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時代下“準副高”教師的抉擇

2024-04-18 07:57李翔
高教學刊 2024年38期
關鍵詞:后疫情線上教學青年教師

摘? 要:青年教師作為高等院校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資歷尚淺、資源不足等問題,又被戲稱為“青椒”,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工作的深入,高級職稱的評審成為他們當前最大的考驗。而后疫情時代的開啟,“青椒”們迎來了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該文從疫情背景下的高校青年教師的線上教學、課程思政等方面為切入點,對照其自身特點和規律,重點分析總結其內在的壓力和困境,并結合高校青年教師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提出相應的對策方法,從多個角度去應對新環境背景下青年教師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從而為高校青年教師提供合理規劃個人職業道路相應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準副高;青年教師;后疫情;課程思政;線上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S2-0044-05

Abstract: Young teachers are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due to their shallow qualifications and insufficient resources, which is also jokingly called "green pepper". With the growth of age and the deepening of work, the senior title has become their biggest test at present. Then, with the opening of the epidemic era, "green pepper" ushered in many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is study takes the online teach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of young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its internal pressure dilemma upon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method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 of young college teachers, so a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under the new environment from multiple angles, thus providing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young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to plan their personal career paths reasonably.

Keywords: probationary associate professor; young teachers; post-epidemic;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nline teaching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和區域普及,在國內高校校園里出現了被稱之為“青椒”的教師群體,他們學歷層次高,工作有熱情,并對自己的未來發展充滿了期待和希望,當然隨著慢慢地融入高校生活,他們也逐漸成為了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主力軍[1]。

從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的那一天起,注定他們青澀的“稚嫩”就不會常伴左右,直到如今他們遇到自高考、研究生入學和畢業后的又一道人生考題——副高職稱的晉升?;厥桩敃r信誓旦旦入職的那些“青椒”,慢慢都有各自的煩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青焦”。突如其來的疫情開啟了高等教育的重大改革,“互聯網+”教學科研風暴席卷而來,這雖然打亂他們傾心教學科研的節奏和晉升副高職稱的既定計劃,但也給“青椒”們提供了全新的教改嘗試和科研更新體驗[2]。

而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如何把握好線上教學的延續性、思政元素的課程融合和面向應用的團隊科研攻關,成為了每位“青椒”遇到的新抉擇?!扒嗄陱?,則國家強”,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青年教師在未來職業道路上的高質量發展不僅關系其個人成長,更肩負著將知識傳授給下一代的重要使命,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本文將圍繞后疫情時代中青年教師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分析青年教師遇到的“青焦”困境,對“準副高”教師發展提出一些新的路徑,共同推動高等教育教學和專業學術科研工作。

一? 疫情時代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混合思政,身心健康

2020年注定是人類歷史上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感染疫情席卷全球,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確保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國教育部下發“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通知,一時之間大規模的線上教學工作全面展開。作為信息化線上教學的先發力量,“青椒”們作為網絡教學的先行者,率先矗立在直播鏡頭面前當起“網紅達人”。雖然是匆忙迎戰,大部分青年教師都是毫無準備,但通過幾個月的加班加點和探索交流,在危難關頭陪廣大學生度過了漫長而不平凡的春季學期,為開展新時代信息化教學科研帶來了新的機遇[3]。

(一)? 加速“互聯網+”步伐,推進教學改革進程

疫情期間的教學令每一位“青椒”記憶猶新,雖然作為“80后”“90后”的他們在工作生活經常接觸到互聯網和直播設備,但是時間緊任務重,且毫無相關教學經驗,也令大家誠惶誠恐。堅守于“課比天大”的職業理念和“不忘初心”的責任使命,大家不舍晝夜,克服重重困難,邁出了新時代“互聯網+”教學堅實的第一步。

在線上授課過程中,以廣大“青椒”為教學實施主力,各級課程組、教學組、教研室以及督導組群策群力,形成包括在線回看視頻、實踐指導手冊、翻轉課堂教案以及課程評價體系等一系列的課程教學資源,為后續混合式教學改革課程建設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同時通過集體備課和交流共同形成了線上教學方法和經驗。雖然在線上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存在線上教學認識不到位、組織不規范、教學方式單一、教學互動不佳等諸多問題[4],但它卻以一種使命任務的形式(如圖1所示),開啟了線上信息化教學的新篇章,也為教學改革的實施開了一個好頭。

