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減一增”背景下稻茬麥區農藥化肥減施增效技術研究

2024-04-14 13:50唐立芳沈德快
種子世界 2024年3期

唐立芳 沈德快

摘 要:文章介紹了農藥化肥減施增效的背景,分析農藥化肥施用現狀,探討農藥化肥減施增效技術的特點。以稻茬麥區為研究對象,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深入分析稻茬麥區農藥化肥減施增效技術規范。在實際應用中,應當確定目標產量,選擇適宜品種,做好整地、播種、除草、施肥、灌溉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工作,滿足“兩減一增”的要求。

關鍵詞:“兩減一增”;稻茬麥區;農藥化肥;減施增效

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由于農藥化肥的過量施用,農業生態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農作物產量和質量均產生一定影響。為有效應對農業污染,國家提出了“兩減”政策,即減少農藥和化肥的施用量,在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達到增產增效的目的。在稻茬麥區的生產栽培中,加強對農藥化肥減施增效技術的應用,確保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達到節本增效、減少污染的效果。

1農藥化肥減施增效的背景

1.1農藥施用現狀

農藥在有效防治農作物病蟲害、促進農作物生長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農作物病蟲害問題日益嚴重,隨著農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農藥施用量也不斷增加。農藥的過度施用會對農作物產生負面影響,導致產量減少,殘留高的農藥還會影響農產品質量,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構成威脅,而且還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降低土壤和水源的質量。國家鼓勵施用生物農藥,因為生物農藥一方面安全性更高,另一方面還能維持生物多樣性。但生物農藥見效期長,施用成本相對較高,所以很少有人使用,通常使用見效較快、價格低的普通農藥,而且不注意農藥的用量。然而隨著“兩減”政策的實施,我國加大了農藥管理力度,對農藥進行有效管控,使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主動控制農藥的用量,避免農作物受到影響。

1.2化肥施用現狀

化肥能夠為農作物提供充足的養分,滿足其對于氮、磷、鉀等元素的需求,對農作物的豐產豐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農業生產活動中,有的農戶片面追求農作物產量,化肥的施用量越來越大,產生的問題也越來越凸顯,例如,有的農戶不了解化肥的施用標準;不知道過量施用化肥會使土壤中遺留大量的金屬元素,進而造成土壤逐漸酸化,土質受到嚴重破壞,對環境造成危害;更不知道化肥的不合理施用還會對農作物產量產生影響。

我國化肥施用現狀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公頃施用量較高,施用總量較大。據統計,我國的化肥施用量是美國的2.6倍,占全世界化肥施用量的三分之一。由于化肥施用過量,土壤中的養分流失,出現大面積的污染。第二,施肥量不均衡。長江下游、東部地區以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為主,該區域的施肥量較高;黃淮地區普遍施用復合肥,雖然增加了農作物的產量,但肥料的用量也不斷增加。第三,施肥技術不夠先進。很多農戶不了解測土配方、水肥一體化技術,沒有將先進的施肥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中,這導致肥料用量不夠合理,出現施肥過量的情況。第四,施肥結構不夠平衡。主要體現為三重三輕,即過于注重化肥、元素肥料、氮磷肥,忽視有機肥、中微量元素肥料以及鉀肥。第五,施肥方式不夠科學,過于注重底肥,沒有及時進行追肥,在追肥的過程中,常采用傳統的條施方式,由于其揮發量大,未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化肥的效用。

2農藥化肥減施增效技術的特點

對于農藥減施技術來說,施用農藥時應當充分考慮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的特點,以綜合防治為主。在農藥施用中,需要運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綜合技術,因為這些防治方法都屬于綠色防控技術,不僅能為農作物提供健康的環境,而且能有效預防病蟲害,通過應用綠色防控技術達到減少農藥用量的目的。在農藥減施技術應用中,使用先進的植保機械,改小型低效藥械為大中型高效藥械,避免使用毒性大、殘留多的農藥,提倡施用毒性低、殘留小、藥效高的農藥,鼓勵施用生物農藥,減少農藥的浪費和污染。

