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位一體科創型測繪類研究生培養體系創新與實踐

2024-04-18 07:57翟敏劉尚國劉國林
高教學刊 2024年38期
關鍵詞:四位一體協同育人培養模式

翟敏 劉尚國 劉國林

摘? 要:自然資源高質量發展對科技創新提出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對測繪從業人員工程實踐和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出新的要求。以山東科技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創新與改革為例,分析當前測繪類研究生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思政-課程-平臺-團隊”四位一體的科創型測繪類研究生人才培養體系,以課程思政為引導,以科研支撐課程創新,以平臺支撐實踐創新,以團隊支撐多方位指導,以求解決目前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思政教育、實踐與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實現科創型測繪類研究生的人才培養,為新時代測繪行業科創型測繪人才的培養提供可參考的教育改革途徑。

關鍵詞:測繪類;科創型;四位一體;協同育人;研究生;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C96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S2-0053-04

Abstrac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has put forward unprecedente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actitioners. Taking 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l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l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d puts forward a scientific and creative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system of "ideology - curriculum - platform - team", with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s the guide, scientific research supporting curriculum innovation, platform supporting practice innovation, and team supporting multi-directional guidance. It aims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realize the talent train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urveying and mapping graduate student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scientific and creative mapping talents in the new era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dustry.

Key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four in one; cooperative education; graduate student; training mode

當前,我國正在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努力奮斗,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為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急需造就一批“理想信念堅定、專業知識扎實、實踐技能精湛、科創能力突出”的測繪高端人才[1-4]。如何緊緊圍繞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信息化測繪、對地觀測與導航、自然資源監測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培養以測繪為主的多學科交叉的科創型測繪人才,成為新時期測繪教育工作的挑戰[5]。結合學校辦學特色,本文圍繞著新時代對測繪類研究生提出的新要求,開展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研究生培養體系的創新與改革,構建了“思政-課程-平臺-團隊”四位一體測繪學科人才培養體系,強化科教深度融合,切實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一? 科創型測繪類研究生培養現狀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各行各業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研究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6]。研究生的培養要堅持需求導向、創新引領和改革驅動,增強研究生的使命感責任感,全面提升知識創新和實踐創新能力。研究生教育肩負著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創新創造的重要使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自然資源高質量發展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新時代的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提出了新的課題,也對從業人員的工程實踐和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7-8],研究生培養目標也需要做出相應的改變,以適應新時代所面臨的新形式和新變化。

通過調研發現,目前測繪類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仍存在幾個關鍵問題。

1)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存在“兩張皮”問題。研究生的思政教育是實現研究生“拔節孕穗”到“開花成熟”順利過渡的根本途徑[9],目前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主體單一、教育過程不連貫,思政教育未能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對時代重任和測繪精神領悟不深。

2)課程體系不適應。課程教學重知識傳授、輕科創能力培養,表現為研究生實踐機會少,實踐能力不足,存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不緊密的現象,課程體系不能適應自然資源高水平時空信息服務的需求,在校期間所學知識無法適應測繪行業對工程實踐能力的實際需求。

3)科創能力有待提升。表現為創新精神匱乏,對新興學科了解較少,科學交叉能力薄弱。同時存在研究成果不落地,與國家、區域戰略需求對接不緊密,對接最新科技進展較少等問題,測繪類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未能適應世界科技強國對測繪科創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 四位一體科創型測繪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探索

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主要途徑,是應對全球人才競爭的基礎布局。山東科技大學建校于1951年,是山東省重點建設的5所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之一。山東科技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是學校優勢學科專業之一,2003年獲批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為B等級,已為國家培養了4 000多名測繪專業技術人才。

對研究生而言,科研創新能力是面向未來行業需求必備的素養。針對科創型測繪類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所在團隊遵循“需求導向、創新引領、改革驅動、科教融合”的培養思路,對接學校辦學定位,依托多項教改項目,在測繪學科研究生培養方面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實踐,構建了“思政-課程-平臺-團隊”四位一體科創型測繪類研究生人才培養體系,面向科技興國、人才強國戰略需求,強化科教深度融合,為自然資源高水平時空信息服務和新時代測繪行業智能化轉型升級提供充足的人才和技術保障,如圖1所示。

所謂“四位”,是指“思政引領、搭建課程、強化平臺、創建團隊”并行,為科創型測繪學科人才培養體系運行提供支撐:打造了“厚植大國工匠內涵的新時代測繪精神”的思政陣地,基于“熱愛祖國、忠誠事業、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傳統測繪精神,凝練“珠峰測高精神、深海探測精神、大洋科考精神”為代表的大國工匠精神,筑牢“思政育人”之根基;搭建“通識維度-專業維度-拓展維度-提升維度”四級進階研究生課程體系,規范核心課程設置,打造精品示范課程,推動優質資源共享,促進信息化教學手段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筑牢“課程育人”之根基;強化了“科教協同發展、創新示范引領”的科研教學平臺,打造“科研-實踐-教學”融合進階模式,以大平臺、大項目提高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筑牢“平臺育人”之根基;創建了“政、產、學、研、用”的測繪研究生科創團隊,圍繞多主體、多要素的“協同創新”培養模式,以高精尖為方向搭建老中青合理搭配、產學研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團隊,筑牢“團隊育人”之根基。

