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誠·誘惑·回歸

2024-04-20 10:05張犇
中國音樂劇 2024年1期
關鍵詞:瓦格納

張犇

摘要:《帕西法爾》是瓦格納創作的最后一部歌劇,也是他晚年唯一一部歌劇。繼《尼伯龍根的指環》后,瓦格納開始對精神與虔誠進行探索,并思考善與惡兩種相互對立的勢力。昆德麗是《帕西法爾》中一位具有矛盾體的女性角色,她既是一位為圣杯虔誠服務的忠臣,又是克林索爾指揮下的妖女。在瓦格納的筆下,昆德麗顯然成為仁愛與兇險的綜合體,以這種多重的人物性格進一步構建歌劇的戲劇性與沖突性。本文通過角色原型、音樂動機對昆德麗進行解讀,深入了解該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角色中所包含的思想蘊意。

關鍵詞:帕西法爾;瓦格納;昆德麗

一、昆德麗角色原型

19世紀40年代,瓦格納接觸到艾森巴赫[沃爾夫拉姆·馮·埃申巴赫(德語:Wolfram von Eschenbach,1170-1220年),是一位德國騎士,也是中世紀最杰出的史詩作家之一)的圣杯史詩,并嘗試以該題材為核心的歌劇創作?!疤K黎世草稿”是瓦格納創作歌劇的最初腳本,在此后的30年里,瓦格納對其反復修改,相繼譜寫出“慕尼黑散文稿”“拜羅伊特散文稿”,以及“拜羅伊特詩稿”。1877年12月,瓦格納的《帕西法爾》詩稿正式在德國美因茨朔特出版社出版。1882年,瓦格納完成歌劇版本的創作,并于同年在拜羅伊特音樂劇進行首演。由此可見,《帕西法爾》是瓦格納構思較為長久的一部歌劇,對人物性格的塑造、故事發展的邏輯,以及音樂語言的譜寫都進行了巧妙的構思。這使得音樂與戲劇完美融合,使歌劇達到了一種“綜合藝術”的境界。昆德麗是歌劇《帕西法爾》中唯一一位女性角色,其復雜的人物性格為歌劇增添了戲劇性色彩。

瓦格納對歌劇《帕西法爾》的創作靈感是來自艾森巴赫的同名史詩,在該史詩中依然可以看到昆德麗的身影。在艾森巴赫的史詩中,共有三位女性角色,分別是昆德麗、奧格魯斯、希格內。在瓦格納對昆德麗這一角色進行構思時,他將原史詩中三位女性的性格結合在昆德麗身上,不僅構成了矛盾的綜合體,也成為歌劇中表現戲劇沖突的手段之一。

史詩《帕西法爾》中,昆德麗是圣杯之國的一位忠臣,曾因為受傷的國王阿姆弗塔斯指責帕西法爾,使帕西法爾害怕自己受到神的懲罰。在歌劇的第一幕中,瓦格納保留了原史詩中昆德麗善良的一面,國王阿姆弗塔斯的傷勢較為嚴重,很多方法都根治不了他的疼痛。就在這時,昆德麗騎著快馬,從遠處帶來藥膏并送給了阿姆弗塔斯。這是昆德麗的首次出場,展現出她對國王衷心的一面。面對昆德麗的膏藥,國王說道:“我來試試你的膏藥,就當是在感謝你的忠誠?!钡サ蔓惢亟^了國王的感謝,并用自嘲的口吻說道:“那又有什么好處呢?別謝我,走吧,走吧?!卑⒛犯ニ惯~著沉重的步伐,帶著膏藥漸漸離開了聽眾的視野。突然,旁邊的兩位圣杯騎士借昆德麗手中的膏藥,質疑昆德麗的目的,這不僅使觀眾對昆德麗的行為舉止陷入思考,也為昆德麗在第二幕性格突變埋下了一定伏筆。

昆德麗的第二重性格主要體現在第二幕歌劇中,在克林索爾的控制下,對主人公帕西法爾實行誘惑,這個邪惡的人物性格對應了原史詩中的奧格魯斯。在史詩中,奧格魯斯是一位美麗的女子,曾受到許多人的追捧,其中包括國王阿姆弗塔斯,她也試圖誘惑帕西法爾,但最后以失敗告終。在歌劇中,雖然瓦格納對昆德麗的塑造借鑒了原史詩中奧格魯斯,但歌劇中的昆德麗更希望帕西法爾可以在迷失中拯救自己。

在第三幕中,昆德麗的人物性格再次發生改變,從邪惡回歸至忠誠,并在懺悔中希望得到帕西法爾的救贖。這與第一幕中的昆德麗性格相近,形成了一種精神的回歸。在歌劇的末尾,瓦格納并沒有明確交待昆德麗的生死,是一種開放式的結局,也使聽眾對昆德麗保持在幻想之中。

