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紅十字會“京會”辛亥革命救援行動述論

2024-04-14 12:04
東方論壇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國紅十字會紅十字池子

池 子 華

浙大城市學院 浙江紅十字運動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5

在辛亥革命傷兵傷民救護中,雖然有中國赤十字會、赤十字社等人道救助組織投入其中,但中國紅十字會發揮著主導作用,這是不爭的事實。而在中國紅十字會的兩大系統中,上海紅會是救援行動的主體,成績卓著,理所當然贏得社會各界贊譽,聚焦“滬會”,開展深入研究也是極其自然的。相比之下,北京紅會黯然失色,被忽略也在情理之中。問題是,“京會”并非無所作為,雖然已有成果有所涉及①相關成果參見池子華:《紅十字與近代中國》,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年;張建俅:《中國紅十字會初期發展之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 年;周秋光:《紅十字會在中國(1904—1927)》,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年;馬強、池子華主編:《紅十字在上海(1904—1949)》,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4 年。,但并沒有深究。本文謹就“京會”在辛亥革命人道救援中角色與事功進行專門考察,冀能彌補相關研究之不足。

一、京滬兩會:被撕裂的“統一體”

“京會”“滬會”是中國紅十字會內部“矛盾”的“統一體”。按照國際紅十字運動“統一性”原則,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全國統一的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中國也不例外。那么,中國紅十字會的“統一性”何以被撕裂?何至于有“京會”“滬會”之別?有必要稍加梳理。

1904 年3 月10 日,為救助日俄戰爭中的中國同胞,以沈敦和為首的上海紳商和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聯絡旅滬英、法、德、美等國愛心人士,在上海發起成立了上海萬國紅十字會。該會雖為五國合辦,但因“在中國地方創始承辦,中國遂永有紅十字會主權”。①《晚清關于紅十字會開創之奏折》,見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編:《中國紅十字會歷史資料選編(1904—1949)》,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 年,第9 頁。正因為如此,上海萬國紅十字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紅十字會的誕生。②池子華:《中國紅十字會誕生記》,《中國紅十字報》2014 年4 月1 日。隨后,在官方和民間的“合力”支持下,上海萬國紅十字會展開廣泛的人道救援,直到1907 年使命完成。人道救援成效卓著,46.7 萬人得到救助,贏得各界稱許。③參見池子華:《上海萬國紅十字會救濟日俄戰災述論》,《清史研究》2005 年第2 期。1907年7 月21 日,欽差大臣呂海寰、盛宣懷代表上海萬國紅十字會中方組織者上奏朝廷,宣告上海萬國紅十字會終結,中國紅十字會走上了自立自主的發展道路。④《本會開創時之奏折》,見《中國紅十字會二十周年紀念冊》(內部資料),中國紅十字會總辦事處1924 年編印,第2—3 頁。在沈敦和等創會董事的苦心經營下,1910年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醫學堂在上海拔地而起,中國紅十字事業發展基礎初步奠定。2 月27 日,清廷應呂海寰、盛宣懷、吳重熹任命大臣為中國紅十字會會長“以昭鄭重”之請,“著派盛宣懷充紅十字會會長”。⑤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光緒宣統兩朝上諭檔》第36 冊,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年,第5 頁。盛宣懷成為官方任命的首任會長。中國紅十字會的“統一性”得以強化。

