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背景下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遺開發利用研究

2024-04-16 06:47陳瑞瑞谷紅梅
大觀 2024年1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人工智能

陳瑞瑞 谷紅梅

摘 要: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這些優秀的文化資源逐漸脫離了人們的日常,并沒有得到較好的開發和利用。文創產品開發是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利用的一個重要方向,但由于前期投入成本較高、創新力不足等問題,相關文創產業未能得到較好的發展。人工智能不僅可以代替一部分人進行高效率的工作,輔助文創產品設計創新,還能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定制的需求。人工智能的智能生成技術可以用于非遺題材影視創作,結合虛擬現實等技術可以進行智能化數字展示,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還可以打造有交互功能的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遺數字藏品。在文創產品銷售環節,人工智能通過分析和處理銷售數據,幫助從業者了解市場需求,以及實現銷售自動化。從產業化角度出發,思考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賦能河北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創產品開發。

關鍵詞:人工智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美術;非遺開發

注:本文系2023年度河北省文化藝術科學規劃和旅游重點項目“人工智能背景下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遺保護與創新發展研究”(HB23-ZD025)研究成果。

傳統美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的十大類別之一,是指遵循中國傳統審美觀念,以一定物質材料和表現手段創造靜態視覺形象的本土造型藝術。在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的關系上,一些學者提出過度開發會影響對非遺資源的保護。那如何才能進行大膽開發又不會影響到對非遺資源的保護呢?中國藝術研究院的苑利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中提道:“盡管我們反對商業社會直接介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但并不反對商業社會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某些元素,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實施產業化開發?!痹防J為,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某些元素,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實施的產業化開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的一個重要方向。因此,從保護河北傳統美術類非遺角度來講,最安全的開發利用的方式,就是非遺文創產品的開發。

文創產品是源于文化主題,經由創意轉化,具備市場價值的產品。培育具有本土鮮明特色的文創產業,是提高區域品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戰略手段。雖然非遺文創產品開發早已成為一些專家的共識,相關部門還出臺一些鼓勵政策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但從現實來看,河北省文創產品的開發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利用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遺元素進行文創產品開發的案例也比較少。文創產品被市場認可,離不開對優秀文化資源的深入挖掘,但目前市場上的文創產品存在著品牌意識薄弱、對文化內涵挖掘不夠、創意不足、同質化嚴重等現象。一般來說,系列文創產品需要一個專業團隊來進行開發,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人力和資金,但經濟回報周期卻相對較長,回報率還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即便是普通文創產品,其設計和研發的成本問題也是從業者無法回避的一個關鍵。如果前期需要的投入較大,產出又存在很多不確定性,那么得到企業重點發展的概率就非常小。

人工智能是一門利用計算機模擬人類智能行為科學的統稱,它涵蓋范圍非常廣,可以對圖像、語音、文字等信息進行自動識別。人工智能不僅有強大的存儲和記憶能力,還能對數據進行高效率的分析和處理,使用算法讓計算機完成自主學習,并進行相關的決策輸出。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給文創產業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文創產業的創意、生產、傳播、消費等多個環節,可以大幅縮短文創產品的開發時間,提高文創產品的開發效率,節省人力、財力等。那么,上文所提到的文創企業創意問題、成本問題等就能得到較好解決。

一、人工智能助力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遺實物文創產品開發

文創產品創新是文創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文創產品的開發效率直接影響到文創企業開發產品的經濟回報速度和回報率。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文創產品開發,可以利用現有的數據,全方位、高效率地進行素材搜集,輔助設計師進行設計創新和方案優化等工作,還能助力文創產品的個性化定制。

