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自然體驗教育的內涵及其實施

2024-04-17 09:44王艷
學前教育研究 2024年3期
關鍵詞:自然教育主動探究

[摘 要] 自然教育涵括兒童身體的自然和心靈的自然兩個向度,指向兒童的認知加工對象及其發展規律。以體驗為基本手段開展自然教育是增進兒童對事物的認知、深化兒童經驗發展的基本手段,教師應為兒童創設生活、生態和運動三種不同的體驗情境,通過兒童體驗、兒童探究以及創設可迭代的環境來促進其經驗、情感和思維等的協同發展。

[關鍵詞] 自然教育;兒童體驗;主動探究

自然是極為重要的教育概念。有研究者認為,是自然規定了教育,教育即自然教育,[1]但現代生活空間的變革不斷阻礙著兒童與自然之間的聯結。[2]當自然的缺失損害了兒童的身心健康、弱化了兒童的道德情操、阻滯了兒童的思維發展時,回歸自然便成了扭轉教育頹勢的一劑良方。[3][4][5]進入21世紀后,隨著兒童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變革的進一步加速和蔓延,加大自然教育的實施力度,深化對自然教育的理解,已成為改善兒童成長環境、提升兒童發展品質的必然趨勢。當前,以自然為基礎去發展兒童已成為各級教育的核心指引思想,不僅各類自然教育模式和課程得到了廣泛實踐,同時各類校外自然教育機構也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尤其是在沿海等一些經濟更發達、工業化進程更深的地方,校外自然教育已成了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6]兒童是自然之子,其經驗首先來源于自身對物化世界的感知,外部世界只有經由兒童的體驗及認知加工才能成為其認知圖式的一部分。與此同時,兒童也是社會個體,以自然為基礎開展體驗教育應展現鮮明的時代內涵,這樣方可讓兒童在自然體驗中拓展認知、積累經驗和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兒童自然體驗教育的內涵

高度離地化的城市建筑和虛擬化的網絡空間構成了現代兒童的主要生活空間,兩者共同促成了兒童對自然的疏離,它們使得兒童的活動局限于逼仄的城市建筑空間,或者沉迷于寬廣但虛幻的網絡世界。兒童的目光不再停留于路邊的小草以及草叢中的蝸牛,甚至院子里的一朵喇叭花都難以成為其生活的組成部分,因而更遑論通過大自然中能夠給人帶來無盡靈感、引發人的無窮探索的形態各異的萬事萬物滋養兒童的健康成長?,F代生活與交往方式的變革也促使兒童跟隨成人一道養成了對自然的無意識,他們習慣于遮風避雨的生活和思維方式。理查德·洛夫在《林間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癥兒童》一書中寫道:“對于一些人來說,自然仍是‘它者,他們生活在自然中,卻不把自己當作自然的一部分?!盵7]自然的缺失會造成人的感官的退化,損害兒童的心理健康、審美和智力,而成人對兒童的過度保護也會讓兒童喪失體驗復雜情境的機會和發展應對復雜環境的能力。那些對生命和自然敏感的人,其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認知和思維都可得到更好的發展,他們會帶著自主意識去進行思考和行動。

在學前教育領域,人們對自然教育的理解多停留在以自然為對象的教育上,因而其表現形式多為各類自然角、自然材料的利用、戶外活動等。但隨著認識的深入,人們對自然教育的理解進一步拓展到環境、生活、科學、人文等領域。[8]事實上,對自然教育的理解涉及兩個層面,即身體的自然和心靈的自然。身體的自然就是認識領域中所說的感官對象,以及實踐領域中主體的感官世界;心靈的自然則是指認識領域中的形式性的自然,以及實踐領域中的感性欲求所遵循的自然因果規律或者說經驗性的規律。[9]概言之,自然這一概念包含物質和規律兩個層面的內涵,而自然不僅指大自然,它還包含個體生活所依存的社會和文化。這一概念涵括了兒童成長的全部環境及其學習成長的一般規律,因而其教育內涵就不僅闡明了兒童應該學習什么的問題,而且還規定了兒童應該怎么學、教師怎么教以及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關系。

