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強化推廣效果總結

2024-04-14 18:20蘇艷麗
種子世界 2024年3期
關鍵詞: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小麥

蘇艷麗

摘 要: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在全國范圍內都有種植,其產量與質量不僅關系到種植戶的經濟收益,同時也是群眾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之一。隨著農業科技水平的提升,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持續完善,表現出了獨特的技術優勢,但并未得到有效應用與推廣,因此需要采取適宜的推廣對策。本文首先總結小麥種植技術應用過程中需要關注的要點,然后闡述小麥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措施,最后結合實際情況與農民需求提出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推廣對策。

關鍵詞:小麥;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小麥是我國居民飲食結構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其生產關系到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根據品種、種植地區、環境條件等因素的不同,適用的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相關技術人員一方面要重視對技術的針對性研究與開發,提升技術與實際情況的匹配度;另一方面,也需要關注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推廣,采用行之有效的推廣方法,使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能夠真正發揮其價值。

1小麥種植技術要點

1.1選地與整地

土壤類型、有機物含量以及地形地勢都會對小麥的種植情況造成影響,加之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存在差異,在應用小麥種植技術的過程中,最先完成的就是選地與整地工作。

在選擇小麥種植地塊的過程中,必須滿足的基本條件是土壤本身沒有被污染,并且遠離工業污染源。結合小麥的性狀與生長需求,小麥種植地塊土地應當相對肥沃,土層深厚且松緊適中,具有一定孔隙,保證土壤具有保水保肥能力。小麥對雨熱的要求較高,種植區域年平均溫度要超過8℃,年降雨量要達到450mm以上[1]。

在選擇完成適宜小麥生長且滿足其生長需求的地塊后,種植戶還需要對土地進行精細化翻整,提升對土壤中有機物質的利用效率,為小麥的后續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為避免土壤出現板結與鹽堿化問題,小麥種植戶應當將旋耕與深耕相結合,二者交替進行,疏通犁底層的同時避免犁底層的形成。在對土壤進行深耕時,翻耕深度應當在25cm以上,并適量施用氮磷鉀肥料作為底肥,具體比例需要結合實際土壤情況進行調整,但整體仍然要遵循高氮中磷低鉀的配比原則。在翻耕過后需要將土壤再次耙平、壓實,確保肥料以及有機物質在土壤中均勻分布,且土壤的密度能夠滿足小麥對排水、透氣的需求。

1.2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現階段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小麥品種培育工作的推進提供了動力,適應不同地區自然環境,有針對性地提高病蟲害抗性,在產量與質量間取得平衡的小麥品種越來越多。因此小麥種植戶在購買小麥種子之前,需要先對所在地區的土壤條件、自然氣候以及病蟲害流行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以選擇適宜的小麥品種。若種植地土壤較為肥沃,在選擇小麥品種時,就需要關注品種的抗逆性與抗倒伏能力,同時選擇矮株、粗莖、高產量的品種。若種植地土壤相對貧瘠,或難以滿足小麥對雨熱的需求,則需要選擇抗旱的高株中產量品種。以山東省為例,該地主要種植冬小麥,需要在秋季完成播種,因此需要選擇具備較強抗寒性與抗病性的品種,提升小麥對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確保小麥能夠正常生長。

在確認種植品種并購入小麥種子后,種植戶還需要對小麥種子作出進一步的處理,提升種子的質量,保障其未來的生長狀態。第一步是對小麥種子進行篩選,種植戶可以借助機械完成初步篩選,將種子中的癟種、壞種與雜質篩出,然后由人工進行二次篩查,確保小麥種子的純凈度與發芽率[2]。第二步是曬種,一般在播種前五天開始,利用陽光激活小麥種子,并將其含水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提升其吸水能力與通透性。第三,種植戶還可以購買成品的包衣藥劑,覆蓋在小麥種子上,有針對性地提升小麥種子對特定病害的抵御能力,或利用1%生石灰水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

1.3播種時間選擇

小麥的播種時間直接影響到小麥種子的成活率,進而影響小麥的產量與質量,因此種植戶需要選擇合適的小麥播種時間。一般情況下,小麥的播種時間需要根據小麥的品種、種植地的環境氣候等因素共同決定。若種植地區的氣候較為干旱,則需要在每年的10月初完成播種工作,如果種植地的氣候較為溫暖、濕潤,則可以將播種時間延遲到十月中旬[3]。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播種量與小麥產量之間并不是絕對的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必須預先對土地面積與播種量進行計算,合理控制小麥的種植密度,保障小麥的通風條件,避免影響小麥植株的光照情況,為小麥的光合作用創造良好的條件。

