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手工藝涵養高校時代新人的發展路徑

2024-04-16 06:47李楠向俞先
大觀 2024年1期
關鍵詞:發展路徑

李楠 向俞先

摘 要:為推動非遺手工藝在高校的傳承發展,探究傳統文化育人模式和體系,通過深入挖掘非遺手工藝“五心五美”的表現特征與精神內涵,分析非遺手工技藝內驅式發展模型構建和因素,尋求非遺手工藝高校發展路徑與創新模式,落實非遺手工藝美育品牌構建與創新創業引領的方式,以期讓非遺手工藝在高校時代新人的美育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素養、創新創業能力,為社會的文化繁榮做出貢獻。

關鍵詞:非遺手工藝;美育價值;發展路徑

非遺手工藝指的是中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手工藝技藝,是中國古老文化的瑰寶和珍貴財富[1]。手工藝技藝代表了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工藝美學和智慧,包括但不限于陶瓷、木雕、織錦、刺繡、漆器、金屬工藝、竹編、紙藝、剪紙、民間雕塑等。這些技藝包含著獨特的工藝技術和技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美育價值。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盵2]而非遺手工藝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和珍貴財富,具有獨特的美育價值,尤其對高校時代新人來說,更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學習和體驗非遺手工藝,新時代大學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進一步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一、非遺手工藝“五心五美”的內在要求與

主要特征

(一)非遺手工藝“五心五美”的內在要求

其一,修耐心感受生活之美。非遺手工藝的制作過程需要耐心和細致,而通過實踐項目,學生可以培養耐心和毅力,感受生活中細節的美麗與價值。

其二,修靜心感受內涵之美[3]。非遺手工藝背后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而通過實踐項目,學生可以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智慧,培養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和熱愛之情。

其三,修匠心感受創造之美。非遺手工藝要求工匠們具備精湛的技藝和創造力,而通過實踐項目,學生可以體驗到創造的樂趣和成就感,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其四,修恒心感受品質之美。非遺手工藝注重品質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而通過實踐項目,學生可以培養追求卓越的態度和對品質的追求,學會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

其五,修決心感受技藝之美。非遺手工藝的傳承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磨礪,而通過實踐項目,學生可以感受到技藝的精髓和傳承的重要性,培養學習一門技藝的決心和毅力。

通過“五心五美”內在要求,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美感和創造力,為傳承和發展非遺手工藝做出積極的貢獻。

(二)非遺手工藝“五心五美”的主要特征

其一,注重實踐教學??茖W教育應該強調實踐與理論的結合,通過實踐教學,學生能夠親身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探索和實踐,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的知識。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需求。

其二,注重傳統文化教育??茖W教育應該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4]。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學生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智慧和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道德情操和公民意識,使學生成為具有文化自覺和社會責任感的科學人才。

其三,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茖W教育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具備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開展科學實驗、科研項目和創新設計等活動,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

其四,注重職業素養培養??茖W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通過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學生可以了解職業發展的要求和社會需求,培養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職業素養。職業素養培養包括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素質和職業操守等方面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勝任未來的職業工作??茖W教育的內涵具體體現在注重實踐教學、傳統文化教育、創新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培養等方面。通過這些方面的培養,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的素質發展,為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非遺手工技藝內驅式發展模型的

構建和影響因素

(一)非遺手工技藝內驅式發展模型的構建

通過協會、高校、企業、設計師、傳承人和師生群體多個層面的合作與努力,可構建非遺手工技藝內驅式發展模型。協會組織相關的培訓、研討會和展覽活動,提供專業的指導和支持,促進非遺手工技藝在高校中的傳承和發展。協會還可與高校合作,共同策劃和實施相關項目,提供資源和平臺支持。高校作為非遺手工技藝傳承和發展的重要場所,通過開設相關課程和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技能。高??梢詫⒎沁z手工技藝納入藝術設計、文化遺產保護等專業課程,為學生提供系統的學習和實踐機會。企業和設計師為學生提供專業的設計和市場化運營支持,幫助非遺手工技藝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需求。傳承人和師生群體的積極參與也是非遺手工技藝內驅式發展模型的重要環節。傳承人傳授經驗和技藝,帶領師生群體進行實踐和創新。師生群體則通過參與實踐項目、參觀展覽和參加比賽等方式,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創作能力。這一模型為當代青年學生的美勞智德體多元發展、人文能力素養與精神品質全面跟進提供理論支持,推動非遺手工技藝在高校中的傳承和發展。

(二)非遺手工技藝內驅式發展模型的影響因素

評估非遺手工技藝在高校傳承和發展的內驅式發展模型,主要受以下四個方面因素影響。

其一,非遺手工技藝類型。不同地區和文化背景具有各自獨特的非遺手工技藝類型,如剪紙、泥塑、竹編、刺繡、紙鳶等。不同類型的非遺手工技藝在傳承和發展過程中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關注和支持。

其二,高校資源條件。高校擁有豐富的資源,包括人才、設施、資金等。這些資源為非遺手工技藝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高校通過建設專門的實驗室、工作室和展廳等設施,提供專業的培訓和研究環境,為學生和教師的參與提供便利。

其三,政策支持。相關部門對非遺手工技藝的保護和傳承給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高校借助相關部門出臺的相關政策,獲得相應的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推動非遺手工技藝的傳承和發展。

其四,受眾基數。非遺手工技藝的傳承和發展需要有足夠的受眾基數。高校作為年輕一代的培養基地,擁有大量的學生群體,通過將非遺手工技藝納入高校課程設置和實踐活動,擴大非遺手工技藝的傳播范圍,增加受眾基數。

