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沫警示者朱寧:轉向多元化投資

2024-04-19 07:57曾夢龍龔方毅
財經 2024年8期
關鍵詞:多元化

曾夢龍 龔方毅

朱寧。

2008年9月14日,雷曼兄弟破產前一天,朱寧和家人剛搬進中國香港淺水灣一個公寓,四五十個同事來他家開了場暖屋派對。第二天,公司破產,這一事件成為金融危機深化的標志。身為雷曼亞太股票量化策略主管的朱寧,進入這家公司三個月后就丟了工作。

他把這段經歷當作自己人力資本的錯誤投資,意識到“無知者無畏”,自己是一個“嚴重過度自信”的人。他原本有五個選擇,包括去紐約的高盛,但收到耶魯老師的邀請,自己的心態也想回亞洲,選擇了“最不應該的”雷曼。那時,朱寧剛拿到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終身金融教授職位,離博士畢業僅有五年,意氣風發。

“雷曼在亞太做得并不好,但我當時不知道。一個人在公司工作,對這個公司有多少了解,真的很有限。你說我不知道就罷了,沒有一個雷曼同事覺得明兒公司就沒了?!敝鞂幭颉敦斀洝坊貞浀?。

雷曼的亞太業務后被野村證券收購,朱寧擔任了香港分部的投資顧問主管。2010年,在中國內地“蓬勃向上”的氛圍吸引下,他重返學術界,參與了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的創立。2016年,朱寧懷抱著北大老師陳岱孫所說“經濟學要經世濟民”的理想情懷,來到清華大學,更多地參與到政策制定中?,F在,他在上交、清華和耶魯都有學術職位,但在考慮轉向業界。

2024年3月,《財經》在北京對話朱寧兩次,聊投資指南、探討中國經濟。他是中國少有的將國內和國際視野、學術研究和業界經歷結合得比較好的經濟學家,為人親切、說話坦誠,慷慨地分享自己的觀點和見聞,包括個人投資組合和犯過的投資錯誤等。

在去雷曼的一年前,受巴菲特邀請,朱寧曾帶著學生去了奧馬哈。當時,巴菲特站著演講了一個半小時,然后開著自己的凱迪拉克,載上朱寧和另一個同事去他最愛的牛排館吃飯。朱寧覺得巴菲特友好、自信,和導師、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一樣本真、不裝。這也是朱寧的特點。

朱寧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某通信集團的領導,祖父在醫學院教書、1933年就獲得康奈爾大學生理心理學博士,曾祖父是上海的名老中醫。雖然父母是上海人,但他從小在北京鐵道大院長大,接受的都是精英教育——北京四中、北京大學學士、康奈爾大學碩士、耶魯大學博士。他說自己既有北京人的大氣、義氣,也有上海人的精細、尊重規則。

2010年回國后,朱寧呈現出兩種形象。一種是行為金融學在中國的倡導者。他通過研究投資者行為和心理,揭示出人的非理性,稱“投資者最大的敵人就是他們自己”。

另一形象是中國經濟金融領域存在泡沫的警示者。對于“購房是剛需”的觀點,他批駁了十年,提醒投資者房地產行業存在泡沫。他也曾在2015年股市震蕩發生前多次警示投資者,稱“崩盤總比預期來得早”。他在2016年出版的著作《剛性泡沫》(Chinas Guaranteed Bubble)中,則警示了中國經濟由于存在剛性兌付和隱性擔保,急需化解資產泡沫和系統性風險。

今年1月,《剛性泡沫》出了增訂版。朱寧在書中稱,過去幾年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都在“本書上一版中有所預見和討論”。例如2015年的股市震蕩,2016年的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2018年的資管新規和科創板的推出,2020年的三條紅線和共同富裕,2021年的房地產企業爆雷,2022年的新房交付困難和購房者斷供。

