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研究述評

2024-04-13 05:26郭雨欽
社會科學動態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國式共生現代化

郭雨欽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系統論述,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其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既是中國式現代化基本特征的其中之一,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其中一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超越了以資本邏輯為主導的西方現代化,為從生態方面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方向指引。學界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維度也進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

一、研究狀況概述

截至 2023 年7 月,通過以中國知網(CNKI)為主,綜合萬方數據、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超星中文發現系統數據庫等對相關關鍵詞進行檢索后發現,相關研究的主題分布和主要內容主要集中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理論來源與歷史演進、內涵闡釋與理論特質、實踐路徑與價值意蘊等方面。

(一)理論來源與歷史演進

任何理論體系都有其理論和實踐根基,都必須經過理論上的多年積淀以及現實中的實踐探索而形成。隨著我國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人民改善環境質量的需求日益迫切以及我國國際話語體系的不斷增強,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理論創新應運而生?!叭伺c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理論資源主要為馬克思恩格斯的生態思想、現代化思想,西方生態現代化理論中的合理成分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陳學明、王雨辰、盧風和郇慶治等學者系統剖析了馬克思恩格斯的生態思想、深刻解讀了馬克思主義生態學,從生態哲學、環境倫理學、環境政治學等多個視域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理論。羅榮渠、錢乘旦、何傳啟和虞和平等學者對現代化理論的深入闡釋則為現代化領域的后續相關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雖然學界對于生態文明理論以及現代化理論都有一定的基礎性研究,但對于生態文明理論、現代化理論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邏輯契合問題尚存在進一步的探討空間。

學界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演進邏輯的研究,大致分為歷史演進邏輯、思想演進邏輯和現實演進邏輯。首先,從歷史演進邏輯上看,學界普遍采用“三階段說”作為基本框架。多位學者,如黃承梁①、李曦輝等②,將其歷史演進過程劃分為萌芽階段、快速發展階段以及高質量發展三個階段。此外,葉海濤等③、俞海等④學者在“三階段說”的基礎上提出了“四階段說”“五階段說”,還有學者根據國家領導人的講話將其演進過程的關鍵節點細化至具體年份。⑤其次,從思想演進邏輯上看,學界對其研究大致可分為橫向層面和縱向兩個層面。在縱向研究中,學界主要從其理論生成角度進行論述。如鄭繼江從理論基礎、文化背景和實踐導向三個角度明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演進邏輯理論的生成歷程。⑥在橫向研究中,學者通過梳理其邏輯特點進行論證分析。陸小成⑦、尹艷秀等⑧學者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演進邏輯起點、邏輯主線和邏輯旨歸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刻闡釋。最后,從現實演進邏輯上看,一方面,學者通過對現實的敏銳洞察,論證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出場的現實必然性。鄔曉燕從其法治化的奠基、發展觀的變革、實踐的深入和各領域的協同發展四個方面闡明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演進理論出場的必然邏輯。⑨另一方面,學者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演進角度進一步深化了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演進理論的研究。王青等圍繞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以及和諧共生四個層面解讀了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維度。⑩綜上所述,學界不論從縱向維度、橫向維度,還是從微觀要素層面、宏觀領域層面,都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有了一定程度的基礎性研究。

(二)理論內涵與基本特征

在理論內涵上,學界從生命共同體、現代化等不同內容視角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展開了廣泛深入的討論。一方面,部分學者側重于闡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論內涵。沈廣明認為,人與自然之間是一個具有良性循環的生命共同體,應尊重自然界一切物種的存在價值。?方世南主張,應當從生命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發展共同體等維度全面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韓晶等指出,人與自然同屬于一個生命系統,應加強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倫理意識。?另一方面,部分學者側重于現代化的生態內涵。王雪源、王增福從概念界定入手,從組織領導上、價值理念上、發展過程上、構成領域上以及系統性動力上五個層面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主要內涵進行解讀。?方世南認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概念本質上是由綠色發展推動的綠色現代化,由此呈現出以綠色發展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和生態健康安全型社會等一系列新特征。?葉琪、李建平將其內涵概括為以人民為中心、以綠色發展方式為主要手段、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重要內容,具有傳承性、超越性、長遠性和系統性特征。?總之,學界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理論內涵的研究視角各有不同,即使在同一視角下,各學者也存在不同的思考,進而形成了豐富的研究成果。然而,這也反映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為新興的理論話語相對缺乏理論上的深厚積淀,學界對其理論內涵尚未形成完善的結構框架。

