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一日生活的幼兒養成教育

2024-04-17 09:44楊梅芳
學前教育研究 2024年3期
關鍵詞:一日生活

楊梅芳

[摘 要] 養成教育旨在促進幼兒行為習慣、個性品質和思想信念全面發展的教育,其根本目標在于將幼兒培養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和自決的自由之人。幼兒養成教育的實施需把握其整體性、生活化和實踐性的特征,以日常生活為基本場域,通過建構有層次的生活課程體系來推動幼兒各項品質的高階發展。

[關鍵詞] 幼兒養成教育;一日生活;生活課程

培養獨立、自主、自決的自由之人始終是現代教育的核心目標,但如何從強制中培養自由也是現在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1]學前期對幼兒的教育實質上就是一種養成教育,而養成教育則是一種教育之外的教育,具有突出的情境性和實踐性。[2]養成教育應尊重幼兒生命發展的內在規律,追隨幼兒的成長節奏。如果個體生命未能按照其內在規律自然自主展開,那么個體不僅不會有積極的自我體驗,還可能會存在學業失敗和行為失范的風險。[3]以往關于養成教育的研究多與教育目的聯系在一起,強調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等等。這種觀點無法概括幼兒養成教育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學前兒童的生命是一個未開化的整體,對他們的教養需要有一個整體的思考和認識。

一、幼兒養成教育的內涵與特征

對幼兒的教養的過程不僅是一個使其成人的過程,還是對幼兒進行教化的過程,因此長期以來,我們對養成教育的認識就指向對個體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培養,所謂養成教育就是指對幼兒行為的指導及良好習慣的培養。[4]盡管有研究者將養成教育劃分出了手段和目的、條件和結果的二元關系結構,并認為這種“成”的表現形式是個體的自覺與自為,但主要還是強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訓練和習得,是成人對學生施以教化的過程。[5]這種定義過于狹窄,無法回應幼兒成長目標的豐富性和發展的過程性,無法闡明幼兒教育的豐富內涵。在學前階段強調對幼兒的養成教育既是對幼兒生活世界失落的有力回應,也是樹立以人為本教育思想的再次確證。[6]只有讓幼兒建構起對世界的整體性認知與適應,并保持對生活世界的美好想象,才能讓他們更好地去與外部世界共存并合理地改造世界。幼兒養成教育將教育目標、教育原則和教育方法三要素集于一體,是一種整體的教育觀和教育方法論。第一,幼兒養成教育在目標上指向幼兒在行為習慣、個性品質、思想信念等方面的整體與協同發展,為的是將幼兒培養成為一個具有完整人格和良好社會適應能力及學習能力的個體。第二,幼兒養成教育在教育原則上強調遵循幼兒發展的內在規律和生物節奏,通過引導幼兒生命意識的自我覺醒而非知識的授受來開展教育,幼兒一切關于外部世界的認知以及自我意識的產生都必須來源于其自身的經驗,學習的理性必須以感性認知為基礎。[7]第三,幼兒養成教育的實施方法必須基于幼兒身體和實踐感知,成人需以一日生活和游戲中的幼兒自由探索和認知加工為基本手段,讓幼兒經由感知覺的調動來生發內在的意義過程。

幼兒養成教育有其獨特的特質,而這一特質來源于幼兒期在個體終身發展過程中的特殊地位。幼兒的發展是一個從整體感知到逐步分化的不斷深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以自己的身體為工具和通道去認識自我及世界,逐漸將自我從原初的世界中分離出來并建立起各種關于事物的意識和信念,最終借助所形成的意識和信念來調控自身的行為,個體的認知、思維、記憶、學習、情感和態度等都是其身體作用于環境的活動塑造出來的。[8]如果越過某一發展階段或者缺失某一方面的經驗,幼兒就無法很好地去認識世界的完整性及其發展規律。因此,對幼兒養成教育的理解必須把握好三個方面的認識。

第一,幼兒養成教育是以幼兒成人為指向的整體性教育。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只是養成教育的一部分。養成教育要求一切針對幼兒的教育都必須指向幼兒的全面及協調發展,不能將幼兒發展品質的某一方面抽離出來予以單獨對待。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必須以人的全面可持續發展為基本理念來審視養成教育的價值目標,需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要合理平衡社會教化與幼兒自主自由發展的內在需要。幼兒養成教育不能是功利性教育,不能是沒有兒童的訓練式教育,它必須以完整的目標、完整的環境去激勵完整兒童的自主形成。

第二,幼兒養成教育是基于幼兒日常體驗的生活化教育。個體睜眼看世界的第一天就是在用他們的各種感覺器官去認識其所生存的世界,并通過與外部世界的互動來確立自我意識。因此,生活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而個體的發展最終也需回到如何認識生活、適應生活和改造生活上來。日常生活是幼兒開展學習的基本場域,它為幼兒提供了寬闊的空間和充足的養分。不管是開啟幼兒的心智,還是培養幼兒的行為,養成教育都必須是生活化的,它必須讓幼兒通過各種活動體驗來逐步發展關于事物的基本概念,通過各種日常生活活動來建構關于世界的完整認知圖式。

