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養老模式下的包容性景觀設計研究

2024-04-14 02:11程逸歐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景觀設計社區

摘 要:包容性設計強調以人為本,將具有多樣性與差異性的人群考慮在內,不斷降低環境設施對使用者的能力要求,使戶外公共空間能更有效地滿足大眾的需求。從包容性設計入手,通過分析老年人養老現狀,結合國內外包容性設計的優秀案例,從強調基礎設施功能的普適性、兼顧空間步行網絡與配套設施的可達性、體現交往互動空間的共享性方面探討社區養老模式下的景觀設計策略與方向。希望通過包容性設計,改善老年人居家養老的現狀,提高社區景觀對弱勢群體的包容度,以此促進社會環境的公平和諧。

關鍵詞:社區;社區養老模式;包容性設計;景觀設計

老齡化問題是人類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客觀的必然趨勢與現象。中共中央已將積極適應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并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做出專門戰略部署。

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加速了我們的生活節奏,也加大了我們的工作負擔。數據顯示,中國老年人大多在家庭和社區內養老,構成了“9073”的養老格局。也就是說,90%左右的老年人在家中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靠社區養老,3%的老年人在養老機構中養老。老年人普遍傾向于居家養老,然而由于身體機能的衰退,普通社區中的配套設施已不適合老年人的使用。隨著養老問題日益凸顯,社區中老年人比例日益上升,社區景觀環境也面臨著新的問題需要解決。

一、社區養老與包容性設計

(一)社區養老概念

社區養老以社區為主要平臺,利用社區內各項服務資源,為老人提供膳食支持、清潔支持、助浴支持、醫療支持等服務。社區養老模式,是一種老年人在持續接受家庭人員基本照料的同時,在社區相關組織的協助下獲得多種服務支持的養老方式。它介于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之間,通過社區資源提供生活照料,在專業服務組織、社會義工和社區服務系統的幫助下,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援助,保障他們能夠在自己的家中維持基本生活。然而,由于城市化進程加快,都市人口老齡化情況更為嚴重,在城市內出現的養老配套設施與服務不完善等情況更加突出。社區是居住在城市內的老年人日?;顒拥闹匾獔鏊?,社區養老服務這一新型的養老方式,保留了中國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的主要特點,充分運用了個人、家庭、團體和社會的服務能力與優勢資源,為老年人提供了就近、便利的服務。這一模式有效解決了老年人精神與物質需求方面存在的問題,讓老年人享有舒適且安逸的環境,有效降低了子女的生活照顧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養老機構的缺陷,順應了城市人口老齡化的市場需要。

(二)包容性設計

1.包容性設計的定義

包容性設計最初在英國被廣泛應用,在我國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晚。這一概念是對各種設計理念、方法與策略的整理總結,是將各年齡階段和能力情況考慮在內的以人為本的較為公平的設計。其目的是試圖通過一些基礎建設與設計手法,改善在社會、技術、政治、經濟層面產生的一些關于人的矛盾,以此滿足盡可能多的人的需求。

與包容性設計相關聯的其他專業術語有無障礙設計和通用設計。然而無障礙設計的主要關注對象為殘疾人群和老年人群;而通用設計雖然同包容性設計有一定的共性都關注廣大人群的需求,但該設計“是一種不需適應或特別設計,而使主流產品和服務能為盡可能多的用戶所使用的設計方法和過程”,是比較理想化的崇高目標;包容性設計是對通用設計的進一步發展,指“不限于界面和技術的設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產品、服務或環境會針對有特定需求的特定人群進行優化”。因此,從包容性設計出發應對社會老齡化的問題,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案。

2.包容性設計的原則

隨著包容性設計這一設計理念的不斷完善與發展,霍華德·弗萊徹于2006年在《包容性設計的原則》中首次從建成環境的角度提出了包容性設計五條原則。

第一,以人為本。設計始終要將人放在首位考慮。對于公共空間的設計,要以為盡可能多的人服務為目的,打造一個活躍的、有凝聚力的空間,為人們帶來愉快的使用體驗。

第二,考慮使用者的多樣性。設計要滿足盡可能多的人的需求,不能只關注大部分人的需求,老人、小孩和殘疾人都需要考慮在內,并且不僅要考慮人們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同樣需得到重視。

第三,設計不斷優化。好的設計不僅能滿足各類人的需求,而且能滿足人多方面的需求。在設計過程中,每一個人都需要被公平對待,因此要通過設計不斷降低各類人對空間設施的使用困難程度。

