的步伐;經過初步的探索,完善對外貿易宏觀管理制度成為1992—2000年的重心;為了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入WTO成為中國對外貿易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2008—2011年,經過一系列以擴大出口為導向的措施,有效緩沖了金融危機對我國對外貿易的負面影響,反映出我國對外貿易的韌性;新時代我國對外貿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未來,圍繞高質量發展,立足“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我國對外貿易仍要從供需兩端及國際物流建設方面共同發力,具體從積極擴大內需、拓展多元化外需市場、深化供給側結構、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強化國際物流系統等方面著手,全面提升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水平。

注釋:

數據來源于2018年《中國統計年鑒》。

數據來源于1994—1995年中國商貿外經與經濟社會發展統計數據庫。

數據來源于2018年《中國統計年鑒》。

數據來源于2018年《中國統計年鑒》。

參考文獻:

[1]藍春汛,周升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管理制度演變特征及趨勢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0(1):159-161.

[2]盛斌,錢學鋒,黃玖立,等.入世十年轉型: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回顧與前瞻[J].國際經濟評論,2011(5):84-101,4.

[3]郭湖斌,鄒仲海,徐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成就與未來展望[J].企業經濟,2021(6):51-60.

[4]余振,王凈宇.中國對外貿易發展70年的回顧與展望[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36-47.

[5]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約11.8萬億美元[EB/OL].(2022-06-29)[2022-07-17].http://ydyl.china.com.cn/2022-06/29/content_78295671.htm.

[6]江小涓,孟麗君.內循環為主、外循環賦能與更高水平雙循環——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J].管理世界,2021(1):1-19.

[7]徐紫嫣,夏杰長,袁航.中歐班列建設的成效、問題與對策建議[J].國際貿易,2021(9):45-51,88.

作者簡介:張景(1991— ),女,漢族,湖南臨湘人,本科,中級審計師,研究方向:財務審計、貿易經濟;通訊作者:李顏(1977— ),男,漢族,湖南岳陽人,本科,系統集成管理項目工程師,研究方向:信息發展。

猜你喜歡
發展階段未來趨勢對外貿易
淺談我國量子通信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
家族企業管理模式及其路徑選擇
云南師范大學網球場館對外開放的情況調查與分析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政府角色轉換探析
唐代皖南詩歌探究
人口紅利漸失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及對策
當前經濟背景下人民幣加入SDR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基于社會網絡分析的我國微課研究探析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