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新時代背景下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方向

2024-04-17 05:51王星宇
數字通信世界 2024年3期
關鍵詞:跨學科人工智能

王星宇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數字化轉型,計算機科學技術將面臨更為廣泛且復雜的應用場景。這要求計算機系統能夠更靈活地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以推動創新,滿足新興行業和服務不斷涌現的需求。人工智能不再僅僅是一個獨立的技術領域,而是貫穿于各行各業的核心。計算機科學技術需要更深度、更廣泛地融合人工智能,以解決更為復雜的問題,實現更高水平的智能化應用。這種深度融合不僅體現在算法的創新和優化上,還包括對大規模數據的智能化處理以及對新興技術的迅速應用??鐚W科合作將成為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的常態,與生物學、醫學、社會科學等領域的合作,將為解決更為復雜的問題提供更全面的視角和創新性的解決方案。這種合作不僅加速了科技的發展,還為社會帶來更為深遠的影響。綜合而言,新時代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將在面對多樣化的挑戰的同時,迎接更廣泛的機遇。通過適應性強、創新不斷的發展,計算機科學技術將引領社會進入一個更加智能和跨學科的時代。

關鍵詞:人工智能;跨學科;計算機技術發展

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4.03.052

中圖分類號:TP 18,TP 2,TP 3?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碼:1672-7274(2024)03-0-03

1? ?研究背景

隨著科技的不斷演進,人工智能(AI)在當今社會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這兩者的融合引領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新時代,為各個領域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廣泛應用已成為科技領域的關鍵趨勢。這兩者與計算機科學的深度融合持續加深,涵蓋了算法開發、數據分析、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創新,旨在實現更強大、智能的計算機系統[1-2]。

人工智能起源于20世紀中葉,經歷了多個階段的發展。從最初的符號推理到專家系統,再到如今的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的演進經歷了多次技術革命。機器學習作為人工智能的分支,通過數據驅動的方式不斷優化算法,實現了對模式的學習和預測,成為推動AI發展的引擎[3-6]。通過機器學習,計算機系統能夠從數據中學習模式并不斷優化,以更有效地執行各種任務,包括但不限于圖像識別、語音識別和推薦系統等??鐚W科合作日益普及,計算機科學與其他學科的深度融合,在醫療領域,人工智能被廣泛應用于疾病診斷、藥物研發、患者管理等方面,提升了醫療服務的效率和準確性。在金融領域,AI用于風險管理、交易預測、信用評估等,為投資決策提供了更為智能和精準的支持。在交通領域,人工智能技術驅動著智能交通系統、自動駕駛汽車等創新,提高了交通效率和安全性[7]。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來臨,數據的重要性愈發凸顯。網絡空間安全在傳輸、存儲和處理數據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防止數據泄露、篡改或濫用,對企業、政府和個人的信息安全具有極大的意義。在計算機科學和技術創新的過程中,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至關重要。通過提供可信賴的計算機系統和網絡基礎設施,網絡空間安全為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保障在線交易、電子商務和金融服務的安全方面,網絡空間安全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一個安全的網絡環境將有助于推動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8]。

2? ?人工智能技術

2.1 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的發展歷程可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當時感知機(Perceptron)模型被提出。然而,由于其受限的能力和技術限制,深度學習并沒有在那個時期得到廣泛應用。進入20世紀80年代,深度學習面臨了所謂的“知識冰河期”。研究者們發現單層感知機在解決復雜問題上存在限制,同時訓練深層神經網絡也面臨著問題[9]。由于技術和理論上的困難,深度學習進入了相對低迷的時期。

2006年,Hinton等人提出了深度信念網絡(DBN),為深度學習在圖像和語音處理等領域的成功應用奠定了基礎[9]。而2012年,由Alex Krizhevsky等人提出的深度學習模型AlexNet在ImageNet圖像分類競賽中取得了巨大成功,推動了卷積神經網絡(CNN)成為深度學習的關鍵技術,進而推動了計算機視覺領域的飛速發展[10]。

