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林縣營造林技術在森林防火中的應用

2024-04-18 21:01王文斌
南方農業·下旬 2024年1期
關鍵詞:營造林技術森林防火森林資源

王文斌

摘 要 森林火災對生態環境和人類社會造成嚴重危害,西林縣處于廣西北部山區,森林資源豐富,但也面臨較高的森林火災風險。為提高林區防火能力,有效避免森林火災發生,保護生態環境,實現林區可持續發展,以西林縣為例,論述西林縣森林防火現狀,探討營造林技術與森林防火的關系,分析西林縣營造林技術在森林防火的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推廣新技術、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人才培養等對策。

關鍵詞 森林資源;森林防火;營造林技術;廣西西林縣

中圖分類號:S725;S762.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2.080

西林縣位于廣西西北部,是典型的山區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6.2%,林業資源豐富,但由于西林縣地形地貌復雜,交通不便,火險防控形勢嚴峻。近年來,西林縣高度重視森林資源保護,積極推進營造林,采取科學合理的營造林技術,增強了林木的抗火能力,改善了林區微氣候,對森林防火發揮著重要作用。為進一步加強西林縣的森林防火工作,減少火險隱患,保護生態環境,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有必要對西林縣營造林技術在森林防火中的應用進行深入研究。

1 西林縣森林防火現狀

1.1 森林資源概況

西林縣森林資源豐富,林地面積27.1萬hm2,森林覆蓋率達76.2%,是典型的林區縣。西林縣森林類型以馬尾松、云南松等針葉林為主,還有少量闊葉林。針葉林中,馬尾松面積18.9萬hm2,蓄積量為471萬m3,主要分布在縣城及周邊地區;云南松面積6.2萬hm2,蓄積量為156萬m3,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杉木面積2.1萬hm2,蓄積量50萬m3,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地區[1]。闊葉林以毛竹和柞蠶桑為主,面積約1.2萬hm2,蓄積量30萬m3。西林縣還有約1.5萬hm2的花崗巖溝谷次生林和灌木林。從抗火性能來看,馬尾松、云南松和杉木等針葉樹抗火能力較差,而毛竹和柞蠶桑等闊葉樹抗火能力較強。然而,西林縣針葉林占比高達80%,導致其整體森林抗火能力較弱。

1.2 森林草原防火概況

近年來,西林縣高度重視森林防火工作,先后開展了森林火災風險普查,編制了《西林縣森林防火規劃(2023—2030年)》,實行全年森林防火制度,劃定了防火期和高火險期,強化了森林防火責任制。根據《森林火災風險普查》結果,西林縣森林火險區劃為中、高兩個等級[1]。據統計,2004—2020年,全縣共發生過76起森林火災,以一般森林火災為主,主要集中在春、秋兩季。從起火原因看,以農地焚燒草甸和清明節祭祀活動引發的人為火災居多。針對森林火險情況,西林縣建立了以行政管理為主,運用經濟、法律、技術、教育等綜合措施的森林防火工作體系。在基礎設施方面,建有一定數量的防火阻隔系統、監控系統和蓄水設施;在隊伍建設方面,配備了專業消防隊伍和半專業消防隊伍。但由于資金等因素制約,各項森林防火設施仍顯不足,防火隊伍專業化程度有待提高。

2 營造林技術與森林防火的關系

2.1 營造林技術是森林防火的重要環節

營造林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條件下,采取造林技術措施,培育林木,促進林分發育成林的過程。營造林不僅能增加林地面積,還能提高林地質量,對于增強森林抗火能力意義重大。具體來說,在營造林過程中,采用適宜的造林樹種,選育抗火樹種,可以形成抗火混交林;增加林地防火隔斷帶,可以在發生火災時候阻止火勢蔓延;采取修枝除蔓等措施,可以減少林冠枝葉對火的易感性。

2.2 營造林技術可增強林木抗火能力

在營造林過程中,可以針對不同樹種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撫育技術,從而增強林木的抗火能力。例如,對于松樹,采用混交造林,打破純針葉林的集聚,可以減緩火勢蔓延;對于桉樹類速生樹種,可以選擇低枝、疏樹的品種,并采取定期除枝的撫育措施,減少易燃物積累,減小火災發生的可能;對于闊葉樹,可以選擇深根系、水分儲存能力強的樹種,培育出抗旱性強的林分[2]。此外,還可以結合地形地勢,在林分邊緣或阻隔帶種植如荊條、車桑子、黃楊等耐火樹種。