看到現實一定程度應驗自己的理論,朱寧心情復雜?!拔蚁M沂清e的,我一直是這個心態,這兩年更是如此?!彼X得雖然已經有了很多進步,但要真正化解泡沫和風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站在今天的節點,朱寧認為投資者要清楚地意識到中國經濟已經告別高速增長階段。這種變化非常正常,也不可避免,很多經濟體都會經歷。變化發生后,投資收益肯定降低,對社會心理也會產生影響。原來人們覺得今后收入越來越高、日子越過越好,愿意買車、買房?,F在很多人不會有這樣的預期。

他認為以前是“一快遮百丑”,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等發展變慢時,問題就變得尖銳。比如,以前大家覺得買房穩賺不賠,但現在這個信念被打破,房產價值開始縮水;大量買了理財、信托和所謂P2P產品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買的其實是房地產資產。原來的高收益都是因為房地產行業帶來的高收益,現在不但收益下降,還有虧損風險。這是投資者過去二三十年沒遇到過的情況。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白钭屓藫牡氖恰A期轉弱?!敝鞂幷f。他觀察到,現在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和家庭,預期都在轉弱。通縮和通脹沒那么可怕,真正讓人擔心的是對通縮和通脹的預期。比如過去20年的房價是越漲越買、越買越漲,現在是反向操作,越跌越不買,越不買越跌。

“對于投資者來講,如果過去20年更多思考收益,那么未來三五年應該更多思考風險。大家過去兩三年可能已經感覺到,不虧錢就跑贏很多投資者了。這是非常大的敘事或者參照系的變化?!敝鞂幷f。

他覺得自己的研究和觀點不一定能幫大家賺錢,但也許可以少虧錢。為了應對未來的風險,他建議普通投資者應該在任何一個時點,都持有一個在股票、債券、房地產、大宗商品等不同資產類別的多元化配置,在不同國際股票市場、不同幣種、不同板塊資產之間多元化配置,在不同風險、不同久期、不同現金流的債券中多元化配置。除了資產配置的多元,在投資時機上也要多元,比如定投。

朱寧個人采用的也是多元化策略。他的個人投資組合大概是三分之一房產,三分之二金融資產。金融資產里大概三分之二股票、三分之一債券,股票主要是寬基指數基金,占總資產一半,如MSCI全球指數等。他稱自己過去十多年金融資產的投資回報率10%左右、波動率16%左右。最近,他賣了很多美股的指數基金(如納斯達克),買了很多年化收益率5%以上的大額存單。

朱寧承認自己犯過一些投資錯誤。他回憶,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他因為做空一只股票,被強制平倉,損失了幾千美元。他當時是學生,那是一筆不小的錢。另一次是回國之后,他投了一個朋友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但后來因為變化,損失估計接近100%。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學習金融開始,30年過去,朱寧思考投資問題的底層框架是整合時間、風險、均衡、博弈和預期五個視角。不過他說得最多的建議,永遠是“多元化”。

以下是《財經》和朱寧的對話。

很多人覺得自己和巴菲特的差距非常小

《財經》:為什么你一直建議普通投資者要“多元化投資”?

朱寧:從金融學的基本角度,多元化永遠不是為了獲得更高收益,而是為防止你的下行風險,讓你能在任何一個市場環境都分享到增長的機會,讓你在長期復利增長過程中,財富增長得更快。

巴菲特講“滾雪球”,不是說雪球滾多快,而是雪道要夠長。這里有一個預設,你的雪球是在不停變大。所謂變大,就是資產不要遭受虧損。因為雪球好不容易滾大之后,如果縮小,需要更多時間把它重新滾大。

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的長期投資者,會特別看重在追求收益的同時,要盡可能地減少回撤或者波動率。而多元化投資恰恰滿足不能提升收益,但能減少回撤和波動率的需要。

從行為金融角度,什么樣的人最容易持有不多元化的投資策略?自信或者過度自信的投資者。很多人都覺得雖然自己不是巴菲特,但和巴菲特的差距非常小。

我看準了這只股票,All in(全部投入),但這種投資者虧錢的比賺錢的多。十年前,中國的散戶平均持有兩只股票,但最多的是持有一只股票,心態類似于“我上次買錯了是運氣不好,這次換一個,肯定是對的”。

