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遞進式探究問題引領思維進階

2024-04-17 11:02李冬梅
數學教學通訊·高中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形成過程數學思考數學思維

李冬梅

[摘? 要] 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的教學,好的數學課堂應在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充滿數學思維. 因此,教師要重視問題的創設,引導學生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以此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問題的探究中得以發展和提升.

[關鍵詞] 數學思維;數學思考;形成過程

數學概念、公式、定理等是構建數學知識體系的核心內容,是數學發展長河中留下的寶貴財富. 基于此,教學中應重視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認清背后所蘊含的思想方法,明確數學知識結構以及內部聯系,促使學生的思維向高階進階.

問題是數學教學的靈魂,是催化思考、引發探究的源泉.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創設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促成深度學習,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在教學“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第1課時)”時,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創設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教學過程呈現給大家,若有不足,請指正!

教學分析

1.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內容是高中平面解析幾何的開始,其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直線的傾斜角是這一章節所有概念的基礎,而斜率是這一章節概念的核心,理解直線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是學習本章節內容的關鍵. 同時本課內容也是后續研究直線的方程、兩直線的位置關系、點到直線的距離的基礎. 另外,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讓學生體會坐標法的初步應用,初步形成用代數法研究幾何問題的能力.

2. 教學目標

(1)掌握直線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明晰兩者的區別與聯系,會用斜率公式解決簡單的問題;

(2)體會用代數法研究幾何問題的必要性,滲透幾何問題代數化的解析幾何思想;

(3)通過親歷斜率公式推導過程,培養學生的分類討論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理解并掌握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用代數法推導斜率公式.

教學過程

1. 體會傾斜角概念形成的過程

問題1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確定一條直線的幾何要素有哪些?

筆者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點名讓學生回答,最后共同歸納總結,確定一條直線有兩種方式:①已知兩點可以確定一條直線;②已知一點和一個方向可以確定一條直線.

問題2 如圖1所示,過點O作兩條直線,試比較兩條直線的傾斜程度.

該問題旨在通過對比分析讓學生明確確定基準的必要性. 在教學中,筆者沒有直接將規定呈現給學生,而是通過互動交流讓學生親身體會,讓學習自然而然地發生. 教學片段如下:

師:說一說你的理由.

師:哦!如果我將兩條直線轉一轉,你又有什么發現呢?(出示圖2)

師:其實剛剛在判斷直線的傾斜程度時,沒有明確水平位置,所以解釋起來比較困難. 如圖3所示,現將未旋轉的兩條直線放入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此時如果用數學語言描述其傾斜程度,你覺得用哪種數學量來刻畫比較好呢?

生3:可以用直線與x軸的夾角來刻畫.

師:哦,是嗎?如圖4所示,此時兩條直線的傾斜程度是否相同呢?

生3:兩條直線與x軸的夾角都是60°,相同吧?

生4:如果相同就是一個角對應兩條直線,也就很難做到一一對應了.

師:很好,分析得非常有道理,為了做到一一對應,規定:當直線l與x軸相交時,以x軸為基準,x軸正向與直線l向上的方向之間所成的角α叫做直線l的傾斜角. 現在你們認為,圖4中兩條直線的傾斜程度還相同嗎?

生齊聲答:不相同.

筆者用PPT給出傾斜角的概念,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記憶.

設計意圖 筆者沒有直接給出傾斜角的概念,而是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研究問題的標準,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體會傾斜角的基本特征,形成傾斜角的概念,為接下來探究活動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 明確代數法研究的必要性

問題給出后,筆者預留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然后與學生互動交流.

生5:看上去兩條直線是平行的,所以它們的傾斜角一樣大.

師:如果讓你去驗證,你想如何驗證呢?

生5:可以用量角器量傾斜角.

師:哦,是個辦法,不過我們知道測量一般會產生一定誤差,有沒有其他辦法可以精準確定它們的大小呢?

生6:測量有誤差,可以嘗試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

師:說說你的思路.

生6:可以根據點的坐標計算傾斜角的三角函數值,這樣通過比較三角函數值就可以知道哪條直線的傾斜角更大一些了.

師:非常好,你想利用哪個三角函數值來比較呢?

生6:我想利用正弦值來比較.

師:計算正弦值時可能會遇到哪些麻煩呢?

生6:求A,B兩點之間的距離比較麻煩.

師: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不用計算A,B兩點之間的距離呢?

生7:計算正切值就可以規避這一麻煩,只需要知道兩點坐標就可以得到傾斜角的大小.

