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機械化種植技術應用的優化分析

2024-04-14 13:50王龍
種子世界 2024年3期
關鍵詞:種植技術

王龍

摘 要:近幾年各地農業生產技術和模式在不斷創新發展,實際的農業生產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也已經成為了重要模式。對于帶狀復合種植來說,在玉米大豆等作物種植中,屬于一種高效種植模式,其具體原理是將玉米帶、大豆帶進行復合種植,把玉米的邊際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讓大豆受光空間擴大,在此基礎上,有效實現一季雙收。隨著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此種植模式也在不斷優化,為了更好的提高兩種作物產量,本文針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機械化技術進行分析,了解種植技術的價值,同時明確技術相關應用要點,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種植技術;機械化技術

隨著農業事業的不斷發展,在各種農業種植模式中,大豆玉米帶狀機械化種植屬于一種全新技術模式,主要在田間將兩種作物進行帶狀種植,通過機械化作業及管理,將作物資源利用效率和產量提高。因為玉米大豆之間,其生長特性互補,在帶狀種植模式下,能夠讓土地資源得到高度利用,從而讓單位面積產量提高。通過機械化作業,能夠讓農戶勞動強度減輕,使生產效率整體上得到提高[1]。另外,在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還能讓灌溉、施肥、用藥管理等更加合理,讓化肥及農藥用量減少,使環境受到污染的風險降低。所以加強大豆玉米帶狀復合機械化種植,能夠讓當地農業實現持續發展。

1大豆玉米帶狀機械化復合種植的重要意義

1.1讓種植系統更加穩定

面對現有的農村資源,通過采用間套作系統作業,可以讓資源得到綜合利用,在這種復合種植模式下,可通過不同作物間多樣化組合及相互作用,使作物對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提高。特別在旱災的抵抗方面,這種復合系統能讓抗旱能力顯著增強。因為不同作物生長特點、根系結構不同,彼此之間能夠形成相互協作,對土壤的養分、水分資源共同利用,使水分蒸發量減少,還能夠避免出現土壤侵蝕風險,這樣就能讓作物抗旱能力增強。另外,帶狀復合種植系統,可讓作物單一種植造成的產量不增收問題有效彌補,能夠確保作物在市場中價格穩定,使農戶得到更高的收益。通過多種作物種植,農戶可按照價格波動、市場需求靈活調整,選擇最佳的作物種植銷售,避免種植單一作物而造成經濟風險。不同作物收獲、生長周期也能夠錯開,確保全年都能實現穩定收入。通過復合種植系統,組合不同的植物種植,可以因此形成更好的生態風險分散機制,農田生態系統可持續性、穩定性增強。多種不同作物的種植,還能夠讓作物受災害、病蟲害風險減少,使農藥的依賴性降低。作物間的根系交錯、相互作用,還能夠讓土壤結構得到改善,增強水分的保持能力和土壤肥力,對農田的持續利用十分有利。

1.2提升資源利用率

通過利用復合種植、間作模式進行生產,能夠讓多種農業生產有效實現協同效應,作物經濟效益及產量不僅能顯著提高,還可讓農藥化肥使用量減少,使農田能夠高效實現資源循環利用。首先,通過應用間作模式,能夠提高10%的根瘤固氮量,20-30%的氮肥利用率,使氮肥使用量明顯減少,一般處于4-6.4kg/667m2。因為通過間作模式進行作業,大豆玉米間根系能夠實現相互交錯,這樣可對土壤內固氮菌活動進行促進,使氮素利用、吸收效率顯著提高,這樣就能將化肥依賴程度降低,對土壤健康維持、環境保護十分有利[2]。其次,利用復合種植模式,可以將病毒病、斜紋葉蛾等病蟲害發生率降低,在此模式的支持下,可減少10-15%的農藥使用量。主要因為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可以將病蟲害傳播途徑擾亂,使其侵害作物及繁殖能力降低。通過田間的合理配置,還可營造出更加優異的生態環境,吸引更多益蟲、天敵,對田間害蟲數量進行控制,從而降低了農藥用量。另外,大豆玉米種植產生的秸稈,還可用于牛羊等動物的飼養,充分實現秸稈還田的同時,高效做到了資源循環利用。兩種作物秸稈的養分含量豐富,通過牛羊等動物食用并消化,可以產出有機肥,將其應用到農田中補給養分,這樣能將秸稈浪費量減少,還可讓土壤肥力提高,對農業持續發展進行促進。