第四,具有靈活性。設計過程中要明白空間環境的使用對象、設計目標、功能定位等,根據這幾點的設計應是靈活多變的、可調整的,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和可持續性,不是固定和絕對的。

第五,要便于人們使用。要在充分了解可能影響使用者的各種因素后,對空間對象進行設計,要將具體材料、顏色搭配、燈光照明、路邊標識、座椅設施、綠化面積等都考慮在內,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愉快的體驗[1]。

二、社區養老模式下的包容性景觀設計策略

(一)強調基礎設施功能的普適性

西方在20世紀就開始對包容性設計有所研究。包容性設計的概念是指在認識到用戶群體多樣性的情況下倡導產品、服務和空間環境應盡可能滿足更多人的需求,將設計可能產生的排斥度降到最低[2]。英國的一項“拓展優質生活”計劃的跨學科研究自1997年起就展開了對包容性設計的研究,針對如何提升社區戶外空間質量以提高老年人的福祉與生活品質,出版了一系列的文獻報告等等。

國內對于包容性設計的研究起步較晚,始于21世紀初,因此早期的對包容性設計的理念認知與解讀承襲自西方的研究成果。2010年,董華教授在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包容性設計研究中心。此后,包容性設計在各高校、研究機構和學者的研究中頻繁出現,國內在這方面的理論與實踐成果也頗豐[3]。

與普通社區相比,養老社區中的老年人數量更多,而隨著年歲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大幅下降,日常生活需求變得特殊,室外活動方式也有所變化。因此,養老社區的景觀中布置對老年人友好的基礎設施尤為重要。

從老年人生理需求出發的基礎設施的普適性設計是養老社區內必不可少的一項措施?!靶腋P℃偂笔翘﹪讉€專門為老年人開發的綜合類居住社區,小區包括住宅、商業空間以及醫療設施等。無障礙設計是本項目中的主要優先事項,社區內的人性道路都以坡道的形式呈現,所有坡道與通道上設有扶手,上下坡平緩,無額外臺階。無障礙通道的設計為老年人與殘障人士提供了便利。景觀道路上,每隔30—50米設有一個座位,為散步中的老年人提供暫時休息、彼此閑聊的機會。路面采用粗糙的鋪地材料,降低了老年人因地滑摔倒的風險,路邊設置了充足的照明,保證了夜間出行的安全。

泰康之家·燕園是泰康全國養老戰略布局第一個建成運營的標桿項目。社區內設置了能讓坐輪椅的老人倚靠的欄桿。其活動場內不僅配置了門球場、羽毛球場和運動器械場等多重功能空間,也設置了針對老年人特殊需求的運動器械,能夠讓老年人通過簡單肢體訓練來強身健體,也有鍛煉老年人記憶力的趣味器械設施。

這些設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運用普適化的思維考慮到了不同群體的需求,避免了對弱勢群體需求的簡單化處理。

(二)兼顧空間步行網絡與配套設施的可達性

“可達性”概念最早由沃爾特·漢森提出,即“網絡中各節點相互作用的機會大小”[4]。之后,馬修·卡莫納在《公共空間與城市空聞》一書中對此做了進一步的闡釋。他表示公共空間的可達性首先分為物質空間上的可達性和社會意義上的可達性。社會意義上的可達性,包括“不同的人”——即允許不同社會階層、團體和特殊人群的進入;而物質空間上的可達性可分為三個方面:實體可達性、視覺可達性以及象征意義的可達性[5]。

實體可達性,即空間能夠方便人們的通行與出入。例如,香港濕地公園注重的是生態設計理念,讓濕地公園融入自然,同時它也關注各年齡階層人群的需求,做了相應的基礎設施設計,如公園票務處入口臺階的坡道和高度適合殘疾人和兒童使用的洗手盆等。再如,鑒于醫院的特殊性,德國耶拿大學附屬醫院新院區增加了無障礙人行道,道路做了加寬和平緩處理,并采用防滑地鋪材料提升了鋪裝的摩擦系數,以確保輪椅使用者在雨天的通行安全。

視覺可達性,即空間在視覺上比較美觀,讓人舒適,具有吸引力。例如,盤州市人民醫院注重綠地康復功能并局部引入了園藝療法,新設計了具有曲線美的療養花園。中心康復花園的設計理念來源于細胞分裂的過程,前區廣場設計理念來源于一只蝴蝶的蛻變,寓意著幸福。曲線同時具有力量與溫柔,設計者通過曲線的不斷迂回、往復、重疊的劃分,營造出了優美舒暢、讓人治愈放松的景觀空間,吸引著院內病人游玩體驗。