在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基本特征研究上,學者們的觀點可以概括為理論價值上的超越性、價值追求上的人民性以及思維方式上的系統性。首先,在理論價值上,解保軍從經濟原則的角度指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超越了以追求剩余價值為目的的西方現代化模式,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優越性。?張云飛等從共時性上比較了中西方道路和模式上差異性,從歷時性上進行了古今對比,論證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對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蘇聯式工業化道路、傳統工業化道路以及生態現代化模式的超越性。?其次,在價值追求上,學界一致認為,人民至上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核心價值追求,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根本目的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態的需求。張蘇強指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受益主體是人民群眾。?最后,在思維方式上,王茹表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摒棄了西方文明的原子化思維,堅持用系統的、整體的、有機的思維方式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在治理過程中實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聯動治理。?此外,還有學者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其它四個特征進行關聯分析,以得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總體特征。?

(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關系

學者們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關系進行了辯證思考。一方面,學者們普遍認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對于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而言具有助推作用。李湖指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符合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并推動發展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對我國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對于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也起到促進作用。中國式現代化作為目標任務能夠引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發展,并且能夠通過社會發展的整體推進反過來倒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實現。此外,兩者建設理路具有內在的一致性。中國式現代化走的是綠色現代化發展道路。趙建軍認為,正是由于我國不同于西方的價值理念與思維方式才造就了我國的現代化理論內在地將生態建設納入其體系中,他提出以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即中國式現代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綜上所述,盡管學界對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關系進行了一定的闡釋,但相關研究數量較少且不夠深入,因此需要進一步探討這兩者之間的內在關聯性。

(四)成就與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我們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生態文明的戰略地位明顯提升、生態安全和穩定得到了切實保障、生態制度體系不斷完善、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高。郭路等認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剛性規范不斷完善,“四梁八柱”基本成型,生態文明建設始終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的原則,不斷滿足人民對于美麗環境的需求。?郇慶治肯定了我國在生態文明理念形成、生態文明戰略構建、美麗中國目標確立以及中國成為世界生態建設的主要推動力量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這些成就為我國提高國際話語權,推動全球生態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對于理論發展和現實推進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在理論上,學界普遍認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豐富了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在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作出重大貢獻,揭示了新時代的新內涵。在實踐上,一方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利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解決,有利于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有助于我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另一方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提出提高了我國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引領人類文明進步新方向,為解決現代化進程中的世界性難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韓秋紅指出,人與自然和諧的現代化對于理解人與自然關系作出了原創性貢獻,在現代化道路上昭示了可持續發展路徑,為人類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中國貢獻。?

(五)發展困境與實踐路徑

既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我國的發展目標之一,那么當前我國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定存在諸多矛盾與挑戰。對此,學界也有敏銳的洞察力。葉琪、李建平從社會發展的角度指出,我國不同地區存在不同的生態問題、城鄉生態治理不平衡、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以及綠色發展不充分等突出問題,這些問題制約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展。?樂先蓮則從自然資源、社會正義和主體意識等方面分析了制約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生態問題,指出我國存在資源需求無限性與環境容量有限性之間的矛盾、生態可持續發展目標與社會物質資源及財富分配不均衡之間的矛盾、生態文明建設治理與公眾生態文明素養不高之間的矛盾。?此外,王茹還提出,我國生態治理還存在生態系統性與治理碎片化之間的矛盾。?由此可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任重道遠,需要黨對國家、社會、組織、個人等各個層面進行深層謀劃和系統改革,不斷推進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綠色化和生態治理的現代化。

