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域文化差異融入高校高質量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2024-04-21 04:36陳昱锜
知識窗·教師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高質量大學生文化

陳昱锜

摘要:高校高質量教育工作必須重視大學生群體間的地域文化差異,文章通過解析地域文化差異的價值與挑戰,提出地域文化差異融入高校高質量教育工作的路徑,即運用體驗式或參與式教育,實現地方、高校、教師三力合一,以期提高高校高質量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校教育;大學生;地域文化差異

一、地域文化差異對高校教育工作的影響與作用

地域文化差異會對高校教育工作的推進有巨大影響,高校必須確立地域文化差異的地位。因此,正確認識地域文化差異對高質量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對深入推進高校教育建設、提高教育質量、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一)確立地域文化差異的地位

地域文化差異是指不同地區在文化方面所呈現的不同形式和特征,這種差異體現了各種文化之間的對話、融合和互動,可能在語言表達、生活習慣、審美情趣、風俗服飾等方面展現出來。隨著全球文化多樣性日益得到承認,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和融合加劇,人們應以“尊重、欣賞、促進”的眼光看待區域文化差異,實現文化多元共存。大學生是教育活動開展的主體,不同地域文化的大學生促進了學校多元文化的井噴式發展。因此,高校教育工作不能僅僅停留于理論學習,而應結合大學生的文化差異加以考察。

必須明確的是,地域文化差異是不可忽視且不會消失的,它是高校高質量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忽略它的重要性是不切實際的。如忽略大學生的地域文化差異,簡單化地將他們的多元文化背景貼上了單一的標簽,不僅不符合實際情況,還將造成教育工作內容上的缺失。

針對地域文化差異較大的大學生,如何擺脫僵化的灌輸、說教模式,在平衡差異的同時抓好教育理論建設;如何應用地域文化差異的積極影響,充分發揮各地文化的優勢,做好、做細、做實教育工作,使高校的高質量教育更有活力,更加全面,更加多元化,是擺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課題。

(二)地域文化差異帶給高校高質量教育工作的挑戰

隨著多元文化背景下異質文化的發展、高校不斷擴招,不同地域文化在高校內交流、碰撞,校園軟文化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學生思維活躍、接受度高,但對于文化良莠的判斷能力尚有欠缺,面對不良的文化信息極易產生偏激思想和沖動行為。

大學生幾乎來自不同的地區,他們之間的交流也存在地域文化差異,他們在話語方式和溝通習慣上會表現出明顯的不同,這可能會成為大學生溝通交流的障礙。文化差異往往也會帶來相應的排他性,當刻意地強調地域文化差異的重要意義時,差異會變得更加突出,容易造成沖突。例如,在南方讀書的北方學生,在飲食適應性方面表現更弱,很可能因為飲食習慣的不同而出現隔閡與芥蒂。又如,大學生的同鄉情節。從概率學上講,同一群體里的同鄉者比異鄉者會更容易成為朋友,因為同鄉間會更容易產生共同的話題和相互扶持的情感,組織社交活動也更便捷。

例如,各地高校會有一定的少數民族預科生招生計劃,因此會出現一個班級內有數名來自同一預科班級的少數民族學生。從2023年10月四川文理學院財經管理學院2020級4班的在校生人數來看,班級總在校生人數為49人,少數民族大學生15人,其中少數民族預科生11人。他們有極相似的生活習慣和語言表達,因此形成的少數民族群體是對地域文化差異的一種肯定和確立,但他們的發展是完全自由和隨性的,少數民族學生之間因為相同的文化背景容易出現排斥他者的情況,從而展示出一種強烈的認同感。他們自動形成小的圈子或者團體,但并沒有系統化的制度為彼此做制約或保證,有可能會產生不良影響。

尊重差異本就是增進溝通與深入交流的重要途徑,尊重差異意味著允許他人有不同的思想、觀點和做法,這需要個人放下自己的偏見和成見,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去理解并包容他人的立場,從而實現對立面之間的共存和協調。一味地固守差異又會造成沖突和紛爭,如何在尊重大學生地域文化差異的同時尋求平衡,如何在對立的基礎上尋求統一,以構建共同的價值觀,是高校高質量教育工作必須明確的內容。

二、地域文化差異融入高校教育工作的路徑

正確處理地域文化差異,有利于高校高質量教育工作的扎實推進和全面發展。高校應不斷深化對地域文化差異的認識和理解,運用體驗式或參與式教育活動,結合地方、高校、教師三者的力量,更好地為大學生提供更有實效性和針對性的教育服務。

(一)解決路徑之一:體驗式教育和參與式教育

如何面對地域文化差異關系到高校高質量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因為大學生對同一事物的認知、理解和價值觀會存在差異,所以教師要在學生相互理解、彼此信任的基礎上,建立持久的差異協調機制。教師要以差異特征為著手點,啟動體驗式教育和參與式教育,通過突破傳統的教育模式,使大學生在體驗中真切地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魅力,從而達到互相理解、和諧共處的平衡。

