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思考

2024-04-18 04:19趙許朋劉燕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24年9期
關鍵詞:貴州省文明生態

趙許朋 劉燕

[摘? ? ? ? ? ?要]?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是全面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重要途徑。貴州省于2019年在全省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并將生態文明教育課程定為高校必修課程。然而,貴州省生態文明教育處于起始階段,教育基礎薄弱,尤其缺乏優秀的生態文明教育團隊。因此,以貴陽學院為對象,對貴州省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師資的數量、生態素養、管理機制和教研融合四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為貴州省高校生態文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 ? 鍵? ?詞]? 生態文明;師資;高校;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 G64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4)09-0093-04

一、引言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是“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重要內容[1]。黨的十七大至二十大分別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做了專門的論述,其中,黨的二十大以“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論述。走生態文明道路,建設生態文明社會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必由之路,也是人類社會的必經階段[2]。貴州省生態基礎良好,并且擁有較多世界自然遺產資源,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省[3],2017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實施方案》,該方案對加快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2]?!吧鷳B建設,教育先行”,開展生態文明教育不僅是培養生態文明專業人才和提升全民生態文明素養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全面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重要途徑[4]?!鞍倌甏笥?,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高校是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主陣地,肩負著文化傳承和服務社會的重要使命,在建設生態文明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教師是高校教育的主題,在高校知識傳播、人才培養及科學研究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教師團隊是高校生態文明教育開展的決定性因素。為了響應黨中央號召,貴州省于2019年開始在全省小學、中學、大中專類院校、高等院校全面開展生態文明教育[2],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然而,貴州省生態文明教育處于起始階段,教育基礎薄弱,可借鑒的經驗少,尤其缺乏優秀的生態文明教育團隊,這嚴重限制了貴州省高校生態文明教育高質量發展。因此,作者選取貴陽學院為對象,對貴州省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師資的數量、生態素養、管理機制和教研融合四個方面存在的問題開展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為貴州省高校生態文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二、貴州省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貴州省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專任教師數量不足

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即工業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生態文明教育是通過教育的形式實現社會成員生態文明意識的確立、生態文明觀念的牢固、生態文明行為的踐行[5]。高校是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主陣地,承載著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的使命,在建設生態文明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6],在高校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7]。貴州省于2019年開始在全省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工作,并將生態文明教育界定為大學生公共必修課,然而,生態文明教育與傳統公共課程教育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高數、英語等有一定的差異,首先,貴州省高校生態文明教育起步晚,缺乏足夠數量的生態文明教育專任教師儲備。以貴陽學院為例,該?,F穩定從事生態文明教育工作的教師共計8人,且均屬兼任教師,有限的教師數量嚴重限制了該校生態文明教育的高質量開展。其次,高校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缺乏引進生態文明教育專任教師的途徑。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高校并無專門培養生態文明教育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部門,因此,也就無法通過引進生態文明教育專業人才來增強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師資力量,這也是貴州省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教師缺乏的重要原因。最后,高校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教師數量不穩定。由于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教師儲備不足以及無法通過引進人才增加生態文明教育教師數量等原因,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教師只能從現有師資隊伍中調配,而兼任教師原本繁重的授課任務和日常工作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生態文明教育教學的質量。因此,加強貴州省生態文明教育師資儲備是生態文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貴州省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教師生態文明素養需要進一步提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睆纳鷳B文明內涵上來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首先要樹立全民生態文明意識,而生態文明教育是全民樹立生態文明意識的重要途徑。教師作為生態文明教育的主體,其生態素養是否具備是生態文明教育開展的基礎。作為一名生態文明教育教師,其基本應該具備的生態文明素養包括生態知識、生態意識、生態情感、生態行為[8, 9],四個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貴州省雖已在高校開設生態文明教育課程,然而受客觀條件限制,師資隊伍中并無生態文明教育專業背景教師,各個高校生態文明授課教師專業背景也有差異,如生態學背景、思想政治教育背景、地質地理學背景、生物學背景等,不同專業背景教師的生態知識儲備、生態意識強弱、生態情感認同、生態行為踐行就會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其整體生態素養也參差不齊,例如,生態學和生物學背景教師對于生態知識的儲備和生態情感的認同可能會高于其他專業背景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背景和地質地理學背景教師生態文明意識和生態行為踐行可能會高于其他專業背景教師。然而,對于生態文明教育課程專任教師,生態素養的四個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某一個方面的不足會影響其他方面的理解和踐行,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生態文明素養的全面提升,也會影響生態文明教育質量。針對生態文明授課教師生態文明素養參差不齊的狀況,貴州省教育廳和各個高校也通過培訓、講座等形式提升生態文明專任教師的生態文明素養,然而,受客觀條件限制,這種狀況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因此進一步提升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教師生態文明素養就顯得十分必要。