所謂“一體”,是指在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背景下,面向科創型測繪類人才的迫切需求,堅持“厚植大國工匠內涵的新時代測繪精神”思政理念,以需求為導向實現“政、產、學、研、用”融合,構建科創型測繪學科人才培養體系。

1? 打造“厚植大國工匠內涵的新時代測繪精神”的思政陣地

凝練在“測大江南北、繪錦繡河山”等科研服務領域取得的顯著成效,具體包括珠峰測量[10]、北斗衛星導航、嫦娥定軌[11]、“奮斗者”號深海探測[12]、大陸架劃界勘測[13]、大洋極地科考等大國工程測繪,以及國家海上搜救環境保障服務平臺建設、船載多傳感器綜合測量系統南海示范應用、“桑吉號”溢油海洋災害監測、綠潮監測與漂移預測信息平臺建設、京津冀霧霾生態環境監測等測繪信息服務工作[14],利用優秀科研成果反哺課程思政建設。融合新華網、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青年網、大眾日報和光明日報等媒體對山東科技大學科研成果的廣泛報道,利用積極的社會輿論導向激發學生的專業志趣和創新動力。

開展名家講壇、智“繪”講堂、“大國工程”等系列杰出校友高水平學術報告,凝練大陸架劃界、深海探測、衛星遙感應用等領域取得的優秀研究成果,反哺課程思政建設。邀請院士、校友講述珠峰測量的經歷、分享“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交會的歷程、講解“天問一號”“嫦娥四號”的相關測繪技術,展現對“熱愛祖國、忠誠事業、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測繪精神的堅守。依托“大國工匠精神”“測繪精神”,打造“經緯藍圖文化工程”,弘揚以珠峰精神、北斗精神、嫦娥精神等為依托的“厚植大國工匠內涵的新時代測繪精神”,堅定科技興國、測繪報國的理想信念。

(二)? 搭建“通識維度-專業維度-拓展維度-提升維度”四級進階課程體系

聚焦行業技術發展,融合科研成果,優化教學內容,基于“夯基礎、重實踐、聚前沿、促創新”的核心理念,培育省級優質課程、教學案例庫、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推動信息化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創新“教-學”雙向驅動的信息化教學;共同搭建起“通識維度-專業維度-拓展維度-提升維度”四級進階課程體系(圖2)。通識維度以夯實理論基礎為要求,優化核心課程設置,培育了省級優質課程、教學案例庫、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基于“持續創新,終身學習”的培養目標,將自然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自然辯證法概論、現代測量數據處理等課程,貫穿碩博培養始終,強化測繪科創人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維度以注重課程實踐為手段,設計了“實踐課-生產實踐-科研實踐-學術活動”的多元化、多層次、多維度的課程體系,強化學術型碩士的理論教學與科研實踐相結合,推動專業碩士的實驗教學與實踐教學相承接。拓展維度以聚焦科創前沿為重點,舉辦學術會議、培訓講座,聘請業界專家定期參與專業課程教學;搭建學術交流平臺,聚焦重大科研成果,掌握行業前沿科技,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學術訓練活動,激發學生創新思想,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提升維度以促進科創為目標,利用優秀創新成果引導創新能力培養,實現由思政育人和課程育人到平臺育人和團隊育人的無縫銜接;重點支持研究生參與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著力提升研究生的原始創新能力。

“互聯網+”背景下積極推動信息化技術、網絡技術、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助力科創型測繪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培育省級優質課程和教學案例庫,打造省級平臺在線課程,推動優質在線課程的共建共享。以信息化技術為載體,加強在線課程建設,開展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打造“教-學”雙向驅動的新型教學關系,基于網絡教學平臺,設計課前引導、課中指導、課后督導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探究學習,以“教”促“學”。結合翻轉課堂和研討式教學策略,給予學生充分的主動權,自主選題,加強交流,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弊端,更新教學內容,以“學”促“教”。