(一)人工智能輔助文創產品開發

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利用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遺豐富的材料和數據,通過圖像識別、搜索、分類、數據分析的能力,根據文創從業者的需求和偏好,推薦適合的素材和創作方向,激發設計師的創作靈感,從而生成更多具有創意、創新性的設計方案。同時,人工智能還可以在設計師的反饋和干預下,調整和優化設計方案,最終實現設計師想要的設計效果。當然,雖然人工智能具有自動生成設計作品的能力,但仍然需要設計師進行最終把控。對于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遺文創產品的研發,要在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大量相關數據的基礎上,將色彩搭配、紋樣、圖案等提煉出來,并將其作為設計素材進行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比如用于生活用品、文具、服飾等。無論是激發設計師的靈感,還是幫助設計師實現靈感,人工智能的輔助都無疑縮短了文創產品開發周期,節省了人力資源。人工智能幫助人類擺脫了低級的腦力勞動,使其可以集中精力在高級腦力勞動,即創意本身下功夫。以往不借助人工智能的文創產品開發往往由一個龐大的團隊來完成,在借助人工智能后,文創產品開發由少數設計人員就可以實現。

(二)人工智能助力文創產品個性化定制

當今,個性化消費需求越來越突出,而人工智能可以滿足非遺文化消費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用戶可以直接與機器進行溝通,提出相關要求,進而看見機器生成最終效果的圖像。這樣不但節省了與用戶溝通的人力,極大提高了溝通效率,還縮短了效果圖的制作時間,提高了制作效率。在2021年初“鏈接中國?!狈沁z紋樣智能設計活動中,春節2天有39萬用戶參與文創環保袋DIY設計。用戶在線上完成設計作品并生成文創商品后,可一鍵下單購買。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遺可以借鑒以上的文創產品定制方式。前期需要在這些非遺中確定適合進行二次創作的紋樣,完成元素的拆解和設計美學規則的建立,再通過智能平臺的算法處理,實現手機端用戶對文創商品的個性化定制。例如,浙江大學軟件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們設計的“想定——人工智能文創產品定制服務平臺”利用了人工智能深度學習中的風格遷移算法,智能提取文化元素的色彩、線條、肌理等,將這些風格遷移到任意圖片,生成具有文化特色的設計圖。隊長陳英俏說:“我們覺得這個算法很有趣,可以與文創產品設計結合起來,這樣用戶就可以很輕松地設計出具有自己特色同時又有藝術感和設計感的圖片,而且可以結合不同城市或是不同藝術家的風格,讓用戶的每一件文創產品都更具專屬性與設計感?!笨梢?,對于人工智能來講,非遺元素產品個性化已不是難題。

二、人工智能助力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遺虛擬文創產品開發

隨著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虛擬文創產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人工智能能夠推動非遺虛擬文創產品實現多樣化發展,使其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水平。

(一)人工智能助力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遺題材影視創作

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不僅在靜態圖像方面發揮較強的作用,還逐漸被應用于動態視頻。目前,人工智能不僅可以對視頻資料進行高效的識別和分類,還可以通過對現有大量優秀影視作品的劇本、視聽語言各元素的學習,根據使用者需求進行視頻創作。2023年12月5日,AI動畫《愚公移山》在北京舉辦開機儀式,這是中國首部AI全流程制片的動畫大電影。當然,人工智能只是工具,影視作品創作過程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人來把控。但是對影視創作者來說,人工智能的輔助可以極大地提高創作效率,節省人力資源和創作時間。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遺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其精神價值可以在數字化手段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下被廣泛傳播。因此,利用人工智能輔助創作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遺題材的影視作品,不僅可以提高創作效率,實現經濟效益,還可以使河北省非遺文化獲得較好的傳播效果。

(二)人工智能助力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遺智能化展示

目前,“非遺+旅游”已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一環,而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遺是優質的旅游資源。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關于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通知》提出,未來將設立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基地,培育一批滿足游客需求、具有鮮明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的旅游線路。隨著人工智能概念的普及,人們不再滿足于一些傳統的展示方式,而對高科技的展示方式有較高需求。未來的河北傳統美術類非遺展示和體驗場所,可利用人工智能的優勢,給游客提供更加個性化的體驗和服務方案,比如旅游線路智能引導、智能講解等,從而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人工智能結合虛擬現實等技術,可以實現游客與虛擬場景的交互。在2022世界元宇宙生態博覽會上,出現了一些視覺藝術結合科技創意的人機交互案例。例如,可以通過捕捉人體數據,塑造“數字化身”,再通過AI換臉技術讓人瞬間穿越古今,進入畫卷互動式體驗民俗活動,身臨其境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利用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遺曾經的活動場景可以被再現出來,使游客通過“穿越”到場景中獲得沉浸式體驗。

