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背景下建平剪紙的保護與傳承策略研究

2024-04-17 12:38劉巖汪琳
參花(上) 2024年4期
關鍵詞:剪紙作品建平剪紙

劉巖 汪琳

建平剪紙是東北剪紙的一個主要流派,具有濃厚的地域特征,多用于百姓的婚喪嫁娶、喜慶壽辰、節日慶典。其在藝術創作上保留了游牧民族粗獷、大膽、浪漫的特點,體現了藝術家獨特的剪裁手段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也展現了建平地區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2006年,“建平剪紙”入選遼寧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08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2009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建平剪紙與數字化相結合,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诖?,本文將探討傳統建平剪紙藝術應用數字化技術手段的意義及其保護與傳承策略,以期為建平剪紙藝術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一、建平剪紙的起源與發展

建平縣地處遼寧省西部,歷史上建平地區曾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因此,多個民族聚集促使該地民俗文化交流和融合,從而為初期建平剪紙的發展注入了多元文化元素。清中葉以后,山東、山西、陜西大批漢族人民出關進入東北地區定居,隨之也帶來了自己家鄉的傳統剪紙藝術,并在發展中與當地的剪紙藝術相互交融,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建平剪紙風格,使建平剪紙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更加厚重。

20世紀80年代初期,建平剪紙處于發展頂峰,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受到人們的關注與喜愛。大多數剪紙作品在藝術上運用了對立統一的手法,線與面巧妙地結合,相互襯托,對比強烈,富有韻律感。造型多玲瓏剔透,純樸可愛,尤其是動物題材剪紙,小動物似躍然紙上,生動傳神。在表現五谷莊稼、生肖阿福、豬馬牛羊、生命樹等作品中,建平剪紙還寄托了作者和人們的美好愿望。因此,在省級以上的展出中經??梢钥吹叫螒B各異的建平剪紙作品的身影。

二、建平剪紙題材分類

(一)民俗文化

建平剪紙中有很多作品都體現了少數民族特定的符號和動物圖騰。如用生命樹、柳樹等表現當地人敬畏自然的心態;用鳳凰、龍和熊等象征吉祥如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還有被視為具有保護家人平安作用的大象,以及代表著人們對子嗣繁衍及多子多福美好愿望的蛇、雞等。常見的作品有《龍鳳呈祥》《麒麟送子》《生命圖騰》等。從這些剪紙題材中可以看出建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不僅展現了藝術家高超的剪紙技藝,而且體現出一種溫馨、祥和的地域氛圍,彰顯了非遺技藝的文化傳承。

(二)戲曲人物

戲曲人物是建平剪紙中的一個重要題材,取材于中國的傳統戲曲作品,其中包括評劇、戲劇等。藝術家借用剪紙藝術方式生動、鮮明地表現出戲曲中的人物動作和人物神態,形成了富有建平地區特色的藝術風格。例如在《三國演義》系列人物形象剪紙中,藝術家以戲曲中的人物扮相為基礎,通過精湛的剪紙技藝和細膩的表現手法將關羽的俠肝義膽、張飛的沖動直爽展現出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民間手工藝相結合的獨特魅力。

(三)人物及地域風貌

建平剪紙中有很多反映人們現實生活的主題,包括民俗活動、節日慶典、生產勞動等場景。例如《過端午》《鬧元宵》《賽龍舟》等剪紙作品,通過剪紙的藝術手法表現了民間傳統節慶的場景和習俗。此外,還有表現鄉村風光和田園景色的剪紙作品,如《春耕圖》《農家樂》《豐收時節》等,藝術家通過細膩的剪紙技藝展現了鄉村的美麗和寧靜。又如,體現城市生活的作品有《都市風景》《高樓大廈》等,從這些優秀作品中能感受到建平日新月異的變化和人們幸福美滿的生活。

三、建平剪紙保護與傳承面臨的困境

(一)傳承人斷代

隨著時間的推移,建平剪紙面臨著很多的阻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傳承人斷代的問題。掌握剪紙技藝的老一輩藝術家的離世,對于建平剪紙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而言,是一種不可挽回的損失。而新時期各種娛樂新形式的發展使年輕一代對剪紙藝術的興趣與傳承意愿越來越弱,且由于傳統的剪紙技藝并不能帶來可觀的收入,又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因此導致建平剪紙傳承人斷層的問題。

