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圖書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與思考

2024-04-17 12:12蔣詠寧
藝術科技 2024年7期
關鍵詞:實踐與思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摘要:目的:文章研究藝術圖書保護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優勢、實踐要點與未來方向,以滿足新時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整理、保護、傳承、發展的要求,促進出版業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發展上作出更大貢獻。方法:通過調研我國藝術圖書的出版情況,分析藝術圖書在保護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具有的獨特優勢:一是藝術圖書的出版對象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成果,二是藝術圖書的形式有利于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是藝術圖書能夠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合各出版社的圖書實例,從藝術精品圖書、藝術普及圖書、藝術文創產品三個方面分析、歸納、總結藝術圖書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的多樣化實踐,在此基礎上提出提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水平的方法和路徑。結果:藝術圖書要發揮專業優勢,打造傳統文化與主題出版相融合的時代精品;加強藝術與其他學科的交融,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產品;創新出版形式,深化傳統文化的閱讀體驗;加強“走出去”工作,用藝術語言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論:藝術圖書要積極回應時代關切,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不斷創新形式、優化內容、豐富內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關鍵詞:藝術圖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J124;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7-0-03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影響和重要意義,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指出“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藝術圖書作為出版行業的特色類別,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整理、保護、研究、傳承、發展工作,既是時代賦予的使命和任務,又是行業的文化自覺。藝術圖書應通過凸顯藝術特色,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作出貢獻。

1 藝術圖書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中具有獨特優勢

1.1 藝術圖書的出版對象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成果

藝術圖書反映人們在藝術創造上的成果,包括繪畫、書法、雕塑、攝影、設計、工藝美術、建筑藝術、音樂舞蹈等多個門類,以及由此產生的藝術史、藝術理論、藝術鑒賞、藝術教育、藝術展覽、美育普及等多種出版題材。

在物質文化遺產領域,藝術研究的對象包括遺址、建筑、石窟寺、壁畫、文物、藝術品、文獻、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等,從中探尋各類文化遺產的藝術價值,梳理藝術發展源流、發展脈絡,促進文化藝術交流互鑒[1]。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傳統手工藝等都與藝術息息相關。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別中,有傳統美術、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技藝等門類。中國書法、中國篆刻、中國雕版印刷技藝、中國剪紙、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京劇等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些內容都是藝術圖書的重要出版對象[2]。

1.2 藝術圖書的形式有利于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藝術圖書具有視覺性強的特點,強調視覺效果的呈現,豐富多彩的圖片直觀地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整體狀況和歷史內涵。在藝術畫冊中,圖像是圖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文字相輔相成,展示藝術作品本身的美感和技藝,還通過文字解說、評論文章等方式傳遞藝術理論、歷史背景和文化價值?!胺沁z”類圖書通過圖片展示“非遺”技藝的一招一式、生產過程、美的形式,給觀者豐富的視覺體驗。美術繪本通過生動的畫面、簡練的文字講述中華民族價值觀、道德禮儀、民俗活動、傳統故事等。字帖類圖書通過傳統的書法形式和經典國學內容相結合,讓讀者在書法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藝術之美和精神之美。

1.3 藝術圖書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苯涍^艱苦努力,進入新時期,我國的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期實現,對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成為人民群眾的迫切需要。近年來,持續不減的博物館熱、美術館熱、舞臺劇熱、傳統戲曲熱、文創集市熱,體現了人民對精神生活的多樣化需求。藝術圖書契合了人民群眾在新時期的精神需求,展示了人類文化創造成果,傳播藝術知識和技藝,能夠幫助人們豐富精神世界,提升藝術素養,創造美好生活。

2 藝術圖書保護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

2.1 藝術精品圖書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藝術圖書因形象生動、圖文并茂、感染力強,在表現傳統文化上的優勢成為共識。除了專業美術出版社外,一些綜合性出版社、社科出版社、大學出版社也紛紛將打造藝術精品作為品牌建設的重要舉措,策劃出版了大量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精品圖書,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在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的《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中,藝術類入選的項目均為表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圖書。在中國出版政府獎和中華優秀出版物獲獎名單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精品圖書,以題材獨特、內容厚重、裝幀精美,具有文化價值、文獻價值和傳世價值,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獲得多個獎項,表現亮眼。如獲得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的《雪域精工:藏族手工藝全集》(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多視角深入展現了藏民族文化精品和藏族民間傳統手工藝全貌,推動了藏族民間傳統手工藝的保護、發展與傳承。獲得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的《孔府珍藏》由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通過對孔府文物的系統整理研究,直觀地將儒家文化精髓展現在世人面前,是中華文明走向世界的一條重要路徑。

2.2 藝術普及圖書向大眾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精品圖書由于編輯出版周期長、投入大、成本高,主要是作為各社的當家品牌,創造社會效益。在大眾圖書市場方面,各出版社紛紛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策劃了一大批適應市場的藝術文化普及類圖書,包括美術技法、書法字帖、美育普及、兒童繪本等品類,采用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設計元素和材料,增強圖書的藝術感和文化內涵,向大眾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名家書畫入門”叢書,精選一些書畫大家既體現深厚功力又適合普通書畫愛好者學習和欣賞的小書,重新編排,并補充豐富相關內容,以更適合臨摹學習之用,涉及書體有草書、楷書、硬筆書法等不同形式,書寫的內容包括詩文、對聯、格言等,或介紹山水畫法,或書畫鑒賞,飽含古典氣息,頗具審美價值。

