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養導向下小學語文民間故事單元閱讀教學研究

2024-04-22 05:18李慧穎
求知導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民間故事教學策略

摘 要:素養導向下的教學核心在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包括知識、技能、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小學語文民間故事單元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歷史和傳統,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诖?,闡述了小學語文民間故事單元閱讀教學的意義,即提高學生的跨學科素養、批判性思維以及文化認同感,并探究了一系列教學策略,旨在提升小學語文民間故事單元閱讀教學效果。

關鍵詞:素養導向;民間故事;單元閱讀;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李慧穎(1998—),女,江蘇省張家港市兆豐學校。

素養培養已成為現代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其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是單純地灌輸知識。民間故事蘊含豐富的道德、智慧和審美內涵,具有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作用。因此,構建以素養為導向的小學語文民間故事單元閱讀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和討論民間故事,深入探索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素養導向下小學語文民間故事單元閱讀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跨學科素養

民間故事具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和社會價值,涵蓋文學、歷史、地理、社會等多個領域的知識。小學語文民間故事單元閱讀教學可以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巧妙地融入課堂中,有效培養學生的跨學科素養。同時,民間故事往往蘊含多層次的內涵和主題,需要學生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分析和理解[1]。通過民間故事單元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來解讀和理解故事,培養他們的跨學科思維能力。例如,一個講述自然災害的故事,可以引發學生對地理、科學、社會和道德等方面的思考。教師也可以設計相關的任務和活動,促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培養他們的跨學科知識應用能力。例如,學生可以通過分析民間故事中的沖突和道德抉擇,運用多學科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和討論。這樣的跨學科學習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使他們能夠將學到的知識有效地遷移到實際生活中。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指學生能夠以理性、審慎的態度對信息進行分析、評估和推理,能進行深入思考并合理質疑。在素養導向下,小學語文民間故事單元閱讀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一方面,民間故事中蘊含豐富的文化、道德和社會議題。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故事情節、人物性格以及故事背后的價值觀念,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例如,通過分析《獵人海力布》這個經典的民間故事,學生可以分析其中蘊含的誠實、勇敢與奉獻等道德觀念,培養辨析能力。另一方面,民間故事單元閱讀教學能引導學生對故事邏輯、情節等進行推理和思考,從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行為的動機以及故事結局的合理性,可以促使學生進行邏輯推理和合理質疑。例如,在分析《狐假虎威》這個寓言故事時,學生可以就狐貍的計謀、老虎的反應等進行深入思考,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

民間故事是傳承和表達特定文化的載體,教師通過深入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比如,《囊螢映雪》這個故事體現了勤奮好學、吃苦耐勞的精神。通過深入學習這一民間故事,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其中蘊含的精神,還能更好地理解和認同自己所處的文化背景。此外,民間故事單元閱讀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文化傳承和保護意識,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是文化傳承的一分子,從而積極投入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中。民間故事往往承載著特定歷史時期的思想和情感,通過深入研究這些故事,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國文化的演變和發展歷程,從而增強文化認同感。

二、素養導向下小學語文民間故事單元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由點到面,確定教學目標

在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民間故事單元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明確教學目標,將局部的知識點延伸拓展開來,明確整個單元的教學目標[2],以展開系統、完整和有深度的教學。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涉及的民間故事有《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一)》《牛郎織女(二)》。在實施單元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從單元整體的角度出發,結合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全面梳理整個單元的核心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目標。其中:知識目標是使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代表性故事,掌握分析民間故事的方法和技巧,理解民間故事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價值觀;技能目標是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目標是使學生學會尊重傳統文化、體會到感恩的重要性和增強同學間的情感聯系。為了實現這些教學目標,教師需要將這些目標分解成具體的教學要點,并確定教學目標的實現標準。針對知識目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學習分析民間故事的方法和技巧,如從故事情節、故事主題、人物形象、語言特點等入手,并引導學生分析故事細節,幫助學生理解故事表達的思想主題。針對技能目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故事中的語言表達特點,如使用的修辭手法等,并通過指導學生深入探究或創編故事,提高學生對閱讀和寫作技巧的實際運用能力。針對情感態度目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通過引導學生分享和討論民間故事,促進他們感知民間故事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同時增強他們之間的情感交流。

