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勞動教育的滲透

2024-04-22 12:27張璐
求知導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滲透策略勞動教育寫作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勞動教育在小學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作為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環節,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學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為主題,遵循實踐導向、注重體驗和整合課程等原則,分析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意義,探討如何將勞動教育有機地融入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持。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勞動教育;滲透策略

作者簡介:張璐(1996—),女,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實驗小學。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小學語文教學已經從單純的語言知識傳授轉變為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此外,勞動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如何巧妙地滲透勞動教育,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也能得到實踐鍛煉,成為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

一、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原則

(一)實踐導向原則

實踐導向原則強調要讓學生參與真實的勞動實踐活動,如參與校園環境整治活動、繪制墻報等,讓他們感受到勞動的意義和價值。通過這些實際操作,學生能夠感受到勞動帶來的成就感,同時培養實際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實踐導向原則也強調將學生的實踐經驗作為語文寫作的素材。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勞動實踐經驗展開寫作,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融入寫作當中。此外,實踐導向原則還強調通過創設情境、模擬實踐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小組合作或角色扮演,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傊?,遵循實踐導向原則不僅能夠豐富語文教學內容,還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他們在實際操作中體驗到語文學習的價值和意義。

(二)注重體驗原則

注重體驗原則是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重要原則之一。它強調通過親身體驗和情感體驗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對此,學生可以通過實地考察、參觀訪問等方式感受勞動現場,并借此了解勞動知識和技能。同時,在語文寫作中,學生可以借助情感體驗表達自己對勞動的感悟和思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勞動經歷,讓他們用語言描述自己在勞動中獲得的知識、技能和感想。通過情感表達,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同時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表達能力和情感體驗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循注重體驗原則,將勞動教育融入教學中,使學生獲得豐富多樣的學習體驗。

(三)整合課程原則

整合課程原則強調將勞動教育內容和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整合,促進學生全面、深入地認識和理解勞動的意義和價值。一方面,整合課程原則要求將勞動教育內容融入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在語文閱讀環節,教師可以選取與勞動相關的優秀文學作品或實用性較強的勞動技能類文章,讓學生通過閱讀感受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在語文寫作環節,教師可以設計與勞動相關的主題寫作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文字表達對勞動的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外閱讀、朗誦比賽等形式,加深學生對勞動的了解,促進語文教學與勞動教育交融。另一方面,整合課程原則還要求將勞動教育內容融入跨學科教學中。例如,在語文課堂上可以結合歷史、地理、藝術等多個學科知識,講授勞動的背景、技術和文化內涵,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勞動的意義。這樣的跨學科教學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深化他們對勞動的認識,提升語文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二、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意義

(一)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勞動教育和語文教學相融合的背景下,學生不僅能夠通過課堂學習獲取相關知識,還可以通過實際操作和實踐體驗來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從而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1]。在語文寫作方面,組織學生撰寫勞動體驗類作文或實踐報告等,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的實用性和重要性,提高他們的語文表達能力。同時,滲透勞動教育內容的語文教學強調學以致用,注重將知識轉化為實踐行動,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勞動中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勞動教育中,學生則可以通過參與種植、打掃、制作等實踐活動,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提高自主學習和實踐創新能力。

(二)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教師將勞動教育融入語文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產生情感共鳴,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通過閱讀與勞動相關的文章或文學作品,學生可以了解到勞動者的艱辛,認識到勞動的價值。這些情感體驗可以激發學生對勞動的尊重、崇敬和感激之情,增強他們的情感認同。同時,在語文寫作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撰寫關于勞動體驗的作文或表達對勞動者的感激之情的作品。通過寫作,學生可以深入思考和反思,并通過文字把這些情感傳達給他人。此外,滲透勞動教育的語文教學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通過參與勞動,學生可以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和勞動者的付出,這能激發他們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2],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例如,學生可以撰寫一篇記錄自己參與校園環境整治的作文,描述自己參與勞動的心得體會等。又如,他們可以通過文字表達對勞動者的尊重、感激和支持,從而為作文注入更多的情感和內涵。

(三)有利于豐富寫作素材

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不僅有助于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還能極大地豐富他們的寫作素材。通過閱讀與勞動者相關的文章,學生可以了解不同的勞動場景,同時將其作為寫作的素材。學生還可以親身體驗不同的勞動,為寫作準備更多的素材。

三、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策略

(一)選擇優秀的文學作品

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其中一種有效策略是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文學作品。這一策略的目的是通過閱讀和分析這些作品,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勞動的意義和價值,促使他們對勞動進行深入思考。教師可以挑選教材中一些與勞動相關的經典文學作品,展示勞動的重要性和價值,引發學生的共鳴和深入思考。在選擇課外文學作品時,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閱讀能力,以確保所選作品適合學生的理解水平。教師應為小學生選擇語言生動、情節吸引人的文學作品,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其內涵。另外,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也是選擇文學作品的重要參考。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主題和知識點,選擇與之相關的文學作品讓學生閱讀和分析[3]。在引導學生閱讀文學作品時,教師可以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作品中的勞動主題、人物形象以及價值觀等,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表達欲望。閱讀和分析文學作品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一篇與勞動相關的作文,或者設計一幅插畫、上臺演講等。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創作和表達進一步加深對勞動的理解,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