2.3 藝術文創產品以創新形式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隨著社會需求的多元化和出版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各出版社紛紛涉足基于圖書出版的文創產品開發。通過設計獨特、有趣的文創產品,出版社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幫助讀者更好地認知和記住出版社;可以為讀者提供更加豐富的閱讀體驗,加強與讀者的互動和溝通,促進產品銷售。藝術圖書以其形式精美、內涵深厚,在文創產品開發上具有獨特優勢,讓傳統文化以新的形式走入千家萬戶,豐富和滋養人們的生活。由故宮出版社出版的《故宮日歷》,以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傳遞中華文化的深厚內涵,成為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性作品。通過日歷這一載體,成規模地展示了故宮文物藏品,既是對《故宮日歷》經典的傳承,又是對故宮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傳播,成為故宮博物院一張耀眼的文化名片。

3 藝術圖書提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水平的方法和路徑

3.1 發揮專業優勢,打造傳統文化與主題出版相融合的時代精品

出版工作是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任務。藝術類出版社要發揮擅長圖像表達的優勢,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策劃一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記錄時代進步、書寫輝煌成就的圖書,為奮進新征程提供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在策劃傳統文化與主題出版相融合的藝術圖書時,要注意以傳統文化為載體,以主題宣傳為內核,以高質量產品為目標,注重思想性、導向性和引領性,積極弘揚主流價值觀,傳遞社會正能量,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

在主題類藝術圖書的編排中,要選擇具有代表性和高質量的作品,更好地呈現主題和表達觀點,實現作品的藝術魅力與主題表達的有機統一,達到以傳統文化講述主題故事的目的。如中信出版社出版的《這里是中國》,以365張代表性高清攝影圖片和18個關于中國的獨特話題,帶領讀者重新認識中國的山河之美、物種之美、詩詞之美和人生之美,深受讀者歡迎。

3.2 加強藝術與其他學科的交融,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產品

文化融合是各學科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突破傳統的單一模式,與其他學科展開交流、互補、融合,產出更有特色、更有文化內涵的新產品。在社會需求多元化的時代,藝術圖書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畫冊、技法類圖書等,而是將出版的視野擴大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出現了藝術與歷史、文學、科技、文博等相結合的圖書。通過與其他學科融合,可以擴展藝術領域的知識體系,使藝術圖書涵蓋更廣泛的主題和內容,為讀者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識和信息,促進藝術領域的發展和創新。如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文物之美——走進博物館實踐課程》系列教材,“從審美視角出發,將文物之美與中國歷史文化知識相融合,在探尋文物之美的同時,探尋中華文明智慧之美”[3]。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大國重器:圖說當代中國重大科技成果》,配以大量圖片、圖表和精心繪制的插畫,使大眾心目中神秘高端的科技領域重要研究,以非常直觀且藝術化的形式得到表現,是藝術與科普創作相結合的精品圖書[4]。

3.3 創新出版形式,深化傳統文化的閱讀體驗

在藝術圖書制作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媒介形式有機融合,使藝術圖書更加生動、形象,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一些畫冊類、展覽類圖書,通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制作網上展廳,使讀者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繪畫技法、字帖類圖書,錄制教學過程,讀者通過掃碼,可以看到藝術家的創作過程,猶如身在課堂,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講述傳統戲曲故事的繪本,錄制名家唱段,將原本平面的繪本變成立體的有聲讀物,讀者通過掃碼,可以聽到經典的傳統劇目選段,深入體驗戲曲文化,還可以利用AR技術,打造蘊含創意元素和科技內涵的融合閱讀產品,提升讀者的立體化體驗,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

3.4 加強“走出去”工作,用藝術語言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提出,出版工作“迫切需要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走出去實效,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5]。我國擁有優秀的傳統文化,除了文字外,美術、音樂、舞蹈、“非遺”等都可以成為讓世界了解中國的途徑。相對于純文字的作品需要翻譯來講,視覺形象更容易讓人直觀地體會到創作者想要表達的語言、心情、主題,更容易讓人產生畫面之外的深思,讓人動心動情,中國故事、中國形象就在不知不覺間深入人心[6]。

我國出版界高度重視“走出去”工作,藝術語言在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上的獨特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國家級項目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絲路書香工程、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中,越來越多的藝術類圖書入選。以圖講好中國故事,以圖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

為了實現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走進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中國藝術的魅力和價值,出版社要加強市場調研和數據分析,有針對性地策劃和出版符合國際讀者需求的藝術圖書;要創新形式載體、拓展傳播渠道,積極推進數字版權輸出;要加強對外文化交流,通過參加國際書展、舉辦文化交流活動、開展線上推廣等方式,提高中國藝術圖書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4 結語

藝術圖書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重要傳播渠道,以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內涵,為文化傳承和創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不容忽視。新時期,藝術圖書要回應時代關切,滿足人民的需求,不斷創新形式、優化內容、豐富內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參考文獻:

[1] 訾謙.城鄉建設:如何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N].光明日報,2021-10-03(005).

[2] 李丹,李哲.讓精美的中華瑰寶綿延永續[N].經濟日報,2009-12-27(007).

[3] 趙暢.《文物之美》里的“美、媒、魅、袂”[J].上海企業,2022(11):100-102.

[4] 賁德.展開科技創新壯美畫卷[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9-01-25(006).

[5] 方卿.新時代出版業發展的新要求、新目標、新任務與新舉措:對《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的幾點認知[J].出版科學,2022,30(2):5-12.

[6] 鮑嫻,管慧勇.用美術語言講好中國故事:融通中外的出版實踐[J].中國出版,2022(8):33-37.

作者簡介:蔣詠寧(1972—),女,四川敘永人,碩士,副編審,研究方向:編輯出版。

猜你喜歡
實踐與思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徑探討
應用性本科院校概率統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典誦讀教學實踐與思考
“自主展評”課堂不容忽視的四個之“最”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選擇
初中語文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汾陽市公立醫院醫藥價格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培養初一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