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的內在規定、未來方向及實踐*

2024-04-15 18:55盛知恒楊嶸均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馬克思主義

盛知恒, 楊嶸均

(1.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城市軌道交通學院,上海 201620; 2. 華東政法大學 政府管理學院,上海 201620;3. 華東政法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1620; 4. 石河子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一、文獻綜述及問題提出

當下,文化創新不僅能夠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發展,而且能夠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未來發展開辟道路、指引方向。而現代化的出場有其歷史根源,其現實存在有其合理性基礎,而且必將隨著非西方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過程而獲得新的內涵。

近年來,國內學界對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創新的關注點主要聚焦于5個方面。一是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創新的基本內涵闡釋。李鳳亮等認為,中國式文化現代化是“以文化自覺為認識前提,文化自信為立根之本,文化創新為發展動力,文化自強為建設目標,文明發展為未來引領”的理論體系。(1)李鳳亮,陳能軍.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建設論綱[J].廣東社會科學,2023,(3).房廣順等認為,“中國式文化現代化是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于一體的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是內涵豐富、目標與過程統一的現代化?!?2)房廣順,祁玉偉.中國文化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和鮮明特征[J].長白學刊,2023,(1).二是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創新的發展脈絡梳理。朱虹等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4個歷史階段梳理了中國共產黨通過文化創新不斷實現現代化的歷程。(3)朱虹,岑忠干.中國共產黨領導文化創新的偉大歷程、主要成就與經驗[J].社會主義研究,2022,(10).三是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創新的發展趨勢探索。趙東立足于數字科技發展趨勢,指出隨著虛擬現實與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技術可能性,文化數字化將成為未來中國式文化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和重大方略。(4)趙東.文化數字化:中國式文化現代化的時代方略[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4).四是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創新的行動范式探討。王偉林提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創新,要激活傳統文化基因,構建符合改革創新精神、體現民族價值旨趣的先進文化體系,促進國家治理與文化創新的雙向良性互動。(5)王偉林.國家治理語境下的文化創新[J].人民論壇,2018,(36).王永貴等從把握意識形態原則、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重視文化建設主體形塑、遵循文化繁榮的內在要求、不斷開闊國際視野等維度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創新應當遵循的行動邏輯。五是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創新的價值旨向研究。沈壯海等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文化建設的理論,為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指明方向,為人類文明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智慧。(6)沈壯海,馬馳騁.“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學習習近平關于文化創新重要論述[J].黨的文獻,2022,(6).彭福揚等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創新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凝心聚力的推力、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根基的關鍵、營造安定和諧的民族復興環境的重要保障以及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代新人的重要手段。(7)彭福揚,梁也.論新時代文化創新價值旨向的四個維度[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1).

與既往研究不同,我們發現,如果從歷史唯物主義視角來看,馬克思在肯定現代化進步意義的同時,也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大量的現實考察,并深刻感受到資本主義現代化不合理的一面。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的發展既與傳統形成鮮明的斷裂與對抗,又與傳統形成斷裂中的連續。因此,當馬克思將歷史辯證法納入到對現代化問題的探討時,現代化這一話語就超出了西方式話語的時空禁錮,而成為一個具有歷史性的、全球性的范疇。正是在此意義上,本文重點關注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創新的內在規定在于將原創性、統一性和可持續性內化于中國式文化創新的整個過程,并以此確立中國式文化創新的未來方向。對此,本文認為,中國式文化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在精神文化領域的現代化,它是指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和載體,以現代性為方向,實現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文化信念、精神面貌以及思想理念的現代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它要求基于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現代性價值自覺基礎上,既要繼承“過去”,又要培養一個面向未來、順應未來、開創未來的社會環境,并“主動拿來”“消化吸收”以及不斷地進行符合中國國情“再創造”;其根本在于實現“人的現代化”,核心在于人文精神、文明觀念以及思想理念的“現代化”。因而,要完成黨的二十大所明確提出的“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就必須首先確證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的內在規定性。

二、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的內在規定

創造歷史有其內在規定性,同樣,對于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的實踐探索而言,在既沒有現存的框架可循也沒有現成的文本可以臨摹的條件下,我們只能在厘清并錨定其原創性、統一性以及可持續性等內在規定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創新。