(二)宣傳和推廣不足

近年來,盡管相關部門出臺了一些政策來扶持非遺剪紙,但在實際保護和推廣上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目前主要依靠傳統的宣傳方式,舉辦線下活動如博物館展覽等,缺乏系統性的宣傳策略以及與數字媒體的緊密結合,導致建平剪紙沒有充分利用數字媒體的傳播優勢,影響力和知名度逐漸下降。

(三)創新意識缺乏

剪紙藝術大多是由某一地區民間藝術家代代相傳下來的,逐漸形成了固定模式,而建平剪紙發展至今也是受此限制,仍以傳統、陳舊的主題形象設計為主。很多藝人缺乏創新意識,其創作風格繼續沿襲傳統方式,如在顏色選擇上主要是紅色和綠色,題材選擇上相對保守等,缺乏與現代文化元素的融合,難以吸引年輕群體的關注,不利于建平剪紙的保護與傳承。

四、數字化技術對建平剪紙傳承與保護的意義

首先,建平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材料多以紙、金銀箔、布為主,在保存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剪紙作品常因空氣濕度和溫度等客觀因素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而數字化技術可以將剪紙作品轉化為數字圖片,方便儲存、復制和傳播。這種數字化記錄的方式也有助于剪紙藝術的傳承,讓更多的人可以學習、了解這種手工技藝,從而擴大建平剪紙的影響力。其次,數字化技術可以為建平剪紙的創新提供技術支持。剪紙藝術家可以嘗試新的創作方向和設計理念,創造出更具實用性和現代感的剪紙作品。如通過與各行各業的合作,使建平剪紙廣泛應用于產品包裝、民族服飾裝飾、廣告動畫設計等領域,以滿足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同時,還可以將建平剪紙與其他藝術形式結合起來,比如在繪畫、雕塑、舞蹈和音樂中,利用剪紙藝術來制作工具和場景,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表現方式,使剪紙藝術的內涵與表達方式更加豐富。最后,在數字化技術的支持下,借助新媒體平臺,如目前使用用戶較多的短視頻平臺、微信平臺等互聯網平臺,有助于推動建平剪紙的普及與宣傳,便于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到建平剪紙的藝術魅力,激發更多人對剪紙藝術產生興趣。

五、數字化背景下建平剪紙保護與傳承的策略

(一)數字化采集與存儲

據統計,目前建平剪紙保存下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3000余件,其中有許多都受到潮濕環境和材料的影響而受損,所以應采取措施對其加強保護。

首先,可以采用數字化的方法,比如選用高分辨率的掃描儀或攝像機,將建平剪紙作品轉換成數字格式,通過云存儲和數字化檔案進行長久儲存,使后輩更多人熟知建平剪紙藝術。其次,由于網絡應用的復雜性,數據容易被篡改和丟失,可以采用一些安全手段,比如對用戶的訪問權限進行控制,對數據進行加密存儲。相關工作人員也要對數據庫進行定期更新和維護,包括對數據的檢查、修改、版本控制等,以保證剪紙作品數據的正確性和完整性,這樣有利于數字系統的安全。

(二)建立線上平臺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推廣建平剪紙,可以運用數字媒體技術建立“建平剪紙線上互動平臺”。前期,利用新媒體手段,如開設微博官方賬號、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媒體賬號進行大范圍的推廣,梳理關于建平剪紙的相關信息,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建平剪紙的歷史傳承脈絡、藝術特色、非遺傳承人事跡,以及建平剪紙工藝制作流程,以此充分展現建平剪紙獨特的文化價值。中期,在數字化采集的基礎上,整合建平剪紙的傳統作品和現代創新作品,上傳在已開設的各個平臺,讓人們了解建平剪紙的多樣性和創新性,吸引更多人對建平剪紙產生興趣。后期,提供線上交流和互動的功能,讓用戶能夠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增加用戶對建平剪紙保護與傳承的認同感和參與感。同時,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數據的實時跟蹤、統計和分析,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用戶在平臺上的具體操作和需求,如有人喜歡觀看建平剪紙的制作流程,有人喜歡線上欣賞建平剪紙作品的藝術魅力等,從而為建平剪紙的宣傳方向提供更多可參考的依據。

(三)互動體驗與虛擬展覽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非遺文化得以更好地保存,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建平剪紙的傳播范圍,加大了建平剪紙的傳承力度。但圖片、文字、視頻所能傳遞的信息畢竟是有局限性的,要想讓人們更深入地了解建平剪紙的精髓所在,就必須利用數字技術來增加建平剪紙與觀眾的良性互動。