然而,盛宣懷出任會長不久即奏請將中國紅十字會易名大清紅十字會⑥《奏請遵鑄紅十字會關防》,見池子華、傅亮、張麗萍、汪麗萍主編:《〈大公報〉上的紅十字》,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2 年,第49 頁。1910 年6 月5 日“大清紅十字會”關防正式啟用。(周秋光:《晚清時期的中國紅十字會述論》,《近代史研究》2000 年第3 期。),把原本民間主導的社會救助團體轉化為具有濃重政治色彩的官方附庸機構,這與紅十字運動“中立性”宗旨背道而馳。5 月20 日,軍諮處又會同外務部等衙門聯署的《詳核紅十字會原奏敬陳管見折》,否定上??倳牡匚?,建議“請將總會移設京師,而各省省會及沿海商埠各設分會一所,以期相互聯絡,逐漸推廣”。⑦《軍諮處奏詳核紅十字會原奏敬陳管見折》,見池子華、嚴曉鳳、郝如一主編:《〈申報〉上的紅十字》第1 卷,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 年,第132 頁。這些舉措引起沈敦和等的不滿。后沈敦和在給呂海寰的一通電文中抱怨稱:“查滬紅十字會系民捐民辦,甲辰四月、十二月兩次奉旨嘉許,實稱善舉。上年夏欽派盛宮保(盛宣懷——引者)為會長,并擬改名大清紅十字會,當經敦和力陳利害,按大清紅會應歸陸軍部籌辦,如遇戰事,僅止隨本國軍隊后救傷,與和(沈敦和)等所辦瑞士締盟萬國承認之中立紅十字會宗旨不同,且滬會系募中外捐款而成,殊難歸并”。⑧《沈仲禮觀察自上海來電》(1911 年10 月30 日),《呂海寰往來電函錄稿》,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574),臺北:文海出版有限公司,1990 年影印本,第605—606 頁。既然“殊難歸并”,那就意味著各行其是?!熬薄皽麜敝畡e端倪初顯,盡管大清紅十字會仍維持著表面上的全國“統一性”。而辛亥革命的爆發,最終使紅十字會發生“裂變”,“京會”“滬會”分道揚鑣。

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起義后,江蘇、上海等地紛起響應。辛亥革命風起云涌,傷兵傷民亟待救護。作為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組織,紅十字會責無旁貸。一方面,10 月24 日,沈敦和置大清紅十字會于不顧,在滬另行發起成立“中國紅十字會萬國董事會”,組織甲乙丙三支救護醫療隊馳赴武漢戰地開展傷兵救護⑨《紅十字會大會志盛》,見池子華、嚴曉鳳、郝如一主編:《〈申報〉上的紅十字》第1 卷,第180—181 頁。,秉持“中立”立場:“紅十字會救人宗旨:不分革軍(革命軍)、官軍。凡革軍受傷醫治送還革軍,官軍亦然”。①《紅十字會大會志盛》,見池子華、丁澤麗、傅亮主編:《〈新聞報〉上的紅十字》,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4 年,第18 頁。另一方面,盛宣懷因鐵路風潮——辛亥革命導火索,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10 月26 日被清廷革去包括大清紅十字會會長在內的所有職務,“永不敘用”。②夏東元:《盛宣懷年譜長編》下冊,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年,第939 頁。11 月13日,任命呂海寰“充中國紅十字會會長,仍兼辦慈善救濟會事宜”。③池子華、郝如一主編:《中國紅十字歷史編年(1904—2004)》,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16 頁。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清廷罷免盛宣懷并把“大清紅十字會”正名為中國紅十字會(京會),希圖兼并中國紅十字會萬國董事會(滬會),呂海寰也為此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滬會”不為所動。雙方均以“正統”自居,分庭抗禮。④池子華:《晚清時期中國紅十字運動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 年,第158—163 頁。于是辛亥革命期間“京會”演化為以呂海寰為會長的中國紅十字會及所設各分會,主要集中在京津冀以及東北地區,有著濃重的“官辦”色彩;“滬會”則是以沈敦和為首的中國紅十字會(萬國董事會)及所設各分會,以長三角地區為中心,依照國際紅十字運動的“中立”原則開展人道救援行動。而在救援行動中,“滬會”扮演著主要角色,發展之快,為“京會”所望塵莫及。⑤《紅十字會理事總長沈敦和報告》,見池子華、嚴曉鳳、郝如一主編:《〈申報〉上的紅十字》第1 卷,第199 頁。