兒童的自然體驗教育是自然教育和體驗教育的相加,其核心要義是強調通過兒童對自然的具身感知和深度探究來開展學習,支持兒童在拓展經驗范疇的基礎上發展良好的學習品質。[10]因此,兒童視域中的自然就不再僅指大自然,兒童作為一個社會個體所依存的生活和社會交往世界也是教育意義上的自然的一部分,它們共同為兒童認知、情感、精神等的發展提供作用的對象,對兒童的自然教育也不能只停留于知道自然是什么,還要建構兒童對世界的完整認知。而作為一種抽象意義上的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自然則是指兒童作為一個生物個體所具有的生物學特征,兒童的身體和心理發展具有鮮明的階段性和個體性。感官是兒童認識世界的第一通道,但體驗不足以支撐兒童的深度和持續發展,自然體驗教育應該引導兒童經歷感官體驗—內在加工—外化產出的完整發展過程。因此,兒童自然體驗教育在方法上應涵括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自主觀察體驗,重點關注兒童感官體驗,它強調通過親身經歷激發兒童在情境中主動發現問題、生成待解決問題。第二層次為自主探索體驗,重點關注兒童的自主探究,它強調通過豐富的可操作材料來引導兒童對活動的主動參與、交流和思考,目的是培養兒童好奇好問、主動探究等學習品質。第三層次為自主表達體驗,通過自我表達來強化和內化經驗。

二、兒童自然體驗教育的情境組織

盧梭將教育分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三類,其對自然教育的理解主要是指個體才能和器官的內在發展。盧梭認為,只有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與兒童天性的自然發展一致,按照兒童自然發展的順序和要求去進行,才算是好的教育。[11]在生命早期,陽光雨露、花草蟲魚等自然之物可以愉悅兒童的身心、啟迪兒童的靈魂以及激發兒童生命成長的原始動力,因此,兒童自然教育首先要基于大自然,要通過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來開啟兒童對世界的認知大門。除了大自然之外,日常生活也是構成兒童成長的另一基本情境,它為兒童社會性的習得和人文精神的發育提供了基本場域和認知加工對象。日常生活可以通過大量鮮活且具象的事物或者事件來拓展兒童的經驗范疇,深化兒童對事物多樣性的理解。此外,日常生活對兒童發展的支持具有浸潤性,兒童通過所聽、所視、所感便可實現對經驗的內化。而上述所有目標的實現都基于兒童的身體及其各器官的活動,如體驗、探究和運動等等。

兒童自然體驗教育應基于三種情境,即生活體驗情境、生態探究情境和自然運動情境,其目的在于促進兒童自然、自在、自主地成長。[12]上述三種情境并不能截然分開,如生活情境中必然蘊含很多自然元素,一些生活活動本身就是以自然為對象或者在自然場域中開展的。因此,教師在創設自然體驗教育情境時,應該以兒童既有的經驗和其所具備的能力為基礎。

生活體驗情境是開展自然體驗教育的第一情境,因為兒童在生命之初是通過各種生理活動去認識自然的,自然是作為滿足兒童生存需要而存在的物質性材料。生活體驗情境的創設要滿足以下要求:(1)具備溫暖輕松的心理環境,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以便兒童形成對周圍世界的安全感和信賴感;(2)可以鍛煉兒童適應生活環境變化的能力;(3)支持幼兒發展基本的生活和自我服務能力,鼓勵兒童做力所能及的事;(4)支持兒童在各種生活情境中進行觀察并自主開展游戲;(5)支持兒童換位思考,在具體的生活活動中學會理解他人。因此,生活體驗情境就既可被設定為小廚房活動,也可被設定為各種農耕種植園和動物飼養園,還可被設定為各種工具操作坊,等等。生活體驗情境的主要功能是建立兒童對外部世界的原初印象,讓他們通過自身的感官去體認自己所生存的世界。這種體驗是粗淺的,但卻非常重要,它們筑起了兒童經驗世界的框架,決定了兒童認識世界的信念與方式。[13]在創設生活體驗情境時,教師要將各種自然要素充分吸納進來,將自然視為生活的天然組成部分。

