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地區不同年齡牙齦炎人群口腔健康宣教途徑及策略分析

2024-04-11 02:17許雯靜陳守芳林倩倩辛勇蔡盛岳曾友勝胡澤凱肖鵬輝黃永玲
中國醫藥指南 2024年9期
關鍵詞:牙齦炎保健知識口腔衛生

許雯靜,陳守芳,林倩倩,辛勇,蔡盛岳,曾友勝,胡澤凱,肖鵬輝,黃永玲*

1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口腔科,福州 350000;2福建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福州 350000

慢性牙齦炎臨床表現為牙齦腫脹、出血,是臨床工作中最常見的牙周疾病。其病變范圍主要局限于牙齦上皮組織和結締組織內。但當其炎癥控制不佳時,可擴散至深部牙周組織,引起牙周膜溶解破壞及牙槽骨吸收,導致牙周炎的發生。嚴重的牙周疾病,最終將導致牙脫落。有炎癥的牙周組織可作為細菌、細菌產物及炎癥和免疫介質的儲庫,與遠離口腔的器官、系統相互作用,作為感染病灶誘發或加重某些全身系統疾病[1]。普遍認為齦溝內及牙頸部堆積的菌斑微生物是導致牙周疾病的主要因素,牙周疾病防治的核心是菌斑控制。通過正確的刷牙方式、牙線的使用等口腔衛生保健方式達到長期、有效的菌斑控制是保持牙周組織穩定的基礎。歐洲牙周病醫學會臨床指南[2]指出,口腔衛生宣教應貫穿于牙周疾病治療全程。因此,通過多種形式的口腔衛生宣教在人群中傳播口腔保健知識和口腔保健技能尤為重要?!督】抵袊袆樱?019—2030 年)》強調健康素養是整體健康的根本前提,應保障針對性的對社會不同人群開展健康教育,讓更多公民能夠掌握健康知識和技能,提高全社會的健康知識水平[3]。隨著我國互聯網不斷發展,信息傳播途徑已發生巨大變化,傳統紙媒已不占優勢,為了更好的傳播口腔衛生保健知識,應掌握現階段社會不同人群的信息來源途徑,以保證更有效的口腔衛生宣教效率。為此,本研究于2021 年6 月至2021 年10 月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福州不同年齡段的牙齦炎患者口腔健康知識獲取的途徑進行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于2021 年6 月至2021 年10 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門診部就診的420 例慢性牙齦炎確診患者作為調查對象,采用單純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參考《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4],將調查對象分為18~35 組和36~65 歲組。共發放問卷420 份,收回400 份,回收率95.24%,有效率100%,其中18~35 歲組患者206 例,36~65 歲組患者194 例,年齡最大65 歲,最小18 歲,文化水平最低高中?;颊咴谌朐褐缶橥鈪⒓哟隧椦芯?,倫理通過([2020]福醫口倫理審字第(55)號)。納入標準:患者年齡分布于18~65 歲,明確診斷為慢性牙齦炎;3 個月內無藥物漱口水使用史及口腔齦上/下潔治史;患者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孕婦及哺乳期患者;患有其他類型口腔疾病患者;患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調查患者;合并血液系統疾病患者。

1.2 調查方法 參考《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4],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包括年齡、居住區域、口腔健康情況、刷牙習慣等,問卷中最主要內容是通過何種途徑獲得口腔知識,選項包括:學校、醫療機構、網絡、家人朋友、其他。向調查者說明兩點:“家人朋友”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親屬,如果口腔知識來源于家人朋友,而家人朋友又恰是醫療工作者,則應選擇“醫療機構”而非“家人朋友”?!熬W絡”包括微信、微博、抖音等途徑。

1.3 質量控制 本次參與調查的人員都進行了統一培訓,問卷采用當場自填,當場收回的方式調查。數據的錄入由2 人同時進行。

1.4 統計分析 將收集到的各項資料整理輸入數據庫后,使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 20.0 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率(n,%)表示,采用χ2檢驗作為統計推斷的主要方法,P<0.05 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次研究共發放問卷420 份,收回400 份,回收率95.24%,有漏做題目者視為無效卷,最終統計有效問卷共400 份,有效率100%。其中18~35 歲組患者206 例,占51.50%,來自36~65 歲組患者194 例,占48.50%,其中年齡最大65 歲,最小18 歲,文化水平最低高中。調查結果表明:18~35 歲年齡段牙齦炎人群口腔知識獲得途徑主要為網絡(43.66%)、醫療機構(24.28%)、學校(15.48%)、家人朋友(11.69%)和其他途徑(4.90%)提示網絡是此年齡段人群獲取口腔衛生知識的最主要途徑,遠遠超過醫療機構等其他途徑(P<0.05)。見圖1。