回到問題的原點,盡管“滬會”業績輝煌,但“京會”畢竟也發揮了一定作用,不容忽視。

二、動員人道資源,構建后援保障體系

“京會”擁有自己的優勢,比如其官方背景,同時,呂海寰也盡力動員人道資源,構建后援保障體系,具體分析如下。

其一,尋求官方最大可能的支持

與“滬會”相比,“京會”最大優勢在于其官方背景。1911 年10 月26 日,“監國攝政王奉隆?;侍筌仓?,現在設立慈善救濟會,著賞宮中內帑銀三萬兩以資拯救”。同時,鑒于“盛宣懷現已革職,著尚書呂海寰妥速籌辦,并督飭派往各員于醫傷救難兩事認真救濟”。⑥《諭旨》,見池子華、傅亮、張麗萍、汪麗萍主編:《〈大公報〉上的紅十字》,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2 年,第70 頁。這筆經費,呂海寰以其中的一部分開辦慈善救濟會和經營紅十字會,一部分支持“滬會”的救援行動,希圖借此籠絡加以“兼并”,據《中國紅十字會第二屆捐款匯總志謝》披露,上海中國紅十字會事務所捐務處“經收北京紅十字會第一批撥助銀五千廿五兩六錢九分,北京紅十字會第二批撥助銀三千四十五兩”⑦《中國紅十字會第二屆捐款匯總志謝》,見池子華、嚴曉鳳、郝如一主編:《〈申報〉上的紅十字》第1 卷,第240 頁。,這對上海方面而言,實屬難能可貴,盡管此“恩惠”未能如愿達成“兼并”之目的。

清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國庫空虛。呂海寰以中國紅十字會的名義推廣慈善救濟會,仍需官方的支持。為此他向朝廷提出“變通”之法,云:“查定例,紳富捐銀一千兩者,準其請旨建坊,自應照舊辦理?,F擬凡捐助棉衣及他項救濟物品,核有銀數實逾一千兩以上者,比照前案,由臣具奏請旨,準其建坊,略事推廣。又從前捐銀萬兩至數萬兩者,準其請獎四五品京堂候補或賞給卿銜以示優異?,F擬變通辦理,如有捐此項巨款者,準由臣隨時比較(照)成案,奏請特旨施恩”。①《宣統政紀》第63 卷,沈陽:遼海書社,1934 年。如此等等。通過“捐納”獲取資助,在清王朝大廈即將傾覆之時,顯然不合時宜。

其二,社會資源的動員

刊印捐冊,派員勸募,為社會資源動員慣常手段,為此呂海寰委派候選道李春湘負責,并于11 月29 日在《大公報》刊登“札委”:“照得本會長奉旨派充中國紅十字會會長仍兼辦慈善救濟會事宜,事繁款絀,亟應遴員分頭勸募,藉資補助。查有該道早游歐美,熱心祖國,見義勇為,不辭勞怨,堪以派為本會會員,臂助一切。為此札委,札到該道即便遵照聯絡中外紳富慈善大家,廣為勸募,俾成巨款,接濟災區,實行救護,使數百萬生靈不致盡浩劫,庶可推廣皇仁而全善舉,本會長有厚望焉?!雹凇对杉t十字會會員》,見池子華、傅亮、張麗萍、汪麗萍主編:《〈大公報〉上的紅十字》,第81 頁。

同時,呂海寰也深知媒體力量的巨大,希望得到臂助。南方的《申報》是沈敦和的“舞臺”,而北方最具影響力的報紙《大公報》自然成為呂海寰的首選。為此呂海寰致函《大公報》,稱:“海寰奉命派充中國紅十字會長仍兼辦慈善救濟會事宜,款絀事繁,慮難策應,業經奏準刊啟勸募。惟收集款項必須按期登報方昭信實,現擬請貴界諸公勉盡義務,共襄善舉。凡有本會收款報告及關于本會他項宣布文件,一經函送即為排登,俾供眾覽,免致隔閡。想諸公分天職,見義勇為,當必樂于贊助,專布區區,祗請中國報界諸位善長公鑒”。③《來函》,見池子華、傅亮、張麗萍、汪麗萍主編:《〈大公報〉上的紅十字》,第80 頁?!洞蠊珗蟆凡回撍?,及時發布捐贈信息。

