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樹人”背景下中職德育與傳統文化的結合路徑分析

2024-04-14 03:01章近兵
關鍵詞:立德樹人德育中職

章近兵

摘 要:基于立德樹人的教育原則,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堅持以德育為先,以正面的教導來引導學生、感化學生、激勵學生,使其在正向的發展道路上前進。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人差異,以合適的教育方式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德育是教學中需要關注的問題。在中職教育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中華傳統文化形式多樣,涵蓋各種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者們可以從中源源不斷地汲取德育資源。因此,教師如何有效地將傳統文化與中職德育相結合是一個值得不斷探究的問題。

關鍵詞:立德樹人 中職德育 傳統文化 結合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55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有著正向的價值導向,不論是從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教師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度挖掘,既是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也是教書育人的需要,因此,在教育工程中,教師要認真地探索優秀傳統文化的形式和內容,與德育教學的板塊進行有效結合,促進學生的積極發展,為社會培養具有高尚品質的人才。

一、傳統文化對中職德育的重要性

(一)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當下的中職教育側重對學生技能的培養,缺乏對學生思想道德意識的培養。而文化素養、技能素養、職業道德觀等都是影響學生正常就業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在中職教育中依舊要考慮學生的全面發展,要重視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可以作為教師們進行德育的基礎素材,可以很好地感染學生,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塑造學生正確的“三觀”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形成的,正確的“三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生活態度和學習態度,以及為人處世等方面的行為。傳統文化中的內容融入思想觀念教育,可以使其內化為學生的精神需求,使學生具備內在的學習自驅力,進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學習心態,對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規劃,對于自己的價值形成正確的認識,進而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當下學生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在教師和家人的愛護下順利成長,所經歷的坎坷較少,導致學生的認識出現偏差,責任感缺失,只考慮自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括跨越千年的愛國主義精神、尊老愛幼的精神、自強不息的精神等,涉及愛己、愛家、愛國的責任意識。因此,教師將優秀傳統文化合理地融入德育的教學內容中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四)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式豐富多樣,不僅是一種精神價值的載體,也是客觀存在的文化形式。學生學習和了解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不僅有利于塑造學生的人格,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認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同時,這也是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

二、傳統文化與中職德育相結合的現狀

中職學校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文化知識為主,因此,對德育板塊的關注度比較少,盡管教師知道要對學生進行德育,但是在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時,卻依舊還是以技能和文化的教學為主,對德育內容的教學比較浮于表面,缺少深刻性。教師的管理工作比較困難,學生對自己的未來也比較迷茫。另外,部分教育者在教學中缺乏德育意識,或者是自身文化素養不夠,導致挖掘的德育內容不夠深刻,不具有引導性。教師對于當下的德育觀念的理解存在偏差,認為德育是思政教師的教學內容,自己的工作仍然是教學文化內容。

學校中相關實踐活動的建設依舊是以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為主,缺少對應的德育文化實踐活動,學生對德育的認識不足,缺少進行實踐的機會。

三、中職德育與傳統文化結合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

立德樹人的教學原則要求任何學科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要關注德育方面的教學,促進學生對知識技能和德育內容進行同步學習,同步成長。因此,各個學科的教師都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意識到德育內容的教學不是單個教師的固定任務,而是每個教育者都要肩負起的教學責任。因此,教師在設計教案的時候要有意識地主動去發掘和所教學內容相關的德育內容,并基于德育內容去挖掘相關的傳統文化,使得德育內容的展示和教學更加具有深刻性、生動性、故事性,使得抽象的德育內容概念變得更加具象化,以便學生更加有興趣去進行學習和了解。

以幼教專業為例,學生在這個階段會學習不同的專業技能,如舞蹈、鋼琴、畫畫,以及一些基礎的文化課。舞蹈、鋼琴這樣專業性強的技能,需要學生堅持不懈地進行練習,才可以取得不錯的學習效果。而專業技能的練習過程是十分枯燥無味的,學生要將同樣的動作反復地進行練習,需要具備不怕吃苦的精神。因此,以鋼琴課程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設計教案時,不僅要幫助學生學會基礎的彈奏技巧,還要設計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內容。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后,還要進行長期練習,進而取得學習效果。教師可以“聞雞起舞”的傳統故事為例,讓學生知道古人是如何刻苦學習的,且通過刻苦學習最終獲得了一定的收獲。

像“聞雞起舞”這樣的優秀傳統故事還有很多,不僅僅適用于鋼琴課程的德育教學,也可以適用于其他課程的教學,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因此,教師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挖掘出更多的德育內容,使其融合到教學過程中。

(二)營造文化氛圍

1.學校文化氛圍

德育不僅僅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更應該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通過長期的文化氛圍渲染來起到隱形的教學作用,讓學生不僅僅在課堂上接受德育,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在離開了教師的督促后,也可以受到德育內容的影響。因此,中職學校要關注對學校的德育氛圍,在相關的文化展覽墻等地方,張貼具有正向導向作用的中華優秀傳統故事,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記住這些故事,且記住這些故事體現的人生哲理。

例如,教師可以展示具有拼搏精神的古詩詞,“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等。學生在看到這些詩詞時,會對詩詞的含義進行深刻理解,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拼搏精神,讓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心態得到調節。

2.班級文化氛圍

中職班主任是管理學生的中堅力量,是引導學生建設班級文化和班級氛圍的關鍵人物。因此,班主任要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知道自己的管理直接影響著班級學生的整體發展,進而對自身進行更高的要求。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要盡可能地探索更多相關的德育內容,帶領班級中的學生共同打造一個具有良好的學習氛圍的班級。