1.3作物增產

在大豆玉米的種植中,通過應用帶狀機械化復合種植模式,能夠將玉米邊行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使大豆有更多的受光空間,這樣兩種作物就能實現協同共生,真正做到一季雙收。在傳統的種植模式中,一般都將大豆玉米單獨種植,相比這種種植模式,帶狀復合種植可將經濟效益、產量顯著提高。在實際種植期間,玉米種植雖然和傳統方式相似,但通過與大豆間作,產量平均能實現120kg/667m2。所以,這種復合種植模式,不僅能更加高效地利用有限生長空間,還可讓光照利用率提高,使作物間的競爭減少,對產量提高和作物發育十分有利。

2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機械化技術應用

2.1機械化播種

2.1.1播種事項

播種前要事先了解玉米大豆的成熟期,然后對播種、收獲先后順序進行確定,在此期間還要詳細規劃播種的作業路徑,避免機具掉頭轉彎等出現問題。如果要進行大面積播種,要事先展開試播工作,對機具參數進行調整,同時對作業質量進行查驗,按照土壤墑情變化,調整播種深度與鎮壓強度。實際進行作業時,需確保銜接行行距均勻,避免銜接行的間距出現過窄或過寬問題,將作業速度降低并提升作業質量。大豆的行距相對較小,在行間很可能發生堵草,特別在雜草地塊或麥茬地更為嚴重,需對其加大重視。

2.1.2機具選用

為了將大豆玉米播深、行距、鎮壓強度、株距等要求有效滿足,一體機主要利用分別控制、單體播種原理。根據排種器型式,產品一般包含勺(內充)輪式、指(勺)夾式、氣吸式。根據實際的開溝器型式,主要可分為尖鏟開溝式、圓盤開溝式。

首先,4∶2模式。具體有兩種方式進行播種,一是利用一體化專用播種機。兩種作物進行同期播種時,將一體化精量播種機(4∶2模式為2豆+2玉+2豆、1玉+4豆+1玉,其中大豆共4行,玉米共2行)作為優先選擇,施肥量、播種精度、株行距等,都要滿足相關要求。二是借助凈作播種機,高質量完成分步播種[3]。直到目前為止,在玉米播種機的類型中,3行與4行屬于主流機型,而對于大豆的播種機來說,3到6行屬于主流機型。進行分步播種期間,需對配套動力輪距的選擇加大重視,避免播種后播作物時,對已播的苗帶造成碾壓,使作物出苗受到影響。實際播種玉米時,可改裝播種機為2行,對行距進行調整,一般保證為40cm,株距調整到12-15cm,保證玉米凈作和種植密度相當,同時將增設排肥器、肥箱容量加大,并將排肥管加粗,這樣能讓施肥量增大。實際播種大豆時,3行、4行播種機都可優先選擇,通過對株行距進行調整,使大豆的農藝要求得到滿足,密度超過凈作70%。

其次,4∶3、6∶3、6∶4模式。播種玉米作物期間,播種機可選3或4行類型,行距調整為55cm,通過將傳動比進行改變,調整株距到12-15cm,種植密度平均為4500-5000株/667m2。實際播種大豆時,4行、6行播種機要優先選擇,將傳動比改變,或將排種盤更換,把穴距調整到8-10cm,大豆的種植密度,平均為8000-9000株/667m2。