呂海寰的社會動員,取得一定成效?!洞蠊珗蟆钒l布三次“會長呂海寰謹啟”的收款廣告④《中國紅十字會第一次收款廣告》《中國紅十字會第二次收款廣告》《中國紅十字會第三次收款廣告》,見池子華、傅亮、張麗萍、汪麗萍主編:《〈大公報〉上的紅十字》,第80、82、87 頁。,總收入計銀15904 兩,洋2175 元。捐款構成中,固然有普通民眾的參與,但最引人矚目者是官員或其家屬的捐款,這一方面得自于清廷的倡導,另一方面是呂海寰的人脈?!肮傥妒恪?,不難理解。而普通市民的捐款則少得可憐,海外捐助更是難得一見。這是否如有賀長雄所說辛亥革命“戰事一起,北京之紅會除少數官吏外,其他一般人民均不肯入會,即此可知中國國民于革命一方面深表同情”?⑤有賀長雄:《日本赤十字社及中國紅十字會》,原載《日本赤十字日報》,見池子華、丁澤麗、傅亮主編:《〈新聞報〉上的紅十字》,第38 頁。但相比于“滬會”的“有會員近二千人,納捐善士數千人,捐款十五萬五千二百七十余元,分會六十余處,進步迅速”⑥《紅十字會開會紀》,見池子華、嚴曉鳳、郝如一主編:《〈申報〉上的紅十字》第1 卷,第283 頁。,“京會”社會資源動員無疑缺乏“廣泛性”的特點,說明其動員機制不夠健全,沒有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響應。這對“京會”的救援行動,不能不產生影響。

其三,整合分會,厚集人道救援力量

分會是遂行人道救援行動的重要依托。但與“滬會”分會組建的遍地開花相較,“京會”在分會組建方面顯得沉寂,少見積極推動,更多的是北方一些地方組建分會后與呂海寰聯系,獲得認可。

例一:1911 年11 月11 日,張家口都護溥良、盛桂、崑源致電呂海寰,告以牧政公所科員張毓芳、電報局委員趙宗詒、洋務局委員董玉書、張紹曾、沈惟馨等會同美國傳教士海保爾籌辦張家口紅十字會,仿照京師教會附設救濟婦孺慈善會,請電咨先行立案等情。鑒于“該會系慈善宗旨,相應會同電請允準立案,分咨電復,并將章程頒發飭遵”。①《張家口溥都護來電》(1911 年11 月11 日),《呂海寰往來電函錄稿》,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574),臺北:文海出版有限公司,1990 年影印本,第611—612 頁。14 日,呂海寰復電,稱“貴處擬辦紅十字會附設婦孺救濟善會,事屬可行,請將開辦章程咨送備案,再由敝處將鈐用關防、編列號數之旗章寄備應用。先此電復,惟希公鑒?!雹凇吨落?、盛、崑都護電》(1911 年11 月14 日),《呂海寰往來電函錄稿》,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574),第731—732 頁。

例二:1911 年11 月14 日,山東中西醫院總辦劉崇惠(字荔孫)致電呂海寰,告以“山東現辦紅十字會,請將章程迅速賜寄”。③《濟南劉崇惠來電》(1911 年11 月14 日),《呂海寰往來電函錄稿》,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574),第614—615 頁。15 日呂海寰回復:“現辦紅十字會,均遵守陸戰時救護病院條約,即日來弗(日內瓦——引者)紅十字會條約,可查照酌行。敝處未立另章?!雹堋吨聞⒗髮O觀察電》(1911 年11 月15 日),《呂海寰往來電函錄稿》,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574),第732 頁。

例三:奉天學政盧靖、鹽運使熊希齡派道員吳劍豐等專程赴京與呂海寰聯系,欲設立救濟分會,但11 月1 日呂海寰回復主張暫不設立,原因是“經費支絀,多一名目,即多一耗費?!雹荨吨律蜿柋R學臺、熊運臺電》(1911 年11 月1 日),《呂海寰往來電函錄稿》,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574),第725 頁。

天津、保定、開封等分會的設立,大多如此。分會組織建設,總體而言,“京會”顯得較為被動,只是進行必要的引導、整合。盡管如此,分會對“京會”救援行動的支持,同樣不能忽視,尤其是天津分會,助益良多(詳下文)。