(一)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需堅持以原創性為引領的內在規定

理論上來說,文化創新的原創性源于黨的現代化理論的原創性。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8)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所謂“共同特征”是指從西方開啟現代化之路以來,世界各國對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普遍追求,(9)曹綠.中國式現代化視閾下構建全球文明的內在邏輯闡釋[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6).而“中國特色”則是“現代化”與中國國情、歷史底蘊與文化精神等條件相結合所呈現出的原創性所在。中國的現代化之路開啟于鴉片戰爭,開啟于無數仁人志士對中國落后于西方的深刻反思。西方現代化帶來的強盛吸引著疲弱的東方大國,從洋務派、維新派、革命派對西方器物、制度、文化的學習,到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對工業化、農業近代化等的追求,無一不是西方所創造的現代性文明的延續。然而,這一趨勢從毛澤東思考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大關系”開始扭轉,尤其他強調“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10)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自此以后,中國開始探索適合于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對中國走向現代化道路的認識更為明確,提出了要走出一條與西方現代化相區別的道路,并在1983年明確提出中國走現代化的方向:“我們搞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思想年譜(1975~1997)[M].北京: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267.雖然鄧小平沒有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概念作進一步的展開,但他顯然已超出西方現代性文明的思考范疇,為開創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進入新時代以來,尤其是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及重大原則進行了詳細的闡釋,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式現代化的根本不同,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認知定式,從路徑、方式、價值等各方面對現代化理論進行了創新和升華。正是在黨的現代化創新理論的基礎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創新才有了實踐之源、理論之源以及力量之源,其創新的中心任務是闡釋好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創新的思維方式、價值意義以及在此基礎上對未來前景的文化想象與創作。

(二)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需堅持統一性的內在規定

對于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而言,文化是生活于其中的人民共同的精神印記,它能夠在“變幻的歷史經驗”中提供“穩定不變和具有連續性的意義框架”(12)速繼明.歷史意識是人類生活實踐的精神向導[J].南京社會科學,2022,(10).。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現有的文化或者文明都是后人將其結合到當下時代發展境況中的選擇,它既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也是適應新環境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而文化創新之目的在于繁榮文化,以文化強國助力于國家整體的強盛?!耙灾袊浆F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建設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途徑??梢?在目標導向上,文化創新與中國式現代化具有一致性和內在統一性,主要體現在:其一,中國式現代化致力于推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統一,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在探索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一直注重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就曾明確指出,不僅讓中國轉變為政治上自由、經濟上繁榮的國家,還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1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更為直接地提出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思想。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1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由此可見,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重要理念。其二,中國式現代化尋求和平與發展的相統一,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從國際環境來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是當前及今后很長時間內,文化創新必須重點關注并突出體現的重要的創新內容和實踐。世界文明發展至今,已越來越朝著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向前進,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冷戰思維、零和博弈愈發陳舊落伍,妄自尊大或獨善其身只能四處碰壁”(15)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57.。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和平、以和為貴的文化基因,激勵著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向前發展。明白曉暢地說,中國式現代化不以犧牲別國利益來謀求自身的發展,而是在謀求自身發展的過程中,將現代化發展的成果惠及世界,是為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與中國力量的過程。應當說,無論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還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偉大實踐,都是中國式現代化追求和平與發展相統一的重要體現,也是中國式文化現代化未來創新發展的重要文化背景。

(三)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需堅持可持續性的內在規定

當前,我們需要立足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歷史,依托當代中國的生動實踐,講好中國故事,不斷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與影響力?!爸挥袌猿謴臍v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16)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83.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最具有歷史底蘊,是歷經千年形成的思想精華與智慧結晶,也為中華文明提供了千年滋養。而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教化思想,以民為本、安民富民樂民、實事求是的人文精神,仁者愛人、以德立人、以誠待人、講信修睦的道德理念等中華文化,構成中華民族獨特的日用常行的民族秉性。所以,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也就堅守了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堅持推進中華文明的可持續性創新和發展。所謂可持續性,它指的是一種可維持的經久不絕的狀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永續發展靠的不僅在于“薪火相傳、代代守護”,而且還在于其能夠“順時應勢、推陳出新”。(17)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0.就此而言,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既是煥發優秀傳統文化活力、發揮中國精神的重要途徑,更是引領中國式現代化開辟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典范,其首先體現在對西式現代性文明的糾偏上。西方現代性文明發展至今呈現出一套固有模式:經濟上以物質利益為根本驅動,政治上以兩黨輪流執政為主要方式,文化上強調西方中心論,主張文明之沖突與對峙,生態上采取先發展后治理之路……西方現代性文明的發展模式已然呈現出強烈的資本剝削性、政治環境極端化、文明交流沖突化、生態破壞性等弊端。由此,在反思西方現代化發展道路的基礎上,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在理念重塑、價值重構、方式重組等方面對其進行了合理性糾偏。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升到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地位,并將其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中,這意味著文化創新不再以西方現代化發展圖景作為敘事的中心,而要開辟新路,講好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下如何探索一條全新的不同于西方式現代化的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等協同發展、和諧共生的現代文明道路。