(三)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缺乏完善的教師管理機制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完善學校管理和教育評價體系,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這些內容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而業務扎實、師德師風過硬的教師隊伍的建設需要以直接高效的管理機制為前提。貴州省生態文明教育雖已開展多年,但是尚缺乏完善的交流機制、培訓機制、評價機制、獎勵機制等管理機制。以貴陽學院為例,從事生態文明教育的教師開展的交流僅僅局限于學校內部,無兄弟院校之間的交流,這就可能使教師教學思維和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同時也無法完成取長補短的過程,進而不利于授課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對生態文明教育教師的培訓只停留于省教育廳統一組織的培訓,而無單獨增加培訓內容,也無長效的培訓機制,這就使教師培訓的內容和形式較為單一,學時量和知識量不能滿足教師授課的需要;對生態文明教育教師的評價主要停留于教師是否完成授課內容及學時量,而對授課質量并無明確的評價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師授課的積極性,不利于課程的全面建設;對生態文明教育授課教師的績效獎勵與專業課保持一致,無單獨獎勵機制,由于從事生態文明教育的教師全部為兼任教師,要高效完成該課程的授課,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這就需要有針對該課程的獎勵機制,這樣才更加有利于該課程教師教學積極性的提高。因此建立高校直接的交流機制、培訓機制、評價機制、獎勵機制等管理機制,對貴州省生態文明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貴州省高校生態文明教師教學與研究融合不夠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9]?!睏顦s漢在《論教學與教育科研的關系》一文中指出,教學是實現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本途徑,科研是為了揭示科學規律的計本方法,研而不教則廢,教而不研則退,教學與教育科研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9]。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學與科研高效融合不僅可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的理論水平和自身素質,還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貴州省高校已全面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工作,然而受限于客觀條件,生態文明教育仍以“填鴨式教學”為主,多停留于課堂的授課,各個高校的工作也主要停留于完成《生態文明教育讀本》(大學版)內容的授課工作,而關于生態文明的研究相對較少,以貴陽學院為例,2019年至今,關于生態文明科研項目總數為3項,其中校級1項,市廳級2項,無省部級以上生態文明研究項目;知網中關于生態文明科研論文3篇,均屬省級期刊,無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有限的科研成果無法支撐生態文明教育教師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與科研融合,也不利于教師教育理論和生態文明素養的提升。因此,加強生態文明教師科研能力使其反哺教學是促進生態文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重要途徑。

三、貴州省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對策分析

(一)選拔優秀教師充實生態文明教育團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薄吨袊逃母锖桶l展綱要》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10]?!皵盗砍渥?,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師資隊伍不僅是高校教育質量優劣的決定性因素,也是高校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對于生態文明教育而言,師資缺乏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要解決貴州省生態文明教育師資缺乏的問題,以貴陽學院為例,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建立長效人才引進機制。雖然目前國內高校尚無生態文明教育專業的研究生,但是卻有以生態文明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這部分研究生可以作為主要引進對象,以擴充生態文明教育團隊。其次,建立本校生態文明教育教師選拔機制。動員校內有能力從事生態文明教育工作的教師參加生態文明教育工作,并且在績效考核和職稱評定等工作中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提高該部分教師的積極性。最后,建立校外兼職生態文明實踐教師的引進機制。生態文明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使學生在生態文明理論指導下樹立生態文明意識并且踐行生態文明,因此,生態文明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那么在教師團隊中引入校外具有生態文明實踐經歷的教師不僅對學生生態文明的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有利于生態文明教育師資結構的優化。

(二)進一步全面提升生態文明教育教師生態文明素養

教師作為生態文明教育的主體,其生態文明素養是生態文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以貴陽學院為例,要進一步全面提升生態文明教育教師生態文明素養,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通過學習完善生態文明知識結構。教師需制訂長期生態文明知識學習計劃,學習內容包括生態文明基礎知識、生態文明相關專業背景知識如生態經濟、生態文明創新理論,通過學習,完善生態文明知識結構,更新生態文明教育教學理念。其次,通過交流、培訓、學術會議等形式加深全體教師對生態文明理論的理解,增強生態文明意識。交流、培訓和學術會議是教師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環節,通過校內和校際交流,能夠及時發現教學活動中的不足,查漏補缺,提高教師生態文明教學能力;通過參加培訓和學術會議,可以及時掌握生態文明研究前沿知識并應用于教學。最后,通過生態文明社會實踐增強全體教師的生態情感和生態行為。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實踐活動,如植樹造林、廢物再循環競賽、知識競賽等,植樹造林活動每年至少舉辦1次,廢物再循環競賽和知識競賽每年至少舉行1次,其他生態文明實踐活動每年至少舉辦1次,通過實踐增強教師生態文明實踐能力以及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同感。

