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習作指導 促自主表達

2024-04-11 02:22陳張燕
小學語文教學·園地 2024年1期
關鍵詞:游覽景物語境

陳張燕

習作指導課重在引導學生進行雙向語言實踐活動,在交流和表達中有效激發習作動機,確定習作內容。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是一個習作單元,“妙筆寫美景,巧手著奇觀”是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學習按游覽的順序寫景物”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學生已經學過如何描寫一處景物、一個景點等,但按游覽順序描寫景物特點的難度更高。為了讓學生能根據習作要求有條理地描寫多處景物,教師在教學時要扣準主題,教會學生運用該單元精讀課文、習作例文中呈現的“按景物變化順序”“按游覽的先后順序”“移步換景”等寫作方法,幫助學生寫出印象深刻的游記作文。

一、扣準主題,勾勒表達愿景

長期以來,習作教學非常注重文字表達的呈現,但是對學生習作的內在需求卻不太重視,學生只是根據要求被動地完成老師布置的習作,缺乏主動性,談“文”色變,產生了怕寫作文的心理。若教師在習作過程中根據作文主題營造交流的氛圍,學生更容易真實表達,產生習作的興趣。

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習作主題是要求學生回顧游覽過的地方,按照游覽順序寫出印象深刻的景物特點。為了喚起學生的回憶,教學伊始,教師可以先出示一組風景圖片,讓學生猜一猜是什么地方,學生通過標志性建筑猜出了迪士尼樂園、黃山、長城、故宮等。教師再讓學生聯系自己的游覽經歷,說說自己對哪些地方還記憶猶新,有哪些感受。

之后教師進行引導: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你游覽的經歷寫下來就是一篇游記。(板書:“游? ? ? ? ”)并引導學生進行審題:如果從題目入手,你認為“游”代表了什么?學生互相交流、思考,最后達成一致意見:“游”的意思就是游覽,“游? ? ? ? ”就是寫游覽某個地方,可以寫游覽的路線,可以寫游覽時看到的景物,還可以寫游覽時的心情。教師再用多媒體出示該單元精讀課文和習作例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海上日出》中的晴朗天氣、多云、天邊有云的日出景象;《記金華的雙龍洞》中的外洞大、孔隙窄小、內洞奇的特點;《頤和園》中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靜謐美好;天山的藍天、雪峰、溪流、野花等美景。學生在“處處都有好風景”的畫面中交流閱讀感受,明白將自己游覽過程中看到的美景和自己游玩時的感受用文字表達出來,就是一篇游記。

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思維迅速進入習作主題,審清題目中“游”的意思,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

二、創設語境,構思習作內容

學生感到習作難,主要原因就是缺少習作技巧,當他們產生想要表達的欲望后,卻因為不知道該用什么句式去表達內心的想法,習作熱情很快就會冷卻。而教師提供交際情境后,讓學生結合習作的選材、方法、策略等方面進行交流,從中相互啟發,獲得習作思路,進而順利選材,確定習作內容。

習作“游? ? ? ? ”在教材中給學生提供的三個交際語境分別是游玩公園、游玩果園、游覽長城。教材給了學生選材的啟示,游玩的場所可以是中外文明的旅游勝地,也可以是身邊不知名的但自己很熟悉的小地方;可以寫與以往不同的游覽路線所帶來的新奇感受,也可以寫印象深刻的事物。教師相機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拿出各自準備好的旅游照片,鏈接生活進行交流。學生滔滔不絕地說起了自己的旅游路線。有的學生出示果園照片,介紹這是在游桃林時拍攝的照片。春天一到,枝頭上朵朵桃花競相開放,粉紅粉紅的,連成一大片,整個桃林成了粉紅的云朵,非常值得觀賞。有的學生出示長城的照片,介紹這是自己去年暑假去北京游長城時拍攝的照片,講述登長城時的興奮以及“不到長城非好漢”這一名句的來歷。還有學生出示自己在迪士尼樂園拍攝的照片,介紹游玩米奇大街、迪士尼城堡、奇想花園、探險島等著名景點以及游玩時的種種樂趣。

