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寧縣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及在防風固沙中的應用

2024-04-18 21:01何海龍
南方農業·下旬 2024年1期
關鍵詞:防風固沙對策

何海龍

摘 要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是我國北方的一個重點生態縣,近年來致力于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以應對該地區日益加劇的風沙侵蝕問題。為給推動豐寧縣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依據,探討了豐寧縣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現狀,分析其在防風固沙方面的應用與實際效果,并指出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 林業生態工程;防風固沙;對策;河北省豐寧縣

中圖分類號:S775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2.077

隨著自然資源的逐漸稀缺及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風沙侵蝕已成為當今威脅土地生產力和生態平衡的重要問題之一。在這一背景下,林業生態工程作為防風固沙的一種重要手段備受關注。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豐寧縣)地處我國北方干旱半干旱區域,是典型的黃土高原生態脆弱區。該縣氣候干燥、少雨,年降水較少且分布不均勻,土地沙化、風沙侵襲嚴重,是國家重點防沙治沙區域之一。長期以來,豐寧縣為應對這些挑戰,積極探索生態保護與恢復之道,尤其是在防風固沙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與研究,并取得顯著成效[1]。本文旨在探討豐寧縣林業生態工程在防風固沙領域中的應用與效果,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對策,研究成果可為豐寧縣林業生態工程可持續發展提供實踐經驗和決策參考,有助于在全國范圍內推動防風固沙工程的建設,促進生態系統的恢復。

1 豐寧縣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現狀

近年來,豐寧縣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方面采取了多項關鍵措施,包括加大投入力度、加強森林保護和植被恢復等,均已取得顯著成效。豐寧縣深入貫徹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施“生態立縣”戰略,堅持以“林”為綱,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累計投入超過10.6億元。1)通過推進五大森林增長工程,現有林地總面積達50.80萬hm2,森林覆蓋率從54.50%提高至58.13%;并通過實施森林村鎮建設工程,培育了150多個綠化美化示范村和19個省級森林鄉村。2)打造了11處生態公園,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2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82 m2。3)國土綠化建設工程覆蓋張承壩上造林、千松壩林場造林、京冀水源林等重點林業工程,已完成3.4萬hm2的營造林,全民義務植樹85萬株,飛播種草0.2萬hm2,治理退化草地1.13萬hm2,處理了48處受損棄置地,道路綠化率達94.82%,水岸綠化率達87.05%,農田林網控制率達80.01%。4)實施森林質量提升工程,完成

1.39萬hm2的營林撫育工作。并且廣泛開展生態修復工程,包括濕地保護、草原生態修復等,打造“旅游名縣”,建成了豐寧國家森林公園、豐寧海留圖國家濕地公園、小壩子國家沙漠公園等多個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地。以上舉措全面改善了豐寧縣的生態環境,并提升了綠色發展水平。

在此基礎上,豐寧縣還采取了護林防火、封育禁牧、林長制、古樹名木保護等措施,使得森林覆蓋率較2000年提高了30個百分點。這些舉措不僅改善了空氣質量,還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減少密云、潘家口水庫入庫泥沙158萬t。林地蓄水能力也不斷增強,新增植被可涵養水源3 300萬t,每年穩定向京津輸送水2.59億m3。林業經濟也蓬勃發展,發展特色經濟林和林下經濟面積分別達到10.80萬hm2和0.23萬hm2,總產值高達9.93億元。此外,在環境質量方面,2020年豐寧縣的空氣質量指數為3.38,穩居全市第一;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城鄉飲用水合格率、地下水水質合格率也均達到100%[2]??梢?,豐寧縣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成就顯著,為當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品質和健康保障。

2 豐寧縣林業生態工程在防風固沙中的應用

為了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豐寧縣積極開展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工作,主要包括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千松壩林場造林、京冀水源林、外援造林和張承造林等項目,累計完成營造林9.13萬hm2,

森林覆蓋率由54.50%提高到58.13%。這些項目在防風固沙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為該縣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豐寧縣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在防風固沙的應用中,主要有以下幾種措施。