三、“京會”救援行動概觀

辛亥救護,“滬會”行動迅速而“京會”動作遲緩,“以致外間嘖有繁言”,1911 年12 月17 日《大公報》“探得確實原因”為:“當該會成立之始,已由部允撥十六萬兩充作經費,嗣部中庫儲已竭,未能照撥?!辈坏靡?,呂海寰設法勸募,“故日來始見著手布置云?!雹蕖都t十字會出發遲滯之原因》,見池子華、傅亮、張麗萍、汪麗萍主編:《〈大公報〉上的紅十字》,第87 頁。

“京會”救護的“靠山”是協和醫學堂(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前身)。史料記載說,“時呂先生海寰辦理紅十字會,商請敝協和醫學堂襄理會中事宜”,得到協和師生的響應,舉英國醫師吉義布為總隊長,謝恩增為襄理,選拔教習12 名、醫士8 名、學生34 名,共54 名,分編4 個救護醫隊,“分往戰地,救濟軍人?!雹摺吨x雋甫醫博士報告》,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編:《中國紅十字會歷史資料選編(1904—1949)》,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 年,第273 頁。

“京會”救護醫隊的組織,呂海寰委托福開森經辦,10 月25 日《申報》有“福開森在京組織紅十字會,日內將率中外醫生起程赴漢”的報道⑧《福開森在京組織紅十字會》,見池子華、嚴曉鳳、郝如一主編:《〈申報〉上的紅十字》第1 卷,第179 頁。,呂海寰也在11 月4 日分別致電鄂督王占元、河南巡撫寶芬,請給予醫隊保護、照料①《致鄂督電》(1911 年11 月4 日)、《致河南撫臺電》(1911 年11 月4 日),《呂海寰往來電函錄稿》,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574),第726、727 頁。,照此速度,10 月底11 月初當能開赴戰地。但如前引《大公報》報道,因經費牽絆未能及時采取行動,直到一個月后的12 月1 日,福開森致電沈敦和,通報北京醫隊行程:“北京紅會組織第一醫隊,西醫勞賚、卜爾脫、麥魯乃、劉君四人,佐理員十二,京漢專車,駐孝感。第二隊醫士溫含、維樓、烏伯蘭、張醫及佐理等,初十專車出發,駐信陽,并轉電漢分會醫院柯師聯合”。②《北京紅十字會專電》,見池子華、丁澤麗、傅亮主編:《〈新聞報〉上的紅十字》,第28 頁。這里提到的第一隊實為第二隊,因第一隊駐守京師。第一隊出發時間,應為發電報的同一天,即12 月1日。第二隊“初十專車出發”,陽歷應為11 月30 日。

呂海寰是中國紅十字會會長,救護醫隊的組織、派遣以及行程安排自然牽掛于心。12 月4 日他在《致連仲甫方伯電》中謂“敝處(陰歷十月)十一日請胡竹筠中翰乘軍用火車前往漢口,屬(囑)其先到遵處晤談”救護事宜。③《致連仲甫方伯電》(1911 年12 月4 日),《呂海寰往來電函錄稿》,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574),第743—744 頁。其中的“十一日”即陽歷12 月1 日,時間與《大公報》報道正相吻合。蕭家港為孝感屬地。同日呂海寰接到連甲(字仲甫)回電,告以該醫隊已乘專車前往漢口。④《蕭家港連方伯來電》(1911 年12 月4 日),《呂海寰往來電函錄稿》,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574),第629 頁。同日呂海寰又收到漢口胡瑞中來電,得知第二隊于12 月3 日抵達漢口以及“劉大夫留孝感,沿途調查。信陽養傷兵四百,孝感三百、漢口各醫院均共五百”等傷情報告。⑤《漢口胡中翰瑞中來電》 (1911年12月4日),《呂海寰往來電函錄稿》,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 (574),第630 頁。至于第四隊,據12 月8 日呂海寰透露,“石家莊雖未開仗,亦備有第四隊”。⑥《致天津軍醫學堂徐靜瀾觀察電》(1911 年12 月8 日),《呂海寰往來電函錄稿》,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574),第749 頁。說明12 月8 日第四隊已經組織起來,次日即出發石家莊。