研究理論的目的是更好地推進實踐的落地。對于如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學界從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生態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出發展開研究,形成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俞海等從政治戰略的角度出發,明確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應當堅持的五項原則。?樂先蓮從教育學的角度出發,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生態文明建設教育之可為。?胡春立等從環境科學的角度出發,明確了綠色技術對于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重要作用。?向蔓菁等從經濟層面出發,論證了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應當堅持以保障和提升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為核心。?還有學者從社會學的角度說明,改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對于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重要意義。?這些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形成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傮w而言,以上研究成果對于推進實現我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在建設路徑上為我們提供了新思路。但這些研究成果還沒有進行更深入的展開,大部分只是站在宏觀角度籠統指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建設方向以及堅持的基本原則,相對缺乏可實際操作的建設性措施。因此,應當繼續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理路的思考和研究,提出的實踐路徑既要避免過于空泛,又要防止過于具體化和技術化的碎片式措施。

二、研究述評與未來展望

學術界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研究正在逐步展開,涌現出許多具有學術價值和現實價值的研究成果,為后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學術基礎和研究參照。但總體上來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理論框架尚處于構建階段,學術成果當中尚存在研究相對不足、研究體系混亂、研究同質化等問題,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和加強。

(一)研究現狀評析

國內學術界圍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主題展開了探討,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產生歷程、內涵要義、基本特征、實踐向度和價值意蘊等方面,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為一個完整獨立的新興理論話語被提出,難免因為缺乏深厚的理論積淀而存在研究不足等問題?,F有研究對于如何將生態理論與現代化理論進行理論構建的問題尚未得到妥善處理。此外,現有研究還存在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產生歷程的階段劃分有待深化、對內涵特質的界定亟須細化、對價值意蘊和實踐經驗的論述相似度較高、整體性研究和比較研究不足等問題,使得對該主題的學理性研究還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概括來說,相關研究多從黨中央的政策、報告解讀中進行闡釋,而對其背后的底層邏輯缺乏研究意識,問題反思意識須待加強,研究同質化的傾向明顯,需要從不同學科和視角出發,深入挖掘相關理論研究。

其一,在理論淵源方面探源不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理論基礎可大致分為生態理論和現代化理論。學術界對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馬克思注意現代化理論都進行了深入的闡釋,并形成了豐富完善的理論成果。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為完整獨立的理論話語,在如何處理好生態理論與現代化理論作為其理論基礎的關系上,學術界尚未形成統一的共識。對馬克思經典著作的文本挖掘上有待進一步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關于如何處理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兩者的關系上也需進一步的研究。西方生態現代化理論、可持續發展思想以及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等理論對構建我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理論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如何凝練提取西方生態現代化思潮的有益成分與世情、黨情、國情相結合,使得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應用更加契合當今中國的發展,需要進一步的深入思考。因此,學術界在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理論進行淵源探究時,不僅要拓寬理論淵源研究的深度,也要拓寬理論淵源研究的廣度。此不足也體現在探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演進歷程上,相關研究缺乏更為明確細致的條理闡釋,對探究其演進歷程的深度和廣度還需進一步擴展。

其二,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與現代化之間內在聯系方面,還需要做進一步的學理闡釋。既有研究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理論內涵、總體特征、現實成就等進行了廣泛研究,但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與“現代化”之間的內在關聯性研究相對缺乏。要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做好理論構建,既要圍繞其基本概念做好學理性闡釋,更要對其關鍵問題和要素做好理論解讀,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與“現代化”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互聯、互動關系作出明確回答?!艾F代化”既是中國式的現代化,同時又是世界現代化潮流中的一部分。因此,如何突出人與自然關系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角色、作用,如何站在全球視野下認識、構建、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類似地,學者在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成就貢獻研究中成果頗豐,但一方面對其貢獻研究只是在宏觀意義上表明其對相關理論的豐富以及加強了對現實意義的指導,缺乏細致的研究與表述,創新點與新穎性不足,研究同質化傾向明顯。另一方面對于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面臨的理論突破以及現實困境研究相對不足,缺乏問題意識及問題背后的“底層邏輯”。