第三,幼兒養成教育是要求幼兒自主自決的實踐性教育。對幼兒而言,成人只為幼兒創設了必要的發展環境,幼兒能否吸收成人給予的養分并達成教育目標,關鍵還在于他們是否能夠將外部的經驗內化為自身思維、知識和能力的一部分。兒童具有吸收性心智,他們通過這種自覺且不為自己所意識的感受能力來與周圍的環境互動并進行自我塑造。[9]養成教育要具有鮮明的兒童主體性,要引導幼兒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去決定學習的過程和方式,激發幼兒的自主學習意識,鼓勵幼兒的自主學習實踐,成人不應對其學習施以過度的規制和干預。

二、幼兒養成教育存在的問題

杜威從其實用主義哲學觀出發,認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這一系列理論和觀點的提出同教育與生活、教育與兒童的脫離密切相關。[10]教育與生活、教育與兒童之間的內在張力一直存在,倡導兒童整全成長的養成教育也無從規避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之間的沖突,各種碎片化思維深刻影響著養成教育目標的達成。在轉向兒童本位后,各種看似為兒童的養成教育,實則也無不體現著成人的意志,以致行為習慣、個性品質、思想信念等的培養成了外在于幼兒的知識與概念。

第一,將幼兒養成教育視為知識的授受教育,以靜態、抽象的方式存在于成人的語言以及靜態的墻面和書本中。將養成教育視為道德教育是最常見的一種觀點。[11]這種觀點有其內在的合理性,但其對養成教育價值和功能的理解容易走向抽象而使養成教育脫離幼兒的發展實際,進而將道德養成變成道德說教。在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推動下,一日生活和游戲成了幼兒學習的基本方式,為幼兒打造全息的學習環境是養成教育開展的基本手段。盡管幼兒園十分強調環境的育人功能以及幼兒對環境創設的參與,試圖通過環境中各種圖示、符號和聲音來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正確的價值觀念,尋求看得見、摸得著的環境,但這些環境卻成了外在于幼兒的、靜態的符號系統,難以真正引發幼兒的共鳴和實踐。

第二,幼兒養成教育碎片化,成人未能以整體的思維架構養成教育的目標和方法。幼兒養成教育在目標上指向幼兒的整全發展,在方法上強調幼兒的自主自覺實踐,對這兩者的把握是有效開展養成教育的基本前提。但囿于教師對養成教育理解的片面化,幼兒養成教育以一種碎片化的形式來開展。例如,教師將養成教育理解為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側重于通過進餐、睡眠、如廁、盥洗等日常生活來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規,對幼兒勞動意識、學習品質、道德情操等內在品質發展的關照不足,將幼兒的學習歸學習,生活歸生活。這些現象在幼兒的養成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師在開展養成教育的過程中常常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以致養成教育的目標和方法都難以形成一個體系。

第三,幼兒養成教育的實施隔離化,未能實現家園社的協同育人。培養整全的人需要完整的環境,這一點已經成為一種教育共識。因此,家園社協同育人受到了高度的重視,各種家園社協同育人模式不斷被提出。[12][13]盡管幼兒園為了幼兒養成教育的全面推進而對課程進行了改革,將原本分割的養成教育課程進行了整合,但這種嘗試仍然難以有效延伸到家庭和幼兒的社區生活中去,幼兒園和家庭、社區之間缺乏深度、持續及有效的聯動,以致于幼兒在幼兒園養成的良好思想和行為很容易被家庭和社會中的不良教養所抵消。此外,隨著電子產品和網絡的普及,幼兒身邊充斥著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使得幼兒很容易模仿各種不良行為,產生各種不良思想。[14]信息獲取的便捷化以及角色邊界的消失使得成人越來越難以凈化幼兒的成長環境,如何有效應對信息化社會對幼兒發展的影響也成了教師和家長有效引導幼兒健康成長的重大挑戰。

三、幼兒養成教育的實施路徑

陶行知認為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15]幼兒的生活是鮮活而具體的,養成教育要基于幼兒的整體性發展及其完整生活,以生活為手段來養成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個性品質和思想信念?;谡w生活而展開的養成教育應以養成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為基礎,在此基礎上融合良好個性、品德等的發展,它應該成為一種合規律、有層次、成體系的促進幼兒全面成人的教育。