首先,可以將VR技術與建平剪紙工藝相結合,打造虛擬的、以建平剪紙為主題的故事或場景,讓觀眾通過第一人稱視角觀察,親身體驗建平剪紙藝術家的創作環境和創作過程。其次,可以將建平剪紙作品以3D形式展示出來,舉辦虛擬影像展覽,讓觀眾可以從任意角度欣賞剪紙的細節和美感。最后,還可以利用交互設計創建小游戲,用戶可以進行在線剪裁,通過旋轉、放大、縮小等操作,制作出自己的剪紙作品,獲得較好的藝術體驗,并自主地加入到建平剪紙的保護與傳承隊伍中來。

(四)培養非遺傳承人

傳承人是剪紙技藝的引領者和推動者,在保護建平剪紙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應加大力度培養專業剪紙技藝人才。具體可以通過線上和線下的雙軌教育培訓,以多種方式培養專業的非遺傳承人。

首先,針對建平剪紙的藝術特色,開創系統性的線下課程,包括理論講解、技藝展示、實踐操作等多個環節,以便于學習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剪紙的知識。其次,定期邀請剪紙藝術家通過網絡直播進行教授,讓不能參與線下課程的學習者可以通過直播實時觀看剪紙藝術家的操作,并與其互動交流,及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全面提高自身剪紙技藝。

(五)文旅融合與品牌合作

將旅游與文化相融合是當前旅游發展的趨勢,一方面可以加強當地文化品牌的建設,另一方面還可以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诖?,建平剪紙可以與遼寧省旅游產業進行合作,將剪紙文化融入旅游線路、景點展示、文創服務等方面。如在旅游景點設置剪紙藝術展覽,利用數字化技術,游客通過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觀看動態的剪紙動畫,了解剪紙工藝,讓游客在游覽風景的同時,也可以欣賞剪紙藝術。同時,還可以與當地文化產業合作,開創文創品牌。由于數字技術能夠快速識別、模擬出剪紙類非遺中最基礎的元素符號,上傳至網絡共享平臺供更多人使用,因此,可以把建平剪紙元素融入產品設計中,設計出具有剪紙特色的文創產品,如將剪紙圖案印刷在家居用品、包裝設計上,起到裝飾效果。此外,還可以促進建平剪紙與其他剪紙跨地區合作,創造出新的藝術形式,擴大文旅融合的影響力和宣傳面,如與長白山滿族剪紙、新賓滿族剪紙等合作,宣傳非遺剪紙文化,使剪紙藝術被更多人認可與喜愛。

六、結語

在數字化時代,我國非遺保護與傳承正經歷巨大的變革。建平剪紙這項古老的民間技藝若想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活力,便要與數字化技術緊密融合。數字化技術的發展與科技的創新不僅能夠促進建平剪紙的保護與傳承,還能提升其社會影響力及宣傳力度,吸引更廣泛的群體去認識、了解這門技藝,并積極地加入到保護與傳承建平剪紙的隊伍中來。因此,應當在保留建平剪紙原真性和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加強其與數字化技術的有機結合,持續探索與實踐,讓建平剪紙在新時代展現出更加生動而鮮活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修智英,劉為浩.數字化背景下長白山滿族剪紙的保護與傳承[J].造紙信息,2023(06):105-106.

[2]樊貴品.中國剪紙藝術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播[J].現代交際,2020(10):86-87.

[3]高云鵬,魏昀赟.蔚縣剪紙的數字化活態傳播策略研究[J].美術文獻,2021(05):145-146.

[4]韓沫,朱璇.非物質文化遺產滿族剪紙藝術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播[J].藝術大觀,2020(18):133-134.

[5]張攀峰,張笑梅,李如林.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播——以蔚縣剪紙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9(07):35-36+39.

[6]李軍磊.數字化時代背景下剪紙藝術的保護與傳承[J].造紙信息,2023(06):97-98.

[7]張泉,柳照娟,鄒成東.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發展路徑研究——以阜陽剪紙為例[J].阜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03):10-17.

(作者簡介:劉巖,女,碩士研究生在讀,吉林藝術學院東北民間藝術研究中心,研究方向:東北流域文化;汪琳,女,碩士研究生在讀,吉林藝術學院東北民間藝術研究中心,研究方向:東北流域文化)

(責任編輯 葛星星)

猜你喜歡
剪紙作品建平剪紙
Her dream came true她的夢想成真了
王家樂剪紙作品選
慶祝建黨100周年剪紙作品
季玉蘭剪紙作品
剪紙
于富業剪紙作品
剪紙
The Effect of Grammar Teaching on Writing in China
剪紙
剪紙鑒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