生態探究情境是自然體驗教育的核心情境。大自然包羅萬象,各種物象千姿百態,它為兒童的學習提供了無窮的素材和無盡的可能性。認識自然,就是認識自我,而深度探究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經手段。生態探究情境的創設要滿足以下要求:(1)生態情境要是兒童能觸及的,要能夠激發兒童好奇心和探究欲望;(2)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兒童對大自然進行深度觀察;(3)要能夠支持幼兒的探究分享及表達;(4)要適當融入人文要素以引導兒童進一步感知美和發現美。大自然是親近的,也是深奧的,從巍巍大地到浩瀚星空,無不隱藏著無窮的宇宙和生命奧秘,要洞悉其內在的規律和意義,兒童就必須以自己的身體為工具全部融入到對自然的深度探索中去。

自然運動情境是釋放兒童生命本能、增進兒童對自然具身感知的重要支撐。在自然中運動可以讓兒童獲得更愉悅的身心體驗,激發其開展生命運動的內在驅動力。自然運動情境的創設要滿足以下要求:(1)保障兒童的戶外運動時間,為兒童自由交往和自主游戲提供豐富的機會;(2)依照季節和環境的變化設置相應的運動項目,增強兒童對運動的興趣;(3)保障兒童的安全,并在此基礎上幫助兒童發展相應的規則意識。在大自然中開展運動可以增進運動的野趣,它可以通過釋放生命的本能來讓兒童在運動中增加對自然的理解,并形成對自然的依戀。

三、兒童自然體驗教育的實施策略

自然體驗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是幫助兒童生成可發展的經驗,而可發展的經驗也是支撐兒童自主發展的核心條件??砂l展的經驗是指能夠支持幼兒自主且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經驗,它既包含構成兒童基本認知圖式、為兒童認知加工提供素材的一般經驗,也包含那些具有鮮明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特質的過程性經驗。[14]因此,教師在實施自然體驗教育時,要在積累兒童一般經驗的基礎上注重發展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敏銳的問題意識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述目標的達成又依賴于教師為兒童創設可迭代的環境,通過外推和內生相結合的方式來為兒童的學習創設更有效的環境支撐。

第一,以兒童具身體驗為切入點,幫助兒童完成原始經驗的積累。自然是多姿多彩的,處于生命之初的個體要盡情地去感知自然的色彩,唯有如此才能養成健全的心性和完整的人格。例如,春天萬物復蘇,大自然的各種植物開始生長,綠葉吐新,花姿搖曳,蟲鳴鳥啼,其展現的不僅是大自然生態的多樣性,還蘊含著生命輪回的自然規律。正所謂春來日漸長,兒童尋春忙。教師和家長可以帶領兒童走進自然,讓他們在風和日麗的時節在大自然中奔跑追逐蝴蝶、俯身觀察螞蟻和蝸牛,或在雨后呼吸清新空氣,欣賞樹木吐露的新芽。

第二,以深度探索為強化手段,幫助兒童發展個性化的學習經驗。自然對人類的滋養是多向度的,除了提供基本的生存物質,它還可以為人類的審美、想象、創造力等的發展提供極強的啟示。而這一切又與兒童的個體特質密切相關,對于同樣一個蜂巢,有的兒童可能關注其形狀的美,有的兒童可能驚嘆于其結構的神奇,有的兒童則可能會引發出對蜜蜂勤勞的贊美?;诖?,教師可以基于日常生活中的光影來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基于蜜蜂筑巢來開展各類建造或者構造活動,或者基于山川、花草等開展藝術創作活動。成人應通過各類操作活動來引導兒童的經驗從細節走向整體,從具體走向抽象,培養兒童好奇好問、主動探究的個性品質。