在中國特有國情、特有文化傳承的基礎上,中國式文化現代化的創新要以一種歷史主動精神,積極探索一種經濟政治社會等協調發展的革新意識和使命實踐的前進之路。就此而言,在厘清并錨定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的原創性、統一性以及可持續性等內在規定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審慎謀劃其未來發展方向。

三、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的未來方向

就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的未來發展來說,必須根據中國國情重新闡釋,并進而根據中國式現代化所蘊含的內在規定性確立文化創新的未來方向。歷史地看,中國近代社會的歷史變遷,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面認識中華文化的外部視角,尤其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處于“黑暗”之中的中國人不得不對傳統的中華文化做出反應。在此過程中,有堅持所謂祖宗之根本的文化守舊主義,也有主張全面否定傳統文化的全盤西化論,然而此等論調均被革命實踐證明是錯誤的。人類歷史發展表明,任何一味地肯定或一味地否定傳統文化,既無益于本國文化之繁榮,也不利于本國社會之發展。與此等錯誤論調相反,當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后,早期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融通東西文化之觀點,“東洋文明與西洋文明,實為世界進步之二大機軸,正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而此二大精神之自身,又必須時時調和、時時融會,以創造新生命,而演進于無疆?!?18)李大釗.李大釗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5.可以說,李大釗的觀點是與數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高度契合的。在他的思想影響下,中華文化的創新性發展找到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正確方向,并為中國式文化現代化的發展開辟了全新的現代性向度。

(一)指導思想的文化創新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一個沒有方向的民族注定會迷失在歷史長河之中,唯有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望遠鏡”穿透迷霧,才能指引文化創新的未來趨向。就此而言,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為標準錨定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的未來方向,并以文化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地基。列寧曾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19)列寧.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3.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實踐同樣如此。那么,作為前無古人的創造性實踐,為什么馬克思列寧主義能夠適應東方完全不同的歷史背景、社會條件?對此,毛澤東同志給出了答案。在1938年10月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我們要把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國來,在中國創造出一些新的東西。只有一般的理論,不用于中國的實際,打不得敵人。但如果把理論用到實際上去,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來解決中國問題,創造些新的東西,這樣就用得了?!?20)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8.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用以指導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的未來方向,并不斷將實踐中形成的新經驗上升為理論總結,進而繼續指導實踐之發展,如此循環以至無窮。就此而言,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一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要內容。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對于要建立一個什么樣的新中國,毛澤東強調我們不僅要在政治上、經濟上改變舊中國的現狀,即要從原本的政治受壓迫、經濟受剝削的中國轉變為在政治上自由、經濟上繁榮的新中國,同時,還要在文化層面上實現創新性的變化,那就是要把原來“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轉變為“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也就是說新中國在文化領域的目標就是要“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2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新中國成立后,文化領域如何取得新的突破,如何處理古今中外的文化傳承與創造,毛澤東又給出了方向。他認為,新中國的文化發展應向古人和外國人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在中國自身文化的基礎上去學習并吸取外國的東西,學習他們的長處。我們學習的目的是創造出具有中國自己特色的、獨特的民族風格的社會主義文化。

改革開放以來,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引下,鄧小平對文化創新與現代化的關系進行了闡釋。他多次強調,“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2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73.隨后,江澤民和胡錦濤也分別就文化創新的時代內涵和途徑進行了更加明確的闡明。江澤民指出:“必須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的要求,結合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積極進行文化創新?!?23)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1.胡錦濤也提出:“創新文化孕育創新事業,創新事業激勵創新文化。中華文化歷來包含鼓勵創新的豐富內涵,強調推陳出新、革故鼎新?!?24)胡錦濤.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斗——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進入新時代,習近平進一步從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和文化自強的角度探究文化創新,明確指出:推動文化事業的繁榮“要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時代使命,聆聽時代聲音,勇于回答時代課題”(25)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0.,“文藝創造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2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9.;文化“只有順應人民意愿、反映人民關切,才能充滿活力”(27)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7.。由此可見,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每一個重要歷史階段,文化創新都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從宏觀上改變中國近代歷史的走向、指引我們不斷實現不同階段目標并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終目標不懈奮斗時,文化創新也越來越因其具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特質而熠熠生輝。在兩個百年歷史時空的交匯點上、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中、在開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新征程上,我們必須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作為文化創新的重要內容并為中國式現代化未來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精神滋養。