深度學習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醫學圖像分析、自動駕駛等多個領域取得顯著成就。深度學習模型的不斷改進,如循環神經網絡(RNN)、長短時記憶網絡(LSTM)等,也推動了模型的廣泛應用。深度學習的演進歷程體現了技術突破、理論進步以及對計算資源和數據集需求不斷增加的趨勢。深度學習的發展歷程充滿曲折,但隨著算法、硬件和數據集等方面的不斷改進,深度學習在當今計算機科學領域占據著重要地位[11-13]。

深度學習作為機器學習的分支,在處理復雜任務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如在圖像識別、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深度學習作為機器學習的翹楚,通過構建多層神經網絡,模擬人腦神經元的連接方式,在圖像識別、語音處理等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突破。卷積神經網絡(CNN)和循環神經網絡(RNN)等結構為深度學習注入了創新的活力。隨著大規模數據的普及,AI能夠處理龐大的數據集,從中提取有用信息,支持數據驅動的決策。這在企業、科學研究和政府決策等領域都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發現潛在的趨勢和關聯。在自然語言處理(NLP)領域,AI的結合使計算機更好地理解和處理人類語言,應用廣泛涵蓋虛擬助手、智能翻譯和文本分析等領域。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使得計算機能夠更好地理解、解釋和生成人類語言,推動了語音識別、智能翻譯等領域的創新[14]。

2.2 增強學習

增強學習的發展歷程可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在這個時期,研究者們開始思考智能系統如何通過與環境的交互來學習和優化決策。其中,Richard Bellman提出的動態規劃是最著名的工作之一,為后來的增強學習奠定了基礎。在這一時期,研究者們開始使用價值函數(Value Function)來表示狀態和動作的價值。一些代表性的工作包括Richard S. Sutton的時序差分學習(Temporal Difference Learning)以及Gerald Tesauro的TD-Gammon,這是一個通過增強學習訓練的背棋程序[15]。

Q學習和State-Action-Reward-State-Action(SARSA)算法是增強學習領域兩個重要的基于價值的學習方法[16]。這兩種方法基于馬爾可夫決策過程(MDP)的理論框架,成為后來深度增強學習中的基礎概念。為了處理具有大規模狀態空間的問題,研究者們引入了函數逼近方法,如基于神經網絡的方法。這使得增強學習能夠處理更為復雜和高維的問題,為其在實際應用中的擴展奠定了基礎。

隨著深度學習的興起,增強學習引起了廣泛關注。2013年,由DeepMind提出的深度Q網絡(Deep Q-Network,DQN)在Atari游戲中的表現引起了轟動,標志著深度學習成功應用于增強學習問題,同時也推動了增強學習的快速發展。AlphaGo是由DeepMind開發的圍棋程序,成功擊敗人類世界冠軍,彰顯了增強學習在復雜決策問題上的卓越能力,對增強學習的認知產生了深遠影響[17-18]。

同時,物聯網(IoT)的普及使得更多設備生成大量數據,邊緣計算通過在設備端處理數據,減輕云計算的壓力,提高響應速度,為實時應用(如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提供支持。近年來,深度增強學習在自動駕駛、機器人控制、金融交易等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這表明增強學習在解決現實場景中的實用性和廣泛適用性得到了不斷加強。增強學習的發展歷程經歷了從理論基礎到實際應用的演進,深度學習的崛起為其提供了新的活力,使得增強學習在解決現實世界問題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深度學習的發展趨勢包括遷移學習和自監督學。這些方法通過在不同任務或在沒有明確標簽的情況下學習有助于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通過AI的融合,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應用在各行各業中不斷發展,包括生產制造、客戶服務、醫療保健等領域,為社會提供更高效和智能化的解決方案。

2.3 網絡空間安全

網絡空間安全是維護社會穩定和公共秩序的關鍵保障。網絡攻擊可能引發社會混亂、信息泄露,甚至對關鍵基礎設施造成威脅。通過加強網絡空間安全,可以減少這些潛在的社會風險。在現代,國家安全不再僅僅涉及傳統的軍事層面,網絡空間安全已經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攻擊可能導致國家機密泄露、基礎設施癱瘓等問題,因此,保障網絡空間安全是確保國家安全的關鍵一環[19-21]。