1.4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是小麥在播種后生長全周期中小麥植株生長狀態管理工作的總和,直接關系到小麥植株的生長狀態,也是小麥種植技術的集中體現。小麥的田間管理主要包括苗期管理與植株管理。

小麥苗期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培育生長狀態良好的健壯幼苗,并達到整齊、健壯與完整的標準,為后續小麥的提質增收奠定基礎。在這一階段,種植戶需要密切關注小麥幼苗的生長狀態,在其生長出三到四枚葉片時進行間苗,待生長出五到六枚葉片后進行定苗,將生長狀態差的弱苗剔除,避免其搶奪土地營養。在這一過程中,種植戶若發現缺苗,還需要進行補種,或將生長較為密集的幼苗移栽到較為稀疏的區域,以保證小麥幼苗數量與密度的穩定性。與此同時,種植戶還需要加強對冬灌的重視程度。以山東省為例,該地在冬季普遍處于干燥缺水的狀態,而冬灌不僅可以滿足小麥幼苗對水分的需求,還能夠起到調節土壤溫度、避免小麥凍害的作用,為小麥的產量提供保障。

種植戶在進行小麥的植株管理時,需要關注小麥植株的關鍵生長階段。比如,小麥在返青期與拔節期之間會快速生長,此時對水肥的需求量也會隨之提升,要求種植戶關注水肥供應,適當進行追肥。但如果麥苗長勢過快,則有可能出現徒長問題,提升倒伏、凍害與病害的出現概率。此時種植戶需要采取措施壓制小麥植株過速生長態勢,可以將4%縮節胺與水充分混合,按每畝地40千克的標準噴施在小麥植株上,以遏制小麥的長勢[4]。在小麥拔節期后,種植戶需要及時完成灌溉與追肥,為植株的生長提供養分,此時如果出現小麥莖部受凍問題,還需要在追肥時加大氮肥比重,提升小麥植株的生長質量。

2小麥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2.1化學防治

化學藥劑是防治小麥病蟲害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有著效率高、起效快、使用便捷的優勢,但長期使用不僅會導致病蟲害出現抗藥性,降低病蟲害防治效果,還會對自然環境造成較大的負擔,甚至引發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因此現階段在利用化學藥劑防治小麥病蟲害時,就需要以科學的使用方法為指導,結合病蟲害種類與流行情況選擇針對性強、毒性弱的化學藥劑。

黏蟲是小麥生長過程中的常見害蟲之一,其有著較強的繁殖能力,以小麥植株的莖葉為食,能夠極大程度地破壞小麥的光合作用,還會進行短距離的飛行,危害到其他區域的小麥植株。對于小麥黏蟲的防治,可以使用5%敵百蟲粉劑,按每畝地22.5~37.5 千克的標準噴施。麥蜘蛛會在小麥苗期吸食小麥汁液,小麥葉片枯黃,輕則小麥減產,重則小麥植株干枯死亡。對于麥蜘蛛的防治,可以使用20%綠保素乳油3000倍液,殺蟲效果可以維持10~15天。小麥蚜蟲會吸食小麥莖葉與麥穗中的汁液,阻礙小麥的光合作用,對小麥的生長造成負面影響,對于小麥蚜蟲的防治,可以使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吡蟲啉與菊酯類藥劑的混合溶液。

2.2物理防治

小麥害蟲的繁殖能力與傳播能力較強,因此很難做到根除,無論采用何種防治方法,都難以避免有漏網之魚,而這也導致害蟲憑借自身的繁殖能力與生命力再次引起蟲害的出現與傳播,甚至形成病蟲害—害蟲—病蟲害的惡性循環。不僅如此,害蟲在傳播與防治的過程中,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在不斷增強,甚至可能出現變異,這就對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麥病蟲害的物理防治就是利用害蟲本身具備的物理特性,如其對光線、顏色的特定反應以及對食物的本能需求,達到誘殺害蟲的目的,有著成本低、無污染的優勢。

第一,小麥種植戶可以利用部分害蟲的趨光性對其進行防治,借助高壓汞燈、黑光燈與殺蟲燈等工具誘殺具有趨光性的害蟲。第二,種植戶可以利用害蟲獲取食物的天性,配置糖醋液誘殺害蟲。種植戶可以將10份水、3份糖、3份醋與1份酒混合,并加入半份敵百蟲,配置成糖醋液,并在糖醋液上方做好遮擋,避免風雨等天氣變化對糖醋液的效果造成負面影響。第三,在小麥害蟲的數量暴發期,還可以采用粘殺這一防治方法,采用粘蟲板或粘蟲膠對蟲害進行物理防治。