2.2機械化除(控)草

對于作物的田間管理來說,病蟲草害的防控為其中關鍵,主要在完成播種后,于苗前對土壤進行封閉處理,同時在苗后對莖葉部位進行噴施處理。實際管理期間,施肥差異、灌溉需求要作為重點關注,嚴格防控田間病蟲草害。藥物的選擇和用量需保證科學性,根據機械化植保技術,從整體上加強雜草防治。如果兩種作物屬于同期播種,一般在播后苗前期間,需要將封閉除草工作完成,這樣能將苗后噴用除草劑造成的藥害問題減輕。除草劑在苗前進行噴施時,需確保噴灑均勻,在地表將一層藥膜形成。苗期除草還要將物理隔離做好,這樣能將要害問題減少。

2.3病蟲害防治及適期化控

對大豆玉米病蟲害進行防控時,通過對種子及時進行藥劑包衣,能夠對整個生育期做到有效防控。在實際的田間管理期間,要將病蟲害監測工作做好,結合具體的變化類型,采用高效綠色的措施進行防治,確保防治工作的針對性。比如在花莢期,如果大豆受到危害,會導致其產量嚴重降低,所以在此時期要將防治工作作為重點[4]。處于收獲期時,也要通過不同方式將田間病蟲基數降低,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次年防治。

通過帶狀復合種植模式應用,能夠顯著增強玉米的邊際效應,但在單位面積內,一般具有較大的群體,所以和可能發生倒伏問題,對大豆生長造成影響或出現減產。當玉米生長到7-11葉時,此時要使用化控劑進行噴施,以此對株高進行控制,同時讓倒伏能力增強,群體結構也能因此改善。如果大豆呈現過旺的長勢,當處于分枝或初花期時,選擇烯效唑30mg/kg兌水50kg/667m2作物,對莖葉進行噴施以此實現控旺。

另外,還要對水肥管理加大重視。作物實際生長期間,要與田間土壤水分情況相結合,如果田地比較干旱,需及時進行灌溉,如果田間遇澇,需及時進行開溝排水。在完成排澇工作后,在兩種作物帶之間,通過自走式追肥機及時進行追肥,避免作物產量受到影響。

2.4田間管理配套機具

在苗后對除草劑進行噴施時,可以選擇噴桿式噴霧機,在生產中對其進行改裝,通過改裝設置噴頭區段控制系統和雙藥箱,這樣存在不同藥液時,能夠實現分條帶的噴施。在玉米帶大豆帶之間,還要將隔離板加裝完畢,避免藥物發生帶間的漂移現象。通過藥劑噴施進行防治時,要事先了解當地病蟲害發生情況,明確發生區域后選擇獨立噴施,或統一噴施方式作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采用專用型噴藥機實現一噴施兩防治。對于植保作業機械來說,其隔板高度要比植株高出一部分,保證為可升降狀態。利用定向噴霧裝置作業時,比如定向罩子、定向噴頭等,需控制好噴頭和地之間的高度。在田間積聚的配套外,除了上述這些基本裝備外,還可以選擇一些目前比較先進的高科技裝備,比如無人機設備。通過無人機的應用,可以對田間實際情況進行監測,針對病蟲害情況、作物生長情況相關數據進行收集,通過所得信息為決策工作給予支持。無人機處理可以獲取田間基本情況外,還可以用于病蟲害的防治。和傳統的防治措施相比,無人機可以實現定點、定高、定速飛行以及定流量噴灑,在藥液穿透力、施藥精準性、防治效率方面優勢更加顯著,可以真正實現防治不留任何死角。

2.5機械化收獲

2.5.1機械化作業要點及收獲機具應用指引

結合當地的氣候,以及籽粒含水率、成熟度、作物品種等,對作物收獲期、收獲次序進行確定,選擇最合適的時間收獲,以此將損失減少。對于玉米來說,隨著基部出現黑層,籽粒的乳線逐漸消失,以及果穗苞葉逐漸干枯后,此時即可進行機械化收獲作業。對于大豆來說,當莖稈部位變黃同時葉片出現脫落,豆莢也表現出品種特有顏色時,此時就可進行收獲。