例如,各個高校舉辦的留學生知識文化節,促進了在校留學生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增進彼此間的了解和互信。在知識文化節中,留學生可以分享各自國家的文化、歷史、傳統,大學生在懂得尊重差異的同時,能增強跨文化交流和吸收多元文化的能力。此外,通過親身的參與和體驗,大學生對不同地域文化形成了較為清晰、理性的認識,對文化差異也有了新的視角和見解,更能夠給予正確的評價。

因此,在開展高質量教育工作時,高校應注重體驗式、參與式教育,要注意抓好讀(原著)、聽(專題報告)、講(系統講授)、談(討論交流)、看(錄像)、走(社會實踐)、寫(調查報告、讀書心得、學術論文)等教學環節,同時注重大學生學習的體驗感與參與感,促進教育模式創新,增強教育的滲透性和互動性。

(二)解決路徑之二:地方、高校、教師三力合一

地域文化的不同必然會衍生出多樣性、差異性和復雜性,若將其應用于教育實踐會面臨一定的困難,如學校及教師對地域文化的實際效能認識不足,因而缺乏利用地域文化開展教學實踐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或專題理論學習主要依靠國家統編教材或教育文件,然而,統編教材是一個統一的標準,忽略了地域文化差異,教學內容較為單一,可能導致教材內容不夠本土化,無法吸引大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同時,統編教材或文件往往較為規范化和傳統化,不太注重大學生啟發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注重大學生的背誦和記憶。如果完全依靠國家統編教材,教師只能根據教材的要求進行教學,缺乏創意和自由度,難以滿足大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總之,一支具有卓越能力,尊重、熟悉不同地域文化知識的專業教師隊伍是發揮高校高質量教育功能的核心,地方、高校和教師三方必須合力打造專業的教師隊伍。

作為高校所在地的地方部門,應做好四個方面的服務,以滿足將地域文化差異融入高校高質量教育的需求。第一,提供多元文化交流平臺。地方部門可以組織不同地域文化的活動,讓不同背景的大學生和居民相互了解,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多元文化包容性。第二,推進地域文化進課堂。地方部門可以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讓大學生了解學校的文化情況和特點。第三,提供政策支持。地方部門可以出臺相關政策、設立專項資金,按照高校的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為地域文化進課堂提供方便和保障。第四,推動文化融合。地方部門可以推動高校與當地企業、文化機構、社區組織等開展合作,促進當地文化和高校文化的融合,打造獨特的校園文化氛圍。綜上所述,地方部門要充分了解高校的地域文化差異,為高校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推動地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建設和諧健康的校園環境。

高??梢圆扇∷捻棿胧橥七M高質量教育工作服務。第一,高校要全力構建學校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部門的快捷聯系通道,積極推進地域文化進課堂。第二,高??梢蚤_設多元文化課程,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大學生從中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和歷史背景,增強學習的實效性。第三,文化教育是一種純粹的精神活動,高校只有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應關注教學環境的營造,采取多種形式,打造豐富、溫馨的教學場景,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校也可以為具有地域文化差異的大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讓大學生在新的文化環境中獲得更好的發展。第四,高校要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創新,引入和培養具有豐富地域文化知識背景的教師,實現教師隊伍的多樣性,并在政策、學習或工作條件上為教師提供便利和支持。

為推進高校高質量教育的發展,從事相關教育工作的教師應做到四點。第一,教師要認識地域文化差異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性,自覺涉獵不同的地域文化知識,以了解不同大學生的思想、認知、情感特點,掌握大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思想狀況,做到因材施教、因情施教。第二,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應提煉出有意義、接地氣的主題,使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實際的啟示和幫助。如教師應根據時政熱點不斷地為教學添加新的內容,確保教學內容貼合大學生的實際生活。第三,高質量教育不僅要傳遞知識,還要引導大學生認識自我、認識社會。因此,教師應注重教育的綜合性和系統性,體現思想、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素養。第四,教師應時刻創新教學思路,不斷完善、改進教育方法,嘗試使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將地域文化滲入課堂教學或專題教學,并且注重互動和反思,激發大學生學習不同地域文化的興趣,為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在進行高質量教育工作時,不能忽視大學生的地域文化差異,也不能脫離地方文化背景,而是在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實現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整合、利用地方文化資源,創新教育工作方法,運用體驗式教育和參與式教育,結合地方、高校、教師三者的力量,讓地域文化差異更好地融入高校高質量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馮黎明.文化的地域差異性與國家意志的總體化:中國現代性的兩個方面[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6(5).

[2]梁亞琴.大數據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理論要義與實踐路徑研究[J].魅力中國,2020(33).

[3]歐陽惠平,劉頌新.構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J].職業,2021(21).

[4]劉會勝.地域文化差異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示[J].理論與當代,2008(6).

[5]任振翔.地域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以河東文化為例[J].晉中學院學報,2016(4).

[6]劉有升,陳麗靜.高校深化優秀地域文化育人的多案例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1).

猜你喜歡
高質量大學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年味里的“虎文化”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誰遠誰近?
大學生之歌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