2.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生物本身的特點與其天然存在的關系網絡起到減輕甚至消除病蟲害危害的作用,這一方法不僅能夠降低病蟲害防治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還能夠減少小麥病蟲害防治需要消耗的成本,促進我國種植農業向著生態、綠色、可持續的方向進一步發展。

正如上文所說,蚜蟲是對小麥生長危害最大的害蟲之一,除常規的化學藥劑防治之外,種植戶還可以采用引入天敵的方式實現對小麥蚜蟲的有效防治。瓢蟲與鳥類都是蚜蟲的天敵,種植戶可以引入不影響小麥正常生長的天敵進行防治,需要注意的是,在投放蚜蟲天敵之前,種植戶需要結合受害面積與小麥種植密度計算引入天敵的數量,避免天敵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另外,種植戶還可以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對病蟲害進行防范,通過噴灑激素藥劑阻礙害蟲交配,從根本上避免害蟲的繁衍與擴散,同時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3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推廣對策

3.1加大技術推廣的資金投入

為保證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工作的有效性,相關部門必須發揮自身的引領與帶動作用,加大技術推廣的資金投入。同時利用政策為宣傳推廣工作提供助力,奠定技術推廣的群眾基礎。

第一,政府部門應當增加對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的財政撥款,創立專項資金,并通過針對性補貼的方式調動種植戶應用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積極性,降低技術推廣工作面臨的阻力。第二,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機構應當與農業技術相關企業開展深度合作,聘請一線技術人員加入到技術推廣隊伍之中,彌補推廣人員在技術層面上的缺失,同時實現優勢互補,讓小麥種植戶能夠形成對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正確認識。第三,有關部門還應當將資金投入到技術推廣人員的培養上,通過津貼補助與提升待遇等形式鼓勵高水平的專業人才參與技術推廣工作中,提升技術推廣人員整體水平,并激發推廣人員的工作熱情。

3.2建設技術示范基地

現階段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推廣之所以難以取得突出效果,有一部分原因是小麥種植戶對技術缺乏認識,難以直觀感受到技術的作用與優勢。因此技術推廣機構可以在區域內挑選適合小麥生長的地塊,并建設技術示范基地,并劃分成展覽、講解、展示等功能區域。

展覽區應當展示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所需要運用到的設備與裝置,并利用直觀可視的方式展示其工作原理,加深種植戶對技術的了解。講解區則可以配置座椅、投影儀器電子屏幕,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多種形式向種植戶展示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優越性。展示區則主要采用對照的方式,將土地分為兩個小組,分別對應傳統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新型技術,并記錄兩塊田地中小麥在不同生長階段的狀態與數據,并繪制成圖表,結合現場參觀讓小麥種植戶認識到應用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必要性。如此一來,小麥種植戶將自發接觸并運用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從根本上達到技術推廣的目的。

3.3加強互聯網技術在推廣過程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的完善為諸多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與方向,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推廣也是其中之一,能突破傳統推廣方法中的時間限制與空間限制,提升行業的合作深度,帶動種植農業的發展。

不僅如此,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推廣人員還需要發揮信息技術在數據收集與分析方面的優勢,將社交平臺轉化為技術推廣的全新陣地,發揮抖音、快手等平臺的影響力優勢,拓寬技術推廣渠道,借助大數據技術與用戶畫像提升推廣的精確度與有效性。不僅如此,信息技術還能彌補現有技術推廣方法的弊端,提升推廣工作的質量。實地推廣一直以來都是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成本投入較高,具體應用也受到了限制。信息技術可以支持推廣人員進行遠程線上指導,及時響應小麥種植戶的求助,解決其面對的問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途徑,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推廣效果將有效提升,增加種植戶的應用信心,為小麥種植產業的發展提供助力。

綜上所述,小麥種植技術應用過程中需要關注選地與整地、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播種時間選擇以及田間管理等要點,而小麥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則主要采取化學防治、物理防治與生物防治三類措施。想要強化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推廣效果,確保其能夠在小麥種植生產中發揮作用,就需要優化相應的推廣對策,加大技術推廣的資金投入,建設技術示范基地,加強互聯網技術在推廣過程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林子君,李可夫.綠色小麥種植技術要點與推廣建議分析[J].種子科技,2022,40(03):52-54.

[2]楊慧敏.小麥種植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J].河南農業,2022(23):28-30.

[3]張紅.小麥種植技術的優化及病蟲害防治[J].種子科技,2022,40(16):40-42.

[4]尹桂芹,周海英,許泉.小麥種植技術應用及推廣策略分析[J].種子科技,2022,40(05):16-18.

猜你喜歡
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小麥
主產區小麥收購進度過七成
孔令讓的“小麥育種夢”
葉面施肥實現小麥畝增產83.8千克
哭娃小麥
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