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新品種丁村941藥黑豆的選育及栽培技術應用

2024-04-14 12:28王莉
種子世界 2024年3期
關鍵詞:選育栽培技術大豆

摘 要:丁村941藥黑豆是河南省獲嘉縣丁村鄉農業技術推廣站以高產、抗倒、抗病、抗裂莢為育種目標,采用系譜法選育而成。該品種屬于中熟品種,2020年8月,經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抗倒伏性強,落葉性好,抗裂莢性強。適宜河南省夏大豆區推廣種植。

關鍵詞:大豆;丁村941藥黑豆;選育;栽培技術

黑色食品有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改善營養性貧血、增強免疫力、改善性功能、抗應激反應功能、鎮靜和改善睡眠等保健功能。黑色食品有以下幾個營養特點:一是富含黃酮和類黃酮化合物;二是含有大量食物纖維;三是蛋白質含量豐富,人體必需氨基酸比例高;四是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五是微量元素含量豐富;六是維生素豐富而全面;七是含有獨特的生物活性物質,如皂甙大豆卵磷脂、維生素E、異黃酮等。以上七個特點藥黑豆比其它黑色作物產品更為突出。

1來源和選育經過

1.1親本來源

丁村941藥黑豆,母本為丁村雙青一號,父本為丁村黑豆,均為獲嘉縣丁村鄉農技站選育的品系。1994年以母本丁雙青一號與丁村黑豆為父本人工授粉雜交,以后經過F2-F8代田間選擇,去劣保優,而選出丁村941藥黑豆品系。

1.2選育過程

1994年,在丁村大豆育種田,我們以自已系統選育的丁村雙青豆一號為母本,以自已系統選育的丁村黑豆為父本進行授粉雜交,獲得丁村941雜交FO代種子6粒、95年播下6粒種子,出苗5株,經過鑒定,其中4株為母本丁村雙青一號性狀,一株具有雜種優勢,籽色仁色臍色都有分離。確定該株為真雜交株,收獲705粒雜交籽,分離有雙青、黑豆、雙青大黑臍,單青大黑臍,青仁烏豆等類型。F2我們把青仁烏豆鑒定出43株,我們把此43株種成系譜,每年優勝劣汰,經過8年連續選擇,2004年決選出丁村941藥黑豆3個株系進行3年品比試驗,根據抗病性,成熟期,產量性狀,決選出丁村941藥黑豆優系后參加省特殊夏大豆試驗。2020年8月,經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豫審豆20200016[1]。

2主要特征

株高80.1厘米,主莖14.3節,有效分枝3.0個,卵圓形,白花,棕毛,單株有效莢數34.9個,單株粒數62.4個,莢褐色,底莢高度20公分,籽粒橢圓,種皮黑色,青仁烏豆,有光澤,子葉青綠色,臍色白色,百粒重32克。

3主要特性

該品種是黃淮海夏大豆,中熟品種,生育期117d,抗大豆花葉病毒病,紫斑病,抗倒伏性強,落葉性好,抗裂莢性強。

4歷年試驗產量結果

該品種屬于大粒型藥黑豆,栽培措施要求較高,但因河南省大豆品種區試試驗只有一個組別,只能和普通黃豆品種同組,影響了其增產水平。

2018年河南省區域試驗,5個試點3點增產,增產點率60%,平均畝產166.86kg,比對照豫豆22增產0.9%,居3個參試品種第二位;2019年續試,1點增產,增產點率20%,平均畝產187.25kg,比對照豫豆22號減產3.66%,居3參試品種第3位;2019年河南省生產試驗,5個試點1點增產,增產點率20%,平均畝產191.6kg,比對照豫豆22號減產4.94%,居3個參試品種第3位。(見附表)

5抗病性鑒定

經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種鑒定,2018年對大豆花葉病毒(SMV)流行株系SC3(弱毒)的病情指數為50,表現中感、SC7(強毒)的病情指數為50,表現中感;2019年對大豆花葉病毒?。⊿MV)流行株系SC3(弱毒)的病情指數為39,表現中感,對SC7(強毒)的病情指數為25,表現中抗。