對于化肥減施技術來說,該技術主要包含四個特點,分別為精準施肥、優化施肥結構、創新施肥方式、使用有機肥。在施肥的過程中,需要明確農作物生產環境的實際情況,分析土壤條件,確定農作物對養分的需求,合理設置施肥限量標準,避免盲目施肥。對氮、磷、鉀的配比進行優化,合理搭配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在施肥工作中應用測土配方等先進技術,有效利用有機肥,將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

3稻茬麥區農藥化肥減施增效技術規范

3.1技術應用要點

做好前作秸稈處理。對于灌溉的田塊,應及時排水、晾田,防止土壤濕度過大。提倡使用中小型機械,以免土壤結構在大型機械設備的碾壓下受到破壞。收獲水稻時,可以采用高留茬的方式,留茬高度在30~50cm之間[1]。

做好品種布局和種子處理。選擇品種時,盡量選擇成熟早、抗病蟲害、抗寒抗旱、抗倒伏能力強的品種,同時還要預防銹病等病害和蚜蟲等蟲害,可以通過種子處理來增強小麥的綜合抗性[2]。

做好機械化播種。對稻茬麥區進行播種時,要在播種前3~5天進行滅茬處理,對秸稈進行粉碎,保證秸稈分布均勻、長度在5cm左右。稻茬麥區小麥的播種時間大約是在10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時可以使用免耕播種機,利用機械設備一次性完成播種、施肥、蓋種工作。

做好減施高效施肥。在稻茬麥區的整個生育期,氮肥施加標準為9~11kg/667m2;磷肥和鉀肥施加標準均為5kg/667m2。在施加氮肥時,將60%的肥料作為底肥,剩余的作為拔節期、孕穗期追肥。在施加拔節肥時,需要考慮冬季降水情況,明確土壤墑情,以此來判定是否需要灌拔節水。為了控制小麥株高,可以噴施生長延緩劑,以此來保證小麥生產質量[3]。

做好病蟲害防控。在選擇抗病品種和藥劑拌種時,應當遵循減施增效技術的要求。從齊穗期到初花期,將殺蟲劑、殺菌劑和磷酸二氫鉀按照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均勻,可以提高預防效果。在花期或灌漿期,應查看麥田的蟲害情況,主要以防治蚜蟲為主。

做好機械化收割。使用聯合收割機,利用機械設備粉碎麥秸,經過撿拾打捆之后,再進行旋田處理,為下茬整地插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3.2整地與施肥

稻茬麥區在水稻收獲時,鼓勵使用水稻聯合收割機,并確保機械具備秸稈切碎(粉碎)功能,秸稈粉碎后均勻拋撒,同時要對秸稈量進行分析,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整地方式,如翻耕、旋耕、反旋耕等。通過控制秸稈的覆蓋率,做好秸稈還田工作,避免后續對小麥種植造成影響。整地時要控制耕作深度,確保深度超過15cm。如果田塊以長期旋耕為主,需要每間隔2~3年進行一次深耕。在施肥過程中,對于秸稈還田的田塊,應當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肥為輔,施肥時應控制氮肥的用量。采取科學的施肥方式,鼓勵采用種肥同播和機械施肥,可以將有機肥、磷肥、鉀肥及微肥作為基肥。

在播種之前,要做好選種和種子處理工作。選擇種子時,確保種子的質量符合相關規定指標,即種子純度≥99.0%,水分≤13.0%,凈度≥98.0%,發芽率≥85%。在對種子進行處理時,可以使用懸浮種衣劑苯醚·咯·噻蟲、烯肟·苯·噻蟲、噻蟲·嘧菌·咪鮮胺等,以預防黑穗病等病害和蚜蟲等蟲害。