還有“幸存者偏差”或者“小數謬誤”。很多人缺乏數理邏輯,很難客觀看待統計數據。他們往往只看到一個人買一只股票賺了大錢,不會意識到還有1000萬人買一只股票早就虧光了錢。從心理上講,很多人錯誤地估計了不多元化投資的好處,但低估了不多元化的壞處。

《財經》:我們一些讀者在“大廠”工作,一些人傾向于購買自己公司的股票,但按你的觀點,這樣做的風險很大。

朱寧:給“大廠”朋友舉個最經典的例子是安然(Enron)的破產。安然一度是美國市值第三大公司,但當公司破產時,股價從100美元跌到兩三美元。公司破產導致很多人失去工作,因為安然的總部在休斯敦,所以休斯敦的經濟在當時經歷嚴重下滑。很多人也搬離休斯敦到別的地方找工作,使得房價出現高達10%-20%的下跌。

這會在短時間內讓沒有多元化投資的家庭遭受極大損失。所以多元化投資不是給你帶來更高收益,而是讓你在極端情況下,仍然有安全墊或者比較穩定的投資收益。

《財經》:A股和美股長期的年化收益率差別不大,約10%,但年化波動率相差很大,A股約60%,美股約20%。

朱寧:如果以投機心態介入A股,基本上投兩次就沒了。經濟學里叫“處置效應”,賺了錢拿不住,虧了錢不舍得賣,結果損失越來越大,收益就那么一點點,很快就沒了。

散戶往往是在波峰時進入,漲的時候不計代價去買,波底時退出,跌的時候不計代價去賣,導致自己損失比市場損失要大。

大家可以將股市年化回報率10%左右當作投資產品的參照系,不要太貪心,也不用太恐慌。

如果大家有多套房,應該考慮多元化配置

《財經》:房產是中國家庭最重要的資產,占了家庭總資產的65%以上。你認為中國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你建議當下人們該如何處理房產?決策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朱寧:“房住不炒”說得挺對,但我們也不能否認房產的金融屬性。對于購房者,需要區分房產的消費屬性和金融屬性,知道什么樣的房子是適合住,什么樣的房子是適合炒。這兩種未必是同一套房子,大家要分開來想。

對于很多年輕人,自住需求遠遠大于投資需求,尤其在房地產市場發生調整之后,還是回到“location、location、location”(位置),比如在哪兒能節約你的通勤時間,在哪兒更有利于你享受自己的生活節奏。這是第一位的。

第二位才想它會幫你賺多少錢,尤其經歷過去三五年,買房賺錢并不是必然結果。有人會說購房是“剛需”,這個觀點我批駁了十年。經濟學里只有“有效需求”,就是“買得起”,大家不會覺得買勞斯萊斯是“剛需”吧?為啥以前大家都覺得在北京買套房是“剛需”?因為大家覺得這是賺錢的“剛需”。

現在內地越來越多人賣了房子,開始租房。其實香港人二三十年前就這么干了。如果房價高得離譜,他就把房子賣了,租房住,等跌下來再買。這是金融學里正常的套利行為。原來大家為什么不愿意做,就跟買股票一樣,怕踏空,怕賣了房子以后,房子漲了。

我覺得第一套房永遠不是投資。即使為了居住需求買房,也要量力而行、量入而出。因為在當前環境下,無論是就業市場還是房地產市場,都不是很明確。這不只是資產的問題,還是現金流的問題。因為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過,如果大家有多套房,應該考慮多元化配置。

《財經》:你和席勒很早就提醒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主要理由是房價上漲速度、住房租售比、房價與當地居民收入的比例等數據。

朱寧:對。比如根據荷蘭300年和美國150年的數據,房地產的年化回報率和通脹差不多,荷蘭是2.3%、美國是5.5%,只比通脹率高零點幾個百分點,統計學差異不顯著。這意味著房產是對抗通脹非常好的資產配置,但不能帶來超額收益。