(二)設定錨點,引導思維發散

在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民間故事單元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設置引導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民間故事內容的深入理解和個性化思考。在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精心選擇并確定民間故事單元的核心問題[3],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切入點。仍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為例,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利用提問,或通過展示相關圖片,播放音頻、視頻等方式,引導學生預測故事主題、猜測人物關系或故事情節,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例如,在講解《獵人海力布》前,教師可以問學生:“你們希望這個故事有一個怎樣的結局?”這樣有助于引導學生思考和表達。隨后,教師可以提出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從多個維度思考故事的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問學生:“你認為牛郎織女的故事與現實中的愛情有什么不同?”“故事中的獵人海力布有什么優點和缺點?”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相關的歷史、文化、科學知識等,激發學生對其他領域的探究興趣。例如,在講解《獵人海力布》時,教師可以簡要介紹古代的狩獵文化,讓學生了解不同時代人們的生存方式,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其從多元化視角理解故事內容。

(三)整合資源,搭建知識體系

在民間故事單元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整合多種資源,幫助學生搭建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能夠提高學生的素養。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中的《盤古開天地》《精衛填?!贰杜畫z補天》屬于中國神話,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渠道整合有關中國神話的繪本、插畫、電子書、文章、視頻等內容來開展教學,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教師可以將民間故事與其他學科知識相關聯,構建系統的知識框架。例如:對于《盤古開天地》這個神話故事,教師可以結合地理學科知識,介紹宇宙知識;也可以結合生物學科知識,與學生討論生命誕生與進化的問題。這樣的知識整合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神話故事背后的內涵,并將其與其他學科知識相關聯,促進學生跨學科思維和綜合素養的發展。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要啟發學生思考,讓他們能夠自主搜集資料、提出問題、發表觀點,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靈活地調整教學策略,實現教學效果最大化。

(四)巧設活動,豐富學習體驗

在民間故事單元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各種活動,使學生獲得多樣化、互動性強的學習體驗,以促進他們素養的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了解他們的文化基礎水平,挖掘他們對民間故事的興趣點。根據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設計各種吸引人的活動。第一,提出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促使他們思考民間故事中道德、情感、文化等方面的問題,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同時促進他們對民間故事內涵的深入理解。第二,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他們通過對話和動作來表現角色之間的互動,呈現故事情節,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同時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第三,引導學生進行創作,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對民間故事進行改編或加入自己的創意元素,創作新的故事[4],促進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展,培養他們的文學素養和表達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白蛇傳》的框架創作一個新的故事,描述現代社會中的奇幻事件。第四,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創作一部民間故事劇本或故事書。如此,學生可以分工合作,進行角色設定、情節安排、對白撰寫等,通過合作創作,在交流中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同時加深對民間故事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合作創作一部關于少數民族傳說的劇本,通過表演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使學生獲得積極、有趣、真實的學習體驗,提升素養。

(五)鼓勵反思,提升閱讀效果

鼓勵學生反思,旨在加深學生對民間故事的理解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教學民間故事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故事主題和其中的核心信息[5]。例如,在《精衛填?!返慕虒W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精衛為什么要填海?她的堅持和努力有何意義?通過思考這樣的問題,學生可以理解精衛填海故事中蘊含的鍥而不舍、不畏艱難的精神。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將故事情節與現實生活進行對比和聯系。例如,在《女媧補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問學生,女媧補天的精神對現實生活有何借鑒意義,從而讓學生理解故事中蘊含的奉獻、擔當等品質。這些品質與現實生活中的價值觀是符合的,可以用于規范學生的行為。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故事中的隱含意義和象征手法。例如,在《盤古開天地》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問學生是否還有其他的解讀方式,從而引導學生發現故事的象征意義,進一步理解故事所傳達的哲學思想和文化內涵。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寫下自己對故事的感受或者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深入思考,并通過表達來豐富閱讀體驗,提升閱讀效果。

三、總結

綜上所述,以素養為導向的小學語文民間故事單元閱讀教學對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教師應精心組織學生參與民間故事的閱讀、討論等學習活動,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理解水平,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和文化認同感,使他們更好地應對未來社會的挑戰。

[參考文獻]

王銀菊.“1+X”教學開啟幸福閱讀:以五上“快樂讀書吧”為例[J].作家天地,2021(28):74-75.

趙俊.民間故事單元教學的實施路徑:以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學為例[J].小學語文教學,2022(35):19-21.

郭勝堅.小學語文“快樂讀書吧”閱讀有效策略:以《中國民間故事》為例[J].語文新讀寫,2021(20):38-40.

華珊.“精”字為先,“整”“單”融合:以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主題教學為例[J].新課程導學,2023(17):82-84.

王現起.利用民間故事元素,提高學生語文能力:以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民間故事閱讀教學為例[J].小學生作文輔導(中旬),2022(10):27-29.

猜你喜歡
民間故事教學策略
說說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為什么感動人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舞蹈教學策略之我見
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教學策略
漫話民間故事
漫話民間故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