第二隊、第三隊的目的地都是武漢。此時武漢硝煙散去,戰地救護已經結束,主要工作轉為傷兵醫治及難民救助。至于與上海救護醫隊的合作,基本談不上,有報道說,“日前北邊派來紅十字會員二十余人,皆服西裝,氣象尚覺文明,惟聞其中混有滿人在內,故南邊紅十字會不與聯絡,以防奸謀”。⑦《民軍與北軍停戰議和記》,見池子華、嚴曉鳳、郝如一主編:《〈申報〉上的紅十字》第1 卷,第216 頁。南、北存有芥蒂,北京醫隊只能獨自開展活動。

救助行動的開展,離不開經費的支持。12 月4 日,負責漢口接洽等事宜的內閣中書胡瑞中致電呂海寰,除告知北京醫隊的行程外,并稱“此間死尸已由軍隊及鄂會掩埋過半,即擬設局雇人埽凈。工物奇貴,乞速匯款若干”。⑧《漢口胡中翰瑞中來電》 (1911年12月4日),《呂海寰往來電函錄稿》,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 (574),第630 頁。12 月6 日,呂海寰即通過匯豐銀行匯兌銀5050 兩,“俟此款收到,即先照來電辦理掩埋及雇人埽凈等事”。⑨《致連仲甫方伯電》(1911 年12 月6 日),《呂海寰往來電函錄稿》,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574),第747 頁。這些方面,當然不是醫隊的主要事務。根據胡瑞中報告,12 月10 日,第三隊已在武昌設立醫院,第二隊在漢口兵站醫院服務。但沒過兩天,第二隊不辭而別。據12月13 日胡瑞中致呂海寰電稱:“二隊由孝感到漢兵站備房屋招待,旋聞黃陂有戰事,前往約定,事竣回漢。念二日來電,囑租樓房另住,當覓定念余間大房,并雇人包伙食,兵站預備器具,忽來電二十二日晚已回京,詫甚?;蛑械绒k理不善,惟有自罪”。①《漢口胡中書來電》(1911 年12 月13 日),《呂海寰往來電函錄稿》,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574),第639 頁。12 月15 日呂海寰復電撫慰,云二隊“劉大夫今午到京來謁,云實因無事可辦,故暫回京,并無他意,二公萬勿介介”。②《致漢口胡瑞中、徐鴻賓電》(1911 年12 月15 日),《呂海寰往來電函錄稿》,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574),第757—758 頁。這樣武漢只有第三醫隊繼續工作,據15 日胡瑞中電稱,“三隊在武昌極得力,擬日內移至漢,與紳合辦醫院”。③《漢口胡瑞中來電》(1911 年12 月15 日),《呂海寰往來電函錄稿》,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574),第640 頁。據何亮標報告,三隊擬于1912 年1 月10 日“專車北上”,但沒有成行,直到1 月23 日,何亮標報告稱,“孝感下鐵路不通,會員回京,臨時再酌”④《何道亮標來電》(1912 年1 月23 日),《呂海寰往來電函錄稿》,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574),第667 頁。。第三隊何時回到京城,《呂海寰往來電函錄稿》中沒有明確的記載,根據謝恩增的報告,“(正月)二十六日第三隊始由武昌遄返”⑤《謝雋甫醫博士報告》,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編:《中國紅十字會歷史資料選編(1904—1949)》,第273 頁。,這里所說的正月,應該是陽歷,即1912 年1 月26日才得以回返,可謂辛苦異常。第三隊所取得的成績,謝恩增報告稱“醫愈者三百余人”。⑥《謝雋甫醫博士報告》,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編:《中國紅十字會歷史資料選編(1904—1949)》,第273 頁。謝恩增報告還提及其他醫隊的行蹤:1911 年12 月9 日“第四隊發至石家莊,值兩軍轟擊,遂乃冒煙突彈同赴陣前,不論南軍北軍,凡負傷者,一概立行救治。十五日第二隊送傷兵至長沙;十九日第四隊入太原;二十六日調第二隊至洛陽;應潼關之招,本年(1912 年)正月三號第四隊由太原返京,旋復開往徐州;嗣復遣醫隊至保定,手術受傷兵士多名?!雹摺吨x雋甫醫博士報告》,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編:《中國紅十字會歷史資料選編(1904—1949)》,第273 頁。這里的“本年正月三號”實為陽歷,即1 月3 日。4 日第四隊開赴徐州,但并不是單獨行動,而是與天津分會聯合行動。

