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財融合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運用研究

2024-04-17 20:33周音潔
關鍵詞:業財融合運用財務管理

【作者簡介】周音潔(1989-),女,浙江杭州人,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摘? 要】業財融合應用于企業財務管理,有利于企業構建全新的財務管理制度體系,把財務管理轉變為企業發展新動能。業財融合包括數據整合、信息共享、協同配合和技術支持4個核心要素,廣泛應用于企業財務預算管理、財務報表分析、資金管理和財務風險管理領域。論文提出業財融合具有動態性、全局性、協同性特征,要樹牢業財融合意識、注重技術應用和部門協同配合,發揮業財融合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運用效益,助力企業發展、壯大。

【關鍵詞】業財融合;財務管理;運用

【中圖分類號】F275?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4)01-0194-03

1 引言

近年來,我國企業發展迅猛。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平均值89.2,高于2022年的88.4。消費反彈、固定資產投資恢復性增長,企業經營狀況持續好轉。2023年宏觀經濟感受指數和投入指數分別上升2.2點和1.4點,投資信息正在恢復。但企業發展也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外部環境復雜性、不確定性上升等。2021年11月,財政部印發《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推動會計工作與國家宏觀經濟管理工作、單位經營管理活動深度融合”,突出強調了夯實會計傳統核算、監督職能基礎上,拓展會計服務功能,為業財融合的實施提供了有力指導。企業需要通過重新組合配置資源,挖掘自身潛能,改變財務管理范圍及方向,將財務職能從日常核算、監督不斷融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通過業財融合,有效構建全新財務管理制度體系,通過企業業務把財務管理轉變為企業發展新動能,助力企業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

2 業財融合的主要特點

廣義上,業財融合是指企業業務與財務管理相結合,融為一體,共同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狹義上,業財融合是企業采購、生產、經營、銷售、服務等業務與財務管理相融合。通過財務分析、資源配置、風險管制實現企業財務融合[1]。業務端,企業開展具體業務活動時,應具有強烈的風險意識、先進的經營理念,圍繞企業經營管理目標、戰略規劃,運用基本財務知識,掌握財務政策,規避生產經營風險,為企業創造最大利潤。財務端,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把握業務流程關鍵控制點、潛在風險點,運用相關財務知識幫助企業改進業務,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2.1 動態性

從載體上來看,現代企業財務管理離不開各種先進的財務軟件,如金蝶云會計、用友財務軟件;企業采購、銷售、生產等相關數據信息的匯總、統計、分析也需要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財務軟件、信息技術始終在不斷地發展進步,相應的功能也在不斷拓展和延伸。從內容上來分析,隨著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深入,新的財務管理方法、模型陸續運用到財務管理中,企業生產工藝技術的變革等,業務內容信息也持續變化中。無論從載體還是內容來分析,業財融合都是一個動態變化、不斷發展的態勢,為企業業財融合創造良好外部環境。

2.2 全局性

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是業財融合取得成功的關鍵。業財融合涉及企業業務部門與財務管理部門,其中企業業務部門又涵蓋了企業采購、生產、營銷、策劃、服務等所有業務部門,這就要求業財融合堅持全局觀,使財務管理與業務始終圍繞企業戰略目標、經營目標為根本出發點,制定業財融合的具體方案,并以業財融合方案來推動和規范企業業務與財務管理。業財融合的全局性特征,一方面實現了企業業務與財務管理的有效銜接;另一方面又有效推動和保障企業業務、財務管理工作高效開展,助力業財融合高質量發展。

2.3 協同性

實踐表明,企業業務、財務管理的高效融合,是在企業業務部門與財務管理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相互支持下完成的,是建立在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基礎上實現的。業財融合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運用效果,直接受企業業務部門與財務管理部門之間的協同程度影響。因此,企業推行業財融合時,要打造高質量部門間互動,增強數據、信息口徑的統一性、一致性,夯實業財融合基礎。

綜上,業財融合將企業業務與財務管理結合起來,二者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推動企業取得更大效益。業財融合為企業管理提供業務、財務兩個方面的全面、準確信息,整合二者信息,使企業能夠全面了解業務活動財務狀況及效益,財務分析、預測和決策效果更好,有利于企業優化資源配備、降低財務風險,實現財務管理目標。

3 業財融合的核心要素

與傳統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不同,業財融合是把企業財務管理融入企業業務之中的一種先進管理模式。業財融合支撐著企業生產經營戰略決策,事前規劃、事中控制、事后評估是業財融合的核心[2],數據整合、信息共享、協同配合、技術支持是業財融合的核心要素[3],直接決定著業財融合的最終成效。