第三,創設具有迭代性的自然體驗環境,增進兒童經驗發展的內生性和連續性??傻沫h境是增進兒童體驗和探究水平的重要條件。[15]創設可迭代的環境一方面是指環境要不斷走向豐富和深層次,另一方面則是指教師要有目的性地進行指導。兒童自然體驗教育所依托的環境具有多個維度和層次,幼兒園應該依據兒童的發展需要將這些具有內在結構的環境有序地呈現出來。在班級層面,教師可以呈現符合本班兒童經驗發展水平和探究興趣的微型自然環境,重在拓展兒童的經驗范疇。在幼兒園層面,幼兒園可以將不同班級和不同年齡段的環境以主題巡展的方式呈現出來,以增進幼兒對自然的聯系性理解,引導其對事物的理解從具象的經驗走向抽象的規律。

參考文獻:

[1]李長偉.現代自然教育的古典意蘊及其困境——對盧梭自然教育論的批判性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3(12):1-9.

[2]杜伊,唐繼榮,達良俊.城市人的自然缺失癥與自然教育[J].科學,2023,75(6):19-23+4.

[3]湯廣全.兒童“自然缺失癥”的危害及教育干預[J].當代青年研究,2017(06):116-122.

[4]郭庭鴻,董靚.重建兒童與自然的聯系——自然缺失癥康復花園研究[J].中國園林,2015,31(8):62-66.

[5]王曉曉.兒童的“自然缺失癥”:成因與因應[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9:23-27.

[6]王清春,劉正源.2016自然教育行業調查報告[R].深圳:第三屆自然教育論壇,2016:3.

[7]洛夫.林間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癥兒童[M].自然之友,譯.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

[8]馮建軍.論全人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1999(03):13-16+28.

[9]李長偉.溝通自然與自由的橋梁:康德兒童教育思想概說[J].學前教育研究,2023(10):26-38.

[10]楊梅芳.在親自然體驗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J].當代教研論叢,2020(12):26+35.

[11]侯耀先.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啟示[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3):60-63.

[12]王艷.幼兒園浸潤式“林地情境”課程的建構與實施[J].學前教育研究,2023(02):91-94.

[13]閆守軒.體驗與體驗教學[J].教育科學,2004(06):32-34.

[14]佟才麗,吳瓊.高寬課程的關鍵經驗及其對我國學前教育的影響[J].現代教育科學,2017(01):99-102.

[15]黃靜.暖認知理念下的幼兒園生態體驗活動[J].學前教育研究,2022(11):91-94.

The Conno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hildrens

Natural Experience Education

WANG Yan

(Five Star Kindergarten of Zhonglou District, Changzhou 213016 China)

Abstract: Natural education includes two aspects of childrens body nature and mind nature, pointing to childrens cognitive processing objects and their development rules. To carry out nature education with experience as the basic means is to improve childrens cognition of things and deepen their experience development. Teachers should create three different experience situations for children, namely life, ecology and sports, and promote thei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xperience, emotion and thinking through childrens experience, childrens explora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an iterative environment.

Key words: natural education; childrens experience; active inquiry

(責任編輯:黎勇)

猜你喜歡
自然教育主動探究
利用農村花木文化資源,開展幼兒園特色教育活動
構建高效復習課堂的教學研究
讓學生有效參與學習過程
主動探究小學數學課堂的構建
自然教育的內涵及其啟示
試論指導家長配合幼兒園“親自然”科學教育
信息技術下的小學語文高效教學探究
盧梭自然教育觀及其對兒童教育的啟迪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讓學生主動探究
語文課堂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