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巍巖第一山:東岳泰山風光無限

2024-04-20 15:51曹虎
中華瑰寶 2024年4期
關鍵詞:天門桃花源溪水

泰山自然景觀壯麗,人文景觀薈萃,既有雄偉磅礴之氣象,也有婉約清麗之神秀。

古人尚東,由來已久。東方主生,旭日東升,紫氣東來,皆源于此。泰山屹立于中國東部,自古稱為“東岳”,為五岳之尊,數千年文化積淀和精神塑造,使其成為中華名山之首。

人文鼎盛:泰山中路

泰山中路是傳統的登山路線,初次登臨泰山者多選擇此線路,可集中觀覽泰山上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因歷代帝王多依此路線登山,泰山中路又稱“泰山御道”,盤道7000余級,逶迤于深山峽谷之間。

泰山盤道是泰山中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泰山中路全長9000多米,泰山盤道即有8000米。關于泰山盤道何時鋪設,文獻中沒有確切記載,一般認為其辟建于漢代,時稱“環道”,以后歷代都有重修,現存大部分為明代修建。泰山盤道可謂泰山的“登天之路”,古人將岱頂視作天上,從山下開始,步步登高,逐步由人間步入“天庭仙界”,泰山盤道即如明隆慶四年(1570年)山東監察御史李復初所題的“入云有路”。登山盤道上,不時可見“初步登高”“漸入佳境”“永登仙境”等題詞石刻,天階、云步橋、天梯、升仙坊等景觀逐步將人們的情感引向天界。泰山的主要景觀如斗母宮、經石峪、壺天閣、回馬嶺、中天門、十八盤、南天門等都依登山盤道分布,綿長的盤道成為泰山人文古跡的連接線。

仿照古代帝王宮殿建造,占地9.6萬平方米的岱廟,是泰山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建筑群,素有“千古一廟,東岳祖庭”之稱。岱廟殿宇巍峨,古樹繁茂,存有歷代碑碣90余塊。岱廟是南起舊泰城南門北至南天門這條中軸線的起點,與岱頂的碧霞祠遙相呼應。

岱廟北門外,就是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的岱宗坊,這里是登泰山的起點,是提醒人們進入泰山勝地的標志。從岱宗坊繼續前行,就是一天門石坊,石坊一側立有明代大字題刻“盤路起工處”,表示這里是至岱頂登天之路的開始。穿過一天門石坊,就到了“孔子登臨處”石坊,之后是天階石坊。

泰山中路起始階段,山勢坡度較為平緩,地勢較為開闊,紅門宮、萬仙樓、斗母宮等占地面積較大的廟宇建筑都建于入山的前半部分。隨著山勢坡度越來越陡,則有題字刻石、亭橋等裝飾自然山景。

現存的泰山刻石(碑碣、楹聯、摩崖、經幢等),主要集中于岱廟、中路兩側和岱頂。過了三官廟的經石峪石坊,有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摩崖刻經—《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在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石坪上刻有2000余字的《金剛經》,據傳其為北齊人所書。石上所刻隸書大字,筆鋒遒勁,勻稱美觀,氣勢宏偉,被譽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

從對松亭石坊向上即為十八盤,共計1600余級臺階,是登山盤道中最險要的一段?!熬o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的三個十八盤,不足1000米,卻有400多米的垂直高度。十八盤猶如登天的云梯,是泰山的標志性景觀。立于似云梯的石階之上,清風拂面而來,會對李白的名句“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深有感觸。經過陡峭的十八盤即登上南天門,上臨岱頂,如登天境。

泰山極頂—玉皇頂海拔1500多米,到這里可以俯瞰泰山風景,感受“登泰山而小天下”的高曠豁朗。在不同時間段登頂,還可有機會看到動人心弦的泰山日出、金光直瀉的晚霞夕照、云霧變幻的云海玉盤和波光粼粼的黃河金帶這岱頂“四大奇觀”。

泰山極頂之南,是始建于宋真宗年間的碧霞祠。碧霞祠內供奉著傳說中的泰山之主—道教女神碧霞元君的神位,當地人稱她為“泰山奶奶”。碧霞祠選址精妙,建筑布局嚴謹、參差錯落,是我國古代高山建筑的杰作。

林間探幽:泰山東御道

漢武帝曾八次登封泰山,在山下東部營建奉高城、明堂宮,開辟東御道,選擇從泰山東麓上山登頂,寓紫氣東來之意,以祈求國泰民安。古時的東御道,因歲月滄桑,逐漸荒廢,幾乎無跡可尋,僅存一條林間小路可勉強到達中天門。

2022年,曾經荒廢的東御道得到了全面整修保護,并開辟了全新的游覽線路。東御道修護項目整修了長約5000米的盤路,設置了4000余級臺階。整修后的東御道,以泰山東麓的上梨園村為起點,經東天門直到中天門,沿途修建了青陽堂、漢闕門、御道石屋、甘泉榭、啟天亭、東天門、慈恩亭、紫氣閣等景點,配備了管理及旅游服務設施,澄清了泰山東溪水系以及未央湖,美化了生態景觀和人文環境。

“泰山東御道”牌坊提醒人們登山旅程的開啟。集字于漢代《張遷碑》的“漢東御道”刻石文字,凸顯了方正樸茂、圓潤兼重的漢隸風格。一路前行,猶如穿越時光隧道,登上未央湖壩頂,風景豁然開朗。未央湖水倒映著藍天白云,像嵌在泰山東部的一顆明珠,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此地為東御道登山第一個景點,取名“未央”,寓“登頂未盡,長樂未央”之意。湖邊有石亭一座,兩岸青山相對,碧水與流云相映,樂在山水之間。