(二)? 豐富思政案例,教書立德樹人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涌現出無數鮮活的典型感人事跡,又凝聚和傳遞了正能量滿滿的抗疫精神,同時也體現出了強大的中國力量,這為高校專業思政課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生動素材。作為疫情防控的實踐應用“活教材”,與時俱進地挖掘能夠促進教學的有效案例和典型事跡,將案例式教學方法與立德樹人緊密聯系起來[5]。

一座火神山醫院承載著全中國人民的抗疫決心和信心,同時也再一次見證了中國奇跡,體現了中國速度。以信息工程大學(以下簡稱“我?!保╅_展的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方法本科課程中“空間分析”章節為例,在實施專業知識的講授過程中,將火神山醫院選址分析作為章節背景(如圖2所示),貫穿“空間查詢”“緩沖區分析”以及“疊置分析”等多個知識點內容,將專業知識與疫情防控的偉大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把“抗疫”精神、愛國主義精神等融入到本科生思政教育的全流程中,讓廣大學生真正通過這場偉大實踐在思想上受洗禮、在理論上有收獲,自覺做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做聽黨話、跟黨走的新時代可靠青年。

(三)? 聚焦一線實戰,提升學科自信

疫情防控期間,人們每天不光關注數字的變動,同樣也關心實時更新的疫情地圖。病毒從哪里來,到了哪里,當前空間分布如何,將擴展到哪里去……疫情地圖的出現,將這些問題回答得既迅速又簡潔明了??芍^“眼前有圖,心中有數”。

將專業知識運用到疫情防控當中,是科學研究在一線實踐應用的重要體現。作為“青椒”,不少老師對個人的科研方向都抱有疑問,有的甚至認為所學知識過于理論化,虛無縹緲,無法落地。在全民抗疫的過程中,大量的高??蒲谐晒粦玫娇挂咭痪€,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為學科應用方面做出了有力的回應,從而進一步提升了“青椒”們學科自信和十足干勁兒。

隨著疫情影響的逐步消退,之前一個學期的線上教學無論是教學的方法、理論實踐形式還是知識的獲得感等方面,都給廣大老師和學生帶來了不一樣的思想沖擊和多維體驗,也引起了不同層面上的思考和變革。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教師對混合式教學持肯定態度并愿意進一步嘗試,教學模式的改變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教室的圍墻[6]。而在后疫情時代下,在我們迎來機遇的同時,其所對應的挑戰隨之而來。

(四)? 混合式教學的延續性挑戰

當前社會線上教育信息化手段無疑作為重要的教學方式,為老師和學生們帶來了新的知識交互體驗。而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教師和學生同時回歸校園,回歸教室課堂,不可避免地又重復起了傳統教學的授課模式。雖然不少高校都出臺了以“學生為中心”混合式教學改革方案,試圖進一步延續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帶來的紅利,但是受限于課程體系建設、教學資源準備和教師精力投入等方面,很大一部分“青椒”們放棄了一年前與之并肩作戰的線上教學方式,選擇回歸到傳統課堂這一方式[7]。雖然看似比較可惜,但深入思量并不無道理。

首先,“青椒”們作為課程教學的接班人,無論從教學資歷、經驗還是對課程的理解上都有明顯的短板,不足以支撐如此龐大的教學改革任務,尤其是人力資源調配上,缺乏人手幫忙和團隊支持。其次,不少課程線上教學實屬無奈,展開方式也僅限于課堂的遷移,教學策略停留在網絡與教學活動的簡單疊加,線上教學資源基礎較弱,甚至于零基礎。最后,教改的實際回報產出上,高?!爸乜蒲?,輕教學”已是眾人皆知,且教學的評價指標和體系也更加多樣化、主觀化,取得成果的難度相對較大[8]。簡單來說就是單槍匹馬干不動,就算勉強支撐也不足以加重職稱評審的籌碼。

(五)? 專業思政元素的挖掘挑戰

全民抗疫的偉大勝利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天然的優秀的案例素材資源庫,但是這些案例資源的挖掘和發現,并不像摘蘋果那樣觸手可及,而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挖掘和整合。

不少“青椒”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也在及時捕獲著抗疫案例中的專業思政元素。但從應用結果上來看,一種情況是思政要素提煉不到位,有種生拉硬扯的意思,感覺是為了思政設計而設計思政元素,與所講授的知識點關聯性不強,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第二種情況是雖然有著引人入勝的背景故事和滿滿的正能量,但是會出現喧賓奪主的情況,通過案例教學淹沒了專業知識點的自身表達和理解,造成教學的主線目標不夠清晰,學生思維過于發散。因此,專業思政元素融入教學的出發點應該還是建立在專業知識點的基礎之上,通過抗疫案例能夠把知識脈絡講清楚、講明白,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專業思政課,否則寧愿棄之不用[9]。