3.1 數據整合

企業采購、生產、經營、銷售等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深度整合是業財融合的基礎。數據質量是整合的核心。為此,需要從不同業務部門、不同系統收集、整合標準化數據,確保業務數據、財務數據的準確性、一致性。如收集企業消耗材料成本歸集、采購發票、機械租賃結算單,與企業材料消耗、原材料入庫、機械租賃結算數據進行比對,確保數據整合成功。

3.2 信息共享

企業內部之間信息共享是業財融合的必要條件。如企業產品研發部門、營銷部門、服務部門、人力資源部門、采購部門之間通過企業統一數據平臺和信息系統,將財務部門的數據信息與其他業務部門之間的信息實現共享,使企業研發部門了解其研發投入、銷售金額、人力成本等,為其研發投入決策提供參考,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3.3 協同配合

協同配合也是業財融合的核心要素之一,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下,財務管理重在事后財務評估,缺少事前財務規劃和事中財務控制。業財融合要求企業各業務部門與財務管理部門之間密切配合、緊密協作,通過二者有效協同,實現企業戰略目標。一方面,企業業務部門及時向財務管理部門提交其業務數據信息,為財務管理提供數據源;另一方面,財務管理部門也要積極配合業務部門需求,提供相應的數據信息,二者協同配合共同實現業務、財務目標。

3.4 技術支持

信息技術應用極大地提升了現代企業管理能力和水平,如辦公OA系統、Word、Excel、WPS辦公軟件,以及Oracle電子商務套件、金蝶、用友、易飛ERP等現代財務管理系統軟件等。業財融合就是建立信息系統、技術平臺,利用這些軟件實現數據整合、信息共享,達到業財融合的預期效果。

4 企業財務管理中業財融合的運用領域

4.1 預算管理

預算管理中業財融合應用主要涉及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預算監控環節。首先,業財融合驅動預算體系建立。通過調整、優化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原本獨立的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企業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兼容、數據融合,及時調整現場預算、項目收入預算、成本預算、期間費用預算等,前置預算數據邏輯關系審核,優化評審流程,使預算體系更全面、準確,提升預算質量,滿足企業發展資金需要。其次,業財融合帶動預算閉環管理。業財融合建立起財務、業務及其他預算協同機制,統一了“責任、指標、考核”流程,實現預算從編制、考核、優化閉環管理。堅持“管生產與管經營”同步、同責原則,倡導企業業務部門積極參與預算的編制、執行和考核,根據考核情況,及時做好預算編制的優化,如引入“T+3”滾動預算模式[4],解決傳統年度預算編制過于僵化的不足。最后,業財融合推動全過程監督。業財融合實現數據整合、信息共享,企業預算全過程監督更加高效。堅持績效導向原則,圍繞企業盈利、創收、投入、產出、發展潛力等重點環節和主要內容,開展全過程預算管理監督,提升預算管理質量。

4.2 財務報表分析

財務報表分析直接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情況并進行綜合比較和評價,為投資者、管理者、債權人決策提供重要依據。業財融合運用于企業財務報表分析,實現了傳統的“報數據”向“講邏輯”轉變[5],財務報表分析員主動參與企業采辦、庫存、生產、銷售、營銷等經營環節,分析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之間的聯系,利用財務數據指標全面分析企業盈利、償債、營運及成長能力,倒逼財務報表分析主動了解業務實質,透析企業業務實質,讓企業決策者根據財務報表分析權衡企業、股東、職工等各方利益,探尋到創造最佳利益的管理方案。

4.3 資金管理

業財融合應用于企業資金籌集、使用及風控等資金管理主要領域。首先,資金籌集。業財融合讓財務部門根據企業生產、庫存、銷售、盈利及償債數據分析,幫助企業更加精準地評估其資金需求數額,避免融資浪費,減少融資成本。此外,全面、客觀分析企業業務數據、財務數據,并向金融機構、投資者披露,能夠獲得金融機構授信和投資者信任度。其次,資金使用。企業資金高效配置使用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籌集資金的利用效率。通過財務數據、業務數據信息全面分析,幫助企業了解各部門投入產出比,識別出項目收益情況,幫助企業將寶貴資金精準投向高收益項目。最后,風險防控。業財融合能夠更加全面、客觀分析財務數據、業務數據及潛在風險因素,幫助企業及時識別市場、信用及運營風險,提前做好風險防控,有效保障資金安全。