(三)人工智能助力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遺數字藏品開發

隨著元宇宙和NFT概念的流行,數字藏品成為非遺文化消費的新趨勢。數字藏品是一種限量發行的虛擬文化商品,因其具有唯一編號、永久存證、不可復制和篡改等屬性,受到文化市場的關注。我國數字藏品市場雖然不夠成熟,但發展較快。相比傳統藏品,數字藏品具有較好的流通性,能夠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例如,小i集團在2022年6月發布了人工智能交互式數字藏品,10秒鐘就銷售完。因此,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輔助對河北傳統美術類非遺數字藏品進行開發。

三、人工智能助力河北省傳統美術類

非遺文創產品銷售

將人工智能應用于河北傳統美術類非遺文創產品銷售,同樣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當前人工智能已經廣泛應用于商業銷售領域,雖然在某些方面與使用者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人工智能會在商業領域表現更加出色。比如,以河北傳統美術類非遺文創產品銷售為例,智能客服可以為文創企業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服務,降低了文創企業的用人成本。人工智能技術還可以為文創產品進行宣傳和推廣。利用人工智能的自然語言處理和數據挖掘技術,通過社交媒體和線上平臺,還可以向潛在用戶進行個性化非遺文創產品推薦。人工智能還可以通過收集、分析、處理大量的文創產品銷售數據,幫助文創企業預測營銷的結果,并進一步對營銷過程進行優化。人工智能通過數據分析幫助文創企業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和用戶偏好,優化產品定位,為企業運營提供決策支持,參與文創企業的運營。

四、結語

雖然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遺資源有一定的共性,但不同的非遺資源開發利用的難度不同,應采用不同的開發方式。比如剪紙類、年畫類非遺資源,人們較為熟悉,可以將其作為圖案元素應用于各個產品。但對于彩布擰臺這樣的非遺資源,人們的熟悉度較低。對其進行開發利用難度較大。因此,要對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遺項目進行逐一分析,找出適合開發的傳統美術類非遺資源??衫萌斯ぶ悄苁侄问蛊渑c產業緊密結合,通過文旅融合、線上線下協同、非遺IP與本土品牌結合等方式,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受眾的消費體驗。而對于不適合開發的傳統美術類非遺資源,至少要把它保護好、傳承好。

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遺開發利用的各個環節都需要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人工智能為文創設計提供了高效的工作流程、豐富的設計庫、多維的思路激發。它可以大幅提升設計效率,同時豐富設計樣式,是進行地域文創設計的有力工具。同時,人工智能為文創銷售環節提供了精準的預測和個性化銷售策略等,能夠從整體上助力河北省傳統美術類非遺文創產品開發,提升河北省文化影響力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翟姍姍,查思羽,郭致怡.面向文旅融合發展的非遺數字化技術體系構建與服務場景創新[J].情報科學,2023(7):32-39.

[2]雷茜.新消費背景下中國非遺產業創新架構研究[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22.

[3]樊歡瑤.數字賦能黃河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開發利用研究[D].鄭州: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2022.

[4]苑利,顧軍.非物質文化遺產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陳瑞瑞,河北傳媒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數字藝術與動畫。

谷紅梅,河北傳媒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產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專業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數讀人工智能
芻議當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與保護
唐山皮影在新媒體網絡中的傳播
關于如何運用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培樹核心價值觀問題研究
推動沈陽市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策略研究
淺論呂劇藝術的傳承與傳播
下一幕,人工智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