三、非遺手工藝高校發展路徑探索

(一)搭建高校手工藝平臺基地,實現“硬”條件與“軟”條件互補

為推動非遺手工藝在高校中的發展,借鑒城市非遺文化館示范區展示經驗,結合省內高校對非遺手工藝勞動美育實際開展情況,搭建符合高校特征的手工藝平臺基地。符合高校特征的手工藝平臺基地應該與高校的教育理念和特色相契合。高校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手工藝平臺基地不僅要注重傳承和發展非遺手工藝的技能,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同時,手工藝平臺基地的搭建需要考慮到高校的資源條件和實際情況,重視“硬”條件與“軟”條件的互補。首先,工作坊、制作工具和材料等“硬”條件的提供是非遺手工藝教學和實踐的基礎。高校應該為手工藝平臺基地配備齊全的工作坊設施,包括工作臺、工具、設備等,以提供良好的制作環境和條件。同時,還需提供豐富的原材料和工藝品供學生使用,以滿足學生的學習和實踐需求。其次,高校為手工藝平臺基地規劃和開辟專門的展示空間,用于展示學生的作品和成果。展示空間包括展廳、展柜、線上平臺,以吸引更多人了解和欣賞非遺手工藝的魅力?!败洝睏l件上,高校通過整合和開發教學資源,建立起完善的非遺手工藝教學體系和課程體系。教學資源包括教材、教案、教學視頻等,以及與非遺手工藝相關的歷史、文化、設計理論等知識。通過建立知識譜系,為學生提供更加系統和全面的非遺手工藝教育。通過“硬”條件與“軟”條件的互補,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制作環境和條件,同時加強教學資源的開發和知識譜系的建立,以培養學生的非遺手工藝技能和專業素養。這樣的互補模式將有助于非遺手工藝在高校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二)貫通高校非遺文化傳承鏈條,打通人才與產業輸送通道

高校非遺手工藝傳承需要貫通整個鏈條,不斷傳承與創新,進而實現良性循環發展。首先,邀請非遺傳承人、傳統藝人和工藝美術行業專家等舉辦講座交流,為學生提供非遺手工藝的專業知識和經驗。講座內容包括非遺手工藝的歷史背景、傳統技藝和創新設計等方面,通過專業人士的分享,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非遺手工藝的魅力和價值。其次,高校設置專門的非遺手工藝教學課程,包括手工藝制作技術、文化遺產保護與創新、設計思維與創意表達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全面掌握手工藝的知識和技能包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內容。同時,高校與手工藝產業相關的文創企業、行業協會、文化機構等建立深度合作,共同推動手工藝人才的培養和產業的發展,讓大學生從手工藝體驗者逐步成長為文創產品設計者和新型產業推進者。通過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和創業平臺,讓學生在實際項目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同時,高校還組織學生參與文創產品的設計和開發,讓學生在實際項目中鍛煉自己的創意和實踐能力,確保高校手工藝人才的輸送與產業的需求相匹配,實現產業輸送的有效對接和銜接。

(三)設置體驗、進階、高階的分層教學方案,實現產教研學大融合

為促進非遺手工藝在高校中的發展,對于初學者或對非遺手工藝感興趣的學生,設置體驗性的教學方案。通過簡單的示范和實踐活動,讓學生初步了解手工藝的歷史背景、基本技藝和制作過程。這個階段的教學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其次,針對已經具備一定基礎的學生,設計進階的教學方案。在這個階段,深入講解手工藝的文化內涵、傳統技藝和創新設計思路。通過更復雜的制作項目和技巧訓練,提高學生的制作水平和技術能力。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創意設計和個性化表達,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通過挖掘非遺手工藝及其文化內涵的創新創業價值,促進創業多元化,實現產教研學大融合。通過深入挖掘非遺手工藝的特點和優勢,發現創業的多元化路徑。長三角地區擁有豐富的時尚、文旅、高端裝備制造業等特色產業資源。通過將非遺手工藝與這些產業進行對接,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優勢互補。例如,將非遺手工藝應用于時尚產業的設計和制作過程中,為時尚產品注入獨特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將非遺手工藝與文旅產業相結合,打造獨特的文化體驗項目,提升旅游景區的吸引力。通過這種方式,推動非遺手工藝與地方特色產業的融合發展,促進產業的升級和創新。建立實踐基地、產業研究院和產教聯盟也是實現產教研學大融合的重要手段。同時,與校友企業建立產教聯盟,通過合作培養人才、共享資源、推動項目合作等方式,促進產教研學的深度融合,為非遺手工藝美育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持和推動力量。

四、結語

非遺手工藝是一項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培養新時代大學生美育素養的重要途徑。通過學習和體驗非遺手工藝,學生可以深入了解和傳承傳統文化,同時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高校應積極探索與現代社會需求相結合的發展路徑,推動非遺手工藝的創新和創業,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和就業的機會。通過共同努力,讓非遺手工藝在高校時代新人的美育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社會的文化繁榮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曉晉.非遺手工藝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教學策略:以竹編工藝為例[J].教育,2023(3):49-52.

[2]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EB/OL].(2020-10-15)[2023-12-1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

202010/t20201015_494794.html?eqid=f426a5840002dd8e0000

00036435fde5.

[3]黃顯清.非遺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對策[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1(8):210-211.

[4]張小彤,田靜雯,周洪濤.中華傳統手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開發與高校傳承人培養機制研究[J].包裝工程,2022(增刊1):391-397.

作者單位:

浙江科技大學

猜你喜歡
發展路徑
基于公司治理的企業內部控制問題探討
河北省沿海地區休閑體育產業發展路徑選擇
“互聯網+農業”信息化發展路徑探討
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狀況及發展路徑研究
財經類大學智庫的定位及發展路徑探析
新媒體環境下影視制作與傳播的發展路徑
保定市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現代物流業發展路徑研究
民間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的困境與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