四、亮點與遺憾

“京會”救援行動中,有一大亮點,就是與所屬天津分會的“聯合”行動。

1911 年11 月10 日,天津紅十字會成立,不久與“京會”確立了隸屬關系,成為“京會”旗下的一個分會。某種程度上說,天津分會的人道救援行動成為“京會”人道行動的有機組成部分。

南京之戰失敗后,張勛退守徐州負隅頑抗,但徐州革命黨人醞釀起義,以林述慶為總司令的北伐軍三路北進,劍指“五省通衢”戰略要地徐州,徐州之戰不可避免?!熬甭撌痔旖蚍謺狭﹂_展救護行動提上日程。

1912 年1 月2 日,呂海寰致電張勛,告知醫隊行程日期,請其妥為保護,電文稱:“敝會醫員徐道清華、洋醫士吉義布前謁麾下,極承關照?,F派本會第四醫隊及天津分會醫隊,前往徐州,相機進行,以補軍醫不足之用。準于十六日(陽歷1 月4 日)由津乘津浦火車南下,請派妥員開車北上探接,并望代備寬潔屋宇及看護妥役,實紉公誼?!雹佟吨滦熘萁罆k張少軒電》(1912 年1 月2 日),《呂海寰往來電函錄稿》,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574),第774 頁。

1 月3 日,呂海寰致電天津分會會長徐華清表示謝意,云“貴分會醫隊明日偕本會第四隊南下,感荷無似。天寒路遠,極盼一切平安,早日蕆事,至為禱祝?!雹凇吨绿旖蛐祆o翁觀察電》(1912 年1 月3 日),《呂海寰往來電函錄稿》,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574),第776 頁。

安排妥當,“京會”第四醫隊于2 日抵天津,與天津分會醫隊匯合,4 日南下徐州。1 月5 日《大公報》報道說,“天津紅十字會已于昨早七鐘乘津浦火車偕同北京總會醫官、看護生等開往濟南,再由濟南開抵徐州。是日,除該會各職員董事及東西洋友人送行照料外,并有廣濟醫院日本兩商人攜酒兩瓶為之餞別云”。③《紅十字會紀事》,見池子華、傅亮、張麗萍、汪麗萍主編:《〈大公報〉上的紅十字》,第94 頁。聯合醫隊由25 人組成,規??捎^。

1 月5 日,醫隊抵達徐州后立即投入戰事救護。1 月10 日,天津分會接到戰地救護報告,知徐州一帶“土匪蜂起,官革兩軍時有捕匪受傷事”④《紅十字會紀事》,見池子華、傅亮、張麗萍、汪麗萍主編:《〈大公報〉上的紅十字》,第96 頁。,醫隊給予及時救治。12 日,天津分會第一隊庶務員汪貴生由徐州返津報告救護詳情。據云:“該同人初到徐州時,即由中外醫士謁見張軍門勛,說明該會對于官民兩軍均應一體救護之宗旨,已為張軍門允許且極歡迎優待,軍士將官尤其感戴。該隊暫駐徐州西關內美國教堂,刻已救痊二十余人,徐州城內之官紳尤為非常歡迎。蓋以此項善舉,該人民尚屬創見也。繼又報告云,該處為民軍北伐必爭之路,倘和議不成,徐州定為一大激戰場,應于城外設備病院,以免臨時倉卒,然則一切鋪張及供養傷軍之飲食被褥等費需款必巨等語?!雹荨都t十字會紀事》,見池子華、傅亮、張麗萍、汪麗萍主編:《〈大公報〉上的紅十字》,第99 頁。

徐州之戰并不是很激烈,傷亡無多,因此,1 月22 日聯合醫隊回到天津。24 日天津分會在事務所舉行歡迎會,“函請中西董事諸君報告陣前治傷情形,并據看護生歸述該會在徐州頗蒙張軍門優待。路過濟南,又承劉觀察優遇。該會極為感激,業已專電申謝矣”。⑥《紅十字會返津》,見池子華、傅亮、張麗萍、汪麗萍主編:《〈大公報〉上的紅十字》,第103 頁。鑒于“醫官、救護生等奔走勤勞,慈善之懷不可泯沒”,2 月10 日天津分會“特給與褒狀,以彰善舉?!雹摺栋l給褒狀》,見池子華、傅亮、張麗萍、汪麗萍主編:《〈大公報〉上的紅十字》,第106 頁。

