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時代學前教育師范生教學勝任力的提升探究

2024-04-18 04:19王玨茹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24年9期
關鍵詞:勝任師范生宇宙

[摘? ? ? ? ? ?要]? 數字時代是虛擬空間與現實生活幾乎完美聯結的時代。在這一時代,學前教育師范生唯有迅速提升己之教學勝任力,方能促進學前教育質量的提升。學前教育師范生教學勝任力是一種能引領學前師范生筑牢專業信念、強化教學理念與技能、實現自我發展的動力集合體。以《學前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第二級)》為基準,重新梳理了數字時代學前教育師范生教學勝任力的內涵,系統探討了數字時代學前教育師范生教學能力提升的內在訴求,從信念、思維、實踐三個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可促進數字時代學前教育師范生教學勝任力提升的可為路徑,以期幫助學前教育師范生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變革,找準自我的專業發展方向,實現自我的完滿。

[關? ? 鍵? ?詞]? 數字時代;學前教育師范生;教學勝任力;元宇宙思維

[中圖分類號]? G64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4)09-0077-04

一、問題的提出

2017年,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以下簡稱《辦法》),目的在于“規范引導師范類專業建設,建立健全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1],有效提升師范生培養質量。其中,關于學前教育師范生的培養標準,《辦法》指出高校在制定學前教育師范生專業要求時,應以《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以下簡稱《專業標準》)為依據,落實培養目標,幫助學前教育師范生獲取專業勝任力,提高專業自覺和專業自信。

關于勝任力,麥克里蘭認為,它是與個體工作績效或其他重要事項直接或間接關聯的知識、技能、特質或動機。[2]與個體心理定式概念類似,是個體從事或實踐某一任務前的一種心理準備或預判。此后,Danielson等學者將該理論與教育教學相結合,提出了教師勝任力多因模型結構。21世紀初期,我國學者也開展了相應的研究。劉吉良利用多目標層次分析法計算并建立了我國高校教師勝任力的評價體系和模型。[3]徐建平利用行為事件訪談法實現了教師勝任力的概念化。[4]宋倩、謝建、胡重慶、黃莉君、柯興杭等多位學者也從不同的認知角度建立了教師或師范生的勝任力模型。[5-9]此外,房敏等學者還以教學勝任力為理論支點,開發了師范生計算思維評價量表。[10]陳宛月借職前課程干預實驗發現,提高師范生的專業勝任力可促其創新型教學素養的形成。[11]史俊借三年追蹤評測數據指出,教育實習能有效促進師范生“建立關系”這一教師勝任特征的發展。[12]

二、數字時代學前教育師范生教學勝任力的內涵

就現有材料分析,數字時代學前教育師范生的教學勝任力可被概括為:為有效引領幼兒快速適應數字時代的生活和學習,學前教育師范生在有效從事學前教育教學工作時,必須具備的信念、理念、技能等專業目標特質的能量集合體。這個概念還需做進一步的解釋。譬如,學前教育師范生所需具備的能量集合體到底為何?什么樣的信念、理念與技能,才能為數字時代所必須?

這些疑惑,可借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育發展理念闡析。他曾多次在各類會議中強調:“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13]“價值信念是建構社會文化的中軸”[14],是引導我國青年凝聚中國力量建構獨特思想、情感和時代的基礎。為了更有效地實現這一理念,教育部在《認證標準》中指出,學前教育師范生應當以產代輸,在建構專業圖式的同時,激發自身創設和獨立開展教學活動的潛能,做到師德與信念相當、情懷與能力并重、思想與行為并行。

所謂師德與信念相當,即強調學前教育師范生應將立德作為自己從業的基本信念。數字時代是虛擬與現實不斷交織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數字信息不僅提升了個體心智的成熟率,還促使個體內心或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被擴張。所謂“無德者無以為師”[15],如果在這一時代,我們還不警醒,奉行學前教育師范生必須“以心待業、以德飼幼之”的培養理念,使其在未來行教之時知行統一,在未來“任一情境中皆能以身作則,培養幼兒正向之觀念……,構造其良善之人格”[16],那么,他們及其未來將飼育的幼兒或將真正成為數字時代的犧牲品。