其三,在研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實踐路徑方面,路徑梳理與羅列現象較為明顯。既有研究對于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集中于理論探討層面,側重于對黨的相關文件“做注釋”,對黨的相關政策做解讀,從宏觀視角下論述其實現路徑,缺乏實證層面的研究。實際上,現實情況錯綜復雜,國家政策文件可以作為問題解決的指導方針,但復雜的現實問題卻需要實實在在的論證和分析。為了實現“2035 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著力解決“攔路虎”“硬骨頭”等問題,學術研究也應當以現實問題為導向,做好問題分析與方法論證。同時,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在闡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實踐路徑時,應當緊緊圍繞解決民生之所需的議題展開??偠灾?,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需要理論上的指導,但更需要生動的實踐作為檢驗標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一項任務艱巨的系統性工程,涵蓋范圍廣、涉及層面深、跨度時間長,需要系統謀劃和科學把控,實踐路徑必然要著眼于現實層面,多角度、多層次、多方向對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路徑進行深層次思考,避免空談、泛談。

(二)研究未來展望

上述研究存在的不足與疏漏之處,表明我們需要加大力氣完善不足,盡快構建系統完善的理論體系和框架。針對未來一定時期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其一,在研究方法上,強化文獻研究法、實證研究法和比較研究法等。首先,強化對相關文獻的研究。深入研讀探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文獻,深入挖掘經典文本中蘊含的理論價值,回答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理論之必然、邏輯之必然、歷史之必然,對經典文本作出時代性解讀。應當廣泛收集相關資料,掌握原始資料和第一手資料,加強對近代史、黨史等歷史資料的研究,更深入剖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生成機理與現實演進。其次,強化實證調查研究?,F有研究多數停留在對黨中央的政策與報告的解讀上,缺少從現實層面探究其邏輯必然性,并且既有研究多從國家建設宏觀角度考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論證缺乏現實數據與真實案例支撐。應當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強化實證研究法、定量研究法等。最后,強化比較研究法。中國式現代化表明了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是基于自身國情,與西方現代化存在差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西方為了維護資本主義統治而進行的生態補救措施存在本質上的不同。因此,應當加強對中西方現代化不同的比較研究。在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各個方面進行研究時,也應當將比較研究法貫穿其中。如對相關文獻材料進行比較分析,對調查研究所采集的數據資料進行整理加工,用比較的方法對資料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等等。

其二,在研究內容上,進行多學科交叉研究,加強對理論研究的深度與廣度。針對既有研究中存在的觀點、邏輯、表述同質化傾向明顯、研究零散而不系統、觀點表達淺顯而不深刻的現狀,學界應當從不同視角、不同層次、不同學科等方面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展開學理性闡釋。如在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理論淵源的探析上,擴展研究深度、提高理論層次,進行多學科、多視角的研究,進而挖掘其作為理論根基的內在關聯性與邏輯必然性。在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理論內涵和基本特征的研究上,要拓寬視野,系統剖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傳統現代化相比較而言的理論內涵和特征之所在。

其三,在研究路徑上,堅持問題導向。以敏銳的視角觀察現實世界,是學術研究的必經環節。在既有研究中,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成果乏善可陳,發現和解決現實問題是學術研究的使命和旨歸,束之高樓的理論只能是空談。學術研究應當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積極回應現實問題。我國作為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最大發展中國家,在進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存在許多隱藏矛盾與問題,國內各地區、各行業發展不平衡,發展改革進入深水區,國際形勢動蕩不安,不確定性因素急劇上升。在此形勢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便面臨許多現實問題與挑戰,因此,學術界應當強化問題意識,以敏銳視角與銳利眼光觀察現實世界,將現實必然性與理論必然性相結合進行論證。在路徑研究上以現實問題為導向思考相應對策,細化、創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推進路徑。

猜你喜歡
中國式共生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人與熊貓 和諧共生
共生
優生共生圈培養模式探索
優生共生圈培養模式探索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