但徐州之戰并未結束,革命軍的北伐之師日益逼近,1 月26 日,接徐州來電,“內云該處將次開戰,即請出發等語”。⑧《紅十字會將出發》,見池子華、傅亮、張麗萍、汪麗萍主編:《〈大公報〉上的紅十字》,第104 頁。因此,天津分會派出第二隊救護人員于27 日早晨“會同北京紅十字會隊乘坐津浦火車出發徐州”。⑨《紅十字會紀事》,見池子華、傅亮、張麗萍、汪麗萍主編:《〈大公報〉上的紅十字》,第104 頁。2 月5 日,天津分會接徐州醫隊來電,“言今日有受傷四十五人,該處缺少被褥,請即運往,則徐州又有戰事可知”。⑩《徐州又有戰事消息》,見池子華、傅亮、張麗萍、汪麗萍主編:《〈大公報〉上的紅十字》,第105 頁。2 月9 日,天津分會即派干事員曾棟臣“攜帶藥料等物趕赴徐州”?《執事易人》,見池子華、傅亮、張麗萍、汪麗萍主編:《〈大公報〉上的紅十字》,第106 頁。,進行接濟。2 月11 日,北伐軍抵達,張勛北撤濟南,徐州光復。第二天,即2 月12 日,清帝宣布退位。聯合救護行動結束。

“京會”與天津分會,相互協作,聯合行動,產生了一定的“規模效應”。

總起來說,在辛亥革命人道救援中,據“京會”不完全統計,“全治活者,約千有余人”。尤其“京會”各醫隊“諸醫士學生,一本熱誠,不畏險阻,負囊攜藥,冒槍煙(林)彈雨以爭先,宿露餐風當雪地冰天而競進,東至于青島、濟南,西抵于潼關、河洛,南達于武昌、漢口,北及于宣化、大同,凡遇傷痍,靡不竭力救治,刀圭甫畢,痛楚立捐,計所全活,為數甚廣,以故醫隊所蒞,到處歡迎,事畢將行,更相留挽。略可見在事諸君,備歷艱辛,而不敢少負其責任也”。特別是總隊長吉義布,更是盡心盡責,他與“襄理謝恩增,于各醫隊出發后,親往各戰地詳細調查情形,斟酌辦理一切,隨于徐州、泰安、登州、營口普濟醫院、秦皇島礦務、唐山礦務醫院、昌黎醫院七處,業經商明各該院長,改設紅十字會醫院,以備有事之用”。①《謝雋甫醫博士報告》,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編:《中國紅十字會歷史資料選編(1904—1949)》,1993 年,第273 頁。毫無疑問,“京會”在辛亥革命救護中發揮了一定作用,這其中天津分會的“助力”值得肯定。

當然,由于京滬兩會各行其是,沒能形成“合力”,影響整體效能的發揮,而“統一體”的撕裂,也不符合紅十字運動的基本原則,這是一大遺憾。因此,辛亥革命救護使命完成后,“京、滬兩會本須合并也”②《上海沈仲禮來電》(1912 年4 月2 日),《呂海寰往來電函錄稿》,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574),第716 頁。。1912 年9 月19 日兩會達成《中國紅十字會合并條議》③《直隸巡警道為奉札發中國紅十字會合并條議通飭知照文》,見池子華、傅亮、張麗萍、汪麗萍主編:《〈大公報〉上的紅十字》,第133 頁。,并于9 月29 日在滬召開的中國紅十字會首屆會員大會上通過,結束了這種各自為戰的狀態,走向了“統一”。

猜你喜歡
中國紅十字會紅十字池子
1950 —1954年中國紅十字會制度建設的必然性探究
只要你踏上充滿花香的路
關上燈,才看得見
夏天,當一條魚多好啊
激情燃燒的『紅十字』(組詩)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
楓葉的歌
趙白鴿:一位積極并且有領袖能力的領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