中國房地產的年化回報率理論上應該在3%-5%之間,但過去20多年,許多房產的年化回報率至少超過10%,有的甚至超過30%,所以長期來看,還有回調空間。一線城市有點特殊,由于優質教育、醫療資源集中在一線城市等因素,所以它們會有溢價,短期很難預測。

《財經》:是的,中國人買房不只是居住需求,還有公共服務的需求,比如子女上學。還有一些人買房是因為擔心租房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朱寧:對,國內的房地產演化成一個泡沫,租賃市場一直沒有發展起來,我也有對應建議。

一是租戶和業主同權,享受同樣的公共服務。像美國、歐洲都沒這種情況,租客子女上不了學。這也制造了購房動機。催生泡沫,又要按住泡沫。當然,解決這個問題非常難。地方政府有自己的“小九九”,總覺得這是我的資源,要把它充分變現。

第二是租金上漲的管制,一個社區或城市有一個上漲最高幅度,每年只能漲這么多。德國是個很好的榜樣。這樣才能保障大家租房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第三就是保障房建設。我們過去40年在這方面欠了很多債,如果保障房能跟上,商品房的壓力自然會緩解。比如政府可以考慮買下一二線城市爛尾的房子,把它們變成安居工程。

《財經》:最近香港“撤辣”(放開限購)之后,內地人跑去買房,很多都是買三四十平米的小房子。你怎么分析這種投資行為?

朱寧:他們顯然是買來投資,放租的。香港的租金年回報率是3%,比內地一線城市1%到1.5%的回報率更有吸引力。因為中國香港是個開放的資本市場,如果租金產生不了3%的收益率,投資者就可能轉移到購買美國國債等產品。這是一種平衡機制,反過來讓香港房價不會比房租高得太離譜,不然大家就不會買房。

內地之所以房價會有泡沫,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其他投資途徑,錢出不去,股市這兩年更不敢投,覺得房子還落了個磚。

這也是為什么開放資本市場這么重要。金融是一個互聯互通的市場,通過全球資產配置,能有資本起碼的回報率作為限制水平。但限制資本出海,就限制了其他可能空間,推動或者保障了房地產泡沫的形成。

房價之所以會有泡沫,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其他投資途徑。圖/法新

看好黃金和美債,仍質疑比特幣

《財經》:現在美國國債4%-5%左右的收益率具有一定吸引力,但很多中國投資者對此很陌生。你覺得債券是否要和股票一樣,最好也采取多元市場的配置策略?美債是一個好的選項嗎?

朱寧:是的,美國現在處于降息周期,如果降息發生,肯定美債基金會漲??紤]到美股有點泡沫,我覺得現在是一個移出美國股票,移進美國債券或定期存款的時機。國內也會降息,但美國國債可能是從5%降到2%,中國國債現在是2%左右,降息空間和幅度都不大。

《財經》:為了避險,國內不少人在搶購存款和黃金。最近四年,中國人凈增約58萬億元存款,且大多數都是定期。從去年到今年春節,中國人也興起了“黃金熱”。相比定期,黃金的收益和風險要大得多。

朱寧:我一直看好黃金,因為它是供給有限的資產,而紙幣是供給無限的資產。錢之無限,追求資產之有限,所以資產價格總會上升。短期看好黃金是因為美元處于降息周期。黃金和美元一般是蹺蹺板,同為安全資產,美元降了,黃金會升。

印度和中國對于黃金不只有投資需求,還有打金鏈子、金鐲子的需求。不過去年到今年中國的“黃金熱”,我覺得主要是人心不穩。

回到多元化配置,一般你的資產里面百分之幾的大宗商品是必須的。大宗商品主要是黃金和原油,然后是礦產品和農產品。不想細分投資,直接買跟大宗商品掛鉤的ETF就好。

大宗商品有兩個特質,一是它和其他資產的回報趨勢不太一樣,所以能提供多元化;二是它最終的消費、大的流向是新興市場國家,比如印度和中國。所以配置大宗,也就是更多配置新興市場。

《財經》:你一直不看好比特幣。今年被稱作“數字黃金”的比特幣現貨指數基金在美國獲批,你有什么感受?