3 營造林技術在森林防火中的具體應用

3.1 選用抗火樹種營造林

選擇抗火樹種營造林,是應用營造林技術進行森林防火的重要措施之一。樹種的抗火性直接影響林分的火險級別。在西林縣開展營造林時,應根據該縣氣候特點、立地條件、主要火險因素等,優先選育和引種抗火性能較好的樹種。具體來說,對于純人工林,可以選擇抗火性較強的喬木樹種,如柏木、鐵杉、油杉等針葉樹;落葉闊葉樹種如栲樹等,也可優先選用。同時,應適當采用混交造林,配置一定比例的抗火闊葉樹種,打破純林集聚狀態。對于天然次生林的經營,可保留抗火樹種如杉木、柏木等為主體,采用采伐更新等手段調整林分結構。此外,應結合立地條件,在林分邊緣及防火隔離帶選育抗火樹種,構建多道防線。通過選育抗火樹種營造林,可以從源頭提高林分的抗火性能,降低火險等級。

3.2 合理修剪枝葉

針葉林和闊葉林在生長過程中,枝葉的大量脫落會造成林下可燃物的積累,增加火險隱患。采取合理的修剪措施,可以有效減少落葉量,降低火險。對于幼齡林,可以選擇適當的修剪強度和時機,例如,盛夏采取間伐式修剪,去除部分生長過旺的枝葉,減緩秋季落葉速率,也可改善林分內通風性,降低潛在火險。對于中齡以上林分,則可以選擇不同的修剪方式,如帶狀修剪、選擇性修剪等,使落葉分布更加均勻[3]。同時,針對不同樹種特點及立地條件,采取差異化修剪方案。修剪后還要做好落葉的回收處理,避免堆積。此外,可以通過科學的營林技術手段來減少火險,如選擇低枝、疏樹品種,采用疏植等方式,從源頭控制落葉量。

3.3 及時清理林下可燃物

林下可燃物主要包括枯枝落葉、灌木草本植被等,這些都是造成森林火災的易燃物。及時清理林下可燃物,是減少火險的關鍵措施。西林縣應根據不同林分類型和立地條件,合理制訂林下可燃物處理方案。例如,在喬木林下,可以在秋冬季組織人力清理枯枝落葉,并將其運出林區;對于部分天然林及通風性較差的純林,適當進行林下灌木清理,且充分評估其對土壤的影響;針對間作林下的草本植被等可燃物,也要及時清除。清理可燃物后,還應采取腐熟分解、堆肥利用等措施,避免二次污染。此外,在一些蓄水量較大、草本植被茂密的林分開展計劃燒除,在人為控制下有計劃地用低強度的火,燒除林下和林緣可燃物或者其他植被。有效的計劃火燒是減少可燃物載量,降低森林火險等級,阻止森林火災蔓延,預防森林火災的科學手段。

3.4 劃設防火隔離帶

防火隔離帶可以阻隔火勢蔓延,是構建森林防火體系的重要措施。西林縣可以在森林防火規劃中,合理劃設防火隔離帶,形成多道防線。具體來說,可以在關鍵路口、林場邊界、重要防護對象周邊劃設一定寬度的隔斷帶,并在隔斷帶內種植抗火喬木及灌木樹種,形成生物隔斷帶;也可結合縣域內河流、公路、鐵路等自然和人工阻隔,合理利用,劃設工程隔斷帶。此外,還應對不同林分、不同地形地貌采用差異化隔斷帶配置方案,最大限度發揮防火效用。通過科學規劃防火隔離帶,不僅可以切斷火勢蔓延路徑,也為滅火隊伍爭取寶貴時間,

4 存在的問題

4.1 技術更新不足

西林縣營造林技術在森林防火應用中,技術更新不足是不容忽視的問題。目前,西林縣在營造林技術方面還比較粗放,營造林模式單一,主要采用人工造林的傳統模式,缺乏科技含量較高的營造林技術手段。先進的育苗方案、造林機械化裝備應用不足,無法達到提高造林效率、質量的目的。此外,對已成林分的經營管理也較簡單,主要依靠人工撫育,缺乏精細化和專業化的林分調控手段。在撫育、更新、防火等方面都需要引入適宜的新技術。

