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寓言故事教學中發展學生思維

2024-04-11 02:22李彩香
小學語文教學·園地 2024年1期
關鍵詞:文言文要素思維

李彩香

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閱讀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焙芏嘟處熃庾x這一語文要素時,容易出現兩個誤區:其一,只關注“思維”過程,而忽視“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其二,只聚焦“思維”狀態,忽視“人物的思維”以故事情境和情節為藍本。所以,語文要素之間蘊藏著緊密的內在聯系:課文的故事內容和情節發展,推動著“人物思維”的發生、發展;而依循人物內在的思維過程,就如同把握了故事發展的脈絡,將學生對課文的閱讀之思,從語言表層邁向了內核深處。這兩者之間聯系的關鍵點就在于故事,即用順應故事情境和發展的邏輯,洞察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思維過程。由此,本單元《自相矛盾》一文的教學,就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入手。

一、理解大意,讀懂故事內容

《自相矛盾》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中生僻的字詞以及異于當下言語習慣的句式,讓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是落實本單元語文要素的第一道障礙。但這不是學生首次接觸文言文,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經驗。此時,教師可以適度引導學生回憶文言文的閱讀方法,如借助注釋理解、結合插圖理解、聯系上下文理解,將自主朗讀、字義辨析、理解大意的權利交還給學生,給予學生相對廣闊、自由的閱讀空間。這是基于一般性文言文教學的基本質態,但結合本單元語文要素,理解大意不是最終目的,只是“了解人物思維過程”,并借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的基礎。

因此,組織學生交流理解成果時,教師就需要有所側重,一方面,從理解的難易程度來劃分。學生一讀就懂,或者能夠憑借注釋、插圖、聯系上下文讀懂的就少交流;反之,則多交流。另一方面,從與語文要素之間的關聯度來劃分。與語文要素交集緊密的就多交流;反之,則少交流。由此,教師將交流關注的重點設定在楚人叫賣的這段話中:“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薄拔崦?,于物無不陷也?!边@兩句話是本文中心“自相矛盾”的生發點,也是后文中“或曰”所抨擊的對象。緊扣這兩句話,可以幫學生解決理解障礙,更為梳理故事情節中的人物思維提供支撐。接著,教師借助句式表達的對應點,提煉出具有對比和辨析價值的四組詞語:盾—矛堅—利物—于物陷—不陷。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借助圖片,通過觀察與聯系,了解這兩種兵器防御和進攻的不同作用,從物質層面建構“矛盾”的基礎認知;其次,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借助兩種事物的不同作用,揣摩“堅”與“利”完全相反的意思,形成感性認知的矛盾感;最后,讓學生用“物”與“于物”的對象置換,理解“盾”之“莫能陷”與“矛”之“無不陷”完全相悖的意思走向。

雖然這一板塊,只是要求理解大意、讀懂故事,但教師要指導學生有意識地結合語文要素,關注人物言行之表,初步建立矛盾基礎,為落實要素奠定課文內容的認知基礎。

二、想象再現,拓展內心活動

文本以語言文字符號為媒介。學生閱讀需要經歷由表及里的過程,要穿越語言文字的藩籬,奔向語言表達的內核。但這一積極轉化和不斷深入的過程,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引導學生思維向著文本深處漫溯。

《自相矛盾》雖然篇幅短小,但楚人的內心活動卻有著巨大的沖突與轉折。如果僅僅停留在理解描寫人物顯性層面的言行上,就無法洞察人物的內心活動,更無法觸及人物的思維過程。如面對別人的追問時,“其人弗能應也”是一種怎樣的狀態?楚人的內心會想些什么?聯系此時楚人的反應,想象楚人賣力吆喝時的心理狀態。這些問題之間不是割裂開來的,教師不宜以機械設問的方式,與學生生硬對話,而應該依循人物內在的思維發展過程,組織學生逆向推理。

如從“弗能應也”入手,先借助“目瞪口呆”“張口結舌”等詞語,確立“弗能應也”的基本狀態,隨后再相機探尋其內在的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弗能應也”的心理狀態,用對比推理的方式,回顧楚人叫賣時的心理狀態,以“目瞪口呆”“張口結舌”想象當時趾高氣揚、洋洋得意之狀。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朗讀課文,一方面將自己對文言文大意的理解融入到朗讀之中,借以調整和強化學生朗讀的節奏和韻律;另一方面通過語氣的拿捏、語調的把握,將人物內心的真實活動和思維狀態融入到朗讀之中。