所謂情懷與能力并重,則強調學前教育師范生應細思教育情懷,將其作為未來行教的出發點,使其有效融入自身,促其自身或他人的成長。馬克斯·范梅南曾提道:“教育情懷應當是一種以生命為本,融合情技,能與幼兒共創教育愛和無限美的生命活動的能量?!盵17]這一點,在數字時代的教學中尤為重要。畢竟,在無數便捷科技的控制和侵蝕下,個體的群體凝聚力已大不如從前。如此,若想在這一時代仍舊實現師幼之間相互尊重和信任,任何一種教學活動都保有教育愛和無限美,學前教育師范生就必須終身秉持以生為本的理念,“以幼兒成長的引路人為職業角色預期”,建構獨屬于自我的學習和發展方式。唯有這樣,他們才能在不斷發展的社會中理智地行動,創造愛與希望之平臺,促進自我、幼兒以及社會的共同進步和發展。

至于思想與行為并行,則強調學前教育師范生應不斷反思與進取,把握一切可能的契機實現自我的突破與發展。2022年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北京召開,大會提出了一系列可支撐中國現代化的發展戰略。關于教育,大會強調,為達成教育強國之目標,我們需要持續加強各類學科建設,更新數字理念,“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推進教育數字化”“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換言之,存于數字時代的教育者,不僅要適應數字社會,還要在一定程度上把控數字,使其成為自我、他人或社會發展的一筆重要財富。為此,學前教育師范生就必須在自主識記、辨析專業信息的基礎上,在短期內,不斷挖掘數字新經驗,使其能不斷創生出兼并數字時代社會發展和幼兒身心發展所共需的具實性教學活動,進而實現自我、他人與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綜上,數字時代學前教育師范生的教學勝任力實可被定義為:為有效引領幼兒快速適應數字時代的生活和學習,學前教育師范生須堅守的德之信念、教之情懷,以及能夠幫助其把握時代特質、激活數字建設潛能的行之品質。

三、元宇宙思維是提升師范生教學勝任力的關鍵

前文提到,為在數字時代有效實現自我、他人和社會的共同發展,學前教育師范生不僅需要生成作為教育者應當存有的職業道德和情懷,還需要了解并把握數字時代特質,激活數字建設的潛能。簡言之,學前教育師范生需要利用數字時代特質幫助孩童了解世界,也需要利用“數字”保護孩童不被成人灰色空間所侵蝕。也就是說,相比過往時代,數字時代學前教育師范生應當生成一種新的教育機智。這種教育機智應似宇宙般廣闊,是一種數字化的空間宇宙思維,即元宇宙思維。它能使虛擬空間物質與個體意識相互溝通,幫助個體重構認知和維護精神世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個體覺解當前可能出現的教育教學難題,譬如,如何在信息數字化裂變的時代,實現師—機—幼三者間的信息傳遞,促進師幼數字信息間的創新等。

關于學前教育師范生對數字時代特質的把控,或也可將其稱之為學前教育師范生自身認知的重構和精神世界的更新與維護。為何將其等同,其緣由在于數字時代所造就的信息碎片化、零散化和去中心化,導致數字時代信息的沖擊量遠大于其他任意一個時代。信息的蜂擁容易給個體或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威脅。就學前教育師范生而言,首要危機就是對信息把控的焦慮。此時,學前師范生最需要的就是精神安全。而元宇宙思維的游戲特性便可有效幫助師范生緩解焦慮,安撫其精神世界。畢竟,游戲是具備娛樂和分解性質的。元宇宙思維的存在便使一個原本對師范生來說有巨大沖擊力的任務被有效細化為多個分支的小任務,使其不僅能在處理小任務的過程中逐步適應數字信息涌現的節奏,還能使其有效運用信息重構認知,建立自己的數字空間,進一步維護自己的精神安全。

四、數字時代學前教育師范生教學勝任力的提升路徑

既然元宇宙思維于數字時代學前教育師范生教學勝任力的提升有益,那么或許將其貫穿于師范生教學勝任力提升路徑之中,便可使學前教育師范生德之信念、教之情懷以及行之品質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發展。如此,學前教育師范生教學勝任力的提升路徑便可從以下幾個層面進行探究。

