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健全花生優質高產高效種植模式與具體應用技術綜述

2024-04-14 18:20王孝忠
種子世界 2024年3期
關鍵詞:田間管理種植技術花生

王孝忠

摘 要:作為我國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花生高產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意義和價值,其種植所能帶來的經濟收益十分可觀。在實際生產實踐當中,通過在全種植過程中合理有效地采用高產高效種植技術,正確實施花生種植田間管理作業,是有效促進花生產量顯著提升、為種植戶帶來可觀收益的主要渠道。

關鍵詞:花生;種植技術;田間管理

花生種植技術包含了花生從選種、種植、田間管理直到收獲的全過程,涵蓋了促進花生優質高產高效的手段。伴隨著現代農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花生種植管理也應當推陳出新,以適應需求量日益增長的客觀情況。因此,在當前的花生種植中,既要探究其種植技術,也要不斷進行種植實踐,有針對性地建立健全高效的種植模式,從而為作物實現真正的高效高產作出杰出貢獻。

1構建種植環境

1.1科學選種

任何作物要想提高產量、維持優良的作物品質,選擇最適宜種植的種子是關鍵的第一步。判斷種子是否最適宜種植不能拘泥于一個或少數幾個標準,而是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首先考慮種植地區的氣候、土壤、水文條件,選取可適應我國華北地區自然環境條件的花生品種進行種植。在合適的品種范圍內選擇最優良的種子。優良的種子品種和良好質量的種子對于作物的快速生長發育和開花結果非常有利。在選擇具體種子時,依據的最基本原則是著重選擇深紅色、顆粒外形大且飽滿、大小相對較為均勻整齊、適應能力較強的種子,但種植戶不能過分追求種子的飽滿程度,而應注重花生的實際品質。無法實現連續種植的種子,即使其十分飽滿也不應選擇。種植戶可到正規農糧種子商店選擇和購買種子,通過對花生種子的整體判斷初步估計種子質量。

在選擇好種子的品種和類別后,種植戶需要對種子進行提前的處理工作方能進行播種。首先,為了保證選擇到的種子均可發芽,應對購買的種子進行發芽測試。發芽測試將篩選出僅憑外表不能判斷出其內部品質的差劣種子,通過發芽測試將確定剩余都是可以發芽生長的種子,將大大提升種子的存活率。首先將剩余的種子在天氣晴朗的條件下進行晾曬處理。晾曬應選在播種之前大約一周的時間進行。晾曬處理的作用一是防止花生霉變,二是促進種植之后的種子快速發芽[1]。剔除掉變質的種子后,種子整體的質量將進一步提高。其次,在播種前應對花生進行剝皮處理。剝皮處理能夠避免不適當發芽的現象出現。最后,種植前所需要做的最后一步是對種子進行拌種處理。拌種的目的是避免種子遭受病蟲害的侵襲,能夠進一步提升發芽率。拌種時可選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外加辛硫磷乳油,以水稀釋后同種子一道攪拌均勻。正確的拌種將使病蟲害防治壓力極大減輕,同時使得作物的整體質量進一步提升。

1.2選擇種植土地

完成對種子的處理后,就是進行種植土地的選擇。為保障最終的產量,種植應盡可能選擇肥力充沛、灌溉條件良好的土地。應確保其處于自然環境良好無污染的區域,遠離人口聚居區或重要工業生產場地,避免水土遭受人為生產生活活動的破壞。確定種植土壤的標準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量,考量的主要指標主要包括土質、肥效、通氣性、土壤酸堿度、土層內細菌繁殖情況、雜草生長狀況、土地灌溉和排水條件等。

依據上述條件,選擇種植土地要求土壤耕層符合深厚疏松、通氣性良好、酸堿度適中、土層中沒有過量繁殖的細菌、雜草生長不會過于旺盛、透水性良好的條件。土質應盡可能選擇沙土或沙質壤土,土壤質地以細為宜。同時,種植土地的地勢須保持相對平整,沒有過于明顯的坑洼或凹陷,以避免陰雨天地面積水過多,難以在短時間內排出。為防止病蟲害大規模發生,花生種植盡量不要重茬,最好實行輪作[2]。

1.3完善土壤處理

種植人員需在花生種子開始播種前對土壤進行深耕處理。深耕處理的目的是加快花生播種后的生長速度,并提高作物的最終質量。因此,完善土壤處理是花生種植開始前最重要的整理階段。在這一階段需要完成的兩項主要任務是細致耕耙土層和嚴格除草。在選定合適的種植土地后,不宜立即進行播種作業。由于花生是一種根須入土很深的作物,因此在細致整理土壤時,要按照花生的生長特點確定適宜的耕地深度。完成耕犁的土壤將變得更加疏松,為作物吸收各種營養元素提供切實便利。另外,要根據土地本來的肥力來施足底肥,進一步確保土壤具有相應的肥力。如有條件,可在施肥前利用專業的技術手段測定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按照元素比例來施肥。根據種植經驗,應在堆壟好平整的田畦后將其做成壟,以一壟播種兩行花生。嚴格除草確保作物沒有與之競爭水分和營養物質的其他植株,使土壤可以迅速進行水分的蒸發和滲透。