(二)組織勞動體驗活動

組織勞動體驗活動是使學生體驗勞動過程,增強其對勞動的認識和理解的重要途徑。在選擇勞動體驗活動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活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等因素,選擇一些簡單而安全的勞動任務。例如,植物種植、環境清掃、手工制作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能與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相契合。在開展勞動體驗活動前,教師需要做好必要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了解勞動的內容和技巧、準備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確?;顒訄龅氐陌踩?。同時,教師還需要向學生介紹活動的目的和意義,激發他們參與勞動體驗活動的熱情。在開展勞動體驗活動的過程中,學校需要安排指導教師或專業人士進行現場指導。他們可以向學生演示和解釋勞動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和技巧,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同時,教師需要確保學生的安全,并提供必要的保護設施和裝備。在勞動體驗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分享各自的感受,以及對勞動的認識和理解。通過布置相關的閱讀和寫作任務,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表達對勞動的理解和感悟[4]。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一篇關于參與勞動體驗活動的心得體會,或者閱讀一些勞動主題的文學作品,以此促進學生對勞動的思考,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通過以上幾個步驟,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有效地滲透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勞動精神,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

(三)開展勞動主題寫作活動

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勞動主題寫作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勞動的意義和價值,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為了確保寫作活動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選擇與勞動相關的主題,如“勞動的意義”“我的勞動經歷”“勞動的快樂”等。在寫作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察身邊的勞動場景,如家庭勞動、學校勞動和社區勞動等,并引導他們思考勞動對個人和社會的重要作用。為了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和資源,如與勞動相關的圖片、故事和文章等。這些素材可以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了解勞動的內涵和特點,為他們的寫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寫作準備階段,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討論。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列寫作提綱等方式,幫助學生整理思路、確定作文的主題和結構,并激發他們對勞動的感悟和思考。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分享彼此對勞動的理解和感受,相互學習和借鑒。在寫作實踐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歷寫作,描述參與勞動的過程和感受;也可以讓學生進行想象和創作,寫一篇關于理想中的勞動的作文。通過運用豐富的寫作手法,如描寫、抒情和議論等,學生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對勞動的理解和感受。完成寫作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交流和分享作品,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還可以幫助他們從其他同學的作文中獲得新的思路和靈感。同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優秀的作品進行展示,鼓勵學生通過寫作來傳遞他們對勞動的認識和理解。

(四)采用生動案例進行教學

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生動案例教學法滲透勞動教育,讓學生充分感受勞動的意義和價值,提高他們的勞動素質和勞動技能。在選擇案例時,教師需要選取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和引發學生思考的案例。以《祖父的園子》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創設合適的情境,通過現場觀察、實物展示、視頻播放等方式,讓學生直觀看到勞動的實際情境和成果。通過真實的案例情境,教師可以引發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引發學生思考[5]。在引導學生感受案例內容后,教師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案例。例如,提出問題或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分析祖父在園子里勞作的場景以及各項勞動活動,如栽花、拔草等,使學生感受到勞動的樂趣。通過分析案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辨別和評價案例的能力。接下來,教師需要將案例內容融入實際的勞動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技能。這可以通過實踐操作、小組合作、模擬演練等方式實現。學生將案例中的優秀經驗和技能應用到勞動實踐中,可以取得良好成效。在教學結束后,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以檢驗教學效果。評價方式包括問答、作業、測驗等。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勞動技能和勞動態度進行評價,鼓勵他們在今后的勞動實踐中進一步提高勞動水平和素質。

結語

綜上所述,采取一系列策略,如選擇優秀的文學作品、組織勞動體驗活動、開展勞動主題寫作活動和采用生動案例進行教學等,能夠有效地將勞動教育融入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體驗。這一過程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操作技能,還可以深化學生對勞動的理解,為他們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

[參考文獻]

張娟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挖掘勞動教育內涵[J].讀寫算,2023(10):31-33.

朱杉,趙彥宏.勞動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從閱讀和寫作教學出發[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2(4):49-51.

張娟娟.例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勞動教育的滲透[J].新課程,2021(43):5.

趙冬.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勞動教育的滲透[J].學周刊,2022(20):101-103.

趙俊太.勞動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滲透[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8(7):32-34.

猜你喜歡
滲透策略勞動教育寫作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中學音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策略探析
初中物理探究教學中滲透科學方法的教育探討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
技工院校語文教學滲透人文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淺論小學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
如何讓小學生寫作返璞歸真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