(六)? 忙碌“青椒”的身心健康挑戰

人民教師,尤其是高校教師被認為是最光榮的職業,以其工作自由、時間充裕、人際關系簡單和社會地位較高等諸多優點,被社會譽為象牙塔中精神貴族的特殊群體[10]。但是隨著在生活成本不斷提高、工作家庭壓力遞增的今天,逐漸成為了夾縫中生存的弱勢群體,試問哪位“青椒”在副高路上不是一把辛酸淚。這就對忙碌“青椒”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挑戰。

從李思涯掌摑事件、江緒林自殺事件的發生再到一些青年才俊英年早逝的悲劇不斷重演,“少白頭”“發際線危機”“猝死”以及“精神疾病”等消極詞匯頻頻與“青椒”們聯系在了一起,讓他們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青焦”。從我校4月對全體教師做的心理測試結果可以發現,受測的近3 000名教師中有20%以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其中達到中度和重度的分別是4.67%和1.76%。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性質問題長期久坐于辦公室中,缺乏固定系統的戶外運動和訓練,不少“青椒”的身型逐漸發福,體檢指標也是紅燈警告,猶如一顆定時炸彈般潛伏在大家的周圍。

二? 青年教師“青焦”的壓力困境——進退維谷,內憂外患

高校教師一直是不少人憧憬的美好職業,但當我們簡單翻開一份不太復雜的“青椒”年規劃,就會發現在他們看似高光且輕松的工作背后,實則是無盡的壓力和周而復始的循環。正是這種一年下來連軸轉的忙碌,甚至于看不到休息的空間,才使廣大“青椒”逐步變成了“亞歷山大的‘青焦”(表1)。

(一)? 進之難——晉升副高有阻力

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一直是“青焦”們發展的瓶頸問題,雖是一字之變,卻遠隔重洋萬里,尤其是面對高校體制編制約束下的副高崗位僧多粥少的現狀,其難度不亞于當年他們鏖戰許久的博士學位論文;更為讓人焦慮的一點是年齡這個黃金節點,不少高校采取了35歲這一年齡指標,按照一般教育體制中19歲上大學,經歷4年本科、3年碩士、3~4年博士的學習,也就是說從博士畢業算起(29歲左右),留給大家積累教學科研成果的時間并不富裕。

當前大多數高校的副高職評審條件都包括教學與科研兩個方面,僅有教學工作量而缺乏顯著的科研成果是順利上岸的阻礙,因此在微博、朋友圈中常有為那些潛心教學、口碑頗好的青年教師被迫離職或者另謀高就抱不平的吐槽[11]。但不管是教學還是科研,其成果產出都不是立竿見影的,教學能力和技巧的精進需要“研究—實踐—反思”一個循序漸進的閉合過程,而科研成果的形成更不能急功近利,甚至于好多年才能出現成效,因此晉升之路道阻且長。

(二)? 退之愁——轉崗擇業有壓力

在副高評審競爭過程中,難免有些“青焦”沒有那么可靠的實力,以至于屢屢碰壁,直到“青椒”的后輩們已經長江后浪拍岸來襲,作為“資深”講師的他們只能很不情愿地想選擇放棄教師的理想。但在這個艱難決定作出的同時,橫向看一下自己往昔就職于其他公司企業的同學朋友,動輒已是白領高管、年薪百萬等,自己再去從頭來過已是為時已晚。因此只好作罷,鼓足余勇,收拾心情,拖著身心俱疲的自己朝著已經失敗無數次的目標繼續前行。

相對于這樣的一個知識密集型和人力資本高投入型群體,高校教師現有收入顯然缺乏競爭力,特別是青年教師入職時選拔的是優秀畢業生,而收入水平處于同期畢業生中下水平的他們對收入的滿意度非常低[12]。此外,“青焦”們已過而立之年,婚戀、住房、贍養老人和撫養子女等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接踵而至,在之前本不富裕的時間和金錢又添加上了更重的負擔,而一旦無法協調好工作任務與家庭生活,職業角色就可能出現沖突,給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帶來消極影響,繼而造成惡性循環。