2規范種植過程

2.1確定播種時間

解決好種植土地的問題后,接下來即選定播種時間準備播種。播種花生應最大限度考慮到天氣因素的影響,根據氣候條件來選擇合適的播種日期,避免在氣候干旱或雨澇期進行播種,減少不利天氣對作物的不良影響。根據氣候變化規律,作物應盡早開展播種工作。早播種可以有效規避伏旱期,防止干旱缺水等不利條件對花生種植產生影響[3]。然而,種植人員不應因為追求過早播種而忽視雨水天氣對播種帶來的不利影響,若在某一時間段內降雨較為集中,則應盡量避免在這一時段進行播種,等待降雨時段過去后,再擇日進行播種。

作為喜溫惡寒的農業作物,花生應盡量選擇在溫度適宜其生長的環境和氣溫下進行播種。在我國山東省等華北地區,花生一般選擇在每年春季進行播種,播種時間為3月下旬至5月上旬。當白天室外氣溫穩定在15℃左右時,即可選擇氣候良好的日期進行播種,如此可使作物成活率更高、生長速度更迅速。如條件允許,則最好選擇晴朗的天氣進行播種,有利于花生溫度的存儲。

2.2選擇播種時間

花生的播種方式主要分為露天播種與覆膜播種兩大類。其中,覆膜播種對于花生作物能夠起到一定程度的幫助作用,可延長其生長周期,并提高作物的最終質量。覆膜播種的特點是決定其優勢的主要原因。覆膜播種的花生的生長速度較露天播種更快,可有效保持地表溫濕程度,為花生植株的生長提供持續且穩定的濕潤環境,這一環境毫無疑問對花生的生長發育更為有利。在進行覆膜播種時,由于不同品種花生的生長周期不同,因此在作物完成種植后,應及時有效進行覆膜作業。除覆膜播種外,雖然常規露天播種無法起到覆膜播種的增益效果,但也不失為一種可行而有效的播種方式。露天播種須及時滿足覆土以及不同品種和用途的花生在不同生長階段所需水分的要求。例如,在花生需水量較大的開花期和結莢期,種植人員應加大供水灌溉量,否則作物會減產。如若采用機械噴灑的方式,則難以控制供水量,可轉而采取人工供水的方式,精確供水,讓花生在不同的生長周期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露天播種也可采用機械播種的方式。機械播種需要操作人員把控好穴粒數和株距,完成播種后,應及時覆土。機械播種需要充分考慮到土壤的質地情況,準確把握好溝深并均勻覆土,同時可適當進行除草作業,避免出現野草生長過快而影響花生植株生長的情況。

2.3控制播種密度

選擇正確合理的種植密度十分重要。在開展播種工作的過程中,種植人員須對播種密度予以足夠的重視。規劃播種密度應從多個角度考量,如播種地區的氣候特點、種植土壤的各種綜合因素(包括肥力等)、種植花生作物的品種特點。

第一,播種地區的氣候特點決定了花生種植田土的降雨、氣溫、旱澇等多種天氣情況的直接分布。掌握這些因素可為選定播種密度建立有效的備用方案。不應采用較難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播種密度。在依照氣候條件可采用的數個方案中,應選擇最符合播種作物自身特點的方案施行播種。

第二,種植土壤為花生種子提供了生長發育的場所和載體。規劃花生種植密度需要保證盡可能充分利用到每一寸種植土地,避免土地資源的不必要浪費。同時,植株密度過大或過小都會或多或少妨礙到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例如,如果植株密度過大,土地分攤到每個植株的養分就會相對減少,極易引起植株營養不良、爭搶養分的現象出現。又例如,如果植株密度過小,土壤的肥力和后期人工施加的肥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被浪費。

第三,花生作物自身的特點也是種植人員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紤]到不同品種的花生作物,其環境適應性、養分吸收率、生長發育速度都各不相同,因此不同植株密度對其的影響也大為不同。對于生長速度較快的植株,其對養分吸收的效率也更高,則更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株距以確保其能夠吸收到足夠的養分。通過對植株的充分了解,種植人員可最大限度地做好播種密度的正確規劃。

2.4 科學施肥

花生作為對于土壤養分需求較高的作物,在實際種植環節中須對施肥工作予以格外重視。大多數情況下,農民會選擇多施復合肥同時保證肥料中的養分能與土壤中的有機成分相結合,從而為花生生長創造良好環境[4]。在施肥環節中,肥料的種類和數量成為種植人員必須考慮的兩大關鍵因素。

在施肥過程中,種植人員應施用正確種類的肥料,避免出現施肥無效或損傷植株的情況?;ㄉ仓暝诓煌A段的生長條件不同,種植人員施用的肥料也有所不同。在實際施肥過程中,考慮到花生對硼、鉀等元素的高需求,因此要注意選用含硼或含鉀元素的肥料,例如硼砂或硫酸鉀。此外,氮肥、磷肥、鈣肥、尿素對于花生植株的生長也有著顯著影響。這幾種肥料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通常都需要較大用量,需要保證植株能夠被施加足夠的肥料。