真實的游歷是本次習作的源泉,教師在課堂上利用照片,喚醒學生的記憶,讓曾經的游歷變得清晰。之后提供交際語境,學生交流過往的細節,讓回憶變得豐滿起來,順利地完成了選材任務。

三、明確目的,激發習作動力

學生在習作時能圍繞明確的目的選擇素材,在寫的時候才能緊緊抓住主干來寫,不會偏離主題。而教師基于習作目的創設交際語境,針對具體的場景建構交流行為來明確目的,讓學生明白為何而寫、怎樣去寫,從而生發習作的持久動力。

“游? ? ? ? ”在教材編排上已經充分關注到本次習作的目的性:在橫線上補充印象深刻的地方的名稱,將題目填寫完整后按順序寫清楚游覽的過程,即要求學生用通順的語言文字描寫某個地方,讓人閱讀后明晰游覽順序,并對這個地方留下深刻印象,才是本次習作的最終目的。學生為了達成這一交際目的,努力回憶游覽的經歷以及難忘的景點,構思習作的提綱,模仿所學課文的寫作方法繪制游覽線路圖,理清思路做到游覽有序。如游覽兒童樂園的順序是:小竹林→趣味屋→吊橋→植物園→卵石路→滑冰場;游覽長城的順序是:長城腳下→第一個烽火臺→哨塔→好漢碑;游迪士尼樂園的順序是:迎賓大道→迪士尼建筑→花車表演→繩索挑戰→加勒比海盜船→雷鳴山漂流。學生確定游覽順序以后互相交流印象深刻的場景,如介紹兒童樂園的吊橋,可以抓住吊橋的“搖、高、細”的特點講述自己過吊橋的驚險經歷,同伴如果有類似的經歷,可以給予適當補充,共同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寫具體,做到游覽有重點。

本次習作的內容是游記,游覽有序,文章表達顯得有條理,就能使讀者對游覽順序一目了然,游覽有重點,就能使讀者對游覽的地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明確目的,讓學生習作起來胸有成竹。

四、分享交流,提高習作質量

很多學生認為習作完成以后要交給老師批閱,讀者只有一個——語文老師。其實習作是為了表達,如果缺乏交流對象,習作也就失去了真正存在的意義。凸顯交際語境以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文章還需要面對身邊的同伴,這樣就有了讀者意識,從而主動揣摩習作方法。

教材在習作“游? ? ? ? ”中對習作修改提出了要求:寫完后與同學交換習作,互相提出修改意見。這就凸顯了交際語境的對象——同伴,說明所寫習作的讀者不僅僅是老師,更多的是同班同學。由于所游覽的地方,可能其他同學也游覽過,所以在互相分享習作的時候就能圍繞游覽的順序、描寫的重點景物進行交流。如從描寫一個景物轉移到描寫另一個景物的時候,所用的過渡句是否恰當,描寫的游覽路線是不是合理,所寫的景物特點有沒有給人帶來新鮮感等方面會有很多共同的話題。本次習作的重點是要求學生寫清楚印象深刻的景物,這也是學生在互相修改時主要交流的一個方面,因為有了強烈的讀者意識,學生也就有了交流的內容和方向,在共同修改和完善中提高習作質量。

習作教學,不在于教學預設有多精彩,也不在于教師指導有多精妙,更在于學生在課堂上實現的生長力。習作是一種交流活動,凸顯交際語境的對象,學生有了強烈的交流意識,寫作就會更有策略。

在習作指導課中,教師要遵循2022年版課標提出的“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的教學建議,結合學習任務,聚焦主題,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在特定的交際語境中暢談真情實感,嘗試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并樂于在同伴間分享交流,從而讓習作真實發生。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竹行小學)

責任編輯 唐 敏

猜你喜歡
游覽景物語境
四時景物皆成趣
來,一次游覽七個世界
寫寫冬天的景物
游覽乘法大觀園
美術館游覽指南
語言學習中語境化的輸入與輸出
景物描寫要準確
跟蹤導練(三)2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語
話“徑”說“園”——來自現象學語境中的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