二、昆德麗動機

(一)出場動機

昆德麗在首次出場時是騎著馬飛馳到圣杯王國,此時的背景音樂打破了原有的莊嚴與肅靜。弦樂采用連續的減七和弦進行,通過尖銳不和諧的音響效果,進一步渲染緊張的音樂情緒。在節奏上,以小附點音型為主,賦予音樂前緊后松的特點,也進一步刻畫出昆德麗在馬背上顛簸的形象。當動機停止時,昆德麗的形象映入觀眾眼前,通過“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音樂設計,也使觀眾對昆德麗的形象進行幻想。此后,該出場動機有時也伴隨著昆德麗再次出現。當昆德麗在回憶尋找藥膏時的經歷,以及她向帕西法爾傳遞信息時,均采用了同一動機。

譜例1

(二)服務動機

服務動機是刻畫昆德麗忠誠的性格,其出現于歌劇第一、第三幕中。第一幕,昆德麗的服務動機與其他動機結合出現。如古爾內曼茲講述信使昆德麗為圣杯之國服務時,音樂融合昆德麗的出場動機與服務動機。同時,也為古爾內曼茲希望昆德麗以服務來拯救自己做出鋪墊。這種動機結合的方式表現出昆徳麗對被救贖的渴望,以及她希望為圣杯之國服務來掩蓋自己內心的邪惡。

而在歌劇第三幕,服務動機以獨立的形式出現。從昆德麗嘴中傳出微弱的聲音“服務,服務……”此時動機主要由單簧管器樂所幫襯,營造出悲涼的場景氛圍。這種氛圍是描寫昆德麗誘惑帕西法爾失敗后,心理、身體越發疲憊,也是刻畫她性格逐漸回歸至真誠。此外,為了表現昆德麗在克林索爾的逼迫下,內心復雜而又不安的思緒,該動機也在不同調性間陳述。

(三)誘惑動機

第二幕是昆德麗與帕西法爾沖突與矛盾的戲劇性場面,也是整部歌劇的高潮部分。為了成功誘惑帕西法爾,昆德麗便向他講述其母親的故事,致使帕西法爾陷入對女性的幻想中。此時,音樂由小提琴、單簧管交替演奏出誘惑動機。其旋律快速下行后,再上行迂回,以此展現出昆德麗嫵媚的身姿。此后,旋律又以模進的方式進行推進,猶如昆德麗對帕西法爾的進一步誘惑。

譜例2

但帕西法爾并沒有陷入昆德麗的圈套,在小提琴齊奏下,動機也進行多次重復與模進,以此展現昆德麗內心懺悔、害怕等復雜思緒。

(四)渴望動機

歌劇第二幕除昆德麗的誘惑動機外,還有渴望動機。這兩種動機均是昆德麗對帕西法爾實施誘惑的“手段”。前者動機圍繞著昆德麗對帕西法爾實施誘惑的場面,而后者是昆德麗計劃失敗后,試圖激起帕西法爾心中的憐憫。她向帕西法爾說道:“如果你能體會到國王的傷痛,那么你也會理解我的痛苦。特別你是救世主,更應該與我結合,來解放我的自由?!贝藭r,由木管演奏渴望動機,其上行旋律猶如昆德麗對自由的向往。

由此可見,瓦格納在歌劇《帕西法爾》中為昆德麗設計了四個音樂動機,這些動機多數分布在不同場幕中。第一幕為出場動機與服務動機,不僅交代昆德麗的人物形象,也表現她內心復雜的情緒;第二幕為服務動機與誘惑動機,展現出昆德麗嫵媚的身姿,是對帕西法爾性感的挑逗;第三幕音樂主題回歸至服務動機,但與第一幕不同。其主要表現在二者動機的服務對象各不相同,前者為古爾內曼茲,是昆德麗從遠方帶來藥物為他療傷;而后者是帕西法爾,在昆德麗對帕西法爾糾纏失敗后,其內心情感越發深厚,謙卑而又懺悔的態度也隨之流露。所以,第三幕中的服務動機最能體現昆徳麗的音樂內容。

三、昆德麗角色內涵

(一)基督教內涵

在瓦格納對歌劇《帕西法爾》的創作中,基督教的內涵就已經在腳本中顯現。歌劇的第一本手稿“蘇黎世草稿”的形成與耶穌受難節有關,同時昆德麗也是基督教思想內涵的傳遞者。而在歌劇《帕西法爾》中,主要通過戲劇層面來展現基督教內涵。以