(三)? 強化“科教協同發展、創新示范引領”的科研教學平臺

發揮“校所、校企、校地、校校、校政”協同共建機制,以測繪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支撐平臺,打造了“實驗中心+綜合實驗場+實踐基地”的“校內+校外+海外”一體化實踐能力培養與科研創新平臺,推進科教深度融合,優化科創環境(圖3)。依托測繪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自然資源部海洋測繪重點實驗室等校內平臺,鼓勵學生參與研發海底地形測量關鍵技術及裝備、國產系列高分衛星處理系統等校內創新實踐;加強與省內外測繪、海洋、國土等科研和生產單位以及相關高新技術企業的科研合作,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協同發展”的原則,加強人才培養、相互合作和技術交流。通過聯合培養研究生,“請進來”校外導師參與研究生培養為著手點,讓校內與校外導師、學校與聯培基地建立實質的業務往來,在培養研究生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協同育人機制,促進“產、學、研、用”的有效融合。強化國際化建設,加強對外聯合培養研究生,與國外高校、研究中心等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鼓勵學生“走出去”“多交流”,提升國際學術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 構建“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科產教研深度融合育人機制

創新以“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為核心的高層次產教深度融合團隊人才培養體制,搭建“以需求為導向、以項目為陣地、導師擔當軍師、博碩勇做先鋒”的團隊育人和“早進團隊、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的“三早育人”方式(圖4)。依托學院頂層設計,相繼成立了現代測量數據處理、衛星定位導航、礦山測量和移動測量和海洋智能導航與感知等多個教學科研團隊,以“科教融合、協同育人”為培養目標,搭配教授與青年教師“一帶一”體制,形成了一批以高精尖為方向、老中青合理搭配、“產學研”結合的高水平復合型人才團隊。

創新“三早育人”方式,通過舉辦創新競賽、設立創新創業專項資金、開放實驗室等方式,由教師提供軟硬件資源,吸引志趣相同的研究生進入團隊;結合科研項目、學科競賽等,有效促進科教產教融合;以導師做軍師、以項目為陣地,教師、博士和碩士形成研究方向相對穩定的教學科研團隊。由學習知識到參與項目,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同時為科研團隊提供支撐,提升團隊成員的創造性和主動性,實現測繪研究生科學思維能力的提升和科學研究素養的培養。

三? 結束語

目前,“思政-課程-平臺-團隊”四位一體科創型測繪類人才培養模式已經進行了較長時間的探索與實踐,期間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及服務社會的能力顯著提升,大批優秀畢業生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研發、嫦娥定軌等重大項目中,以及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貢獻才智、建功立業。研究生科創能力的培養有效促進了學科建設,教學改革效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最高層次,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苿撔蜏y繪類人才的培養方案應面向國家發展戰略需求、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繼續創新和改革。如何促進研究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切實提升研究生教育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為自然資源高水平時空信息服務和新時代測繪行業智能化轉型升級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和技術保障,是一個需要持續探索的話題。

參考文獻:

[1] 王志剛.加強自主創新 強化科技安全 為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提供強大科技支撐[N].人民日報,2020-04-15.

[2] 陳勁,黃海霞.建設科技創新強國理論與實踐探索[J].中國科技論壇,2018(1):7-15.

[3] 宋純鵬.擴大創新型人才資源強化研究生培養質量[N].人民政協報,2019-05-29(10).

[4] 寧津生.測繪科學與技術轉型升級發展戰略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9,44(1):1-9.

[5] 陳俊勇,黨亞民,張鵬.建設我國現代化測繪基準體系的思考[J].測繪通報,2009(7):1-5.

[6] 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009/t20200921_489271.html?eqid=a8d857e20000080900000006642a8b3c.

[7] 李德仁,張過,蔣永華,等.論大數據視角下的地球空間信息學的機遇與挑戰[J].大數據,2022,8(2):3-14.

[8] 閆利,李建成.測繪類專業的“新工科”建設思考[J].測繪通報,2020(12):148-154.

[9] 宗惠,羅鳴令.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建構的四重維度[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9):178-181.

[10] 校友陳景濤、王海濤、王盼龍參與完成中國珠峰測量任務[EB/OL].http://www.sdust.edu.cn/info/1034/7287.htm.

[11] 校友劉召芹參與完成嫦娥五號任務[EB/OL].http://www.sdust.edu.cn/info/1034/9424.htm.

[12] 你知道嗎,坐底馬里亞納海溝的“奮斗者”號,研發團隊只有十幾個人……[EB/OL].(2020-12-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6748356622166672&wfr=spider&for=pc.

[13] 山東科大陽凡林:他的成果為大陸架劃分提供更精準數據[EB/OL].(2020-07-2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3546468886669444&wfr=spider&for=pc.

[14] 劉艷杰,韓洪爍.山東科技大學:“小團隊”緣何頻出“大成果”[N].光明日報,2021-01-09.

基金項目: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優質課程建設項目“現代測量數據處理”(SDYKC19082)

第一作者簡介:翟敏(1991-),女,漢族、山東泰安人,博士,講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現代測量數據處理理論及其應用。

猜你喜歡
四位一體協同育人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推進“四位一體”土地制度改革
學習“四位一體”教學法,全面推行主體教育
服務地鐵工學結合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職院校創客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由“依附”走向“聯動”:學校與政府協同育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