6品質

經農業農村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驗:2017年蛋白質(干基)含量39.0%脂肪含量18.4%。2019年蛋白質(干基)含量41.3%。脂肪(干基)含量18.8%。

7栽培技術要點

7.1適時播種

適宜中高肥水土壤種植。6月下旬之前足墑播種,密度為0.9至1.0萬株/畝,畝播量6—7斤。

7.1.1播前準備

精選種子。在種植之前,要選用適應性好,產量高,品質好,抗病能力好的大豆品種。除去雜籽,患病籽,破籽,秕籽及不潔之物。選擇飽滿,種子大,排列整齊的種子,在太陽下暴曬1至2天。

種子處理:40%甲基異柳磷浸種,以0.3%的種子量為參照量。

7.1.2播種

適期早播。提早播種可以增加單位面積的產量和較高的蛋白含量,但晚播較易降低蛋白的含量,適播期6月10~15日,正常情況下應在6月20日以內。

足墑播種。小麥收獲后,如果土壤情況良好,要及時趕墑播種。在土壤濕度較差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先播后噴”的方法,但要注意澆水的時機和水量,以免影響幼苗的發芽。沒有灌溉設施的地方,可以在播種前進行灌溉。通常在3-5cm的土壤中進行播種。

合理密植。一般667m2播種量為4-5kg,種植密度為13,000-16,000株,高產地塊為1-1.2萬株,貧瘠區為1.8-2.0萬株。采用40cm的等間距,或40-50cm的寬行,20-25cm的窄行。為了防止種子埋得太深,不利于發芽。

7.2出苗后的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防旱排澇,及時防治病蟲害,開花期遇旱澆水,注意防治點蜂緣、煙粉虱等刺吸式害蟲,澆好攻籽水,成熟期免澆水,以防籽裂皮。出苗后及時間苗定苗,每施底肥用復合肥30—50斤。土壤肥力較高,適當放寬株行距。

7.2.1幼苗階段(6月下旬至7月上旬)

查苗補種及時間定苗。其一,補植。大豆出苗后要及時進行查苗補植,對缺苗30cm以上的要進行補植,30cm以內的可以在缺苗兩側保留2棵苗。補苗工作應選擇在生子葉展開之前,對生葉并未展開的苗芽進行移植,此時應注意的是,移栽的幼苗應帶土,且在下午四時之后進行,以免已在過早出現弱苗對太陽灼傷造成成活率低下的情況。移栽過后應及時進行澆灌,如此方能保障成活率≥95%。而補種也應進行及早進行,并保障種籽已經浸泡催芽,以此提升出苗率。其二,間苗。夏季大豆種植管理間苗的過程中,實行大豆人工間苗培育壯苗具有增產的效果。因此應在全面的基礎上進行人工間苗。此時應根據單株留苗的原則間苗,一次保障大豆種植分布的均勻性,使其能更好地吸收營養,利用光能,促進根系的增長。根據試點調查可知,大豆人工手間苗工作的開展,能有效地增產大豆10%-30%以上。其三,壯苗管理。壯苗和弱苗管理工作開展的條件為,保障大豆能生長在適宜的光、溫度、水肥條件。因此在壯苗時,應針對此要求進行合理的控制苗長勢,如:高肥土地適當蹲苗,并進行深中耕作1-1.5寸,并對其表皮進行部分的損傷,以此促使其能向下扎根,茁壯根系,并進行控旺,以此控制其生長情況,使其營養能供足豆莢;對于土壤肥力基礎較差的大豆進行壯苗,需要追肥、早澆水、避免水肥接不上的情況。同時清除密集成堆的疙瘩苗、病苗、弱苗、小苗和雜株,留好苗、壯苗,確保苗全、苗齊、苗勻、苗壯[2]。

斷主根,促側根:用淺耕法在地下5-6cm深度截去主根,剪去根部,把土壤表層夯實。若土壤水分較少,則要及早進行灌溉,促進其正常生長發育。

7.2.2分枝階段(7月上旬至中旬)