(一)構建元宇宙思維,建立終身發展自信

終身發展自信的建立是決定學前教育師范生能否勝任數字時代教研工作的關鍵。為使其有效建立,學前教育師范生在從業前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三步。

1.建立經驗元宇宙

建立經驗元宇宙就是學前教育師范生需要利用自身現有經驗構建一個經驗數字空間。這個空間類似于人類大腦的記憶系統,能有效幫助個體同化或順應外界新經驗。但這個空間又有別于人類大腦的記憶系統,它自個體經驗聯結所構架,如蜘蛛網群一樣,能夠幫助個體定位,提高檢索效率。同時,因其具有蜘蛛網群的延展特性,個體又能緊跟時代步伐,據實增減或變革經驗網群,減少因前攝抑制所引起的困境。經驗元宇宙一旦建立,個體便不容易被陌生教學情境所影響,能夠較好地克服迷茫感,建立專業自信,進而有效把控課堂。

2.生成思維元宇宙

思維元宇宙,其本質就是經驗元宇宙的精神復制體。簡單來說,就是個體通過長期演練,將已存在的經驗元宇宙演變為一個小型的專業知識族群。步槍運動員楊倩曾提到,其之所以能在比賽中冷靜舉槍擊靶,是因為擊槍動作早已在自己的頭腦中被演練了無數次。這就意味著,人腦是可以通過多次演繹經驗使其已得經驗實現復刻,實現行為自動化。由此便可推斷,學前教育師范生若能有效復刻經驗元宇宙,他們或能在頭腦中不斷地演繹和更新經驗,建立知識族群,實現教學經驗與行為的自動化,保證任一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3.構建元宇宙思維

元宇宙思維是一種可促個體意識生活化和思維數字化的關鍵要素。其中,意識生活化是指個體在任一行教過程中能夠打破思維定勢,切實做到經驗自主,達成意識層面的自由。而思維數字化則是指個體的思維將不被某固有時代所局限,能將相應時代特質快速整合到已有經驗中,形成專有知識族群。換言之,建構元宇宙思維的本質,就是要讓個體在任意教學情境中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擾,打破常態,借助同化或順應效應,使整個行教過程得以順利,進而不斷更新自我理念,引領時代發展。這一點相較前兩步是較為困難的,但是若學前教育師范生能夠真正找到已有經驗與現實生活的聯結,并能不斷根據外界的刺激而盡可能拓展自我經驗,保證思維的無限延展,這一點又是可以逐步達成的。就這一角度來說,建構元宇宙思維或可用另一名詞所代替——終身學習與發展。

(二)掌握質析之力,實現反思自動化

元宇宙思維的建立雖在一定程度上能助學前教育師范生獲得終身學習之能,但若他們在行教過程中缺少質析之力,也會影響其教學勝任力的提升。質析之力,就教育研究角度來看,也可被稱之為問題意識。問題意識的存在,能夠幫助學前教育師范生敏銳地抓住出現在身邊的各類問題。如幼兒肢體的發展現狀、幼兒突發的問題行為等。而一旦學前教育師范生能敏銳地抓住這些問題,他們便能及時利用已有經驗在源頭上解決問題,也能在工作領域獲得他人的認可,建立威信。相反,則可能打擊他們的專業自信,使其產生疑惑。那么,如何才能幫助學前教育師范生生成問題意識呢?

1.學會同類生辨

即在行教過程中思考問題與問題間的不同,探尋行教問題發生的一般規律。簡單來講就是在不同的教學過程中尋找近似的能有效解決不同行教問題的方法。正如面朝陽光的果實食用口味一般多較背陰的好,雖然問題可能是由多種不同因素所造成的,但是它卻往往擁有最為簡便且適宜的解法。該解便是問題之核心。當然,僅靠師范生自己尋解是較難做到的。高?;蚩山o予其一定的引導,幫助他們學會探尋和思索。如利用數字科技為學前教育師范生打造一些類真實情境等。