(二)文明發展的文化創新方向: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一般而言,任何一個民族都在既定的歷史方位上,對其文化存量和文化質量進行“加工”,離開了這個根基,就是空中樓閣。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式現代化最深沉的歷史底色,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沃土。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28)習近平.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動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N].人民日報,2022-05-29.以文化創新的形式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激活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價值的“催化劑”,(29)顏曉峰,任倚步.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世界歷史意蘊[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也是厚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歷史基因和精神動力的“觸發點”。一是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歷經5000多年的歷史洗禮后,沉淀下來的深厚的思想觀念,如以民為本、民貴君輕的治理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天下觀,等等。在繼承這些傳統思想觀念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化發展的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化觀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天下觀等,充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新意。二是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道德規范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陀^地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對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等的系統性道德規范,隨著社會發展必然有些規范性的內容已不適應當下社會,因此必須在繼承優秀傳統道德規范基礎上不斷予以創新。譬如,在社會倫理上,仁義禮智信的傳統必須得到強調;在家庭倫理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倫常必須得到遵循;在政治倫理上,禮樂有度、和諧大同等規范必須得到遵守,等等。三是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人文精神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人文精神最能體現一種文化的特質,它所蘊含的審美情趣、精神品格、傳統智慧等總能超越時空的局限而無限存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集中表現了人對人的尊重以及人的價值和命運的關切?!?30)鄒廣文.弘揚傳統文化應注重人文精神的承傳[J].人民論壇,2017,(7).為此,在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只要不斷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與時代所需之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就能夠不斷厚植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思想動力和精神引力??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文化、道德規范、人文精神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31)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N].人民日報,2018-08-23.。唯有結合時代發展之需將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前景就能越走越寬廣。

(三)價值層面的文化創新方向:推動人的現代化、努力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推動人的現代化、努力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在價值層面上的方向。這是由以歷史質變為契機探索未來文化創新實踐的要求所決定的。從終極意義上來說,“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3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594.,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實現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設想的“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33)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人的發展的現代性向度,體現在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中。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是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斷推進、擴展中國式現代化的主要目標:一方面,它體現在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推動中國14億多人口的體量整體進入現代化社會,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中國式現代化不是少部分人的現代化,而是全部人的現代化,是排除萬難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現代化。另一方面,它還體現在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始終堅持將人民的需要視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防止社會發展“兩極化”,不斷為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钡拿篮媚繕硕鴪F結奮斗,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和歷史使命。

由此可見,既與西方的文化現代化不同,也與過往的以學習西方為方向的文化改良不同,我們所提出的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的核心是根據中國國情以及中國式現代化所蘊含的內在規定性來確立文化創新的未來方向,其創新性不僅體現于將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而且特別強調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賡續傳承,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適應現代化發展需要而創新創造(即第二個結合),從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尋求精神力量。就此而言,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的未來方向,不僅直接關系著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和長治久安,而且也直接關系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能否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能否經久不衰、繁榮興旺、賡續傳承。也就是說,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的未來方向決定其未來實踐。那么,未來,其可能的實現路徑有哪些呢?

四、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的未來實踐

當前及以后相當長時間內,中國式文化現代化的未來實踐就是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及與基本國情相結合,在夯實“兩個結合”文化根基的基礎上,堅持方法迭代以增強科技賦能,堅持自信自強以強化文化認同。

(一)以文化創新傳承中華文化,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最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方向,即必須首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34)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2.。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就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不斷將其與中國具體實際、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立并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形態,并在指導中國實踐中帶領廣大中國人民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取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10年的歷史性成就。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根本指引下,中華民族扭轉被壓迫、被剝削的頹勢,不斷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由此可見,推進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的根本和關鍵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其次,推進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要不斷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養分,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形態。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要解決好為什么“能”和為什么“要”的問題。其一,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能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于兩者之間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長期形成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3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8.。其二,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要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于中華文化積淀了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沃土,“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36)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8.為此,我們應當大力推進文化創新,持續地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一是以“挈其瑰寶而絕其緇磷”的科學態度對待一切人類文明成果。眾所周知,歷史向來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有其內在的發展邏輯,人類文明的發展就是在承繼前人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達到新的文明高度的。二是以毫不動搖的堅定立場對待馬克思主義。毫不動搖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既是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的根本保證,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純正的馬克思主義”論調的有力回擊。當然,我們要將其視為方法和行動指南,而不能按照本本主義的方法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三是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正確方式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著眼于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從內涵、形式、表達以及呈現等方面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化,賦予傳統文化以現代活力,從而契合民眾需求,為現實所用。而創新性發展的重點在于立足于現實,并根據現實問題創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致力于對其提升與超越,在完全尊重優秀傳統文化本質與內涵的基礎上,通過補充、拓展與完善,不斷創新發展。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是相輔相成、相互依賴的,兩者目標相同,都要遵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數千年傳承的內在規律,也要遵循客觀要求與現實需要。