中耕滅茬。在生長旺盛期,要注意翻耕和滅茬,達到調墑、松土、除雜草的目的。

澆水追肥。在七月中,豆苗衰弱或地力偏低的時候,要及時澆透,并及時進行根系追肥,為預防豆苗倒伏,可采用尿素5kg、25kg或15kg的葉面噴施,促進豆苗快速生長。當土壤水分含量在65%以下時,為保證大豆的水分需求,必須適時進行灌溉。

中耕除草。由于大部分的大豆都是貼地種植,土壤質地較為堅硬,而且還會對植株生長造成一定的阻礙,所以苗期的中耕是促進苗期早發,培育壯苗的關鍵。從苗期到封壟期間翻耕2~3遍,末一遍于封壟之前。第一次易深,起到疏松土壤,消滅雜草的作用。第二次將取決于具體的條件。對生長旺盛的苗木進行深挖,剪去表面的細根,促進根系向下生長,達到“蹲苗”的效果。普通苗木起到疏松,除草,護壁作用。第三次是在封溝之前,并配合中耕,防治雜草和防止倒伏。

7.2.3開花結莢階段(7月下旬至8月中旬)

深耕控旺。如果苗長勢過于旺盛,出現徒長的情況,可以在始花期進行深度耕作,切斷和損傷一些根部,防止過度生長。

追肥粗壯。這個時期一定要注意施肥,特別是在高產區,若這個時期施肥過少或過旱,容易導致大面積的落花掉莢,造成單株莢數、莢數和百粒重的降低,對大豆的生產產生了嚴重的負面作用。因此,開花期的水肥控制是非常關鍵的。已有基肥的田塊,于始開花時,可施用二胺10kg,鉀肥5kg。不施肥的田塊,始開花時追一次尿素5kg,或在葉片上噴灑2-3次磷酸二氫鉀,能使種子千粒重增加,使籽粒有光澤。

防旱排澇。大豆開花期對水的反應最靈敏,種子膨大期次之。夏大豆從始花期起到結莢結束期間是需水量最大和最關鍵的時期。若遇到長時間不下雨,土地干燥,應適時澆水。

除草清棵。應針對大豆生長的情況進行全面觀察,并及時清除田間雜草,拔除田間密度過大地壟中,較為茁壯生長幼苗中之外的弱苗。

抗倒伏。為防止晚倒,始開花時,苗高40-45cm是生長良好的表現,太高則是徒長,后期則有倒伏危險。此時,在葉片上噴灑磷酸二氫鉀1-2次,間隔5-6天一次。同時,還能抑制植物的徒長,促進養分向種子運輸,利于增加種子的成莢率和百粒重。

7.2.4鼓粒成熟期(8月下旬至10月初)

澆水促粒。這一階段是大豆生長的重要階段,當土壤水分含量在70%以下時,要適時澆水。

適時收獲。當葉片完全或大多數掉落時,人工搖豆莖有聲音,子粒半硬,用手捏籽幾乎無凹痕,且當種子顯現出該品種的色澤時,適時收割,可降低破莢和落籽現象。收割后藥黑豆應適時帶莢曬制。

7.3保障水肥適當

7.3.1合理運疇肥水

一改傳統種植中不給藥黑豆施肥的方式。在本研究中,以磷酸二銨150~225kg/hm2大豆用種肥,在播種時進行深翻,開花結莢期施純氮每公頃30~45kg/hm2。從大豆花期開始,用0.3%-0.5%的磷酸二氫鉀配合其他葉面肥藥劑,每間隔10天噴灑1次,連續噴灑3次,促使產量提高。

根據氣候條件,在干旱時要及時澆灌開花水、莢水、鼓粒水。充分的水分能降低花莢脫落,增加莢數,增加籽粒質量,增加千粒重。

7.3.2增施植物生長調節劑

在始花至盛花期,用15g/hm2的多效唑兌水750kg/hm2對葉片的葉面噴灑,能促使植物變矮,提高株型,并能讓莖稈變粗,葉柄變短變粗,葉柄與主干之間的角度減小,有利于提高植株的通氣、透光能力,使綠葉數量增多,延緩了葉的老化,有利于根的發育,提高了根瘤菌的數量,同時還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使葉片產生更多的物質,更好地發揮作用,并能使植株產生更多的活力和更多的豆莢,從而減少植株的倒伏。結果表明,該方法可使產量提高約20%[3]。