朱寧:雖然現在被“打臉”得比較厲害,但我一直不看好比特幣。

我不看好有兩個原因,一是不確定性。風險跟不確定性不一樣。風險是你知道這個有可能,那個有可能,比如各有30%的可能,但你不知道哪個可能會發生;不確定性是你根本不知道明天會發生啥事。你想想幣安、火幣,明天可能說沒就沒了。

金融經過慢慢演化,現在變成不能沒有監管。因為沒有監管,你就克服不了人性的貪婪和邪惡。技術永遠不解決問題,最后是人解決問題。它沒有基本面價值咱們先放一邊,畢竟大家有了信仰,什么都可以。

二是我在達沃斯論壇參加過一個會,美國財政部原部長姆努欽問大家,持有過加密貨幣的人,能告訴我用那個錢干嘛了嗎?他說,在我們財政部的心目中,加密貨幣就干兩個事,洗錢和非法交易。

即使我不管你用加密貨幣干什么,但既然它是資產,資產升值就要交稅。那交稅我就要知道是誰賺的錢,這還怎么加密?你加了密,我就沒法收稅;我收了稅,你就沒法加密。兩者不可得兼。

現在通過ETF的流入,它的規模已經上萬億美元,成為比白銀大的資產類別。但它越大,主權國家越會擔心它對鑄幣稅的侵蝕。而后者是任何一個國家機器存在的基礎。

如果一個市場不能給投資者長期創造價值,投資者一定不會愿意在這個市場投資。

《財經》:你建議普通人如果平常沒什么時間,但又想投資股票市場,可以通過長期持有和定投不同國家股票市場的寬基指數(如中國的滬深300、美國的標普500、日本的日經225、歐洲的富時100)來達成這一投資目標。為什么你這么建議?

朱寧:過去五年,越來越多人好像開始接受這個理念,主要原因也是中外股市的表現差異越來越大了。如果以全球投資為基準,各國投資者都有“本土偏差”,喜歡買本國公司的股票。美國投資者相對比較好,對本國的股票超配了40%,像中國投資者可能超配了95%。

一個不懂經濟的投資者,最簡單的是買富時或者MSCI的全球指數,跟上全球經濟發展就行。至少在過去50年,全球經濟每年的回報在10%左右,相當于七年翻一番,那就很好了。你不需要任何知識,全球指數也充分多元化,能降低你的風險和行為偏差,還不太存在國內大股東減持,或者通過各種各樣的關聯交易,把上市套的錢轉到別的地方等情況。

為什么鼓勵大家往外走?第一,現在有些經濟體,比如印度、越南增長速度超過中國,經濟增長畢竟帶來投資機會;第二,有些發達國家經濟增長速度不超過咱們,但股市表現比咱們好。你必須看到,股市不是在所有國家都是經濟的晴雨表。我不唱空中國經濟,但有一些原因,導致市場表現確實沒有反映出經濟活力和增長潛力。

為什么要講定投?回到過度自信,很多人覺得這是“鉆石底”,就All in,后來發現地板下面還有地下室,地下室還有地窖,地窖下面還有地獄,地獄還有十八層。定投至少強制讓你時間錯開,沒準還能在地獄十八層時抄點底,能夠限制你的一些錯誤行為。如果你能克服錯誤行為,那就已經戰勝90%的散戶。

《財經》:剛才你說中國和美國的投資者都超配了本國股票,實際比例大約是多少?

朱寧:中國經濟和美國經濟占全球經濟的比例約為20%和25%,但中國股市(A股和港股)市值占全球股市總市值約10%,美國股市市值則逼近50%。

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和風險偏好,既可以進取一點,多配新興市場,也可以保守一點,多配成熟經濟體。

像德國、丹麥、奧地利、比利時、意大利等國的投資者,是把一半左右的資產都投到了本國以外的市場。日本的投資者也把超過三分之一的資產投到全球資本市場,但在20世紀80年代,他們是把超過90%的資產都投到本國市場。

《財經》:最近美國股市表現很好,尤以英偉達為代表的科技股,你覺得這里面存在泡沫嗎?