昆德麗角色為代表,她既是矛盾的化身,也是正義與邪惡的結合體。

特別是昆德麗的吻,它既使阿姆弗塔斯沉淪,又使帕西法爾醒悟。這種戲劇性的場面猶如《圣經》中的夏娃。若昆德麗的吻是罪惡,那帕西法爾便是她心靈上的救贖。

在第二幕中,克林索爾逼迫昆德麗時,場面涌現出多個十字架。而十字架原是處死犯人的刑具,如叛逆者和奴隸等。而后成為基督教信仰的標記,它象征著耶穌受難與死亡。在此后的劇情中,昆德麗還向帕西法爾講述自己曾嘲笑十字架上的救世主,并稱自己是“永世流浪的猶太人”。瓦格納撰寫歌劇手稿時,就對昆德麗與猶太人有著記載。雖然在第二版散文稿件中被刪去,但依然保留了“我曾因嘲笑受到他的懲罰……”的內容。從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昆德麗受到懲罰,作為“永世流浪的猶太人”的內容。在昆德麗嘲笑救世主時,救世主在十字架上也朝昆德麗大笑,在彼此的笑聲中,昆德麗深信自己可以得到救贖。

歌劇第三幕蘊含著許多象征基督教的元素。此時,昆德麗逐漸實現性格的轉變,即忠誠的回歸。而性格轉變的方式是以洗禮實現,這是基督教常用的儀式之一?;浇掏揭韵炊Y的方式,試圖使內心的罪惡得以凈化,繼而獲得新生。如《圣經》中,耶穌救贖瑪麗亞時,也出現了許多洗禮的場面,特別是瑪麗亞為耶穌擦拭身體,并用頭發擦洗耶穌的腳。

瓦格納在對昆德麗這一角色進行設計時也參考了《圣經》中的瑪麗亞,并對上述場景進行還原。如帕西法爾回到圣杯之國后,接受洗禮儀式時,由昆德麗為他擦拭雙腳,他也將泉水傾灑在昆德麗的頭上。在這種洗禮下,昆德麗找回迷失的自己,最終實現性格回歸。

(二)佛教內涵

瓦格納在創作歌劇《帕西法爾》時,采用兩種不同方式,使昆德麗角色闡釋佛教內涵。其一,帕西法爾出場時是一個天真而又懵懂的形象。當他背負起拯救圣杯之國的任務時,他承受著失去母親的痛苦,也拒絕昆德麗的誘惑等。其中,昆德麗與帕西法爾戲劇性糾纏是帕西法爾走向成熟的關鍵之處。成功的宗教領袖就是要經歷從痛苦到成熟的過程,而昆德麗無疑推動著帕西法爾走向成功?;仡櫯廖鞣柕膭倮?,他始終懷揣著佛祖般的慈悲之心,回絕著愛欲與武力,最終成“佛”。

其二,從昆德麗角色中還顯示出佛教輪回思想。瓦格納在塑造昆德麗這一角色時,借鑒艾森巴赫史詩中昆德麗(加旺的妹妹)、奧格魯斯、希格內。但這三個人物原型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因此,如何使她們在矛盾中又獲得統一是塑造昆德麗的關鍵所在。瓦格納在創作時,以“沉睡與蘇醒”的方式,使昆德麗在沉睡中經歷痛苦,而又在蘇醒時自我遺忘。這不僅是對昆德麗戲劇性的刻畫,也是昆德麗實現性格輪回的關鍵所在。

四、結語

瓦格納作為浪漫主義時期的德國作曲家,歌劇創作是他較為突出的領域?!杜廖鞣枴肥峭吒窦{歌劇的終曲,是對瓦格納一生的總結,也是對他歌劇創作的回顧。其中,昆德麗作為該歌劇中唯一一位女性角色,對推動戲劇情節具有重要作用。在創作中,為了完美塑造該女性角色內在的矛盾性,瓦格納采用出場動機、服務動機、誘惑動機,以及渴望動機。這些動機分布在歌劇的每一幕中,不僅強調昆德麗性格的多變,還將幕與幕之間的情節相互聯系,最終形成昆德麗凄慘而又悲涼的結局。此外,瓦格納還以《圣經》為腳本,將基督教與佛教相結合,并通過昆德麗角色展現宗教文化。綜上可見,瓦格納對歌劇中的每個角色都有著精心的設計。本文透過歌劇中昆德麗的角色,還可延伸出19世紀歐洲精英階層自我迷茫與精神彷徨,這也對我們認識西方文明史、政治史有著借鑒作用。因此,《帕西法爾》不僅是一部輝煌璀璨的歌劇,更是人類歷史文明的精神史詩。

(作者為沈陽音樂學院碩士在讀研究生)

參考文獻:

[1](美)約瑟夫·科爾曼.楊燕迪譯.作為戲劇的歌?。跰].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2]廖輔叔.瓦格納論音樂[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2.

[3]居其宏.歌劇美學論綱[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瓦格納
瓦格納教授的發明
當代文化視域中的瓦格納及其超越
霍 金
“遇見”瓦格納(大家拍世界)
聆賞樂劇歌劇22 年全記錄之七——瓦格納其他樂劇簡介(下)
聆賞樂劇歌劇22 年全記錄之三——瓦格納的“《指環》系列”(上)
聆賞樂劇歌劇22年全記錄之二——瓦格納樂劇與一般歌劇的異同
香港管弦樂團的瓦格納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旅程
名人相冊 歌劇巨匠:瓦格納
救命,我不要保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