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坐標圖歸納及教學策略探討

2024-04-18 06:17阮旺昌
高考·下 2024年1期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

阮旺昌

摘 要:高中地理為基礎性學科,部分學生認為地理學習比較乏味,對于地理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學習效果不理想。所以,教師要使用多樣化的教學對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诖?,文章對高中地理坐標圖歸納技巧進行分析,并且提出針對性的教學對策,希望能夠為高中地理教師提供有益啟發,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地理;坐標圖;教學

高中地理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理論性,大部分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夠用到,但是部分學生認為學習地理比較困難,并且部分學生認為自己不會選文科,就不用學習地理。針對此問題,高中地理教師要使用多樣化對策,提高學生心目中地理學科的地位,以此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培養[1]。使學生對生活中應用地理知識的優勢進行全面分析,如通過地理學習能夠對天氣進行判斷,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時間。教師的地理學科教學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學習地理對國家、社會及個人的重要意義,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能夠重視地理學習,并全面提升個體的地理學科生命體驗。

一、高中地理坐標圖歸納技巧相關概述

(一)二維坐標統計圖的判讀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二維坐標統計圖也稱為平面直角坐標圖,使用縱橫坐標代表地理現象和事物,將地理事物時空變化規律反映出來。一般使用曲線、直線、折線、點等表示縱橫坐標的不同地理要素關系,在讀圖的時候不僅要有定性認識,還要實現定量分析。判讀方法為:

其一,認識圖名和縱橫坐標的內容和要素,對要素與內容的關系進行分析;

其二,以柱或者線的長短讀取坐標數值,分析變化趨勢;

其三,在讀圖過程中要能夠重視圖像中的地理事物、強弱變化和增減,對不同增減趨勢、程度和階段進行全面分析,對地理事物的變化、谷值、峰值進行分析,并總結地理規律;

其四,實現二維坐標統計圖的對比,分析縱橫坐標所表示的單位數值[2]。

(二)三維坐標統計圖的判讀

三維坐標統計圖指的是平面正三角坐標圖,得到正三角形,使其能夠成為三條邊平行線,標注三個坐標變量,展現變量地理事物和局部的整體。在讀取平面正三角坐標圖過程中的重點為:

其一,圖中數據為相對量,也就是比例和比重;

其二,圖中的點能夠對三個變量坐標數值進行讀取,各個構成的要素比重綜合為100%;

其三,三項要素值在數軸中從低到高的延伸方向是一樣的,能夠從右到左、從大到小。

在判讀平行正三角坐標圖時一般使用平行線法,也就是讀的點是和三角形三條邊平行的平行線,平行線和每條坐標軸在兩點相交,讀數的時候讀小的數據就行。假如圖中的坐標軸出現箭頭,箭頭就是坐標數據不同的遞增方向,根據箭頭方向做平行線,交叉三條坐標軸的點數據指的是三個變量百分比數值[3]。

二、高中地理坐標圖的教學策略

(一)情境教學法

實現情境的創設為主要教學方法,也就是以教學內容與目標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體驗及教學效果。在地理教學中,大部分都是利用問題的設置使學生關注度得到提高。比如,在“太陽對地球影響”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地球需要太陽?”在教學中的教學工具包括地圖、地球儀和經緯儀等,有效地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對地理知識進行學習,使學生能夠理解地理語言。如果有學生不會看地圖,教師能夠提供幫助,使學生學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國家的輪廓,并且嘗試畫地圖。通過地球儀能夠演示地圖的公轉與自傳,使其能夠被學生所掌握。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尋找答案。結合實際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認識到地理知識的內容和價值。教師可以通過羅列當地的氣候情況,如高低溫、強對流等天氣,使學生對當地氣候特點進行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幫助[4]。

另外,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改變傳遞信息的方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比如,在講授“月相變化”相關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月相,主要包括月相最佳的時間。月相在滿月之前是在上半夜;滿月之后是在下半夜。對月相方位進行觀察,是在東邊或者西邊的天空。滿月是在東邊或者西邊,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并且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再如,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學校附近的火電廠、人造板廠等,了解工廠的生產過程和污染狀況,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5]。