沿著未央湖邊,很快就來到一座水榭,上書經石峪金剛經體“青陽堂”。相傳漢武帝曾修建漢明堂五間,最東面一間為青陽,此地借此得名為青陽堂。堂上懸掛楹聯“東岳霞光熙勝地,九天云氣映斯亭”,讓人深感自然景觀與文化內涵的高度契合。

再上行來到漢闕門。這座石質大門古拙質樸,典雅大方,門前一款刻有“漢御古道”漢隸印章的青色刻石引人注目,旁邊立有《泰山東御道整修記》刻石。漢闕門相當于泰山東御道的進山入口,至此游人便正式進入泰山景區。

東御道沿途景點的命名,皆源于漢代傳統文化。東御道行程過半處,有九間非常有特點的石頭房子,據《泰山道里記》等資料記載,古代有“九間石屋”之名,但究竟是不是此地,眾說紛紜。

位于東御道半程之處的甘泉榭,亭榭樣式異常獨特,平面布局為八角海棠形,亭頂掛瓦也大有文章。甘泉榭臨近甘泉瀑,上溯岱頂甘化泉。據傳漢代曾建有甘泉宮,西漢揚雄曾作《甘泉賦》,山榭因此而得名。

臨近中天門有一座四角亭,由此開啟了登頂的天路,因而取名“啟天亭”。啟天亭下連東御道,上啟中天門,方亭高立,展檐欲飛,居名山幽處,獨具妙趣。

泰山有一天門、中天門、南天門,代表三重天境,同時也有東、西、南、北、中五大天門,代表仙境的五大方位入口,東天門由此而來。登上東天門,駐足“仰天臺”。據傳漢武帝登山至此,仰望聳入云端之岱頂,為泰山磅礴之氣勢、壯麗之景色所折服,遂發出“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駭矣!惑矣”之贊嘆。沿著林間的小路前行,路面逐漸開始變為土路,就像泰山名為“快活三里”的路段一樣,走起來非常順暢,不知不覺來到了中天門,東御道行程就此結束。

生態奇觀:泰山桃花源

泰山桃花源位于泰山風景名勝區西麓,與東御道遙遙相對,是一條融自然山水和地質奇觀于一體的登山路線。桃花源建有索道,乘索道可直達岱頂天街北端。桃花、溪水、彩石、螭霖魚是桃花源中最有名的四大特色自然資源和生態景觀。

相傳古時桃花源的桃樹甚多,自早春三月至四月,眾多桃樹從山腳至岱頂次第開花,滿谷紅成一片,因此古人又稱此地為“紅雨川”。元代張志純有詩曰:“流水來天洞,人間一脈通。桃源知不遠,浮出落花紅?!?/p>

桃花源的溪水由桃峪、龍角山和雁群峪來水匯流而成。三條溪水在桃花源合而為一,緣溪而下,所以桃花源溪水水量較大,逢旱年亦不斷流。在泰山,尤其是在冬季,冰瀑及潭水下隱藏著蘊含生機的道道溪水,非常難得,是名副其實的“世外桃源”。

桃花源最有特色的地質奇觀是“彩石溪”。它是大自然經27億年打造的地質遺跡,白色、黃色等五彩斑斕的花紋如同鐫刻在青色石頭上的神奇畫卷,彩色的石頭就像在流動的溪水中的畫作,交相輝映,異常靈動。

“螭霖魚”就是這溪水中的精靈?!疤┥饺?,螭霖魚中龍”,螭霖魚作為泰山獨有的珍稀物種,是我國古代五大貢魚之一、山東省唯一受重點保護的淡水魚類。它們在溪流中自由穿梭,在彩石上翩翩起舞,在桃花源中追逐嬉戲……

春季,是桃花源最能感悟生命顏色的季節。桃源春色,十里畫廊,孕育著盎然生機,人面桃花相映紅,十里桃花笑春風。連翹黃花滿谷,楊柳依依含煙,繁花如織似錦,一川桃花春雨,似極了江南水鄉。

夏日的桃花源,感受最深的是草木繁盛的張力。放眼望去,一片蓊郁茂盛的綠色,深的,淺的,高的,矮的。遠處群峰疊翠,天藍山青,近處松柏凌云,直沖霄漢。彩石溪水湍流奔放,百轉千回,層層溪瀑,飛流直瀉,螭霖魚愈加靈動迅捷,生命如歌。進入桃花源,恍若欣賞一幅幅山水潑墨畫,自然界的萬千氣象在這里展現得淋漓盡致。

桃源秋色,最有立體色彩質感,無須刻意表達,因為這里承載著滿滿的詩意。天公好像打翻了調色盤,群山異色,交相點染,斑斕多姿,炫彩紛呈,層林盡染。一樹樹濃重的青黛色,一潭潭幽深的澄碧色,一抹抹絢麗的胭脂紅,飽含生命的敦重質感,深深刻畫出秋天豐殷厚實的底蘊。

入了冬,下了雪,才能真正看到桃花源的生命本色。一片嚴寒靜穆的白色,冰清玉潔中隱藏著星星點點花楸的紅果,紅妝素裹,玉樹瓊枝,分外妖嬈。生命在嚴寒中積聚能量,蓄勢待發。霧凇雪凇有時會齊現,冰封的山巒皓嶺,靜待雪化。

泰山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既有雄偉峻極,也有清秀婉約。不同時節、不同線路、不同角度,人們都可以感受到泰山的風光無限。

曹虎,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規劃建設管理部副部長。

猜你喜歡
天門桃花源溪水
走進桃花源
洞開天門
天門
再造“桃花源”
八一作品
《四季桃花源》獨幅版
隱匿的桃花源
溪水侗鄉
天門石
天門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