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業振興形勢下貴陽市基層種子管理機構發展思路

2024-04-18 14:21譙莉萍王德甫李傳浩陳瑤陳紅遠蘇曉會
南方農業·下旬 2024年1期
關鍵詞:能力建設

譙莉萍 王德甫 李傳浩 陳瑤 陳紅遠 蘇曉會

摘 要 種子管理機構是各級農業農村行政部門專門承擔種子和種業事務的直屬事業單位,為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實施種子管理和發展現代種業提供技術管理服務。為了促進基層種子管理機構可持續發展,對貴州省貴陽市市級及縣級種子管理機構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結合種業振興行動的重點環節和目標任務,對基層種子管理站提出明確工作定位,理順職責職能;轉換角色,壯大管理隊伍;強化能力建設,提升管理服務水平等發展思路。

關鍵詞 種子管理機構;種業振興;能力建設;貴州省貴陽市

中圖分類號:F324.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2.038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蘊含著農業高科技,關乎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生產。2021年通過的《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提出,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控風險,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種子作為一種特殊的產品,其宏觀管理涉及品種、種子、信息、組織(主體)、過程等復雜內容,需要有專業機構利用專業能力提供可靠的結果作為管理的依據[1]。在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中,貴州省貴陽市種子管理機構充分發揮服務現代種業發展和提供種業管理技術的作用,周密安排、強化舉措,聚焦“保、育、繁、選、檢、推”6個關鍵環節,為種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要素保障,逐步構建了種業全產業鏈生態閉環,種業發展取得突破。本文分析貴陽市種子管理機構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結合種業振興行動提出今后機構建設及發展的思路。

1 機構設置及職能

1.1 機構設置

貴陽市及下轄10個縣(區)的種子管理職能由農業農村主管部門下屬事業單位或局內設科室承擔,均為非獨立法人機構。名稱包含“種子站”的機構只在貴陽市本級、烏當區、開陽縣設立,如貴陽市鄉村振興服務中心種子發展服務站、烏當區鄉村振興服務中心種子發展服務站等;其他8個縣(區)為具有種子管理相關職能而無專門機構和名稱的部門,如息烽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推廣科、修文縣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農推科負責種子管理工作。

1.2 基本職能

貴陽市市級種子管理機構職責為開展種子質量檢驗檢測、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負責現代種業產業體系建設事務性工作,協助做好種子監督管理技術保障工作。種子管理的行政職責由種植業管理處承擔,負責農作物種業發展政策規劃、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及救災備荒、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和管理,監督管理農作物種子、種苗工作等涉及種子管理的相關職責。下轄的10個縣(區)行政、事業職能基本未明確分開,但是職責職能都不同程度地偏向試驗推廣技術服務,如息烽縣相關部門負責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示范和推廣,農作物種子生產及經營備案服務;花溪區相關部門負責新品種的引進及試驗、示范、推廣;南明區相關部門負責開展農作物新品種引進、選育、小區試驗、生產試驗和區域試驗等種子事業服務工作。云巖區、觀山湖區的相關部門沒有具體的種子職責。

2 種子管理機構存在的問題

2019年,政府進行機構改革,在機構設置上將種子管理分為行政管理、綜合執法和技術支撐3個部分,種子事業管理服務體系基本保留[1]。在此背景下,市級層面,貴陽市種子行政管理劃歸種植業管理處,種子事業管理服務由貴陽市鄉村振興服務中心的內設部門種子發展服務站承擔,由于種植業管理處負責全市種植業、農藥、種業等工作的統籌規劃和行政管理,加之種業工作專業性極強,大部分工作實際都委托授權種子站承擔;縣級層面,大多數縣級種子管理站被撤銷,農作物種子管理職能分解后由相應的行政科室或技術推廣部門承擔。種業振興行動把畜禽、漁業、水果等產業的種業發展納入種業事業服務范圍,工作量大,專業性強。由于基層種子管理職能分散、涉及管理部門多,導致省、市、縣(區)種子管理業務上下對接不順暢,上級交辦的業務工作傳達到基層需要多個部門承接,牽頭部門要花費大量精力統籌調度,工作完成的質量和效率不高。