第一,樹立教師正確的養成教育理念,確立養成教育行動指南。生活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生成性,如何深刻理解生活的教育價值并對其結構做出合理的解構對有效實踐養成教育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養成教育是一種促進幼兒全面成人的教育,它涵蓋行為習慣、個性品質和思想信念等諸多方面,其最終的目標是促使兒童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理性的完整個體。教師在開展養成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幼兒學習的梯度,以習慣的發展為切入點引導幼兒的全面協調發展。另一方面,教師要擺脫碎片化的課程思維,要以幼兒良好品質的整體養成為著眼點系統梳理和組織生活課程內容,將幼兒的興趣轉化成自動化的、長效的行為習慣和行為模式,并使其成為一種穩定的意志和道德品質。

第二,確立以行為培養為基礎的生活課程體系,激發幼兒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葉圣陶認為,如果人養成各種好習慣,教育的目的也就達成了,生活、學習、勞動、道德等能力和品質的發展的關鍵也在于習慣的養成。生活教育就是一種養成教育,它為幼兒自我服務、社會交往、實踐探索提供了廣闊的場域,幼兒園當以幼兒行為培養為基礎建構生活課程體系,以此來激發幼兒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學習規律,幼兒園可以從衛生、勞動、禮儀和學習四個方面來建構養成教育生活課程體系,從日常的衛生習慣入手逐步養成幼兒的勞動意識、文明禮儀、自主學習等高階品質。在這一課程體系中,小班生活課程以養成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衛生習慣為主,中班以養成幼兒的自我照料能力和勞動習慣為主,大班以養成幼兒的規則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其實施的核心是要通過豐富的行為實踐來規范幼兒的行為和發展幼兒的自主自覺意識。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要依據幼兒的行為表現不斷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過程進行審議,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對課程進行動態優化和調整。

第三,建構家園協同養成教育體系,為幼兒提供一致的發展環境。幼兒養成教育必須通過幼兒園教師、家長以及社會場域中的相關人員來共同完成,只有不同的主體各司其職、各就其位,幼兒才能享有一致的養成教育環境。養成教育的發起者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家庭,它都必須延伸到其他場域并獲得共同應對才能將幼兒的行為逐步內化為其經驗和品質的一部分。習慣的養成是外部強化和幼兒內部建構綜合作用的結果,幼兒園教師可以協同家長以打卡的方式來培養幼兒在某一或者某幾個方面的行為及品質。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和家長首先要創設環境、拋出問題,吸引幼兒的參與,并在此基礎上通過討論、評價等方式來引發幼兒的內在認知加工。在家園協同的過程中,幼兒園和家庭必須保持共同的教育信念,堅持同等的教育標準,加強信息交流,不斷優化幼兒養成教育環境,推動幼兒各項發展不斷走向深入和系統。

參考文獻:

[1]齊姍.自由之人如何養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9:1-2.

[2]劉孟卓.“新時期的養成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42.

[3]徐浙寧.微觀的養成教育:個體的自我發展與自我整合[J].當代青年研究,2004(05):18-20.

[4]關鴻羽.養成教育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1995(02):42-45.

[5]楊雄.養成教育與青少年發展[J].當代青年研究,2004(05):1-5.

[6]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兒園課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7.

[7]王小英,劉思源.幼兒深度學習的感性認識基礎及其發展趨勢[J].學前教育研究,2023(07):1-12.

[8]葉浩生.身體與學習:具身認知及其對傳統教育觀的挑戰[J].教育研究,2015(04):104-114.

[9]錢文.從現代認知心理學角度重新解讀蒙太梭利教學法[J].學前教育研究,2003(02):19-21.

[10]褚洪啟.教育觀念的變革[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6:128.

[11]張文芳.幼兒園實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J].學前教育研究,2011(09):63-65.

[12]韓鳳梅.以社區為教育實踐基地:家園社協同育人模式的創新之路[J].學前教育研究,2022(12):87-90.

[13]宇文紫琪.家庭—幼兒園—社區協同育人模式構建的路徑探索[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22,42(1):139-143.

[14]但菲,陳萌堯.近十五年我國嬰幼兒屏幕暴露研究綜述——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2(2):56-65.

[15]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3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245.

Early Childhood Formative Education Based on Daily Life

YANG Meifang

(Putian Chengxiang District First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Putian 351100 China)

Abstract: Formative education is aimed at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behavior habits, personality qualities and ideological beliefs; its fundamental goal is to train children to become a free person of independence, autonomy and self?鄄determin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formative education needs to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integrity, life and practice, take daily life as the basic field, and promote the high?鄄leve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various qualities by constructing a hierarchical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daily life.

Key words: childhood formative education; daily life; the curriculum based on daily life

(責任編輯:黎勇)

猜你喜歡
一日生活
幼兒一日生活中隨機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讓幼兒“一日生活”更精彩
幼兒園一日生活管理問題與對策
幼兒一日活動中感知數量關系的指導方案
淺談如何將國學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
音樂游戲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
小班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研究
巧用家長資源優化幼兒一日生活探究
將音樂滲透到小班幼兒一日生活的組織策略研究
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數學教育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