3.3播種與除草

播種階段,要控制播種密度,一般播種密度為240萬~270萬株/hm2,用種量為180~225kg/hm2。對于播種時間較晚、土壤墑情較差的田塊,可以適當增加播種量。采用科學的播種方式,利用施肥播種復式一體機進行播種。要適墑播種,在對播種機械進行操控時,要嚴格控制機械的行進速度,保證其勻速前進??刂坪眯芯嗪蜕疃?,行距控制在20~23cm之間,深度控制在3~4cm之間,不要重復播種,避免出現斷壟的情況。播種后還需開溝覆土,將畦溝間隔控制在3~4m之間,以畦溝深度0.2m、腰溝深度0.25m、田頭溝深度0.35m左右為宜。

除草階段,在雜草生長中期,可以使用50%異丙隆類可濕性粉劑(有效成分1125g/hm2)或異丙隆的復配劑,兌水750kg/hm2噴霧,避免雜草萌發、生長。用藥時需關注天氣情況,不要在氣溫較低的時候用藥,以免出現低溫藥害。春季除草也要注意氣溫,當氣溫上升到8℃左右時,才能開展除草工作[4]。除草劑的選擇如下:防除闊葉雜草方面,用22%氯吡·雙唑酮600~750mL/hm2或48% 2甲·氯氟吡·雙氟900~1200mL/hm2,對病蟲害發生較多的田塊,可另加10%苯磺隆300g/hm2,兌水450~600kg莖葉噴霧。防除禾本科雜草方面,①防治看麥娘,用15%炔草酯600~750g/hm2或7.5%啶磺草胺187.5g/hm2;②防治野燕麥、雀麥用16%氟唑·炔草酯600~750g/hm2;③防治多花黑麥草用5%唑啉草酯1200~1500g/hm2或9%甲二·炔草酯1050~1350mL/hm2;④防治菵草、硬草、節節麥等惡性雜草用3%甲基二磺隆450mL/hm2;⑤防治抗性看麥娘、菵草用6%環吡氟草酮1500~2250mL+50%異丙隆1500~2250g/hm2,兌水450~600kg/hm2莖葉噴霧。防除禾本科、闊葉雜草混生田塊方面,根據草項用20%氯氟吡氧乙酸750~900mL/hm2或16%雙氟·氯氟吡600~750mL/hm2和上述防治禾本科雜草除草劑混配使用。

3.4追肥與灌溉

在追肥時,需要觀察小麥生長的實際情況,分1~2次進行追肥。若小麥苗情相對較差,可將氮肥作為平衡肥或返青肥。若小麥苗正常生長,可不施平衡肥或返青肥??稍谛←湹?節的生長期間追施拔節肥,拔節肥施用量占總用氮量的20%~30%。

在灌溉時,需要及時清理墑溝,做好降漬排澇工作。要明確小麥不同生長期的水分需求,其在出苗期和孕穗期的水分需求量較大,應當在該階段做好灌溉工作。在小麥越冬之前或干旱時期都要做好灌溉工作[5]。

3.5病蟲害防治中的減施增效技術

第一,防治小麥紋枯病,以秋播期藥劑拌種防治為主。在拔節初期,需要對病株率進行計算,如果超過10%,可使用井岡·蠟芽菌、苯甲·丙環唑、烯唑醇、井岡霉素、丙環唑等藥劑。用藥時,在上午有露水的時候用藥效果更佳,為了能夠讓藥液順利流到麥株基部,可以添加適量的水。

第二,防治小麥赤霉病,在齊穗見花階段,可以使用復配藥劑,保證藥劑具有良好的滲透性、耐雨水沖刷性、持效性,如氰烯·戊唑醇、戊唑·咪鮮胺、丙硫菌唑、丙硫菌唑·戊唑醇等。第一次展開防治工作時,要保證足量用藥。如果降雨較多,濕度較大,可以在首次用藥5天后進行第二次噴施。

第三,防治小麥銹病、白粉病,可以與赤霉病防治工作相結合,達到兼治的效果。發現這類病害,要第一時間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害大范圍蔓延。在防治過程中,可以使用烯唑醇、三唑酮、丙環唑、氟環唑等藥劑噴霧。如果病害發生情況比較嚴重,第一次用藥7~10天后,可再次進行防治。

