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植保技術推廣方法與病蟲害防治措施有效落實

2024-04-14 12:28李紅麗
種子世界 2024年3期
關鍵詞: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

李紅麗

摘 要:在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業植保技術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逐漸成為農作物產量不斷提高的關鍵保障之一。農業植保技術的廣泛應用既符合當前農業生產的具體規劃路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農業污染、推動農業生產綠色創新,并減少病蟲害等潛在威脅。

關鍵詞:農業植保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

民以食為天,農業自古以來都是社會生產中的重中之重。因此,農業生產在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過程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在這之中,植保技術對農業發展所起到的關鍵性作用不容忽視。盡管當前農業種植仍存在諸如產量和質量無法達到預期要求的問題,但通過全面推廣和普及植保技術、根據實際情況有效落實病蟲害防治措施,能從根本上提高農作物產量,確保農業生產躍上一個新臺階。

1農業植保技術推廣方法

1.1農業植保技術的現狀

農業植保技術顧名思義,是通過綜合運用包括化學、植物學和生態學等多種學科知識,依照不同種類農業作物的生長特點、生存環境和對其存在威脅的病蟲害等客觀規律,采用生態控制、生物與化學防治技術等手段,保護農作物免受環境和病蟲害侵襲的農業技術。農業植保的概念由來已久,在傳統農業生產技術的基礎上加入了現代方法,保持植物生長環境和病蟲害發生發展之間相互協調的關系[1]。

當前,我國農業植保技術處于發展階段,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第一,我國農業生產仍存在較大進步空間,生產技術缺乏科學指導,落后于已將農業植保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西方國家。第二,農業植保技術存在濫用農藥的問題。農藥和化肥雖在農業生產中必不可少,但錯用和過量使用農藥會適得其反,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此外,當前農藥市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假冒偽劣農藥隨處可見,這成為農藥使用問題的幕后因素之一。第三,農業植保技術缺乏相關人才。一些地方由于缺乏經費等,無法吸引到合適的農業技術人員,這使得當地始終缺少能夠有效推廣植保技術的專業團隊。另外,高校中選擇農業植保相關專業的學生逐年減少,畢業生大多選擇留?;蚯巴蒲袡C構任職,極少有人選擇深入基層進行植保工作,以上種種因素都造成目前我國農業植保技術人才極度匱乏。

1.2農業植保技術的推廣措施

1.2.1加大資金投入和技術研發

對任何發展中的事物來說,創新都是其不斷成長壯大的源泉,農業植保技術也是如此。植保技術的研發模式應當以不同種類農業項目特點及其生產方式為出發點,二者相輔相成,最終實現使農業生產達到良性循環的目的。我國對農業植保技術的研究早在上世紀70年代,在植物檢疫和病蟲害防治等多方面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即便如此,現階段仍需加大對農業植保技術的資金投入和技術研發。其中,科研投入方面主要包括基礎研究、植保技術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以及涉及具體農業生產方面的新技術研究、新品種農作物栽培和設備研發等。

現階段,農業植保技術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正處于良好的發展勢頭,并通過其自身的不斷完善帶動農業生產種植領域持續進步。但研究者不應因此故步自封,滿足于已有科研成果,應不斷尋求發展突破,清醒認識到我國農業植保技術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堅持長期攻堅克難、勇攀高峰,不斷推動技術領域提升到新高度??茖W研究需要資金和政策支持,在植保技術發展的過程中,解決科研和種植的成本問題,需要政府加強招商引資,實施相應扶持政策。同時,應積極拓展基層農業示范區,建立更多農業科研生產基地,支持科研單位或生產單位落實技術培訓工作,促使企業和科研團隊能夠準確把握植保技術發展方向,通過科學手段高效解決實際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促進植保技術不斷進步,帶動農業增產增收。

在研發和推廣農業植保技術的過程中,政府、企業和科研人員均應重視技術優化為植保技術帶來的增益,包含針對具體技術層面問題的優化和針對生產方式的優化。在推廣過程中,應一方面依據實際發生的技術性問題,與廣大農民積極溝通、拓寬交流途徑;另一方面利用媒體和咨詢渠道與農民進行信息交流、聽取技術層面上的反饋。鼓勵農民利用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采用包括無人機等先進技術設備輔助種植工作,既有助于生產,又可為植保技術的突破開辟出新道路。

1.2.2大力普及宣傳植保技術

近年來,農業植保技術已得到業界高度關注。然而,僅擁有較高關注熱度并不能真正實現植保技術的推廣普及,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多元化推廣渠道。因此,農業植保技術的普及力度應得到進一步加強。

首先,農業植保技術的普及應加強區域惠民政策的應用,讓有代表性的農戶率先體驗技術,由此讓植保技術的形象得到更好創建,同時得到更多支持與肯定[2]。代表性農戶的成功體驗能夠有效帶動其他農戶積極關注植保技術的普及,這便為植保技術深入基層、為農戶所熟知打下良好基礎,同時也有利于政府和科研機構人員傾聽基層反饋呼聲,及時有效對政策和技術做出相應調整。