此外,施肥工作要求種植人員精確把控施肥量,因為這項工作將直接決定花生植株的最終生長效果。如果施加肥量不能得到很好的把控,則會損害正常生長的植株。例如,施加過少的肥料會導致植株營養不良、體態纖弱、葉片枯黃、產量驟減,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而過量施肥會導致植株吸收過多的營養物質,造成營養過剩,同樣不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除此之外,精確把控施肥量的另一個方面則是要求種植人員正確搭配各種肥料的混合添加比例,從而能夠發揮出肥料的最優施放效果。

3做好田間管理

3.1補控種苗

完成播種工作并不意味著種植人員接下來需要等待收獲作物。相反,做好田間管理工作仍是種植人員當務之急的任務。在植株開始生長的苗期,種植人員的首要工作是密切關注作物的出苗情況,按照既定的植株密度測算出苗率和出苗位置,查清未出苗植株的大致數量。對于未出苗的植株,不應放任其浪費寶貴的土地資源,應在原地補種新苗,從而避免使最后作物產量受損。

此外,注意清苗和蹲苗也是苗期應完成的事項之一。清苗的目的是促進植株的次生枝以及植株的側枝生長。出苗后的花生由于吸收了足夠的肥料和水分,花生上芽部分易出現生長過快的旺長現象。這時種植人員應及時采取蹲苗措施以控制地上部分的花生苗生長速度,確保其既能達到預定生長狀態、又不至于長勢過旺而過分消耗土壤肥力,妨礙到其他植株的正常生長發育。

3.2防治病蟲害

同其他農業經濟作物一樣,處于生長期的花生也需要定時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目前最常見的花生病害主要包括網斑病、青枯病和葉斑病等。引起此類病害的原因既可能是病菌,也可能是蚜蟲等害蟲。

在此類病害中,網斑病和葉斑病均由真菌引起。這兩種疾病多見于夏季高溫天氣。防治葉斑病時,可選用愛苗或百泰稀釋液開展噴施工作,防治網斑病時,可使用阿米妙。葉斑病作為較為常見的花生病害會使花生葉片出現灰色霉質,除及時選用藥物噴灑治療外,也可輔以磷鉀肥的施放,保證作物吸收充分的營養以抵御病害。

花生青枯病多見于作物的生長初期階段。這種病害會使花生葉片因失水過多而枯萎。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發現此類病害應立即將染病植株鏟除,對集中鏟除的病株予以焚燒填埋。防治此類病害可選用硫酸鏈霉素。

在蟲害方面,種植人員應密切關注蚜蟲蟲害。作為花生植株生長過程中較為常見的害蟲,蚜蟲可造成病毒傳播,其影響范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迅速擴大。因此,應及早防治蚜蟲,以避免其對作物生長造成嚴重危害。除蚜蟲外,花生棉鈴蟲也是對花生植株危害較大的害蟲之一,該種害蟲會導致花生減產,因此應在發現后的第一時間內,采用特定農藥,例如氯氰菊酯予以迅速消滅。

4收獲作物

4.1判斷是否收獲

完成種植工作后,即可迎來收獲階段。當花生生長進入飽果成熟期,營養生長減緩、干物質積累加快,花生地上部分積累的營養物質向地下部分轉移[5]。山東地區一般在9月左右收獲,如若發現花生出現葉微泛黃、根莖彎曲、莢果飽滿的情況,且大部分果殼已經顏色變深、質地變硬,果實飽滿、圓潤,即可判定此時為最佳收獲時期。

4.2收獲時的注意事項

收獲作業是整個種植過程最重要的一步。種植人員應在晴朗天進行采摘作業,采摘過程中,不應將所有種植的花生簡單堆放在一起,而要針對不同品種的花生分門別類地歸納,以便為后續進一步加工提供方便。

為了保證花生種植工作的高效開展,確保增產豐收,實現預估經濟效益,種植人員應認識到科學有效花生種植技術的實際應用價值所在,并積極予以應用。只有合理安排種植步驟,因地制宜地充分考慮種植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有效落實各項種植栽培工作,才能進一步提高花生作物產量,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濟安.花生栽培技術與提高種植效益的措施[J].農村實用技術,2023(09):84-85.

[2]韓愛玲.淺談花生高產高效種植技術[J].河南農業,2023(31):19.

[3]劉紀軍.花生高產種植技術淺談[J].種子科技,2023,41(15):47-49.

[4]孫少軍,陳哲.山東單縣花生高產種植技術要點分析[J].河北農機,2023(15):133-135.

[5]李振華,董曉月.夏播花生濮花36號適宜收獲期的探究[J].浙江農業科學,2023,64(10):2376-2379.

猜你喜歡
田間管理種植技術花生
掏花生
無花果田間管理
夏季中藥材田間管理做好這五點
初夏馬鈴薯 田間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間管理抓『四防』
到底埋在哪棵樹下
花生去哪兒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