2.1 高寒造林

豐寧縣全域大部分為高寒地區,由于海拔較高,氣溫較低,且氣候干旱,該縣通過人工或自然方式,種植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樹種,形成了具有防風固沙功能的植被覆蓋。1)針對高寒地區的地形、氣候和土壤等條件進行詳細的調查和評估,隨后針對不同地區的特點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耐寒、耐干旱的樹種,如云杉、紅松、冷杉等,這些樹種能夠有效地抵御寒冷和風沙的侵襲[3]。2)進行科學合理的選地造林。選擇地形適宜、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區域進行造林,確保樹木能夠順利生長。通過實施大規模的樹木種植計劃,將選定的樹種有序地引入高寒地區。3)豐寧縣還實施了科學的護林管理措施,包括定期的樹木修剪和護理工作,以促進樹木健康生長,提高樹木對風蝕的抵抗力。

2.2 針闊混交

豐寧縣的林業生態工程中,針闊混交是一種重要的防風固沙措施。針闊混交指的是在特定區域內,同時種植針葉樹和闊葉樹,以達到更好的防風固沙效果[4]。針葉樹種如松樹、云杉等具有深根系統和茂密的樹冠,在風沙侵蝕時能夠有效地阻擋風沙、降低風速、減少沙塵的危害;闊葉樹種如榆樹、柳樹等具有較為茂盛的葉片,能夠在針葉樹的基礎上提供更加密集的植被覆蓋,進一步減少風沙的侵襲?;旖恢矘湓炝滞ㄟ^針葉樹與闊葉樹相互配合,共同形成了更為穩固和多樣化的植被結構,有助于降低土壤侵蝕,減緩風沙的擴散速度。在實際應用中,豐寧縣通過科學的樹種搭配和種植布局,在防風固沙的關鍵區域內進行針闊混交的植樹造林工作。

2.3 林草間作

林草間作是豐寧縣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另一種重要的防風固沙措施。這種方法是將樹木與草地相結合,在林地插播或鋪設草本植物,以增加植物多樣性和植被覆蓋度,從而提高防風固沙的效果。林草間作結合了樹木和草地的優勢,樹木在防風固沙方面具有穩固土壤、減緩風速的作用,而草地則能夠有效地覆蓋土壤表面,防止土壤風蝕,降低風沙的侵襲程度。兩者結合起來能夠共同發揮更好的防護作用。豐寧縣通過科學的植被配置和種植管理,將樹木和草地有機結合,實施林草間作。在樹木間或林地間隙播種或鋪設草本植物,增加了地表覆蓋,減少了裸露土壤面積,有效遏制了風沙的擴散。

2.4 梯田工程

為防風固沙,豐寧縣還會實施梯田工程。1)梯田的建設降低了陡坡的坡度,使得原本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坡地變得平緩,降低了土壤侵蝕速度;植被帶狀分布則在坡地上形成了一道道天然的屏障,阻擋了水流的沖刷,減少了坡面受到的侵蝕。2)梯田的構建還有助于增加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減緩水流速度,有助于雨水的滲透和儲存,從而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5]。

3 存在的問題

3.1 風沙侵襲的風險評估不足

豐寧縣林業生態工程在防風固沙的應用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其中對風沙侵襲風險評估的不足是影響防風固沙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豐寧縣林業生態工程的防風固沙效果主要通過相對風蝕系數、遙感數據和模型模擬等指標進行評估,這些指標雖然能夠反映林業生態工程對風沙的影響,但是忽略了風沙的動態變化和空間異質性,缺乏實地觀測和監測數據的支撐,不能全面反映風沙的風險程度和分布特征。此外,這些指標也沒有考慮氣候變化、土地利用變化等因素對風蝕的影響,不能預測未來風沙的發展趨勢和可能存在的風險,導致豐寧縣林業生態工程的防風固沙效果評估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和不足。

3.2 缺乏持續性的投入和保障

缺乏持續性的投入和保障是豐寧縣林業生態工程在防風固沙的應用中存在的另一重要問題。1)缺乏持續的資金投入。目前,豐寧縣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家的財政補貼和項目資金,但是這些資金往往不能及時到位,也不能滿足工程的實際需求。同時,由于防風固沙林的經濟效益較低,林農的收入水平較低,導致林農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資金和勞力發展林業。2)缺乏技術與政策保障。豐寧縣的防風固沙林業生態工程還存在一些技術上的問題,如樹種選擇不合理、林帶或林網布局不合理、造林密度不合理等。豐寧縣還缺乏相應的地方性政策要求,如防風固沙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標準、管理制度、責任分擔等。這些政策要求的缺失,導致防風固沙林工程的實施缺乏有效的約束和保障。