在始花期,用1.8kg/hm2對水1050kg/hm2的亞硫酸氫鈉葉面噴灑,可以有效地防止光合作用的過多消耗,提高干物質的累積,同時還可以使果實提早成熟。

7.3.3增施鉬酸銨

鉬肥的施用方法有兩種:一是浸種,二是噴淋。在此基礎上,以1.5%的鉬酸銨為浸種材料,進行了浸種處理。在秋末,每隔一段時間,噴施0.05%的鉬酸銨溶液,在花期之前,噴施375~450kg/hm2,開花后,開花后噴施600~750kg/hm2。在此基礎上,研究了不同施鉬肥對大豆生長發育的影響。通??墒巩a量提高5-10%。

7.4病蟲害防治

7.4.1蟲害的防治

為防治蟲害的出現,可以加強葉片的光合作用,提高中、晚期光合產物的累積,從而達到“增花、護莢、提高籽粒質量”的目標,從而獲得優質、穩定的產量。此時可以運用50%殺螟松或辛硫磷1000倍液噴霧防治對甜菜夜蛾、豆莢螟、食心蟲和棉鈴蟲進行噴灑。

大豆根蛆防治方法:采用化學拌種技術,以40%有機樂果乳油為基數,以0.7%種籽質量位比例,兌水噴灑,同時均勻噴灑。例如100kg的大豆種子,用0.7kg藥液加水4kg,用噴霧器噴灑,一邊噴灑一邊攪拌,并攤平晾干。在其盛發期,可以選用80%的農藥乳油1000倍液進行噴灑,每667m2噴灑40kg[4]。

對大豆蚜蟲、煙粉虱等害蟲,選用5%阿維菌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進行噴灑。

7.4.2病害的防治

根腐病防治。大豆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等是制約大豆生產的重要因素,其中根腐病在整個生育期都會出現,對大豆產量造成很大的傷害。但要控制好菌核病,必須掌握其發病時期和發病特征。在發病初期,病斑上可長出如棉花般的白絲及細微的白粒,最后變為黑粒。要選擇效果好的藥劑,如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或40%的核菌凈1000倍液等,對病害的控制效果都很好。

灰斑病防治。對于灰斑病的防治,病害發生時段主要在6月上旬,此時已是發生高峰時期,該病的癥狀隨氣溫上升而加重,病情較重時,可產生滿病斑,進而造成其葉片飄落,大豆植株的光合能力下降,造成植株早衰,從而降低了大豆的品質。在此期間,可用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和種子混合均勻,并在花期噴灑40%多菌靈懸浮劑和清水混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豆的病情,從生物控制和藥劑控制兩個方面進行病情的控制。

大豆霉霜病防治。用40%的乙磷鋁或25%的甲霜靈可濕性粉劑,以種子重量0.5%的比例,進行包衣拌種處理。在田間發病期間,可以用40kg/667m2的乙磷鋁300溶液或甲霜靈800倍液進行噴施。

大豆炭疽病、根腐病防治。用50%多菌靈800倍液對大豆炭疽病和根腐病等病害進行噴灑。

8結語

大豆新品種丁村941藥黑豆經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抗倒伏性強,落葉性好,抗裂莢性強,適宜河南省夏大豆區推廣種植。

參考文獻:

[1]李瑩,張亮,劉志玲,等.黑豆種植與加工利用.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3月第1版.3-4.

[2]段貴娥,李衛東,許景菊,等.高產、高蛋白、小粒型大豆新品種豫豆21號的選育[J].河南農業科學, 1997(5):10-12.

[3]耿臻,楊青春,舒文濤,等.高產大豆新品種周豆19選育與高產栽培技術[J].大豆科技,2011(1):66-67.

[4]王樹峰,徐英,王莉,等.特用特大粒大豆品種“丁村93-1藥黑豆”選育及栽培技術[J]大豆科技。2014(1)52-54.

猜你喜歡
選育栽培技術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點蜂緣蝽
從大豆種植面積增長看我國糧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種順利
大豆的營養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吉林省黃秋葵新品種選育
番茄大棚栽培技術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石榴短枝紅在駐馬店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