在數字化加速的同時,數據隱私和安全性成為關注焦點,計算機科學技術在保護個人和企業數據方面不斷尋求創新的方法,包括加密技術、安全協議和隱私保護工具[22-23]。隨著個人信息在網絡上廣泛傳播,網絡空間安全對于保護個人隱私至關重要。這包括在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存儲過程中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以防止個人信息被濫用。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空間安全需要不斷適應新興威脅和攻擊手法,如人工智能的利用、物聯網的安全挑戰等。對于未來計算機的發展,及時識別并應對新的威脅顯得至關重要。

3? ?結束語

盡管人工智能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數據隱私、倫理問題和社會影響等。未來,我們期待看到更加強大、智能化算法應用,在解決人類面臨的復雜問題中發揮更大作用。

綜合來看,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為科技、經濟、社會等領域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它們將繼續引領著未來技術創新的方向,為構建智能化、高效化的社會奠定堅實基礎。人工智能的綜合應用不僅為科技創新開辟了新的前景,同時也為社會帶來了全新的變革。人工智能將繼續引領著我們邁向一個更加智慧的時代,為構建智能化、高效化的社會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武競.大數據背景下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探究[J].信息系統工程,2023(7):133-136.

[2] 范才元.新時代背景下計算機通信技術發展與應用探析[J].信息通信,2014(1):1-11.

[3] 張濤.新時代背景下計算機通信技術發展與應用探析[J].信息系統工程,2016(11):55-57.

[4] 武競.大數據背景下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探究[J].信息系統工程,2023(7):133-136.

[5] 趙懷鑫.淺析計算機電子工程技術的有效運用與發展[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工程技術,2023(011):11-15.

[6] 徐立溥.大數據環境下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實踐研究[J].軟件,2023(009):044-046.

[7] 楊建興."雙碳"背景下城市軌道交通綠色發展[J].電氣化鐵道,2023(005):034-037.

[8] 韓菊蓮.大數據背景下的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研究[J].數字通信世界,2023(010):1-6.

[9] 李國和,鄭陽,李瑩,吳衛江,洪云峰,周曉明.基于深度信念網絡的多采樣點巖性識別[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8,33(4):1660-1665.

[10] José Benjamin Machado Coelho,Alfredo Jarma‐Orozco,Luis Alfonso Rodríguez‐Páez,et al.Modulation of photosynthesis under salinity and the role of mineral nutrients in Jatropha curcas L.[J].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2022, 208(3):314-334.

[11] 吳丙午.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在計算機網絡技術中的應用研究[J].進展,2023(17):55-59.

[12] 謝綏萍,王瑋華.信息化技術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探討[J].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工業,2023(011):116-123.

[13] 羅軍舟.云原生驅動的大規模終端網絡設計優化和應用實踐[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23(61):12-20.

[14] Qi G , Li J , Kang B ,et al.The aggregation of Z-numbers based on overlap functions and grouping func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 on group decision-making[J].Inf. Sci.? 2022, 623:857-899.

[15] 李東,許霄,吳琳,等.聯合戰役仿真環境對強化學習的挑戰[J].計算機仿真,2023(08):40-45.

[16] Liu, Qingqing, Caixia Cui, and Qinqin Fan. "Self-adaptive constrained multi-objecti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state–action–reward–state–action method." Mathematics 10.5 (2022): 813-830.

[17] Oda T, Obukata R, Ikeda M,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imulation system based on deep Q-network for mobile actor node control in wireless sensor and actor networks[C]//2017 3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Information Networking and Applications Workshops (WAINA). IEEE, 2017: 195-200.

[18] Fan J, Wang Z, Xie Y, et al.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deep Q-learning[C]//Learning for dynamics and control. PMLR, 2020: 486-489.

[19] 李少波,楊靜,王錚,等.缺陷檢測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研究綜述[J].自動化學報,2020,46(11):2319-2336.

[20] 陳利,李紹中.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技能競賽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1(5):30-31.

[21] 閆峻.簡析計算機數據庫技術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J].通訊世界,2023(09):30-35.

[22] 匡立春,劉合,任義麗,等.人工智能在石油勘探開發領域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J].石油勘探與開發,2021,48(1):1-11.

[23] 吳百會.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智能運維系統探索與研究[J].機械與電子控制工程,2023,5(8):135-137.

猜你喜歡
跨學科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專業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我校成功承辦“生命科學與老齡化社會”跨學科論壇
跨學科前沿研究生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數讀人工智能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