(三)? 內之憂——教科兼顧有心無力

教學科研工作作為“青焦”們的主責主業,在職稱評審過程中都需要兼顧。但如何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從而合理地分配好時間和精力,一直以來都是青年教師面臨的難題[13]。

從時間和精力本身來講,“青焦”們已過而立之年,需要考慮的自身因素有很多,如婚姻、子女和老人等,本身就分身乏術,再加上高校體制內日常行政管理運行的各種事務性工作,將本來就捉襟見肘的時間和精力再次壓縮;另一方面,時間碎片化造成精力無法快速集中,從而工作效率不高??此啤扒嘟埂眰儫o固定坐班壓力,時間分配相對自由,但實際上除了固定課表的上課時間以外,他們還需要協調備課、科學實驗、與學生溝通等眾多工作,經常性的工作打斷都是習以為常,無法集中大量有效時間,所以也就出現了“白加黑”挑燈夜戰、甚至一周全負荷運轉的工作狀態。

相對于上學期間大塊的充裕時間,“青焦”們有效讀書時間越來越少。而教學科研的工作性質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充電,保持知識的及時補充與更新,保持理性的思考和持續的探索十分必要。所以越來越有心無力,讓他們“負罪感”深重且又無可奈何。

(四)? 外之患——走出交流蒼白無力

由于從上學到留校任教的全過程,“青焦”們一直處于本校這個原生單一的教學科研環境之中,雖然也有研究生時期隨導師出差的部分經歷,而相比于晉升副高職稱的要求卻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土生土長的本校教師,難免會出現教學科研上的“近親繁殖”現象,影響整個大學及其學科的創造力和鮮活力,因此外出交流顯得格外重要。

目前來說,短暫的外出會議、項目合作尚且可以保證,而作為非師范專業類的“青焦”們,不少教學科研方法都是靠導師、師兄師姐的“傳幫帶”,沒有進行系統性的學習和培訓,尤其是在教育學理念以及學生心理學分析方面短板顯著?!扒嘟埂眰?,大多只受到本校層面組織的“速成”級別崗前培訓,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基本靠自主摸索和自身悟性,這顯然與一流高校的師資人才培養模式和效果相差甚遠。

三? “準副高”道路上的一些探索和發現——融愛于教,熱點實踐

青年教師,尤其是即將或已經參加職稱評審的“準副高青椒”,雖然面臨著眾多挑戰和困難,但從目前的高校發展現狀和趨勢來看,試圖去改變大環境并現實,唯有從自身出發,從我做起,把握機遇,抓住主線重點,向“副高”陣地繼續沖鋒[14-15]。筆者認為可以著手從以下幾點準備。

(一)? 以愛寓教,用心工作

時代賦予了“愛”和“責任”新的內涵。古代教育家孔子曰:親其師,信其道。當今教育專家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些都是基于對教育對象本質和特征的科學認識,對學生成長規律的揭示?!皭邸笔墙處熥罨镜穆殬I操守,用愛去對待自己的工作,無論是教學還是科研。以經典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為例,片中的音樂教師老馬對自己班的問題學生不離不棄、堅持不懈的引導,用愛和靈魂去碰撞每一個學生的內心深處,使人們感受頗深,不能平靜?!敖虝旧砭褪橇夹幕睢?,所以要對得起自己,更要對得起學生,馬虎不得,要用自己的熱情去對待每一個工作瞬間,且行且珍惜。

(二)? 聚焦熱點,底層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既然后疫情時代的教學科研潮流已紛沓而至,“青椒”們就要推波逐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將熱點焦點挖掘出來形成符合時代潮流的教學科研應用案例,豐富教學資源的同時,更提升了自我。另外,信息化新技術手段也要敢于嘗試,雨課堂、微課短視頻、慕課等眾多資源不僅要發動教師團隊,更要運用到更多的學生交流和反饋中去,力爭面向學生共同建設[16]。

當前不少“青椒”追求“短平快”的綜合研究,走高產出回報的捷徑,而這恰恰忽略了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作為教學科研靈魂的自主創新能力才是修煉內功、硬功的根本,因此,做科研要從基礎研究做起,力求還原和探尋概念和技術的“本源”,不能人云亦云,從問題的底層入手,積淀自主創新的能力和自信,讓學生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 團隊出擊,查缺補漏