(二)以科技進步促進文化創新,推動中華文明在現代文明中持續發展

一般而言,文化創新有著為科技進步營造創新環境以及開辟道路的積極作用。眾所周知,現代化的動力主要來源于科技創新。人類歷史上的3次重大科技革命都帶來了生產力的飛躍式發展,也推動了世界現代化的進程。無論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還是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重要判斷,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科技進步之于現代性發展的重視。事實上,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國家就特別重視科技發展,并把科學技術現代化一并列入“四個現代化”奮斗目標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推進科學技術向生產力成果的轉化,科技創新也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為此,黨的二十大報告從戰略層面把創新驅動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創新驅動發展也取代了傳統的要素驅動,上升為國家戰略。第二種方式指的是科學技術以一種科學精神,即文化因素,以對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產生影響。作為一種繼承性的文化基因,中華文明生成于東方世界的前現代性社會,成長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過程,具有與西方文明不同的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唯有通過與高新技術的融合發展,中華文明才能與世界文明相接軌,才能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展現中國風貌,傳播中華文明。因而,就創新的文化基因來說,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帶來了文化的綜合創新,不僅文化的內容和表現形式發生變化,而且文化的傳播方式也因為科技的進步而更新。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文化要與高新技術“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37)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3.。更為重要的是,科技的發展還帶來了一種思維方式的變革,即逐漸認識到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性。

(三)以文化創新增強文化自信自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認可與肯定,以及對自身文化強大生命力的認知與堅定信念;文化自強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通過自我努力,凝聚核心價值觀,不斷提升自身文化吸引力、影響力和傳播力,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建設文化強國的過程。具體而言,我們需要做到:一是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必須加強理論武裝,夯實理論基礎,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必須牢牢把握主流思想,營造良好輿論環境?!白龊眯滦蝿菹滦麄魉枷牍ぷ?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38)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27.加強傳播手段、話語方式、話語體系的創新,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充分運用多樣的平臺與渠道,精準把握主流思想,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吸引力與感染力。二是在全社會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公民3個層面明確了國家發展的價值目標、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以及公民培養的價值準則。在其中,既凝聚了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也深刻蘊含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目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要強化對人民群眾的教育引導也要加強對他們的實踐養成:通過學習教育的方式,讓人們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通過對傳統文化、紅色文化、革命文化等文化資源的挖掘運用以及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使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在“落實、落細、落小”的基礎上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涵養全社會的文明程度。文明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社會文明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尺度。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化強國的重要任務。根據新時代對提高社會文明的要求,《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從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等4個層面進行了具體規定;黨的二十大報告更是從公民道德建設、文明培育實踐創新與弘揚時代精神、國家科普能力建設、志愿服務和工作體制、誠信文化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四是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通過文化創新,運用高新技術著力提升文化生產方式,不斷培育新興的文化產業,著力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與文化市場體系,創造更多更契合老百姓精神需求的文化產品,讓文化市場更加繁榮、有序和規范。同時,發展公共文化服務,推動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全發展,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為人們提供更高質量、更多樣化、更加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五是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生動地闡釋中國實踐,并用中國實踐不斷升華中國理論。以具有理論說服力和實踐感染力的話語和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同時,還要加強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畢竟,每一種文明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與底蘊,并且都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精神財富,以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努力超越文明隔閡與文明沖突,實現文明共存??傊?在新時代,加強文化自信自強,就是要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活力為重要抓手,正確把握文化方向與道路,協同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以及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促進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匯聚力量,我們需要以文化創新傳承中華文化,努力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科技進步促進文化創新,推動中華文明在現代文明中持續發展;以文化創新增強自信自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只有這樣,中國式文化現代化的未來實踐,才能功成不敗、造福子孫。

五、結 語

本質而言,文化創新之于民族就如靈魂之于人體,沒有文化創新的民族將毫無生機。黨的二十大高屋建瓴地規定了黨和國家未來的發展規劃,明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幅完全不同于西方現代化的發展圖景,它所展現的原創性、統一性和可持續性規定是中華文化滋養的結果,熔鑄于文化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之中。作為精神旗幟和思想引擎,文化創新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發展,夯實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地基;不斷推動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筑牢了中國式現代化前行的精神支撐。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關系理論來看,文化作為社會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撐,而且也關系到整個民族整個國家前途命運以及長治久安。因此,在當下中國,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創新不僅能夠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發展,而且能夠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未來發展開辟道路、指引方向。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馬克思主義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