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種植密度合理把控對產量和質量的影響深入分析

2024-04-14 13:50潘文波
種子世界 2024年3期
關鍵詞:種植密度玉米產量

潘文波

摘 要:玉米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在我國的糧食領域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玉米有著很強的環境適應能力,產量較高,在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所種植。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市場上對玉米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提高玉米整體產量成為當前農業領域必須優先發展的關鍵部分。玉米種植密度與其最終的產量和質量有著直接關聯,如果要達到玉米優質高產的目標,必須對種植密度進行合理把控。

關鍵詞:玉米;種植密度;產量;質量

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速,我國耕地面積大幅減少,這導致我國的糧食作物不可避免地出現減產的狀況。玉米是集糧食、飼料、工業原料等為一體的優良作物,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受氣候、土壤、種植管理等方面的影響。在栽培管理中對玉米進行合理的密植,是提升其產量的重要方法。為了保證我國的玉米產量和質量,種植戶要高度關注玉米的種植密度對產量與質量所產生的影響,在種植過程中也要進一步保證玉米的科學合理種植,保證玉米的種植密度符合相關操作要求,確保玉米的種植效益充分體現。

1玉米種植密度對產量的影響

1.1玉米種植密度較小

在種植過程中,種植密度會影響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吸收養分的能力。玉米屬于大葉片植物,大葉片植物受光合作用的影響更大,充足的光照可以為植物提供更多營養,最后產出的植物品質會更加優良。玉米的葉片大小往往會受到玉米種植密度的影響,所以要針對玉米的種植密度作出規劃,制定最佳的種植方案。

當玉米的種植密度較小時,種植玉米農戶可以將玉米種植田分片進行規劃,通過合理的位置安排,將玉米種植在同一片田地中,可以保證每片田地中的每一株玉米能夠在同一片種植區域內分得相同的營養成分,得到的營養成分也會相對多一些。玉米整體種植密度較小,玉米植株個體進行光合作用的程度比較充分,獲得充分陽光養料的葉子會將養料輸送到作物的莖稈之中,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升莖稈的生長速度,對玉米的健康茁壯成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玉米植株發育生長的過程中,其獲得的光照和養分越多,對于玉米植株個體的成長更有利,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玉米個體的產量[1]。

雖然這樣能保證玉米植株個體健康生長,但玉米整體產量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種植密度小可以大幅提高玉米的個體產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一部分玉米整體收獲產量小的問題,卻難以完全彌補玉米整體收獲產量小所帶來的經濟收益問題。由于玉米種植的整體密度較小,種植區域內不同單位作物的有效穗數和有效穗粒數都明顯降低,個體產量大的作物和個體產量小的作物不成正比,這導致玉米作物整體產量大打折扣,經濟效益也達不到標準。從玉米作物種植的實際效益得出結論,如果玉米種植的密度比較小,玉米整體產量就會嚴重下降,達不到種植戶種植玉米的整體種植收益與種植效益預期,最終導致農戶收益受損。

1.2玉米種植密度較大

從玉米種植的實踐狀況來看,當玉米種植密度較大時,應該會出現與玉米種植密度較小相反的狀況,然而最終的結果是一樣的,虧損也是最終能得到的結果。

當玉米種植密度較大時,玉米植株的葉片在種植戶的農田中的總體面積與數量和種植密度較小的玉米農田相比會明顯增加,玉米的種植密度進一步增大,玉米在這種密度較大的種植情況下,玉米的葉面系數會不斷增加,從而增加玉米植株整體光合作用的效果和面積,玉米植株在這種種植情況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的產量。隨著玉米種植進度的進一步推進,能夠在有限的范圍內增加玉米植株的有效穗粒數,但是整體上會出現穗粒重降低的情況。

相較于種植密度較小的玉米田,種植密度較大的玉米田從整體上看,光合作用的效果與水平明顯增加,玉米的產量整體上顯著提高。

作物種植生產的重要評判標準之一就是單位面積內作物收獲的總產量,對于玉米來說,玉米穗粒的數量就是評判玉米品質與質量的標準。玉米植株的種植密度過大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玉米植株互相爭搶營養和資源,由于同一片土地中可吸收的營養物質有限,所以一部分植株能夠吸收養料,而另一部分植株無法吸收養料而導致植株長不成足夠成熟的玉米,強壯的玉米植株獲得更多資源,成長效率和成長進度越來越高,而得不到資源和養分的植株就只能越來越弱,生存條件越來越差,同一片田地中因為玉米種植密度過大而導致植株質量良莠不齊等問題,這一般也只會出現在一片田地中玉米植株種植密度過大的情況之中。在一片田地中,玉米種植密度過大會使個體的最終產量失去平衡,整片玉米田的整體產量受到影響,玉米植株中的個體生長差異過大,養分足夠的植株成熟后的作物產量飽滿,養分不夠的植株成熟后的作物顆粒無法飽滿甚至無法成熟。針對這種情況,要確保對玉米科學有效合理密植[2]。