其次,加大宣傳力度可依托現有社交平臺來達成。通過在平臺上持續不間斷發布相關文章和視頻的方式,吸引農戶關注、討論與交流,同樣是一種有利于推廣的重要手段。利用媒體推廣可參考時下廣泛流行的新媒體形式,結合植保技術創作符合基層偏好的內容進行推廣,以求達到最佳效果。另外,公眾號、短視頻等常見互聯網媒體都可作為推廣平臺。

然后,面對面技術宣講會或座談會成為繼新媒體推廣后的又一重要手段。宣講會或座談會的推廣對象包括不習慣使用網絡社交媒體的農戶、通過新媒體仍無法具體詳細了解植保技術的農戶以及負責生產種植的村委會工作者。技術宣講會的形式當以村為基本單位,在當地村委會的支持下舉辦,并歡迎任何有意聆聽的農戶前來學習。主辦方應以專業技術團隊為主,通過與農民面對面交流的方式為他們答疑解惑,會后聆聽農民反饋,以便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礎。

最后,指導農民將技術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通過成功運用現代技術得到的豐碩成果與傳統技術做鮮明對比,讓農民感受到現代技術的巨大優勢,使其在心理上更傾向于接受現代技術。實現這一點需要鄉鎮政府與村委會之間的合作,以確保農民能夠正確運用植保技術并獲得實際效益。

1.2.3強化植保技術科學培訓

在推廣農業植保技術的過程中,科學培訓共分為兩大部分,即針對農民的技能培訓和針對相關專業人才的技能培訓。針對農民的技能培訓可通過宣講會或座談會實現,促使農民在心理層面上接受植保技術。與之相比,針對專業人員的科學培訓更為重要。對農民進行培訓的人員大多由技術人員組成,技術人員具有較高的科學素質,掌握著先進植保技術,他們在指導農戶種植方面能夠取得更加顯著的效果。

對于技術人員的科學培訓,應當采取集中統一學習和實踐的方式,以提高植保人員整體技術水平。培訓的目的是培養擁有科學思維和良好素養、不拘泥于既有經驗、具有豐富實踐經歷的技術人員。在培訓過程中,一方面應采取系統化的培訓指導方式,以全面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素養為目的,使其在日后工作中避免被經驗所限制,能做到堅持科學操作。另一方面,待技術人員完成理論的有效掌握后,即進入實際調查研究和實踐操作環節。技術人員在這一階段應當深入基層開展實地勘察,密切聯系農戶,積累實際操作經驗并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準確把握各類農業生產狀況,進一步完善和豐富自身關于農業植保技術的認知和技能。

2病蟲害防治技術措施

2.1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現狀

病蟲害的綜合治理是綠色農業發展的重要環節,也是其持續發展的基礎[3]。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病蟲害造成的作物破壞會導致其產量下降,使農戶經濟收益蒙受損失。從整體上來看,病蟲害是我國農業發展所面臨威脅之中最嚴重的一種,防治病蟲害的過程存在許多較為突出的問題。廣大農民多堅持采用傳統防治手段抑制病蟲害蔓延,即使愿意采取藥物防治,也因方式和用量不科學等因素,不但不能有效防治病蟲害,反而使其耐藥性進一步增強,無形之中加大了病蟲害防治難度,同時還對種植區域及其周邊的土壤、大氣和水文環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壞。無節制地使用化學藥物進行防治,在永久性降低土壤肥力、使種植效益依賴化學藥物的同時,也會大大降低農產品的質量,間接地對消費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同時,伴隨著近年來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呈逐漸加強的趨勢,多數病蟲害流行特點發生顯著變化[4]。農業生產在向著信息化、智能化邁進的同時,傳統防治措施面對新型病蟲害的侵襲已不能展現出良好效果。此時如果廣大農民仍繼續采取舊有措施實行病蟲害防控,不但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反而會使產量進一步下降。雖然我國已建立較為完善的農業病蟲害整體防治體系,但仍存在地方農業情況差異過大及政府部門政策落實欠缺等問題,加之先進技術應用仍不夠廣泛,農業生產效率因而受到拖累。

2.2病蟲害防治具體措施

2.2.1強化田間管理

田間管控是指包括灌溉施肥、植株監管和科學預防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農作物生長態勢并顯著提升作物抗病蟲害能力的農業生產管控措施。開展合理、適度、有效的田間管控措施,既能幫助植株順利生長,避免病害侵襲,又能為植保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積累豐富經驗,有助于農業防治工作的發展進步。

