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

2024-04-22 21:41虞清華
求知導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低年級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摘 要:數學符號的特點是簡練、精確、實用,能夠準確地傳遞信息。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鑒于數學符號在數學學科中的重要性,教師應該通過設計有效的教學策略和豐富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符號的興趣,增強學生對符號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符號的認知和運用能力,促進學生符號意識的發展。從符號意識的意義、教學原則及策略出發,探討如何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低年級;小學數學;數學符號意識;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虞清華(1973—),女,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鐘山縣鐘山鎮第九小學。

符號意識指學生對數學符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是一項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不僅僅是為了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還是為了讓他們具備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能力。因此,探索有效的符號意識培養策略對于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一、加強低年級數學課堂中數學符號意識培養的意義

加強低年級數學課堂中數學符號意識培養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水平

低年級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比較淺顯,缺乏深度,而學習符號知識可以幫助他們從具體的形象入手,去分析生活現象背后所隱藏的各種信息,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認識6—10”這一課時,教師可從數文具的個數引入,一是讓學生在簡單的數數中發現數字的意義,二是感知數字可以用不同的圖形符號來表示。

如圖1和圖2所示,教師可先讓學生觀察圖1、圖2中的圖形,引導學生理解“6”和“7”的意義,再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圖形來表示出“6”和“7”。通過動手感知圖形,不但能加深學生對數的意義的理解,而且能讓學生感受到圖形符號的魅力。

圖1? ? ? ? ? ? ? ? ? ? ? ? ? ? ? ? ? ? 圖2

(二)提升學生對圖形內涵的理解能力

低年級學生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缺乏對事物內涵的認識與概括的能力。而對數學符號的學習,恰好是一個從直觀探索到抽象概括的過程,學生需要從圖形的象征及其變化中,總結和概括出具體的內容,并用符號進行表示。這一學習的歷程,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從表象入手,分析圖形背后所隱藏的各種信息,提升其對圖形內涵的理解能力。

(三)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概括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養成的關鍵時期,剛開始系統化地認識和探索外部世界,對各種事物形成自己獨特的認識。在這一階段,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有助于學生掌握探索世界的正確方法。符號意識屬于從具體到抽象、從易到難而逐步形成的邏輯體系,因此,加強這一方面的學習,能提升學生從已知推導未知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低年級數學課堂中符號意識培養的原則

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中,對于符號意識的培養,教師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一)教學以學生為主體

低年級數學課堂中的符號教學是從抽象到具體、從簡單到復雜的訓練過程,因此教師需要注意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心理特征來制訂符合學生發展水平的教育計劃。同時,教師也應注重對學生智力潛能開發等方面進行合理有效的指導,使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圖形來解決問題。

(二)關注學生思維敏捷性

應用符號可使數學描述更簡潔、準確,讓學生在觀察圖形的象征及其變化的基礎上準確地使用符號,是學習符號和形成思維的要求。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在講授符號知識的時候,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敏捷性,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事物來總結數學知識,提高思考效率。

(三)鼓勵學生主動使用符號

符號可將復雜的數學概念和關系進行簡單概括,所以符號意識的作用不僅體現在數學科目上,還會延伸到其他科目之中。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增減變化,使用所學的符號知識來表述現象。符號意識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積月累的訓練,因此在課堂中教師應鼓勵學生主動使用符號來描述具體問題。

三、低年級數學課堂中符號意識培養的途徑與策略

(一)利用直觀圖像,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

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中,教師應注意到學生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還不完善,在教學的時候最好借助多媒體進行展示,幫助學生將抽象思維轉變為形象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圖3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的“認識‘=、>、<”這一內容時,教師首先將5個三角形卡片和5個圓形卡片并列整齊擺在黑板上,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圖片,發現5個三角形卡片和5個圓形卡片一個一個正好對齊,引導學生說出“同樣多”(見圖3)。然后,教師在兩種卡片的上下分別標出一條線,直觀地顯示出上下的卡片“同樣多”,讓學生明確“兩條線一樣長”;接著,教師用多媒體演示將這兩條線縮短,使其變成符號“=”。學生此時便認識了等號,即上下兩橫對齊且一樣長的符號。

在后面的學習中,教師同樣可以用“觀察圖形—引出符號”的方法將抽象的符號用直觀的圖形表示出來。例如,利用三角形和圓形一一對應的直觀圖片(見圖4),讓學生觀察后畫出上下兩根線,因為三角形卡片和圓形卡片數量不相等,所以兩種圖形卡片的排列長短不一。這時,教師引出符號“>”,引導學生用“>”的符號表示三角形卡片的數量多于圓形卡片的數量,并得出“4>2”的結果。以此類推,教師可按照同樣的思路引出小于號“<”。

圖4

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在認真觀察圖片符號的基礎上認識和理解了“=”“<”“>”等數學符號的含義,并且能舉一反三,運用已學的“=”的知識,完成了“<”“>”的學習,從已知推導出未知,培養了學生分析事物現象、思考問題的習慣。

(二)注重合作和交流,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

低年級學生對簡單的符號有較直觀的感受,因此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將抽象教學具象化,是較好的教學方式之一。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討論和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例如,教師展示典型的例題,通過小組討論和共同解題的方式來培養學生對符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相互促進,逐漸形成自己的符號認知和思維方式。

例如,在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減法”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豎式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較為抽象,教師可利用圓形符號(見圖5),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帶領學生探究圖形變化和豎式符號之間的關系。

圖5

在討論過程中,教師首先展示代表“十位”和“個位”的圓形圖片,再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引導學生通過數一數圓形圖片的減少規律,從而推導出豎式的符號和表現形式。通過自己動手與觀察直觀圖形,學生能深刻地理解較為復雜的豎式計算符號。然后,教師以同樣的方法,用小棒作為例子(見圖6),組織學生討論“36-19=?”的問題,在討論之后做總結。如此循序漸進式學習后,學生對于豎式與數學符號的運用有了更好的理解。

圖6

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中,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是較為有效的手段,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符號認知和思維方式的發展。

(三)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

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中,創設情境是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重要手段之一。情境的創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符號,并提高其運用符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問題,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符號的興趣和好奇心。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將抽象的符號與具體的情境聯系起來,進而深化對符號意義的理解。教師還可以運用故事、游戲等形式,通過故事情節的展示和游戲環節的設置,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符號的作用和意義。創設情境可以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將符號看作課本上的知識點,還要將其與自己的實際經驗相聯系,形成對符號的真實感知。

例如,在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加與減”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了解加減號的含義,認識加減法的現實意義,學會用加減號表示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或少多少的數量關系,教師先在課上呈現花樣跳傘運動的圖片,讓學生數一數大屏幕上呈現的圖片中黃色、紅色、藍色降落傘各有多少個,并將提出的問題用圖形一一對應進行展示:紅色降落傘有14個,黃色降落傘有6個,你從中發現什么?而后,教師借助符號對應關系,清晰地表示多出部分用減號“-”表示,讓學生理解“-”表示的意思。在課件呈現的基礎上,教師再提問:“圖中還有怎樣的數量關系?你能列式表示出來嗎?”在圖片啟發和教師提問的間接引導下,學生在課上列出算式“14-7=7”。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結合和情境相關的圖片內容得出結果,能有效深化學生對符號的認識。

四、總結

符號意識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數學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積極滲透符號思想,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所學內容。教師應該關注低年級學生對符號的理解,注重培養學生的符號運用能力,并引導學生對符號的運用進行反思。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數學學習中逐漸形成良好的符號意識,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低年級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淺談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說話能力
一年級同音字教學例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