在教學中,教師的著力點跨越了文本內容的意思層,進入了人物內在的思維層。學生在教師點撥和引導下積極運轉思維,品味和揣摩了表層言行背后的心理活動,學生借助思維和真情朗讀,最終融入文言文的語言體系之中,形成了對文本理解之后的二度解讀。

三、關聯對應,夯實思維認知

任何故事都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情節發展過程中的矛盾、沖突、轉折、反轉,都需要其他人物的介入,在“對手戲”中產生化學反應,一波三折的情節,才能吸引人。

《自相矛盾》中如果沒有其他人的參與,始終是楚人自由叫賣,也就不會有這名傳千古的寓言故事。一個“或曰”的追問,讓故事迎來了巨大的反轉,人物內在的思維過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蘊藏著怎樣豐富的思維呢?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苯處熆梢詮摹耙宰又葑又?,何如?”入手,提出問題最大的價值,在于他是怎么提出這個問題的。從常規思維規律來看,無論是故事情境中的路人,還是課堂中的學生,都會不自覺地順應楚人的叫賣,感受其“盾之堅”和“矛之利”。教師可以緊扣常態思維,與此人展開對比,兩者之間關注現象、思考問題的著力點有怎樣的不同?學生借助辨析思維,走進人物真實的思維空間,探尋這一問題對楚人所形成的巨大殺傷力。學生通過分析辨別,最終認識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無論是怎樣的結果都讓叫賣的楚人無地自容,要么讓“物莫能陷”成為了一句空話,要么讓“于物無不陷也”落了地。在此認知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聚攏、還原問題背后的思維過程,抓住了“矛和盾”這兩個事物的對立面,這是常態思維不會關注的,也是楚人“弗能應也”的主要原因。

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兩個人之間的對手戲,緊扣課文中“或曰”打破常規思維的一問,從問的大意出發,探尋問的本質,回歸問的思維,解構這一“問”背后所蘊藏的價值思考。

四、講述故事,梳理揭示寓意

教材中很多文言文的課后思考題都設置了“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的要求。教師大多定位于借助“講故事”來鞏固對古文大意的理解。這是一種非常狹隘的理解,會讓講文言文故事變成機械的翻譯。事實上,處于不同的單元,面對不同的語文要素,“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更蘊藏著落實語文要素的重任。如《自相矛盾》講故事的核心不僅僅在于還原其白話文本,更要將原文沒有展現的人物思維過程融入到講述的語言體系之中,最終達成借助思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的要素定位。

首先,注重對講述內容的生發與關聯。通過前面的閱讀與學習,學生對于這篇寓言故事的把握已經不再是純粹文字層面的故事輪廓,如同冰山一般蘊藏在水面之下的人物思維,成為這篇故事的核心要旨。教師可以在學生講述“叫賣”部分時,重點從人物此時的動作、神態入手,拓展楚人叫賣時的狀態;在教學“或曰”追問部分時,不要直接和盤托出追問的內容,而要將此人聽到楚人叫賣之后的思維過程展現出來;在教學“弗能應也”時,著力從楚人應答的角度探尋追問生發的兩種結果,利用這兩種結果的矛盾點,再現楚人“弗能應也”的兩難與尷尬,最終將“自相矛盾”推向全新的層面。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提煉古文蘊藏的寓意。寓言以“小故事”揭示“大道理”,因此,提煉和獲取內在的哲理,成為閱讀寓言的應有之義。教材編排寓言單元,旨在讓學生了解寓言特質,掌握寓言閱讀的基本方法。而對照這個單元的語文要素,根本在于“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把握“梳理思維”與“解構寓意”之間的聯系。

因此,通過講述故事,順應并再現人物的思維過程,為揭示寓意提供了可能。鑒于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講述故事后,將學生的閱讀感受和收獲一并呈現,最終使學生認識到說話做事要全盤考慮,否則就會出現前后抵觸的尷尬。

對本單元語文要素的落實,教師不能單純從人物入手,而要從課文故事入手,從故事中來,到故事中去,用故事梳理思維,用思維深化故事,如此才能形成語文要素之間的交融貫通,達成最大的教學效益。

(作者單位:江蘇沭陽縣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唐 敏

猜你喜歡
文言文要素思維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小題精練(二) 文言文翻譯
小題精練(一) 文言文翻譯
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觀賞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論美術中“七大要素”的辯證關系
初中文言文的“教”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