2.1 行政與事業管理職責職能不清

貴陽市市級層面對種業行政管理、事業管理、綜合執法做了明確的職責劃分,其中行政職能應由局種植業管理處承擔。但是由于人員不足和不具備專業技術能力,實際工作中種子站不僅要負責種業發展的管理服務,而且要承擔除種子經營許可證辦理外的其他所有行政工作。10個縣(區)在種子管理方面的行政和事業職能區分不嚴格,存在只有行政職能或事業職能的情況,或者行政、事業職能分設,實際工作都由有種子管理職能的事業部門全部承擔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種子管理事業部門既要負責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評審、基地檢查、市場監管、質量檢驗、糾紛調解、試驗示范、信息監測、統計服務及救災備荒種子儲備等具體工作,又要承擔種業振興任務的落實和推進地方現代種業發展的重任,還要直接為基層農民提供各個環節的技術和保障服務,實際工作已經遠遠超出職責范圍[1]。不僅工作量大,而且一些工作的專業性較強,在與其他產業部門尚未形成良性協作機制的情況下,出現互相推諉、工作推進困難等問題。

2.2 種子管理機構缺位,人員、經費不足

貴陽市為貴州省省會,具有企業、科研單位及種業人才較多的優勢,承擔著引領全省種業創新發展、打造種業高地的重任。而種子管理機構不健全、不穩定;管理人員不足、年齡結構老化,推進現代種業發展的基層組織力量薄弱。貴陽市及下轄10個縣(區)負責種子管理工作的部門有職能有牌子的3個,有職能無牌子的8個。全市在崗人員44人,其中高級職稱9人、中級職稱13人、初級職稱2人、管理人員10人;在崗人員最多的是貴陽市種子站,有10人;4個縣(區)有在崗人員4~6人,其他6個縣(區)有2~3人。工作人員50歲以上占總人數的36.3%,40~50歲的占34%,老齡化現象嚴重??h(區)種子管理隊伍人員極不穩定,借調換崗頻繁,專職從事種子管理工作的縣(區)管理人員只有7人,近84%的人員身兼多項工作。除了人員少,隊伍不穩定,由于財政資金投入不足,辦公設施、交通工具等方面的需求也得不到保障,給相關工作的開展造成阻礙。

2.3 種子管理機構缺乏相應的管理服務能力

《種業振興行動》明確了分物種、分階段的具體目標任務,提出要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創新攻關、企業扶優、基地提升和市場凈化五大種業振興行動[2]。這要求各地區緊扣當地農牧漁業發展需要和優勢,合理規劃產業區域布局,在種業關鍵環節、人才、行業服務、金融保險等方面給予支持,整合部門、企業、科研院校等力量分類推進任務落實。同時,要創新科技發展,廣泛應用現代化手段推動種業育種、種子生產、種子監管、種子推廣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然而,基層種子管理站作為實施種業振興任務的執行者和管理服務者,現有的種業管理水平和技術服務能力滿足不了以上發展需求。

3 種業振興新形勢下種子管理機構的機遇與發展

3.1 職能定位

種子管理機構是各級農業農村行政部門專門承擔種子和種業事務的直屬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能是為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實施種子管理和發展現代種業提供技術支撐,完成行政科室委托的各項工作及臨時性任務[3]。

3.2 發展機遇

《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并將修改《種子法》列為重點任務,強調將種業振興行動納入糧食安全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一同考核監督,落實黨政同責要求[4]。要強化基層種業管理隊伍建設,有專門機構的要進一步配強力量;沒有專門機構的則要明確主責主抓機構,完善設施裝備條件,落實必要的運行經費,設置專門部門或機構開展種質資源普查保護、良種試驗示范、檢驗檢測和執法監管等工作。2021年修改的《種子法》從良種創新體系制度、種子全程監管制度、種子質量監管和執法監督管理制度、現代種業安全保障制度4個領域進一步完善了種子管理職能的法律淵源;《貴州省農作物種子條例》也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農作物種子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強種子管理隊伍建設。在現有政策的支持下,種子管理機構的法律地位得以強化,為種業振興提供了發展機遇。