象征意義的可達性,即空間對人具有某種功能與意義上的吸引力。例如,法國達克斯阿爾茨海默療養村旨在創造讓養老居民、居民家屬和醫護人員都感到幸福的環境。研究表明,能讓人產生對過去聯想的熟悉環境可對患者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社區中心位置整合了居民熟悉的功能——雜貨店、理發店、餐廳和集市廣場,并采用了當地建筑風格元素打造明顯地方感,使人聯想到居民以前的社區生活,也方便了老年人生活購物的日常需求。

空間的可達性是包容性設計的基本條件。對不同年齡段和不同身體機能狀態的老齡群體的研究應不僅僅局限于“物理”和“生理”角度,同時也強調“心智”和“情感”維度[6]。設計需要充分理解設計對象的身心需求,經過詳細的調研分析,因地制宜地對場地進行設計改造,引進相對應的養老與商業配套設施,盡可能地滿足更多受眾群體的需要。

(三)體現交往互動空間的共享性

在社區景觀設計中,公共空間是最具有人群集聚能力的重要節點,是共享性與人群流動最強的空間??臻g的共享性可以體現在多個維度,如功能性、安全性、幸福度等等。不同年齡段的群體對空間與設施有著不同的需求。在養老社區內,建設多個群體,尤其是老年群體也能夠正?;顒由缃坏膱鏊侵刂兄?。而上述提到過的基礎設施功能的普適性只能滿足空間功能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共享”,讓老年人能感到幸福感的場地需要空間上別樣的設計。

社區養老的特點之一是老年人能夠在屬于自己的家中自由活動,社區內也擁有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配套設施。這樣的社區往往是老舊社區改造后形成的開放性社區,能夠與城市相連接,拓展老年人生活圈的同時,也讓社區外的人也能夠共享社區內的公共空間,進而滿足老年人的娛樂與社交需求。

位于丹麥哥本哈根的多齡化混居社區是一個實驗性的項目,旨在建立一個多世代混合居住的社區。該項目建成后將是諾瑞布羅區發展的重心,小區內的公共空間成為社區內的居民、周邊的訪客和工作者的休閑聚集、娛樂活動的場地,以此地為中心帶動城市充滿生機與活力。顯然,小區內三個串聯起各個功能的庭院是該項目景觀設計的重要節點,三個廣闊的公共空間不僅擴大了社區可容納的功能設施,也為當地的居民提供了一個交往互動的場所,是社區內重要的共享空間。多層療養公寓建筑圍合出的庭院——“世代廣場”內側的一層空間形成了一條環形的內部街道,有供小孩和青年人休閑體驗的手工作坊、咖啡廳和供老年人運動的康復設施,外環則分布著各種小商店和其他公共空間。內環與外環相互連接,社區內的孩子、年輕人、長者和老人一同生活、互動交流,構成居民的一個小型生活圈,老年人也不會被排擠到城市生活的邊緣。

三、結語

在老齡化趨勢的當今社會背景下,可以留在家中又有社區服務幫助的社區養老成為一種新興的養老趨勢。而包容性設計的設計對象包括各類年齡階層與能力狀況的人群,致力于與使用者共同努力應對社會、技術、政治和經濟方面產生的各種障礙,是能有效解決目前老齡化問題的設計方法。社區養老模式下的包容性景觀設計將進一步滿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需求,提升老年人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讓老年人擁有更加優質的生活。

參考文獻:

[1]黎昉,董華.通用設計與包容性設計原則的發展和挑戰[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8(5):71-78,210.

[2]張文英,馮希亮.包容性設計對老齡化社會公共空間營建的意義[J].中國園林,2012(10):30-35.

[3]葉賢偉.重慶山地社區戶外公共空間包容性改造設計研究:以重慶渝中區國際村社區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21.

[4]HANSEN W G.How accessibility shapes land us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1959(2):73-76.

[5]陳竹,葉珉.什么是真正的公共空間?:西方城市公共空間理論與空間公共性的判定[J].國際城市規劃,2009(3):44-49,53.

[6]胡以萍,黃皆明.老齡化社會背景下城市公共設施的包容性設計研究[J].裝飾,2021(2):103-105.

作者簡介:

程逸歐,四川美術學院環境設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猜你喜歡
景觀設計社區
作 品:景觀設計
——《勢能》
社區大作戰
巧用景觀設計和諧中的一致化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色彩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高科技園區景觀設計探討
探討現代景觀設計中意境的體現
伍丹景觀設計作品
如何積極應對社區老年抑郁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