1.3玉米種植密度適中

針對以上兩種情況,研究玉米合理種植方法,將玉米種植的密度控制在科學合理的范圍內。

根據以上的研究情況可以得知,玉米種植的密度會直接影響到玉米的總產量,因此,要對植株的種植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研究出能夠促進玉米在種植過程中有助于玉米生長與發育的種植方法。

舉例來說,農產品作物種植的研究者針對農作物的種植密度展開分析,研究者準備了三片田地和玉米種子若干,研究者將玉米種子分為三組,分別種植于三片試驗田中,在第一片試驗田中,將玉米的種植密度減小,在第二片試驗田中,將玉米的種植密度加大,而在第三片試驗田中,則利用較為科學的方式測量出合適的植物種植間距,將作物以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式種植,并根據三片試驗田中種植的作物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程度成熟情況來體現玉米合理種植密度適中的優勢。

根據種植初期的觀察結果,三片測試田中的植株幼苗的生長狀態沒有太大的差別,三片試驗田中的玉米植株幼苗正常發育,但由于樣本生長時間較短,所以并不計入數據。

跟蹤觀察記錄植株的生長狀態,玉米植株開始呈現吸收養分茁壯成長的態勢,此時,三片試驗田中的植株生長態勢逐漸開始產生不同,種植密度較小的那片試驗田的玉米植株呈一種茁壯成長的趨勢,因為種植密度小,所以會出現土地養分過剩的情況,這導致土地中生長雜草的情況比較嚴重。對于第二片試驗田中大密度種植的玉米植株,其生長態勢相較于第一片試驗田來說就沒有這么樂觀了,因為在同樣大的一片田地中種植較多的玉米植株,土地中的養分不夠植株均衡吸收,因此會出現玉米植株之間互相搶奪養分的情況,所以植株之間的成長趨勢已經產生了分化,一部分植株吸收足夠的資源和營養呈成長的趨勢,另一部分植株的成長趨勢緩慢,未來的成長趨勢也可見一斑。第三片試驗田中合理密度種植的作物成長趨勢和種植密度小的趨勢類似,玉米植株可以比較均衡地分得土地中的資源和營養,不會出現資源過剩的情況,田中出現雜草的情況較少,也不會出現爭搶資源的狀況。

三片試驗田發展到中期時,第一片種植密度較小的試驗田中除了雜草情況較為嚴重以外,對雜草進行及時清理后并未出現什么其他狀況。第二片種植密度較大的試驗田中,強力植株和弱勢植株的差距非常明顯,具體體現為強力植株已經開始出現成熟的趨勢,而弱勢植株的生長狀況極差,已經無法成熟。第三片合理密度種植的試驗田中的玉米植株仍然呈現出茁壯成長的態勢。

當作物發展到收獲期時,第一片種植密度較小的試驗田產出的成熟玉米質量過關,但產量實在太低,影響整體的經濟收益。第二片種植密度較大的試驗田產出的成熟玉米質量良莠不齊,成長狀態好的植株所收獲玉米的狀態和品質好,反之則極差。第三片種植密度適中的試驗田產出的玉米作物質量和品質均有保障。因此,推廣科學合理的種植方法,充分提升單株玉米作物的品質以及玉米整體的產量,合理種植玉米,保證玉米產量最大化,確保增收穩定,實現國家在玉米種植方面的增產目標。

2玉米種植密度對質量的影響

2.1玉米種植密度對玉米含水量的影響

玉米收獲后,玉米粒的含水量是玉米整體質量檢測中較為重要的檢測目標之一。玉米作物在收獲之后往往會進行脫水處理,這主要是因為此時玉米粒的含水量低,更容易保存,對玉米進行脫水處理一般是通過晾曬來進行的,所以含水量低的玉米更容易進行脫水后售賣,含水量低的玉米不需要進行長時間的晾曬,售出時的質量更高,價格也會更高,因此,玉米種植農戶多會選擇以玉米含水量較少的方式進行收獲,以此來保證產出玉米作物的質量[3]。

關于玉米種植密度對玉米粒含水量的影響,一般來說,在玉米種植密度較小時,土地會產生資源過剩的情況,過少的玉米植株在這片土地中吸收過多的養分,同時因為缺少同田地中葉子的遮擋,每個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都更強,這使得玉米粒中的水分含量增大,一旦玉米中的水分過多,玉米的儲存期則會縮短,若不及時進行脫水,玉米就會發生腐爛變質等現象。當玉米種植密度較大時,玉米植株在同一片土地中獲取的營養有限,同時,因為植株相互之間的種植位置較近,種植密度大,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也會相應降低,在這種生長環境中生長出來的玉米,從品質上來說,絕對是極高的,然而玉米收獲后想要取得高質量,代價就是降低玉米產量。因此,玉米種植農戶在對玉米進行種植時一定要提前合理規劃,保證成熟玉米作物的整體質量,讓收獲的玉米質量更加符合國家的品質要求,以推動玉米種植產業的經濟發展。