2.學會由辨生質

即在行教過程中利用已知規律,透析知識間的不同,實現理實的有效轉換。以幼兒語言活動為例,學前教育師范生當明確了解語言領域各活動間的不同,掌握不同語言活動的實施策略,為行教間靈活解決教育問題做良好積淀。簡單來說,學前教育師范生必須深入了解知識間的聯結,才能有效打造知識數字群,以便更好地生成思維元宇宙,引領自身專業遞進。同時,高校還應不斷鼓勵學前教育師范生利用當前時代的數字資源,向原有的教學情境提出質疑,幫助他們深入思考時代本質,厘清教育問題,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3.學會橫比縱思

即在行教過程中自覺反思,對比自我與他人的不同,不斷探究與修正過程中的不足。這就意味著,進入此階段的學前教育師范生,其發展任務不再限于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應是對整個學前教育行業的反哺。這就意味著他們應當擁有可與萬物交往溝通的能力。物,即是數字技術。學前教育師范生能否很好地在信息領域中暢游,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助其師能的提升,決定了他們能否在數字時代建立生存空間,與時代共發展。而人,即是虛實交接的人。過往時代與人交往,其著力點多在于不同思維或處事態度碰撞。而數字時代與人交往,則多是各類虛實思維體系的碰撞。虛實的交接,讓人交往的狀態也不再相同。那么,學前教育師范生是否能跳出過往事物發展之常態,堅定自我發展之信念,堅守為未來社會發展之師德,以客觀、理智的第三視角去對待與人工智能交流或共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也就成為他們應當學會的重要課程。相信,當他們真正能在各類虛實信息中堅定自我價值信念之時,他們便也真正有了在數字時代反哺學前教育行業之能。

綜上所述,數字時代提升學前教育師范生教學勝任力的路徑核心在于建立個體元宇宙思維,實現其終身自我教育。其內涵可分為三:一為信念與數字理念的生成,二為思維與行為的自動化,三為數字實踐的反思。然三者并非并駕齊驅,而是遵循著個體認知發展的客觀規律所進行的。也正因應合此規律,學前教育師范生方能利用數字技術,有效建立元宇宙思維,在信息交織的數字時代走出一條獨屬于自我的終身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EB/OL].(2017-11-08)[2024-02-23].http://www.gov.cn/xinwen/2017-11/08/content_5238

018.htm.

[2]McClelland.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4.

[3]劉吉良.我國高校教師勝任力評價體系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9.

[4]徐建平.教師勝任力模型與測評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4.

[5]宋倩.高校教師勝任力模型及與工作績效的關系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8.

[6]謝建.教師精準教學能力模型構建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20.

[7]胡重慶,閔學良,黃培鳳.中職教師勝任力模型建構[J].中國特殊教育,2020(12):83-88.

[8]黃莉君,張磊.中學教師勝任力模型建構與應用研究[J].教師教育論壇,2019,32(10):31-34.

[9]柯欣杭.師范生師德教育勝任力模型的構建:以成都師范學院為例[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9,35(6):27-31.

[10]房敏,孫穎,呂慎敏,等.基于教學勝任力的師范生計算思維評價量表開發:以斯滕伯格成功智力理論與思維教學理論為支點的探索[J].電化教育研究,2021,42(2):112-120.

[11]陳宛月.職前幼兒教師創新型教學素養的實訓模式與效果檢驗[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8.

[12]史俊.師范生教師勝任力的發展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三年追蹤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6.

[13]中國中共黨史學會.中國共產黨歷史系列辭典[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

[14]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2019-01-25)[2024-02-23].http://www.gov.cn/xinwen/2019-01/25/content_536119

7.htm.

[15](西漢)楊雄.法言[M].韓敬,注譯.北京:中華書局,2012.

[16]王玨茹,黃英杰.試論智能時代幼兒教師專業能力素養及其建構[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1,40(4):82-86.

[17]王玨茹.幼兒園繪本整合教學的實踐研究[D].自貢:四川輕化工大學,2021.

編輯 馬燕萍

猜你喜歡
勝任師范生宇宙
軟件工程勝任力培養及實現途徑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宇宙第一群
新形勢下如何增強會計從業人員職業勝任性
基于勝任力的人力資源管理
這宇宙
師范生MPCK發展的策略
淺析師范生PCK知識的構建
基于勝任力生成過程的組工干部培訓探討
進一步完善免費師范生政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