圖1 18~35歲年齡段牙齦炎人群口腔知識獲得途徑比例

來自36~65 歲年齡段牙齦炎人群口腔知識獲得途徑主要為網絡(36.10%)、醫療機構(35.10%)、家人朋友(14.40%)、其他途徑(10.30%)和學校(4.10%)。此年齡段人群口腔知識獲得途徑主要為網絡和醫療機構,且兩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兩途徑疊加后占絕對優勢。見圖2。

圖2 36~65歲年齡段牙齦炎人群口腔知識獲得途徑比例

整體分析,福州地區牙齦炎人群口腔知識獲取途徑主要為網絡(40.00%)、醫療機構(29.50%)、家人朋友(13.00%)、學校(10.00%)和其他途徑(7.50%)。見圖3。

圖3 18~35、36~65歲年齡段人群口腔知識獲得途徑合計比例

網絡(包括微信、微博、抖音)途徑均為兩組不同年齡段人群獲取口腔知識的最主要途徑,二者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通過網絡途徑的比例多于醫療機構的比例,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345,P<0.05)。其中,18~35 歲年齡段牙齦炎人群通過醫療機構獲取口腔知識的比例低于36~65 歲年齡段牙齦炎人群,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由學校途徑獲取口腔健康知識的比例在18~35 歲年齡段牙齦炎人群中則高于36~65 歲年齡段,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福州地區不同年齡牙齦炎人群口腔知識獲取途徑

3 討論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人體健康的十大標準之一為口腔健康,“牙齒清潔、無齲洞、無疼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即為口腔健康的標志。多項研究證明牙周健康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4],且牙周疾病是慢性進行性疾病,其保持牙周組織健康的重點之一就是口腔衛生的維護[5]。當下牙周疾病已成為我國導致牙脫落的主要原因[6],而國民口腔健康保健意識還比較薄弱,正確的刷牙方式及牙線的使用等口腔衛生保健知識普及率不足??谇恍l生健康宣教可通過多種途徑宣傳口腔衛生保健措施從而提高居民口腔衛生認知及口腔護理能力,使其從被動接受治療轉變為主動維護口腔衛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對口腔衛生知識來源途徑進行分年齡段調查,有助于對不同年齡人群開展針對性的口腔健康知識宣傳。

本研究表明,當今網絡已成為傳播口腔保健知識的最重要途徑?;厮?008 年福州地區的相關調查報道,由網絡獲取口腔知識的比例僅為8.6%[7],遠低于本次調查結果(40.00%),占比提高近5 倍。說明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信息化程度提高,傳統紙質媒體逐漸沒落,伴隨手機及網絡的高度普及,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種網絡媒體觸角深入生活之中,觸及人群廣、年齡覆蓋面積大。且網絡信息來源豐富便捷、內容形式多樣,形式可為文字、聲音視頻甚至于3D動畫模式,更有助于生動明了的傳播口腔保健知識,使枯燥的保健知識具象化,更深入人心[8],這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效果?,F階段的口腔衛生宣教重心應及時轉變為以網絡途徑為重中之重。

研究結果提示在18~35歲年齡段牙齦炎人群網絡知識來源是遠高于醫療機構來源,這與此人群年輕化,工作學習中數字化滲透程度更高的特點相符。而在36~65 歲年齡段牙齦炎人群口腔知識獲得途徑主要為網絡和醫療機構,二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醫療機構仍是此年齡段牙齦炎人群口腔健康知識的主要來源途徑,在加強網絡宣傳的同時也充分發揮醫療機構的宣傳效果。提示醫療機構要善于運用醫院場景的專業性形象,積極的開展院內口腔健康知識宣教、講座,利用宣傳欄、立牌傳播書面知識,利用宣傳屏播放相關視頻,在診室利用口腔模型進行椅旁教育,此類線下宣教可在36~65 歲年齡段牙齦炎人群可獲得較好的效果。但由于院內宣傳欄、立牌等宣傳工具高度依賴視覺媒體,受限于其單向輸出功能,群眾在此類宣傳工具前停留的時間較短,最終導致公共健康教育無法取得預期效果。但研究結果表明將36~65 歲年齡段牙齦炎人群中網絡途徑和醫療機構途徑疊加后傳播效果占絕對優勢,提示應運用在醫療機構候診區增加觸控屏等可交流設備的傳播策略,通過網絡手段投放可互動口腔保健內容增加與候診患者的互動,延長交流時長從而加深內容印象,達到更高效的醫療機構內口腔衛生宣教效果。