(二)和其他學科結合

通過其他相鄰的知識尋求解決問題,即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教師教學過程中,利用連接法使學生的其他學科知識在地理問題解決中應用。

比如,2023年5月30日9時3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把3名航天員送入距離地表約400KM的中國空間站。他們在欣賞美麗地球時,看到的部分約占地球總面積( ?)。有四個選項:

A.全部 ?B.1/2 ?C.大于1/2 ?D.小于1/2

在解決此問題過程中,可以使用數學等邊三角形角平分線分析,需個地球半徑才能看到地球總面積的一半,所以選D。

或者教師在講解天氣的過程中聯系英語中的時態,即過境前天氣使用英語時態將來時;過境時天氣使用的英語時態為進行時;過境之后的天氣英語時態為過去時,對天氣特點進行分析。比如,冷鋒過境的天氣英語時態為過去時,就是冷氣團過去后受到冷氣團的控制,提高氣壓,降低溫度,天氣轉晴。

(三)培養學生地理智能

1.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通過教學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動手操作和分析能力。比如,結合課程解釋“海風和陸風形成”的現象。這是“大氣運動”教學過程中的活動題,此節課程的內容講述的是冷熱不均導致的熱力環流,大部分的坐標和公式都通過語言表達,并沒有聯系實際。安排此活動題能夠使學生聯系實際,通過周圍生活環境掌握熱力環流,左側為海風圖,學生能夠對白天時候的陸地升溫比較快進行掌握,空氣就會膨脹向上。海洋相反,相同水平面內高壓流向低壓,形成海陸間的熱力環流。學生在完成此活動題之后,使上述理論認識得到加強,使理論結合實際,在生活中使用,舉一反三,對熱力環流知識點全面掌握。

2.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培養為地理教學的重點。地理教科書中的活動題包括時間分配和空間分配、空間性、區域性、綜合性的特征,能夠對學生地理思維進行培養。比如,靈活使用地圖,在活動中教師給予引導讀圖,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掌握讀圖技巧,并且使用同樣方式識圖?;蛘呓處煂Φ乩憝h境調查活動題給出一定問題和材料,學生在調查之后對此過程有所掌握,構成慣用思維方式,學生將學習的地理知識和地理思維結合,實現獨立思考,最終得出答案。針對地理思維方面并沒有相關問卷調查,可以對此部分進行案例分析。地理活動題要求學生進行歸納、分析、演繹,此過程能夠對學生地理思維能力進行鍛煉,使學生能夠使用學習的地理知識開展分析歸納,習慣使用地理思維解決地理問題,培養學生地理思維

能力。

(四)構建活躍課堂

判斷兩點相對方向特別是東西方向時是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可用“東東大東,西西大西,東西東西”的口訣來判別,意思是:兩點的角度在小于180度的前提下,都是東經度的兩點,經度數大的點在東;都是西經度的兩點,經度數大的點在西;如果一點在東經度,另一點在西經度,則東經度的點在東,西經度的點在西。還有,在解決日期、時間等計算時,零點所在經線和180度經線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順著地球轉,加為零點(零點所在經線)減為界(國際日期變更線),根據角度推經度,日期、時間自然解。用“哎,一休秘書”諧音來記憶北美五大湖。哎(安大略湖)、一(伊利湖)、休(休倫湖)、秘(密歇根湖)、書(蘇必利爾湖)。用“漢英和(俄)阿西講法語”記聯合國六大工作語言。用“怒攔金龍”記我國西南的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等河流。用“大勝華中遼”記憶我國的大慶、勝利、華北、中原、遼河等油田。用“八月黃三蘇桂杭,故宮避暑秦始皇”記我國十大旅游勝地等。

(五)充分使用直觀手段

教育心理學認為,直觀的材料的記憶比較容易。那么,大量的教學實踐也表明,單純地使用語言進行教學,教學效果比不上直觀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對天氣系統的反氣旋和氣旋進行講述后,為了讓學生理解記憶,可以利用左、右手勢分別代表南、北半球氣旋和反氣旋的中心和周圍空氣的流向。左手拇指向上,四指緊握代表南半球氣旋(順時針輻合上升),左手拇指朝下,四指彎曲代表南半球反氣旋(逆時針輻散下沉)。右手四指緊握,拇指向上代表北半球氣旋;右手四指彎曲,拇指朝下代表北半球反氣旋。