田間管控首要工作為合理灌溉和施肥。這一步驟的目的是為植株生長發育提供最適宜的環境,保證植株的生長速度和自身質量。其中,灌溉的方式既可選擇傳統人工灌溉,也可選擇引入水渠進行灌溉,在有技術條件或自然情況特殊的地區,可選擇采用無人機噴灑或滴灌等方式進行灌溉,以求達到最大效率,避免水資源浪費。在施肥方面,可選擇采用農家肥和化肥相結合的方式,依據土壤情況適當選擇肥料種類和用量。正確有效施肥可降低水肥過量導致的病害發生,促進植株健康生長,更好抵御病蟲害侵擾。

利用既有病蟲害防治體系,對植株生長過程進行實時監管,可在作物受到病害侵擾前及時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對植株的監管并不是某一時刻的臨時查驗,而是應落實到植株從播種到最終收獲的全過程當中,在其不同階段以不同頻率進行觀察記錄,重點關注植株健康狀況及附近潛在的病蟲害危險。

科學選擇農業植保技術是預防病蟲害侵擾的另一項有效措施。不同于上述對植株生長進行的監管,預防應當在植株護理的每一個步驟內進行,按照預定流程完成預防工作。預防作為具有實效性的防治措施,應與農業植保技術的落實相結合,確保技術能夠切實運用到實際防治過程當中,而不是僅浮于表面,無法起到實際作用。

2.2.2建立健全防治系統

病蟲害并不是只在作物生長過程中的某個時間段才會出現,而是在整個生長周期范圍內威脅著植株。因此,要在植株生長的漫長時間內精確防治病蟲害,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防治系統。

為確保防治系統行之有效,不僅要積極完善系統各部分功能,而且應制定相應方案對策。任何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統都離不開數據庫的建立和應用,數據庫應收錄種植地區最常見的害蟲和植株疾病信息,以求對本地區病蟲害感染情況做到全方位把握。病蟲害防治系統需及時對數據庫進行更新,在積極研判數據的基礎上得出正確結論,為后續防治工作做好充足準備。

在數據庫的輔助下,技術人員可憑借已有的科學檢測手段進行大面積檢驗排查工作。排查的目的是全面獲取植株實際生長發育狀況,結合數據庫數據綜合分析比對,實現對當前農田病蟲害形勢的正確認識。一旦發生病蟲害侵擾事件,技術人員可在第一時間協助農戶開展防控工作,實施已制定好的相應對策,最大限度避免病蟲害問題引發植株大規模減產,給農戶帶來不必要損失。

在數據庫記錄的基礎上,應對本地常見的病蟲害種類進行全方位分析,采取生物防治策略輔助治理。當病蟲害種類過于繁雜、單靠人工制定防治對策無法全面防范時,可借助病蟲害的自然天敵抑制其增殖蔓延。

2.2.3落實生物與化學防治策略

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是防治病蟲害的兩大主要支柱,都能夠有效抑制病蟲害對作物的侵襲,確保作物順利收獲。在實際防治工作當中,應遵循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方針,合理運用農業植保技術進行防治。

生物手段是農業植保技術的核心,借助生物手段,能有效防治病蟲害[5]。在植株病蟲害的防控過程中,利用害蟲與自然天敵的食物鏈關系,將其天敵引入到田地中,以達到將害蟲大部分消滅的目的。相較于采用化學藥劑消滅病害的方式,生物防治不會對植株以及土壤造成任何不可逆轉的傷害,稱得上是一種綠色環保的防治手段。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一些害蟲的自然天敵可獵食害蟲,但它們也可能對作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因此應引入種類適宜的害蟲天敵,既能消滅害蟲,又不會破壞植株。在正確采用生物防治策略后,田間病蟲害的繁殖速度將得到有效抑制,病蟲害維持在動態平衡的程度。

綜上所述,農業植保技術革新了傳統農業發展的模式,改變了其對病害蟲害防治工作的固有觀念,為農業生產做出了突出貢獻。農業工作者和農戶必須重視農業植保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的重要作用,技術人員應當在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持續推進植保技術的推廣,并在防治病蟲害方面給予農戶必要協助,幫助廣大農民實現增產增收。

參考文獻:

[1]冉崇梅.農業植保技術推廣方法與病蟲害防治研究[J].河北農機,2023(09):61-63.

[2]丁香萍.綠色植保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運用探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08):194-195.

[3]呂雯.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當代農機,2023(07):87+89.

[4]扎吾列·托肯.農業病蟲害防治現狀與方法探討[J].農家參謀,2022(13):27-29.

[5]李軍.農業植保技術推廣方法與病蟲害防治措施[J].種子科技,2023,41(15):108-110.

猜你喜歡
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
智能制造技術推廣服務與實踐
農田水利水土保持技術推廣
農田水利技術推廣
淺談四川地區果樹病蟲害防治誤區及對策
淺談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對策
對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的思考
中醫適宜技術推廣中的幾個認識誤區
蘭坪縣豬人工授精技術推廣現狀及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