朱寧:我覺得美國股市有點泡沫了,反正我已經用腳投票,個人資產從美股移出很多,但我是個風險偏好比較低的人。

我觀察到兩個跡象,一是席勒的周期調整市盈率顯示,美股2018年的估值已經高過2007年的估值,這是2000年互聯網泡沫后最高的估值。此后,美股漲了至少50%,雖然公司盈利也在增長,但增長得沒有那么快。

二是集中度。你看中盤股,幾乎都下跌,只有這幾個拉指數的“七巨頭”(Alphabet、亞馬遜、蘋果、Meta、微軟、英偉達、特斯拉)在漲?;ヂ摼W泡沫晚期也是這樣,最后變成只剩下亞馬遜、思科等在漲。

從更宏觀的角度,我從來不關心美聯儲加息最后會加到5.5%或6.5%,而是關心在4%-5%的區間保持多長時間。如果利率保持在4%-5%的區間,我很難想象到年底,美國股市還能挺得住。這和硅谷銀行破產和瑞士信貸危機的道理一樣。

從去年開始,我存九個月的定期,能拿5.5%,回家睡覺,想都不用想,很開心了。雖然看著股票漲,確實很肉痛,但資本市場的平衡機制最后就是通過貨幣政策來協調。

《財經》:除了美國,印度、日本和歐洲股市表現也不錯,但《經濟學人》稱,股市的黃金時代即將結束。你怎么想?

朱寧:印度和日本都是國際資金流入的市場,越買越漲。印度經濟是不錯,日本經濟是兩個季度衰退,所以日本實體經濟并沒有那么好,股市好是兩個原因:一是東京股票交易所修改治理結構,要求那些市場價值低于賬面價值的公司提出計劃,怎么提升自己的盈利和估值;二是巴菲特效應。伯克希爾將“無限期”保持對五家日本商社的投資。

歐洲股市比較復雜,歐洲經濟比較好回答,就是沒啥希望,所以它的股市表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歐央行愿意多積極地刺激——刺激力度大一點,就漲一漲;哪天不刺激,哪天就下來了。我個人不是特別看好,但回到多元化,歐洲也有特別的東西,如奢侈品、最近的明星股票、做減肥藥的諾和諾德。所以配置要有,但我會低配歐洲資產。

《財經》:關于A股你想說什么?

朱寧:資本市場對于中國經濟真的特別重要,但這個重要不只是來自原來我們鼓勵要給自主可控企業提供融資,重要是因為現在有2億股民在市場里。如果一個市場不能給投資者長期創造價值,投資者一定不會愿意在這個市場投資。

股市里的很多結果不是證券監管機構能夠負責的。無論是《證券法》的修訂,還是宏觀經濟、產業政策,都不在證監會的管轄范圍。所以股市的漲跌既不應該被當作證監會的功勞,也不應該被當作證監會的責任。

跟國際市場相比,我們在一些市場機制方面還比較落后,比如上市發行制度,所謂注冊制;交易制度,包括取消漲跌停板、完善做空和融券機制;退市制度;改善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加強對證券欺詐、操縱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和處罰力度。

政府要建立好社會的安全墊,個人努力提高自身人力資本

《財經》:你研究行為金融學,發現投資者容易犯“聽消息”、過度自信、頻繁交易、追漲殺跌、不愿止損等錯誤。這里面感覺“止損”尤其難,因為投資者有時要分清是市場還是自己的問題,才能明智“割肉”。

但正如你所說,投資者很難客觀評價自己的投資能力。因為很多人賺錢之后會把大部分功勞歸于自己(如有投資分析能力),但虧錢之后,往往會把這些責任推給他人,覺得這是宏觀經濟、監管機構、券商的責任,和自己的投資能力無關。