(六)改善師生互動

相關研究表示,愉悅的情緒能夠使人們對當前的事物產生濃厚興趣,并且愿意深入了解和發展。所以,在課堂與生活中,要求學生掌握地理學習的過程,刺激愉悅的情緒,提高學生對學習地理的興趣。比如,在講述城市化過程與特點的過程中,可以穿插其他國家發展的歷史和故事,使課堂具有趣味性,使學生產生愉悅的情緒,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要求學生配合教師完成教學目的,使教師和學生課堂中的互動程度得到提高。學生在對地理知識學習過程中能夠產生興趣,課堂中的表現力能夠得到學生與教師的關注,此時學生也能夠在良好的情緒環境下使自身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并且努力學習地理知識,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進行培養。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下,和教師興趣化教學課堂與學習環境結合,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比如,教師在地球運動教學過程中能夠利用總結歸納,在講完該內容后用1、2、3、4這些數字進行歸納,加深學生的記憶。地球公轉和自轉為自西向東,自轉包括角速度和線速度。通過不同的角度分析,北極上空看為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看為順時針方向。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包括:在改變正午太陽高度的時候,也會改變晝夜的長短,劃分五帶和四季。四季包括天文四季、氣候統計中的四季與傳統四季。地球公轉能夠產生晝夜交替的情況,不同經度的地方也不同,物體水平運動的方向出現改變。二分二至4個日期。再如,在講亞洲水稻種植業的特點:用?。ㄐ∞r經營)大(水利工程量大)高(單位面積產量高)低(商品率低、機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幫助記憶,提高興趣。

(七)利用多媒體技術

1.使用地理圖畫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地理課本中融入了顏色鮮艷的圖形,比如示意圖、風景圖、分布圖等。其次,地理知識都是來自實際,教師要收集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圖片。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要求教材知識圖形具備教育性,教師創設有趣的課堂情境,提升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如教師能夠將旅游資料、景點照片結合,在展示圖畫之后,教師講解旅游過程中的真實事情,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學習的知識。例如,在對臺灣地區多雨原因分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繪圖的方式對成因進行展示。具體就是將風向、洋流、地理位置等自然條件添加到臺灣地區的輪廓中,緊密結合知識點開展圖文展示。以此,圖文轉化能夠將蒼白的語言展示出來,對教師描述的內容客觀地進行展示,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在教學過程中還能夠實現圖文轉換,此教學方法比較客觀,使學生更加容易學習,也是讀圖常用和高效的教學方法。

2.播放教育錄像

在講述無法實踐和抽象化的地理實驗的過程中,高中地理教師利用錄像將抽象化的知識轉變成為生動的場景,引導學生邊看邊想邊探索,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

3.使用相關電子制圖

地圖為地理教學過程中的主要資源,正確使用地圖能夠使學生了解想要探索的東西,并且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科技發展中,GIS技術也在發展,對比書本上的地圖,網絡中的地圖分辨率和層次比較高。比如,在對“中國地理”研究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展示圖表,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在對地形、水文研究的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們演示谷歌地圖所對應的層次,與學習內容一一對應,解答中國自然地域的特征。通過使用不同形式的電子地圖,教師能更好地將文本信息轉變為圖片,達到良好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掌握學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通過創設情境,改變傳遞信息方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利用連接法使學生的其他學科知識在地理問題解決中應用。同時,為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動手操作和分析能力,應將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地理教學的重點。最終實現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良好的課堂互動中使學生主動配合教師教學,提升學生的知識內化及實踐運用等能力,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亞洲.淺談新課程改革下高中地理學科建設策略[J].中外交流,2021,28(10):360-361.

[2]柳立云.談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J].學周刊,2022,8(8):72-73.

[3]王以華.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J].中外交流,2021,28(3):1184.

[4]馮乃新.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地圖技能的培養研究[J].中外交流,2020,27(27):191.

[5]韓昌雨.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21,28(1):1533-1534.

猜你喜歡
高中地理教學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如何讓高中生物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新課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課堂語言策略的研究
理論結合實際,創新高中地理教學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探討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雙動兩岸的教學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