3.3 林業生態工程的適應性和穩定性不足

由于豐寧縣地處三北地區,氣候干旱,降水少,土壤貧瘠,林草生長條件較差,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和維護面臨較大的困難和風險。1)豐寧縣部分林業生態工程的樹種選擇和配置不夠科學,沒有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生態需求,導致一些樹種的成活率低、生長緩慢,影響了林業生態工程防風固沙的效果和效益。2)豐寧縣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時間相對較短,部分工程的規劃、設計等環節不夠規范,導致一些工程存在質量問題和安全隱患,如防護林帶的寬度、密度、結構不合理,封禁保護區的劃定、監管不到位等,使得林業生態工程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受到威脅。3)由于氣候變化、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豐寧縣林業生態工程的防風固沙效果可能發生變化,需要不斷調整和適應。但目前豐寧縣林業生態發展經驗不足,面對多變的情況不能靈活應對,不利于防風固沙工作的開展。

4 優化對策

4.1 加強風險監測與評估

為提高林業生態工程的防風固沙效果,豐寧縣要加強對風沙侵襲的風險監測與評估。1)建立風沙侵襲風險評估體系,綜合考慮風沙的發生頻率、強度、范圍、持續時間、影響程度等因素,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對風沙的風險等級進行劃分和評價。2)加強對風沙發生情況的實地觀測和監測,利用現代化的遙感技術,以及無人機、傳感器等先進設備,實時獲取風沙的動態數據,建立風沙的空間分布圖和動態變化圖,為制定防風固沙相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4.2 加大投入與保障力度

為解決豐寧縣林業生態工程中缺乏持續性投入和保障這一問題,可采取以下對策。1)增加防風固沙林業生態工程的資金投入,同時加強對資金的監督管理,確保資金的及時撥付和合理使用。2)加強防風固沙林業生態工程的技術支撐及技術推廣??梢酝ㄟ^加強科研攻關,優化林帶或林網的布局和密度,提高防風固沙效果。同時,要加強技術培訓和推廣,提高林農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促進防風固沙林的規范建設和有效管理。3)完善防風固沙林業生態工程的相關政策要求。明確防風固沙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標準、管理制度、責任分擔等,為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提供政策依據和制度保障。

4.3 提高林業生態工程的適應性和穩定性

針對林業生態工程的適應性和穩定性不足的問題,豐寧縣可采取以下對策。1)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土壤、水源等條件,選擇適宜的林草植被,提高林業生態工程的抗旱、抗寒、抗風、抗病蟲害能力,增強防風固沙效果。同時,應培育高產、優質、適應性強的新品種,滿足林業生態工程的多樣化需求。2)在規劃設計和質量安全方面,應遵循科學、規范、合理的原則,制訂出符合國家標準,并且適應地方條件的林業生態工程規劃方案,并且應加強工程監督、檢查、評估工作,保證工程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3)應根據氣候變化、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及時調整林業生態工程的管理和保護措施,提高林草植被的生長質量和防風固沙效果。

5 結語

在防風固沙領域,豐寧縣的林業生態工程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林業生態工程在維護土地穩定、減緩風沙侵蝕及保護植被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防風固沙是一項長期的、持續性的挑戰,對其需要不斷進行科學研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在未來的防風固沙工程建設中,豐寧縣應繼續積極探索新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模式,加強對植被覆蓋和土地保護的監測與評估,以確保工程措施的持續有效性。同時,加強科學研究,不斷提高對生態系統變化的應對能力,以更好地適應自然環境的變遷。

參考文獻:

[1] 韓春明,張靜.豐寧縣構筑生態屏障呵護碧水藍天[J].河北林業,2018(12):26-27.

[2] 劉宏宇.三北防護林生態效益評價要素分析[J].種子科技,2018,36(5):27.

[3] 張強,李玉靈,劉春海,等.冀北壩上沙化土地沙棘人工林的生態效益[J].林業與生態科學,2022,37(4):355-362.

[4] 劉碩,李品,馮兆忠.京津冀防風固沙植被生態修復研究進展與對策[J].生態學雜志,2019,38(1):

267-274.

[5] 任思博.中國南方山區梯田的水土保持與協調利用智慧:以GIAHS南方稻作梯田為例[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29(2):42-51.

(責任編輯:劉寧寧)

猜你喜歡
防風固沙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關于職工隊伍穩定的認識和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防風固沙植物種類的篩選及樹木種類的選取原則
嫩江沙地固沙造林技術探討
走,找對策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