師:請說一說你的求解過程.

師:很好,這里的正切值我們稱為斜率.

筆者用PPT給出斜率的定義(內容略).

問題4 根據以上探究結果可知,傾斜角和斜率都可以刻畫直線的傾斜程度,兩者有何不同?你認為用哪個量刻畫更優越呢?

學生通過交流一致認為,用斜率來刻畫更優越,因為傾斜角是從形的角度來刻畫的,而斜率的實質是代數,是從數的角度來刻畫的,顯然用數來刻畫更細致入微.

設計意圖 借助兩條傾斜角非常接近的直線讓學生進行思考辨析,體會用觀察、測量等手段很難判斷直線的傾斜程度,讓學生體會用代數法研究傾斜程度的必要性,由此自然引出斜率的概念. 另外,筆者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對比體會利用正切值表示斜率的優越性,從而為接下來斜率公式的推導打下堅實的基礎.

3. 嘗試推導,深化認知

問題給出后,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推導. 在此過程中,筆者啟發學生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畫出不同的直線. 幾分鐘后,很多小組已經完成了推導,筆者讓各小組展示交流結果,其他小組進行點評.

生8:我們小組是分兩種情況討論的,圖7①為傾斜角是銳角的情況,圖7②為傾斜角是鈍角的情況. 推導過程如下:

設計意圖 通過前面的鋪墊,學生掌握了推導斜率公式的思路,于是筆者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獨立完成斜率公式的推導,以此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在此過程中,滲透了特殊到一般、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4. 練習鞏固,深化理解

問題6 已知A(4,2),B(-8,2),C(0,-2),求直線AB,BC,CA的斜率,并判斷它們的傾斜角是什么角.

問題7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請分別畫出過坐標原點且斜率分別為1,-1,3,-4的直線.

學生獨立求解,筆者巡視,并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問題6主要考查斜率公式的掌握情況,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問題7主要考查學生的數形結合意識及靈活應用斜率公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意圖 練習是鞏固新知的必經之路,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斜率公式的理解,另一方面為后續研究直線的方程埋下伏筆.

5. 課堂小結,提升能力

問題8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意圖 通過對知識、方法、思想等進行有效的反思與回顧,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向更高層次進階.

教學思考

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能力的提升,要讓學生學會學習,獲得可以持續學習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為了這一目標的達成,教師應為學生設計合適的教學情境,提出合適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親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以此讓學生理解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要不斷學習、探索、實踐,結合教學實際創設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問題情境,推動學生的思維向高階進階. 在本課教學中,通過遞進式問題的創設引導學生經歷傾斜角概念、斜率概念、斜率公式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靈活應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同時,通過遞進式探究問題的創設,給學生更廣闊的思考空間,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學從被動走向主動,促進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問題情境的創設在教學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創設教學情境時,筆者認為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 體現概念形成過程

數學概念是在生產生活中逐漸抽象而來的,數學概念的形成有其生動具體的實際背景,因此在概念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經歷概念形成、發展和應用的過程,讓學生明白概念的來龍去脈,以便學生可以靈活應用概念解決問題. 在設計問題情境時,教師要重視概念出現的條件及它的獨特性,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煉并弄清概念的本質屬性,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和深刻性.

例如,在教學“直線的傾斜角”的概念時,筆者通過創設遞進式探究問題讓學生體會“基準”“正向”的作用和價值,以此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感受概念的嚴謹性;又如,在引出斜率的概念時,通過對比分析讓學生體會引入正切值的優越性,滲透用代數法研究幾何問題的解析幾何思想.

2. 關注學生思考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反復講、重復練,但是學生遇到同類問題時還是不會做. 究其根源,與教師的教息息相關:教師成為課堂上的“主角”,學生成為課堂上的“觀眾”,學生并未真正參與其中,因此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淺層的、瞬時的,不能形成長久的、深刻的記憶,自然影響學習效果. 基于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展示學生的思考過程,幫助學生厘清知識的來龍去脈,以此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

例如,在推理斜率公式的過程中,筆者切實通過相關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斜率公式的推導,不僅讓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斜率公式,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促使學生數學抽象、歸納概括等能力得以提升.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明白如何做,為什么這樣做,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理性的思維習慣,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形成過程數學思考數學思維
我國珊瑚礁的研究現狀及相關探究
柳田國男民俗學形成過程的研究
數學課堂中的快樂元素
讓學生學習身邊的數學
關注數學思考 提升數學本質
讓小學數學活動綻放數學思維
高等數學的教學反思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對初中文言文創新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