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初中物理體驗性作業的設置

2024-04-22 13:40張俊
中國教師 2024年4期
關鍵詞:體驗性雙減物理

張俊

“雙減”要求全面減少作業量和作業時長,減輕學生機械性、重復性作業內容?!读x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 版)》指出,物理課程要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養成科學思維習慣。體驗是具有研究價值的思維切口,特別是對于教育教學方面,體驗是意義的建構和價值的生成[1],即體驗一方面能夠豐富個人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自身的生命意義。另外,體驗也是人把握自身與世界的一種思維模式、一種整體性的思維方式[2]。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設置體驗性作業不僅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實驗方法,提升數據處理技能,培養科學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

體驗性作業可以避免“紙上談兵”學物理帶來的系列問題,相對于傳統的作業方式,學生在完成體驗性作業過程中,可以把自己所學知識融入作業中,進行更深層次的體驗性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對自己所學的知識記憶更加深刻,而且通過以體驗為主的動手操作,提高了知識應用能力,提高了思維能力。

一、結合概念教學,設計體驗性作業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概念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教師結合物理概念設置體驗性作業,旨在幫助學生實現物理概念的有效建構,從而為后續物理學習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圍繞概念理解的難點,充分考慮物理概念的抽象性,使學生能夠真切地體會物理概念,分析學生的日常相關經驗,進行體驗性作業的設置,提升作業的體驗感。

例如,在進行“力”的教學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一系列動作和活動感受力,讓學生選擇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借助推、拉、擰等動作感受力,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在以上行為中,物體的哪些部位發生了變化。這些發生變化的部位所遭受的力的作用點又是哪里?這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手捏一下自己學習桌上的礦泉水瓶,并認真觀察自己施加力之后瓶子出現了什么樣的變化,再結合教材內容深入思考探究。借此具有直觀性、體驗性的活動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力的概念。相對于傳統的理論知識講解而言,這樣的作業設計能夠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親身實踐和體驗感受,了解力的相關知識,從而更積極、更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深入探究知識。

二、結合實驗內容,設計體驗性作業

初中物理課程的實驗環節具有顯著的特點,實驗數量豐富且操作難度適中。從實驗操作的難易程度和流程設計來看,初中物理實驗部分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間。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充分考慮這一點,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巧妙地將實驗內容與作業內容相結合,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識。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設計體驗性作業時,教師可以將實驗內容與作業內容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深入理解物理知識。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要借此提升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興趣。在物理教學中,特別是實驗教學中,往往會針對實驗現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3]。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還可以將實驗內容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設計高質量的體驗性作業,為學生的物理學習提供實踐途徑,更有效、深入地探究、掌握物理知識。

以“電阻和變阻器”教學為例,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之后,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加深知識記憶、提升實驗能力,向學生提出實驗要求:根據在本節課中所學的電阻、變阻器以及電路的知識,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為家人設計出一盞可以變換亮度的夜燈。

三、結合小組活動,設計體驗性作業

小組合作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合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因此,在進行物理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深入理解物理知識。具體而言,就是學生借助交流討論及探究,更好地掌握理解學習中涉及的物理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溝通與交流的技巧以及如何有效解決團隊內的問題和沖突[4]。在作業設計過程中除了給學生提供合作機會外,教師還需要對本班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充分關注,對學生的知識水平也要有充分的把握,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原則進行合理分配,確保每個小組都有不同類型的學生,完成分組之后再向各組學生布置難度水平近似但內容不同的體驗性作業。借助這樣的方式,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還能夠學會與他人合作,共同解決問題,提升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

以“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教學為例,教師需要依據劃分的組別數,設計體驗性作業,接著,當各個小組拿到自己的作業時,教師還需要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發揮引導、指導作用,促進學生之間的合理分工、相互合作,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小組活動中獲得參與感和成就感,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對作業完成效果進行評估與反饋,帶領學生復盤,加深知識印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挑選優秀的小組分享作業完成的過程和方法,促進學生共勉。最后,教師對于體驗性作業完成過程中的亮點進行總結,同時對表現優異的組別進行獎勵,借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這類體驗性作業的設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實現了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學生在體驗中鞏固了所學知識,提升了團隊合作能力,充分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四、結合生活經驗,設計體驗性作業

物理是一門研究物質結構、最普遍相互作用以及最一般運動規律的自然學科,與生活的方方面面聯系密切。初中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對于社會、科技的關注也逐漸增加。在作業設計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經驗,感知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提高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物理規律的掌握。

在進行“曲線運動的條件”教學時,教師可以設置“玩一玩”作業,讓學生拿出手邊的一張草稿紙,并將紙團成小球,讓學生朝豎直向上、豎直向下、水平方向、與豎直方向成一定角度等幾個方向拋出。在游戲過程中,教師不給學生任何引導,讓學生自己從游戲中總結得到了什么啟發。如果有學生能夠從中總結出曲線運動的條件,就鼓勵學生大膽說出來,然后就會引發其他學生的廣泛討論,有的學生甚至會再做一遍,以驗證這位同學說的是否正確。如果沒有學生能夠總結出來,則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教師這時引導學生觀察:豎直方向拋出時,紙團受力方向與速度方向的關系;當紙團與豎直方向有一定夾角拋出時,紙團受力方向與速度方向的關系。經過這樣的引導,大部分學生就能夠從游戲中總結出曲線運動產生的條件。學生不僅能夠理解曲線運動的產生的條件,而且能夠獲得學習參與感,從而產生體驗感。

作為一門基礎自然科學,物理緊密聯系生活、應用廣泛。物理作業是物理課程教學的延續,是檢驗學科教學成效、反饋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5]。體驗性作業將學生的體驗過程作為重點,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因此,在初中物理作業設計中,要增加體驗性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物理知識,鍛煉科學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 胡尚峰,田濤.體驗式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49-51.

[2] 柯林·比爾德,約翰·威爾遜.體驗式學習的力量[M].黃榮華,譯.

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3:5.

[3] 黃建林.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發展學生思維的著力點[J].教學與管理,2022 (16):73-75.

[4] 馬金平. 基于“雙減”背景的初中物理實踐性作業設計與實施[J]. 廣西物理,2023,44(4):185-187.

[5] 張振誠.“雙減”背景下初中物理體驗類作業的設計與實踐[J].學苑教育,2023(13):62-63.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棗園中學)

責任編輯:李莎

猜你喜歡
體驗性雙減物理
從觀察生活到更好地生活——小學語文體驗性作業生活化設計研究
只因是物理
淺談小學數學的體驗性學習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處處留心皆物理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體驗性學習,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
三腳插頭上的物理知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