朱寧:我們的研究發現,在散戶投資者的所有錯誤里,不愿止損是給他們造成財務損失最大的錯誤。如果我們能改變這一錯誤,能減小散戶40%左右的損失。

但這特別困難。你知道這個情況和你能做正確選擇之間有很大差異。這就是人性:一是損失規避,既規避虧錢,也規避自己犯的錯誤,人特別不愿意承認自己錯了。散戶看見股票漲了,覺得還會繼續漲,但見到股票跌了,不覺得會繼續跌,而是一定會扭轉、回本;二是追漲殺跌。像在公募基金中,流進散戶最多的一定是過去一年業績最好的基金。

人在賺錢和虧錢時,思維是不一樣的。一旦進入虧損,人的想法非常不理性,基本上被情緒控制,沒法做出正確選擇。所以止損是一個紀律性極高、反人性的行為,大部分人不能自己完成,那就讓算法或者機制完成。也可以和親友之間相互控制,你不舍得賣自己的,但賣別人的就痛快多了。

《財經》:投資者的能力該如何提升?

朱寧:兩種方法,一種是水平提高,一種是錢虧光了。這是一個自然進化選擇的過程。但我希望投資者不要付這么高昂的學費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我和不止一任證監會主席講過,對很多投資者來講,對他們最大的保護就是他們不要進入股市。你必須得承認,投資是個非常高難度的工作。

巴菲特講過一句話,如果你打了半小時牌,還沒發現誰是傻子,那你就是那個傻子。為什么我說“散戶賺錢,天理難容”“散戶是在做慈善,劫貧濟富”。作為整體,大家都覺得機構會跑贏散戶。但作為個人,都覺得自己能跑贏機構,要去炒股票。

這就是人性,人很難誠實面對自己,總是過度自信。但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過度自信才能讓人這個物種繁衍。你得自我感覺好,才愿意生活下去,愿意繁衍后代。

《財經》:面對經濟增長放緩的未來,你覺得我們現在可以做哪些準備?

朱寧:人的親身經歷對人的認知和行為有巨大影響。比如你出生在美國的大蕭條時代,一輩子都不太敢買股票,更愛存錢。那我們這一代的心態源自過去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像現在年輕一代的心態已經在發生變化。

宏觀層面,政府與其花很多精力和財力扶持產業政策,不如提供社會最基本的保障,包括教育、醫療、養老,要讓市場發揮作用,讓每個人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做自己認為有趣、有價值的事。

這也是日本的經驗。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就是高收入國家,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為3.5萬美元(中國現在是1.2萬美元)。它把整個社會的安全墊,包括醫療、養老、教育等社會福利都解決了。所以雖然經歷了20年衰退,但日本人過著相對安居樂業的生活。

社會層面,我們要鼓勵多樣性。一個沒有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它是不能持續的。美國經濟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源自它讓各種各樣有著瘋狂想法的人,能在這片土地上實現這些想法。

個人層面,巴菲特說,“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我知道大家過得不容易,但我覺得還是要努力,提高人力資本。

經濟增長放緩雖然對人們的影響都大,但有財產性收入的人和沒有什么資產的人(更不要談投資)受到的沖擊是不一樣的。早期買了房子的人,畢竟衣食不愁,但很多人是為衣食所愁。

政府怎么建立好社會的安全墊,怎么創造年輕人的就業機會,怎么促進人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可能是更重要的準備。

回到個人投資,看不準就多元化,不要All in和加杠桿。長期投資越保守,穩定性越強,復利增長得越快?!靶⌒鸟偟萌f年船”,反正我承認自己看不準。

(此文不構成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多元化
德國:加快推進能源多元化
數字影像藝術創作多元化研究
巧用“多元化”,賦能“雙減”作業
永榮錦江瞄準差異化多元化
新時代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的構建
多元化——寫作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原則」
對外并購:數量下降,結構日益多元化
多元化多層次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創新與實踐
滿足多元化、高品質出行
當代美聲唱法教學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