移動健康教育是國內外公共衛生教育應用的新興領域,近3 年來對移動健康教育的研究表明其使用場景豐富、效果佳,其對口腔健康保健教育起到明顯促進作用[9],可有效的改善人群的口腔健康管理行為[10]。移動健康教育是指利用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便攜式設備及移動通信技術,為公眾提供易于訪問和理解的健康信息,幫助人們改善健康行為。它的優勢在于能夠實時、無障礙地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教育,無論用戶身在何處,都可以獲取到所需的健康信息和服務。同時,通過收集用戶的口腔健康數據和反饋,移動健康教育也可以為健康政策制定和口腔醫療服務提供更精確的數據支持[11]。

結合移動健康教育的理念,在新公共服務視角下公立醫院公共健康知識傳播策略研究[12]結果提示:醫療機構尤其是公共醫療機構應積極建設醫院公眾號,將線下的宣教知識上傳至公眾號,可有針對性的科學傳播公共健康知識[13]。于公眾號上定期開展直播答疑等互動性強的活動,并通過新媒體矩陣實現不同新媒體平臺之間的資源共享,覆蓋不同媒體的受眾,從而能夠利用多樣化的健康科普宣傳覆蓋更大范圍的受眾[14]。國外研究表明還通過患者交流反饋意見來進一步開發完善口腔患者網絡信息工具,可提升口腔衛生宣教的效果[15]。

此外,口腔醫護人員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其在口腔健康知識傳播時具有專業權威性,可利用此特性依托醫院公眾號建立患者群,定期對個人所服務的患者發布相應的口腔健康知識,或進行線上講座。以上舉措并行可獲得更加的口腔保健知識傳播效果。

對于18~35 歲年齡段人群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學校途徑還占15.53%,這個比例雖然在所有途徑中并不是最高的,但其仍然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學校是年輕人接受教育和學習新知識的主要場所,通過學校途徑進行口腔衛生知識的傳播,可以讓更多的年輕人接觸到這些重要的健康信息。且大學生在校時間長,對參與活動積極性高配合度好,而口腔專業醫學生在進入臨床前較缺乏與患者溝通的實際操作機會?,F階段隨著口腔隊伍不斷壯大,有條件讓口腔醫師帶領口腔醫學生進入高校以講座等形式開展口腔保健知識宣教,并讓口腔醫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個性化宣教,既可以讓更多的大學生獲得正確的口腔保健知識,也可以讓口腔醫學生宣教中了解和熟悉口腔衛生知識的傳播和教育工作,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同時也可以通過與大學生的互動,了解年輕人的口腔健康需求和問題,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積累經驗。這是一個多贏的策略,值得我們持續推進和實踐。

綜上所述,在新公共服務視角下,我們要充分發揮網絡宣傳效果,醫療機構尤其是公立醫院應利用新媒體矩陣,積極投入公眾號建設,加強移動健康教育,增加與目標人群的交互溝通,從而更好的將網絡和醫療機構的宣傳途徑疊加,取得更廣泛深入的宣傳效果。

猜你喜歡
牙齦炎保健知識口腔衛生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女性人工流產術后保健知識掌握情況的影響研究
大學生牙齦炎齦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飲食干預對胃潰瘍患者飲食保健知識及療效的影響
康復新液治療口腔正畸慢性牙齦炎的臨床療效
探討康復新液治療口腔正畸患兒慢性牙齦炎的臨床效果
口腔衛生師
對300名產婦產后保健知識需求調查分析
產褥期婦女保健知識與行為的現狀分析及應對措施
968名老年人可摘局部義齒戴用及口腔衛生情況調查
社區口腔健康教育對居民口腔衛生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