(三)建立完善的生態文明教育教師管理機制

教師在高校知識傳播、人才培養及科學研究中起著關鍵的作用[11],健全和完善的教師管理機制對于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及學校辦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12]。以貴陽學院為例,要建立完善的生態文明教育教師管理機制,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完善的教師交流機制。交流對于教師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校應搭建教師與教師、教師與職能部門、學校之間交流的平臺用于教師開展校內和校際交流,同時,每學期開展校內交流至少4次,校際交流至少1次,以提高生態文明教育授課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其次,建立完善的教師培訓機制[13]。培訓是高校師資伍建設的重要保障,通過培訓能夠拓寬教師的教學視野、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培訓是學校所必須承擔的責任和權利,學校應建立培訓機制,提供培訓計劃,采用邀請講座、學術會議以及“老帶新”等形式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開展培訓,例如除完成教育廳舉辦的生態文明教育培訓外,教師每學年至少再參加1次培訓和1次學術會議。最后,建立完善的教師評價獎勵機制。馬克思曾說過:“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14]?!蓖晟频纳鷳B文明教育評價獎勵機制,對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除了對生態文明教育教師的授課內容完成與否及學時量充足與否開展評價外,還需要對其師德師風、教學效果、科研能力及學生認可度等開展評價,并將評價結果與職務晉升和績效獎勵相結合,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四)加強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教師教學與研究融合

我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錢偉長認為大學必須拆除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高墻,教學沒有科研做底蘊,就是一種沒有觀點的教育、沒有靈魂的教育[13-14]。教學和科研是高校的主要職能,高校教育的特點要求高校教學與科研需相互促進、共同發展[15]。以貴陽學院為例,要加強高校生態文明教師教學與研究融合,筆者認為應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教學引導科研,以教促進。國家設立教學改革項目的目的是鼓勵教師發現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并解決之,從而實現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思路等的創新。貴州省生態文明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研究的課題較多,鼓勵教師以生態文明教育課程為切入點開展教學改革項目研究,不僅能夠解決生態文明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同時也能夠提高授課教師的科研能力,進而實現貴州省生態文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目的。其次,科研反哺教學,以研促教。生態文明科學研究能夠揭示生態文明的本質和規律,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新理論、新方法、新思路。鼓勵教師開展生態文明科學研究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生態文明教學過程,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16],也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四、結束語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在高校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是培養生態文明專業人才和提升全民生態文明素養的重要途徑。本研究以貴州省生態文明教育師資為選題,以貴陽學院為對象,對貴州省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師資的數量、生態素養、管理機制和教研融合四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為貴州省高校生態文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李華蕓.淺論民族地區生態文明環境建設[J].新絲路,2018(6):50-51.

[2]趙許朋,劉燕,劉聲傳.貴州省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問題與對策分析:以貴陽學院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1(31):24-25.

[3]盧寶榮,劉曉靜,張莉琴,等.貴州省生態文明教育讀本(大學版)[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19:217-224.

[4]趙許朋,劉燕,高喜明,等.貴州省高校生態文明實踐教育問題研究[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增刊),2021(16):75-78.

[5]劉雨.學校生態文明教育的困境與出路:基于教師視角的研究[J].滁州學院學報,2019,21(1):98-102.

[6]溫志嵩.新時代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邏輯轉向及路徑選擇[J].高教論壇,2020(7):18-23.

[7]李玉雙,侯永俠,魏建兵,等.新時代我國高校生態文明教育體系的構建[J].教育現代化,2020,7(41):149-151.

[8]]楊立雄.新時代人民教師應具有生態素養[J].中國教師,2023(1):30-32.

[9]楊榮漢.論教學與教育科研的關系[J].考試周刊,2010(1):227.

[10]張向軍.探索新形勢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J].文教資料,2005(30):26-28.

[11]李佳.試論高校教師管理激勵機制的健全與完善[J].時代教育,2017(24):58.

[12]李賀.構建基于人力資源管理的高職院校教師管理機制[J].現代經濟信息,2017(22):440.

[13]郭春鋒.建立健全高校體育教師風險管理機制與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3):23,13.

[14]陶景霞,賈媛媛.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基于湖南省十所高校的調查[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7(3):19-26.

[15]徐元俊.高職教師發展應教學與科研雙輪驅動[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22,20(6):2.

[16]王珍珍.高職院??蒲蟹床附虒W的實踐途徑研究[J].山西青年,2023(1):18-20.

◎編輯 馬花萍

猜你喜歡
貴州省文明生態
貴州省種公牛站
請文明演繹
“生態養生”娛晚年
漫說文明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不動產登記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貴州省為例
貴州省黨代會開得最成功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