3.3 發展思路

3.3.1 明確工作定位,理順職責職能

種子管理的工作定位是“種業發展服務支撐和種業管理技術支撐”。全面服務現代種業發展是種業振興背景下種子管理工作的重點,要對照種業振興行動厘清和強化種子管理職能,因地制宜細化職能定位。1)分設種子行政和事業職能,把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利用、農作物育種引導和服務、良種繁育服務、種子檢驗、現代種業發展服務等納入種業事業管理范疇。2)明確市級和縣級的新增職能,各司其職,形成聯系緊密、上下貫通的高效工作新體制新機制。具體來說,縱向上要在省、市、縣(區)之間建立直接溝通渠道;橫向上要與畜禽、漁業、水果等產業部門建立工作聯系機制。通過進一步理清種子行政和事業職責職能,完善委托授權相關流程,確保種子管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規要求。

3.3.2 轉換角色,壯大管理隊伍

1)市級應建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種子管理機構,按照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科研育種服務、良種繁育服務、良種試驗示范、種子檢驗檢測、種業信息服務、市場監管等職能需求配備專業人員,合理設置種子管理機構的內設部門,健全市級種業事業管理體系。2)縣級可以不設立獨立法人的種子管理機構,但要設專門的有“種子站”名稱的部門,比照市級種子管理機構職能,配備專門人員負責本區域相關工作,保持人員穩定,人員數量根據各縣(區)工作需求,至少保證3人以上。3)除日常工作經費開支保障外,市縣兩級要把種子管理專項工作經費納入每年財政預算,用于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種子質量檢驗檢測、辦公設備購置、車輛保障、項目建設等。4)把種子管理隊伍建設、資金保障等納入糧食安全和種業振興行動進行考核。

3.3.3 強化能力建設,提升管理服務水平

種業事業管理要建立在服務、促進、有為的基礎上,管理能力必須專業、規范、明確[5]。在提高服務水平方面,應重點提升專業技術能力、集成創新能力、推廣應用能力、檢驗檢測能力和宣傳培訓能力。1)結合各地種業發展實際,與高校、科研單位建立高層次管理人才培訓機制,定向培養高級管理人才,利用人才政策積極引進高素質高水平專業人才。同時,加強業務骨干培訓,通過到上級部門跟班學習,基層掛職,與科研單位、種業企業聯合申報項目等方式,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專業技術干部隊伍。2)加強與科研院校聯合,建立種業專家庫,在項目建設、示范推廣、品種鑒定評價、培訓等方面提供更加專業的技術支撐。3)通過“良種+良技+良機”的有機結合,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展示示范網絡,將技術研發、示范推廣、生產實踐各環節有機銜接;同時利用信息化技術、智能手段提升對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效能,不斷提升種子管理人員的集成創新能力,提高服務水準。4)建立健全市級種子質量檢驗機構,重點開展水分、凈度、發芽率、品種純度等常規檢測,提升種子質量檢驗能力,為品種安全、種子質量安全提供技術保障,為種子認證的推進做好服務。5)加強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種子認證、生物育種及種業政策宣傳引導,指導行業協會建立誠信監督體系,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企業的保護和維權意識,提高種子質量水平,引導、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信,支巨振.中國種業管理服務和技術支撐體系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22.

[2] 唐仁健.全力以赴推進種業振興[EB/OL].(2021-09-08)[2023-10-21].http://www.moa.gov.cn/xw/zwdt/202109/t20210908_6375935.htm.

[3] 牛占華.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改革[N].人民日報,

2018-05-25(7).

[4] 毛秀榮.達州市種子管理站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青海農技推廣,2022(1):25-26.

[5] 鄧明瑞.慶陽市種子管理機構的弊病分析及改革構想[J].中國種業,2018(8):14-16.

(責任編輯:張春雨)

猜你喜歡
能力建設
應對“寨卡”疫情的幾點體會
黨刊記者能力建設思考
高校圖書館智庫能力建設探究
建筑施工企業市場營銷特點與營銷能力建設
嵌入心理契約的館員知識服務能力建設研究
試析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政府公共危機管理能力建設
關于新形勢下提高組工干部能力的思考
淺析如何做好民生檢察服務熱線工作
社會組織能力建設的總體方向與具體路徑
審計人員職業發展與能力建設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