4.4 風險管理

業財融合還廣泛應用于企業風險識別、評估及防范等風險管理領域[6]。首先,風險識別。常態化分析企業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能夠及時發現潛在風險領域及風險因素,幫助企業更早識別運營、市場風險,降低因風險因素對企業經營效益的影響。如通過企業采辦業務和生產、銷售數據分析,捕捉到原材料已能滿足生產需要,采辦及時做出暫停采購決定,避免因原材料積壓而造成資金占用風險。其次,風險評估。企業識別風險之后,需要對風險進行定量和定性評估,為風險處置提供參考。業財融合下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分析,能夠及時掌握風險傳播途徑、概率及影響程度,便于企業精準制定風險處置方案。最后,風險防范。通過風險定性或定量評估,識別企業風險爆發的途徑、概率及影響程度,企業根據識別結果及時調配資源、調整業務結構,從而規避經營風險。

5 業財融合運用于企業財務管理的實現路徑

5.1 樹牢業財融合意識

企業管理者、經營者帶頭重視業財融合,統一企業中層及普通員工的思想認識,樹立企業“一盤棋”思想。要從企業總體目標和利益出發,推動業務與財務管理相互融合,實現業財融合管理模式與理念同步轉變,防止業務與財務相脫節。首先,財務人員要有主動融合意識。主動深入生產、經營、管理一線,全面收集業務數據,了解企業業務狀況,了解業財融合關鍵環節,并將其作為財務管理的重要依據。其次,要重視業務數據的融合應用,把業務數據應用于企業財務管理的各個方面,確保業務數據源與財務數據源之間的統一性、一致性。最后,加強業財融合知識培訓。企業年度培訓中,要把業財融合納入培訓重點,企業管理者帶頭學習,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負責人要主動參與、帶頭落實,潛移默化影響一線員工,使業財融合成為企業部門及員工的自覺行為。

5.2 注重信息技術應用

發揮信息技術在業財融合中的重要作用,通過物聯網、局域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搭建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將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統一匯聚于財務共享中心,使財務共享中心集企業業務部門價值鏈模塊與企業財務部門模塊于一體,消除了業務與財務管理間的部門邊界。例如,企業以閉環物資需求計劃思想的資源計劃系統為基礎[7],企業業務模塊向平臺系統管理員申請權限,經管理員權限賦予后,登錄平臺,并輸入、輸出和加工部門資源計劃,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在同一平臺中實現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資源共享,發揮信息技術在業財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打通了業務部門與財務之間的信息“壁壘”。

5.3 加強部門協同配合

部門協同配合程度直接影響著業財融合效果。首先,優化現有結構。企業要在現有組織管理結構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減少部門層級,推行扁平化結構管理模式,積極創建一體化業財融合組織結構。其次,提升忠誠程度。扁平化結構管理替代垂直化管理模式,掃清員工交流障礙,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配合,培育企業對新的管理組織架構的思想認同,增強業財融合的行為自覺。最后,培育溝通機制。信息交流直接影響著業財融合質量和效果。為進一步推動部門間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信息資源共享,企業要積極搭建信息溝通交流平臺,暢通信息交流反饋渠道,鼓勵員工參與交流,消除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信息溝通障礙。

6 結語

業財融合是提升企業財務管理質量的重要手段,通過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的融合、互通,將財務職能從日常核算、監督傳統職能中拓展至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幫助企業通過重新組合配置資源,挖掘自身潛能,改變財務管理范圍及方向,使財務管理成為促進企業發展新動能,有利于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占得先機,創造更大效益。

【參考文獻】

【1】張蕾蕾.業財融合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運用分析[J].中國經貿,2023(1):88-90.

【2】劉巧莉.探索業財融合在鐵路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西部財會,2023(9):24-26.

【3】方旭珍.業財融合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運用分析[J].財會學習,2023(12):52-54.

【4】朱晶.基于業財融合的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模式研究——以A公司為例[J].知識經濟,2023(31):40-42.

【5】劉軼.基于業財融合視角的財務報表分析[J].質量與市場,2023(9):46-48.

【6】杜楓.業財融合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運用分析[J].中國經貿,2022(23):144-146.

【7】周昊.業財融合在企業預算與資金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23(3):217-219.

猜你喜歡
業財融合運用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
強化醫院財務管理是醫改的重要環節
通信運營企業基于客戶效益的業財融合研究及應用
“贊賞發現”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業財融合助力企業發展探究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巧用插圖,注入課堂活力
論實施業財融合推進精細化財務管理的措施
通信企業基于價值的業財融合分析淺談
論新形勢下酒店財務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