4.2 基礎設施薄弱

西林縣營造林技術應用中,另一個突出問題是基礎設施建設薄弱。西林縣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森林路網密度低,不利于巡護和滅火車輛通行;森林防火水源少,滅火蓄水池建設不足;監測系統不完善,視頻監控覆蓋面有限;通信設施較差,不同區域聯動協調能力弱?;A設施薄弱直接制約了營造林防火效果的發揮,一旦發生火災,撲救困難,導致損失嚴重。目前,隨著國家對林業工作的高度重視,西林縣迫切需要加大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提升基礎保障能力。

4.3 人才培養不足

西林縣營造林技術在森林防火的應用中,人才隊伍建設不足也是關鍵性難題。西林縣森林防火和營造林領域的專業人才缺乏,現有從業人員大多是經驗型人員,系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專業技術人員對新技術、新設備的適應能力較弱,難以滿足現代林業發展的需要。此外,西林縣缺乏高級專業防火和營林技術人才,科研和技術創新能力不足,一定程度制約了防火水平的提高。人才隊伍建設薄弱已經成為西林縣營造林技術應用與創新的“瓶頸”。

5 對策

5.1 推廣新技術

為解決營造林技術更新不足的問題,西林縣應大力推廣應用新技術,不斷創新林業生產方式。1)引入先進的無性系育種技術,選育抗逆強的良種苗木,提高造林質量;開展林木組培技術研發,實現規?;缒竟┙o。2)推廣機械化造林技術裝備,提高林地準備、造林作業效率;采用無人機、增強現實等高新技術,實現林業調查監測智能化。3)積極應用林下經濟發展新模式,實現造林經營多元化[4]。4)借助數字化平臺建設,實現林業信息數據共享,為創新決策提供支持。通過持續技術創新與應用,不斷優化營造林模式,切實提升西林縣的森林防火能力。

5.2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為徹底改善西林縣森林防火基礎設施薄弱的現狀,必須制訂科學合理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采取有力舉措加強建設。1)加大林業專項資金投入力度,加快防火公路、林道的建設進度,使縣內主要林業區域和防火重點區域實現林道全覆蓋。2)按照防火行政區科學規劃水源配置,新增建設一批中小型山洪蓄水池和人工蓄水池,并維護好現有水源設施,形成合理配套的防火用水系統。3)加快監測站、森林塔和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實現對重點區域和路段的全天候監測,并優化通信基站和微波設備布局,確保指揮調度和滅火聯絡暢通。只有持續加大投入力度,西林縣才能全面提高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為提高營造林防火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5.3 加強人才培養

為解決森林防火和營造林領域人才隊伍建設不足的問題,西林縣必須采取有效舉措,全面加強人才培養和能力建設。1)加強林業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通過繼續教育和定期培訓,提高其應用新技術、新設備的能力,并組織技術人員進行交流學習,開闊視野[5]。2)與高等院校合作,實現產學研用相結合,建立人才培養長效機制。還可以通過訂單培養等方式,培養森林防火方面的專業人才。3)建立靈活的人才使用機制,實現縣內外人才資源共享。只有系統性地推進人才隊伍建設,西林縣才能逐步提升森林防火和營造林整體技術能力。

6 結語

西林縣營造林技術在森林防火應用中,存在技術更新不足、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阻礙了防火工作的開展,制約了林業生產力發展。要充分發揮營造林技術在森林防火中的關鍵作用,就必須積極作為、采取措施,推動技術進步,加強基礎建設,不斷增強綜合防火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預防和減輕森林火災危害,保護生態環境,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因此,西林縣必須高度重視營造林技術建設,不斷推進技術創新和條件改善,以更好發揮營造林技術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重要功能。

參考文獻:

[1] 牛運芳.營林技術在森林防火中的應用[J].農村實用技術,2021(9):97-98.

[2] 郭帆.屯里林場森林火災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21,44(2):63-65.

[3] 張燕芬.融水縣貝江河林場營造林技術設計模式探析[J].綠色科技,2020(23):123-124.

[4] 張鵬艷.論國有林場森林火災隱患及防控策略[J].農村實用技術,2020(12):128-129.

[5] 王振宇.營造林技術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廣東蠶業,2020,54(11):83-84.

(責任編輯:張春雨)

猜你喜歡
營造林技術森林防火森林資源
保護好森林資源 讓林區青山常在
關于林業營造林技術的應用研究
馬尾松營造林技術措施分析
新形勢下北方森林資源保護探討
基于桉樹的營造林技術及效益的研究
優質高效營造林技術及應用實踐解讀
關于營林技術在森林防火中的應用研究
新形勢下加強森林資源檔案管理工作的構想
浙江天臺縣森林防火現狀及預防對策
我國森林資源生態環境及其評價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