第四,防治蚜蟲,可以先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引入蚜蟲的天敵生物,如七星瓢蟲、龜紋瓢蟲、蚜繭蜂、草蛉等。運用該方法時,需要對蚜蟲數量進行預估,確保天敵生物的數量與蚜蟲數量比例超過1∶300,這樣才能保證防控效果。當生物防治的效果不理想時,可以使用藥物防治,如吡蚜酮、啶蟲脒、噻蟲嗪等,這些藥物不僅能夠防治蚜蟲,還能夠有效防治灰飛虱。如果蟲害比較嚴重,可使用高氯氟·噻蟲、聯苯·噻蟲胺等進行防治。

第五,防治小麥紅蜘蛛,對于紅蜘蛛越冬前每米行長有150頭以上、小麥返青期每米行長有600頭以上的麥田,應第一時間噴藥防治。在選擇藥物時,可以使用聯苯菊酯、阿維菌素等。

第六,防治小麥吸漿蟲,應當在成蟲盛期進行集中治理,可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維·吡蟲啉、氯氟·吡蟲啉、倍硫磷等,將藥物和水充分混合,均勻噴霧。

4稻茬麥區農藥化肥減施增效技術的應用策略

4.1健全減施增效技術配套服務體系

農藥化肥減施增效技術具有一定的難度,該技術應用比較復雜,要想充分發揮該技術的作用,需要建立完善的減施增效技術配套服務體系,為技術推廣和使用提供保障。在配套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實施中,需要將技術推廣和培訓相結合,打造一體化的服務平臺,在平臺中設置農資供應、技術指導、信息對接、生產服務、培訓推廣等功能模塊。加強信息預測,建立病蟲害監測預警機制,確保農戶能夠及時了解病蟲害病發生情況,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

4.2開展田間試驗,分析土壤肥力數據

為了更好地達到減施增效的目的,需要開展田間試驗,了解土壤供肥性能和農作物需肥規律,掌握基礎數據,優化減施增效技術。根據試驗結果采用區域協作方式,在田間試驗中,做好分地、分塊、分區域工作,打造完整的田間試驗網絡體系。

4.3加強農藥化肥施用主體管理

農民是農藥化肥施用主體。由于農民生產比較分散,規模小,產業鏈短,附加值低,因此加強對他們的管理尤為重要。目前,很多農民不了解減施增效技術,需要對其進行宣傳培訓,尤其是要開展面對面、點對點的傳授,引導農民主動學習和應用減施增效技術,提高他們的污染防治意識,增強其污染防治能力。

4.4完善培訓體系,提供技術指導

建立完善的農業技術培訓體系,為農民提供專業的減施增效技術培訓。采用多樣化的培訓方式,將縣級農技推廣、植保站、土肥站作為培訓基地,農業執法部門提供政策支持,各個機構聯合共同開展此項工作,提高減施增效技術培訓質量。鄉鎮農技推廣部門要建立技術指導服務隊伍,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現場指導,及時解決農戶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為保證稻茬麥區的生產質量,減少農作物生產期間農藥化肥對環境的影響,需要加強農藥化肥管控,落實農藥化肥“兩減”政策,加大減施增效力度,充分發揮農藥化肥減施增效技術優勢。應用該技術時,要充分了解土壤的供肥能力,明確農作物對肥料的需求,以此為基礎制定農藥化肥施用方案,達到減施增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秀平.減施化肥農藥實現增產增效[J].中國農業會計,2023,33(11):120.

[2]蔣欣東.化肥農藥減施對稻茬冬小麥生長、產量及籽粒品質的影響[D].綿陽:西南科技大學,2021.

[3]杜潤幫.水稻農藥化肥減施增效技術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1.

[4]孫加威,李浩,閻洪,等.成都市平原地區稻茬麥復合耕作栽培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19(10):28-30.

[5]吳曉麗,李朝蘇,魏會廷,等.四川稻茬小麥減肥減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18(12):8-1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