2.2玉米種植密度對玉米淀粉含量的影響

玉米整體質量檢測中的第二個檢測目標是玉米中的淀粉含量。眾所周知,玉米含有大量淀粉,玉米淀粉也是我國食品加工市場上較為重要的一種材料,無論是進行食品加工,還是作為調料應用于烹飪當中,玉米淀粉始終是非常重要的一種食品材料。同時,玉米的品質與玉米淀粉的品質有著直接關系,因此,培養種植出品質優良的玉米也是相當有必要的。

玉米淀粉來自玉米粒,玉米粒是否飽滿、品質如何直接關系著玉米淀粉的質量。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對土地中營養成分的吸收以及光合作用效率都受到玉米種植密度的直接影響。當玉米種植密度較小時,玉米對土地中營養成分的吸收以及光合作用效率都是過剩的,因此,在玉米成熟后,玉米粒中的淀粉含量則會提高。雖然通過減小種植密度的方式提高了玉米中淀粉的含量,但降低了玉米整體產量。反之,當玉米種植密度較大時,則會出現玉米植株爭搶資源的情況,光合作用效率也會降低,玉米粒中的水分含量少,這會導致玉米粒中的淀粉含量降低。雖然玉米粒中的淀粉含量有所降低,但也能通過玉米的質量來彌補。因此,玉米種植農戶要根據自身出售需求來對玉米進行種植,對玉米的種植密度進行合理的安排與分配,在保證玉米產量的情況下,保證玉米的質量符合國家玉米質量標準和要求,對玉米種植密度以及收獲淀粉含量進行計算,最終選擇其中最優的方案。在確保玉米整體收益的情況下,對玉米進行科學合理的種植。

2.3玉米種植密度對玉米蛋白質含量的影響

蛋白質也是玉米中所有營養物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蛋白質能夠有效提升人類的身體素質,也能夠為人類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動提供大量能量。

玉米中的蛋白質含量決定著玉米的品質,而玉米中的蛋白質含量同樣受玉米種植密度的影響?;诖?,玉米種植研究人員對玉米中的蛋白質含量進行研究,對上文中三片試驗田在種植密度小、種植密度大、種植密度適中種植條件下的三種玉米成品分別進行分析和研究,最后得出的結果如下:當玉米種植密度較小時,玉米中的蛋白質含量越高,相應地,當玉米種植密度較大時,玉米中的蛋白質含量越低,原因可能是不同的玉米種植密度條件下,對土地中養分的吸收和分配以及光合作用效率不同,玉米的品質與植株對土地營養成分的吸收程度和光合作用效率密切相關,也就是說,玉米的種植密度會影響玉米的整體品質。

雖然種植密度影響玉米的含水量、淀粉含量、蛋白質含量,但是玉米種植戶一味減小玉米種植密度或加大玉米種植密度都會影響玉米的收益,犧牲一部分玉米收獲產量來提升玉米收獲質量或犧牲一部分玉米收獲質量來提升玉米收獲產量的結果都是降低玉米的經濟增收效益,影響種植戶的經濟收入。因此,玉米種植戶在對玉米進行種植時,要經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在保證玉米產量的同時,提高玉米的質量。

綜上所述,玉米在我國糧食生產領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夠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市場對玉米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提高玉米產量及質量成為我國農業領域高質量發展的先決條件。在我國的玉米種植過程中,科學合理密植十分重要,種植密度會對玉米整體產量和質量產生不同的影響。要提升玉米種植的產量和質量,在種植管理過程中,須根據玉米品種和種植環境的不同設定合理的種植密度。相關技術人員也要密切關注當地農戶種植玉米時植株的密度,結合當地的環境情況,挑選最適合當地氣候和環境的玉米種子。同時,技術人員也要幫助玉米種植戶做好玉米種植密度規劃工作,更科學合理地種植玉米,讓玉米的產量和品質都得到保障,提高玉米種植戶的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1]葉毅.玉米種植密度對產量和質量的影響[J].種子科技,2023,41(06):21-23.

[2]于鴻雪,王銀月,劉雪利,等.玉米種植密度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分析[J].新農業,2023(06):26.

[3]朱珊珊.玉米種植密度對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河南農業,2023(08):22-24.

猜你喜歡
種植密度玉米產量
2022年11月份我國鋅產量同比增長2.9% 鉛產量同比增長5.6%
收玉米啦!
今年前7個月北海道魚糜產量同比減少37%
海水稻產量測評平均產量逐年遞增
我的玉米送給你
2018上半年我國PVC產量數據
種植密度對伊犁河谷移栽橡膠草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不同種植密度對棉花產量及其相關性狀的影響
甘蔗套種馬鈴薯多種密度栽培技術研究
優化種植密度下的甘薯產量形成特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