對于收獲機具應用來說,要與作業要求、種植行距、地塊大小等條件結合,對收獲機進行選擇,再按照實際作業條件,對機械作業參數進行調整。在選擇玉米收獲機時,要選擇和玉米行距、帶行數匹配的割臺配置,保證行距偏差5-10cm,如果數值>10cm,就會導致落穗損失增加。在實際選擇大豆聯合收獲機時,要選和帶幅寬匹配的割臺割幅,比如可選擇專用撓性割臺,這樣能將收獲損失率降低。大面積進行作業前,要事先展開試收,對收獲作業質量及時檢驗,并對機具參數進行調整[5]。先收獲玉米時,要先完成地塊周邊玉米的收獲。如果先收大豆,地塊周圍的大豆要先收。這樣的實際收獲中,對機具掉頭轉行十分有利,能夠讓機具的空載時間縮短。

2.5.2收獲機配套原則

首先,先玉米后大豆。4∶2模式,玉米選擇2行收獲機,幅寬小于大豆帶間距。也可選擇高地隙跨帶機具,對兩帶4行作物進行收獲。收獲大豆時,完成玉米收獲后,機型具有較大的選擇范圍,收獲機的幅寬可與大豆帶寬匹配,幅寬要保證大于大豆帶寬40cm,也可選用常規的收獲機,在田間完成減幅作業。4∶3、6∶3模式,整機的寬度要小于210cm,選擇3行聯合收割機。完成玉米收獲并收獲大豆時,可選擇常規收獲機,或者幅寬和大豆帶寬匹配的收獲機。

其次,先大豆后玉米。4∶2、4∶3模式,大豆收獲后在收獲玉米時,玉米可選2行或3行收獲機,或者常規機具作業。選擇谷物聯合收獲機或大豆專用收獲機,收獲機的輪距,不能超過玉米的帶間距離,采用此收割機完成收獲。玉米收獲機選擇3、4行類型,對籽粒、果穗進行收獲。

最后,大豆玉米同收。實際作業期間,兩種作物收獲順序并未有固定要求,具體按照地塊兩側作物類別進行確定。通常分別用玉米、大豆收獲機前后布局,對作物進行輪流收獲。因為實際作業期間,一側的作物收獲完成,會降低輪距、機型外廓尺寸的要求,此時可按照玉米行數、大豆種植幅寬,對幅寬匹配的機型進行選用,后者采用常規機械進行減幅作業。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大豆玉米的種植中,帶狀復合種植機械化技術的應用,能顯著提高作業生產效益。通過應用此類技術,作物質量產量能實現雙重提高,農戶也可以此增加收入,讓資源的利用率顯著提升,對當地生態環境改善也十分有利。所以,在實際生產作業中,除了重視此技術的應用外,還要加強技術的推廣,讓更多人能認識到此類技術并應用技術,以此促進當地農業實現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萬海濤.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機械化生產技術分析應用與展望[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9):58-60.

[2]郭婷.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機械化技術及裝備應用研究[J].南方農機,2023,54(17):58-60.

[3]徐紹光,王幫高.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機械化生產管理技術[J].農業知識,2023(6):11-13.

[4]花志斌,王利峰,楊春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高效種植機械化技術實踐[J].農機科技推廣,2023(4):47-49.

[5]劉燕,陳彬,于慶旭等.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機械化技術與裝備研究進展[J].中國農機化學報,2023,44(1):39-47.

猜你喜歡
種植技術
北方大豆種植技術
昭通市昭陽區天麻仿野生種植技術
坡耕地種植苧麻綜合利用技術及效益分析
淺談楊樹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
反季節蔬菜種植技術探討
淺談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玉米高產種植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