例如,固定的教室是學生主要的學習場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共同布置教室,在教室中彰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中職班主任可以設計一個合適的主題,然后將內容的挖掘任務交給學生,在學生布置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負責的部分主要有什么樣的深層含義。使得學生對同樣的內容產生二次理解,且理解和記憶得更加深刻。教師可以讓學生辦板報,設計自己的座右銘,為班級設計學習口號等。在此之前,教師可以引用魯迅刻“早”的故事來進行講解,讓學生意識到口號的設計不是表面功夫,而是要真正落到實處,才可以體現它的價值和意義。教師要引起學生的深度思考,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操作性較強的口號或者是座右銘,使其成為督促學生學習的一種方式,讓學生在這樣的內在驅動力下進行自我約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始終保持持續學習的狀態。當整個班級的學生都受到這樣的意識驅使的時候,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會更加濃烈,不管是對于中職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還是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三)開展德育實踐活動

同理論知識教學一樣,教師要檢測學生是否真正地掌握了基礎理論就要通過實踐活動。因此,中職學校不僅要鼓勵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設計相關的技能實踐活動,還要鼓勵教師們要抓住機遇,將傳統的優秀文化和德育教學融合到各種實踐活動中,促使學生對德育知識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并落實在行動上。

例如,在遇到各種傳統節日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相關的節日背景知識,并且設計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對中華傳統節日中涉及的各種文化習俗形成更深刻的認識。以端午節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搜集相關的資料,形成完整的文檔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資料,在班上進行展示。

以中職班主任開設的主題班會為例。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資料的收集,以各種形式進行展示,并且要求學生根據“紀念屈原”的活動主題來設計表演活動,如演講、辯論、舞蹈、朗誦等。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了解到節日的來源有不同的說法,以紀念屈原的角度來看,學生則可以認識到屈原身上的愛國精神,進而對屈原這樣的人物產生欽佩之情。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到傳統文化知識,還能夠對學生的愛國情懷產生積極影響。另外,在準備表演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或者是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施展的機會,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鍛煉。以“幼教”專業的學生為例,如學生之間進行歌舞表演,那么學生的專業技能就可以派上用場;如學生之間進行辯論比賽“屈原跳江是否有意義”,學生對自己闡述的論點有足夠的理論支撐,不僅能夠鍛煉學生檢索信息、搜集信息的能力,還能夠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敏性和批判性,進而使得學生在學習能力上得到提升。

由此可見,實踐活動的意義是十分廣泛的,不論是對于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還是對于德育方面的學習和實踐都是有著明顯的作用。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對自身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進而使自身具備持續探索學習的意識。傳統文化在生活中的體現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不論是學校、班主任還是各個學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應該抓住機會,將傳統文化、德育、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設計綜合性強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在這樣的實踐性強的活動中得到鍛煉,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進而采取相應的措施,以促進自身全面的發展。

(四)發揮榜樣作用

中職生大多數是由于自身的約束力不夠,自律性較差導致學習習慣不好,進而無法取得較好的文化成績,因此進入中職學校。又由于社會上對于中職學校存在一定的誤解,中職學生對于自身的處境就更加迷茫,學習態度無法端正,學習觀念不正確。對此,教師要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教師要發揮榜樣作用,以自身的優秀來引導中職生好好學習,改變中職生的認知。

對此,教師不僅在教學過程中要用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于他們的關心和在意,讓他們感受自己是被在乎的,進而有所依靠;當遇到學習問題時,可以積極主動地向教師尋求幫助。另外,教師要發揮為人師表的作用,要用德育來感化學生。教師要獲得學生的認可和支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會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同理,要發揮傳統文化的德育育人功能,首先任課教師就要具備扎實的傳統文化基礎,這樣,在學習和日常的生活中,教師身上展示出來的高尚品質才會影響到學生。教師只有本身先做到高標準和嚴要求,才有資格去要求學生達到同樣的標準。教師在學生心中才能有威嚴。

例如,學生對于自己的未來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努力,覺得自己的出發點很低,那么教師就得引用相關的案例來進行實際說明,告訴學生起點低不是問題,只要不氣餒,堅持不懈,用心學習,就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路,一樣可以變得很優秀,甚至趕超優秀的人。對此,教師可以舉例子,比如自己的成長經歷。教師可以講述自己在成長中遇到的困難,詳細的講述會更加有渲染性,學生可以與教師共情,進而通過教師的經驗,意識到自己身上也可以具備這樣的能力,從而開始改變自己。當然,教師也可以舉歷史上那些從底層崛起的人物,如市井出身的劉邦,雖然沒有很大的才能,但是其善用人才的優點,幫助他打敗了強悍對手項羽。這會啟示學生只要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依舊可以發揮自己的人生價值,不要局限于自己當下的處境,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百折不屈的精神是中職學生在該階段中需要具備的,能夠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百折不屈的精神也是傳統的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內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教師不僅要將這些精神通過人物故事講述出來,更要將這些精神體現在自己的身上,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德育內容對于學生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影響,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任何科目的教師都應該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教學內容適當地挖掘傳統優秀文化中蘊含的德育知識,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意識,豐富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形式,渲染德育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進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 姬廣明、張延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職德育中的滲透》,《新課程研究》2023年第15期。

[2] 龔玲玲《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職院校德育中的價值及應用策略分析》,《職業》2022年第18期。

[3] 李守霞《互聯網時代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職生德育中的有效應用》,《試題與研究》2022年第11期。

[4] 歐陽翀《運用優秀傳統文化,提升中職德育質量》,《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2年第1期。

[5] 謝惠娜《芻議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職德育中的價值及其實現》,《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20年第6期。

猜你喜歡
立德樹人德育中職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踐立德樹人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淺談中職英語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誤了百萬中職生”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