當然科研優勢一樣的,熱愛科研本身的同時,也要學會團結協作,形成團隊合力,尤其是作為“青椒”能帶研究生的數量有限,這就要充分發揮本科導師制的優勢,讓本科生動起來,把工作分配給他們,讓他們去“第二課堂”歷練,從而能夠互惠雙贏。另外,團隊合作并不只是一味地發揮優勢集中,也要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前一階段,我校各黨支部組織召開的民主生活會,以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式對青年教師進行對癥下藥,讓他們“出出汗,紅紅臉”,極大地鼓舞了“青椒”們的斗志和士氣,當然此類優勢做法也可以延伸到我們的教學科研工作中。

(四)? 成果積累,勞逸結合

不少“青椒”認為自己干了不少工作,成果產出卻不盡人意,因此養成一個適時打結的好習慣十分有必要。平時將自己的教學科研體會或一點靈感按一定階段節點記錄和整理下來,這些今后將成為形成高水平專著、論文以及專利、教案的第一手資料。久而久之,再也不用擔心被“deadline”逼著交文檔的窘迫,發愁肚里的墨水倒不出來的尷尬,而且個人的成果產出也有利于我們保持對教師職業工作的長久熱情和興奮。

最后就是勞逸結合,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多去戶外活動,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也是沖擊“副高”陣地的根本保障,新冠疫情告訴我們,加強身體素質,提升自身抵抗力很有必要。

四? 結束語

后疫情時代的大幕已經逐步拉開,“青椒”們雖然身負重擔,卻仍能勇往直前,堅持不懈,“路漫漫其修遠兮”,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之下,終有一天能將“準副高”變為期待已久的“副高”職稱,解決“青焦”危機。

參考文獻:

[1] 孟璇,柴國榮.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困境與發展路徑探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28):46-49.

[2] 陽婭.后疫情時代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師能力提升的思考[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11):180-182.

[3] 陳小滿,樊小冬.“非升即走”制度下高校青年教師學術社會化的困境研究[J].現代大學教育,2022,38(2):104-111.

[4] 羅興軍,曹雪梅,鄭力梅.有效提升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5):223.

[5] 孫麗.后疫情時代高?;旌鲜浇虒W模式探索——基于城市經濟學課程教學實踐[J].高教學刊,2021,7(32):12-16.

[6] 王雪梅.后疫情時代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探析[J].廣西職業師范學院學報,2021(2):101-108.

[7] 馬艷霞,胡椿.PCK視角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知識及能力發展探析[J].大理大學學報,2020(5):99-104.

[8] 高娟.后疫情時代混合式學習路徑探析——基于疫情期間線上學習調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1(17):101-103.

[9] 李歡歡.抗疫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新路徑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20,17(13):152-154.

[10] 徐徐,朱華兵.“互聯網+”時代青年教師師德素養養成路徑[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11):89-91.

[11] 李學書,李愛銘.“雙一流”高校青年教師發展困境及其化解之道——基于場域理論視角[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10(3):62-70.

[12] 欒兆云.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師學術發展管理的現實困境與紓解策略[J].中國高??萍?,2021(3):23-28.

[13] 陶成武.“青椒”困境下的高校青年體育教師成長路徑抉擇[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26(3):7-8,11.

[14] 崔苗.從“青椒”困境看高校青年教師的學術境遇與突圍路徑[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9(5):49-54.

[15] 陳娟,張永宏.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水平提升策略研究——基于教師專業發展的視角[J].2013,5(4):90-94.

[16] 管青軍,余偉健,王平,等.關于高校青年教師如何提升教學能力的幾點看法[J].科技資訊,2020,18(12):104-105.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應用實踐內驅,教材慕課牽引的《地理空間數據庫》混合式教學改革與實踐”(2021SJGLX29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顧及道路環境的慣性導航運動特征智能標注和匹配方法研究”(42201493);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瞄準‘強基塑能鑄魂的多線程地理信息系統課程高階思政建設研究”(JXYJ2023C031)

作者簡介:李翔(1987-),男,漢族,河南鄭州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地理信息工程教學與科研。

猜你喜歡
后疫情線上教學青年教師
如何指導青年教師上好一節數學達標課
人民幣國際化面臨“后疫情”機遇(經濟茶座)
特朗普強勢開啟“后疫情”競選集會
“后疫情”時期,關于教育問題的幾點思考
“后疫情”時代,中國自行車產業的藍圖與現實
青年教師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互聯網+”背景下中國飲食文化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
線上教學發展狀況與虛擬社群維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混合式教學探討
引導青年教師走專業化成長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