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好綠色發展故事塑造生態文明國家形象

2024-04-23 19:28孫蕾蕾
國際傳播 2024年1期
關鍵詞:國家形象文化軟實力生態文明

孫蕾蕾

【內容摘要】中法合拍自然生態紀錄片《中國秦嶺:一只金絲猴的記憶》,是一次基于中國本土實踐的中外合作拍攝紀錄片的探索創新。該片通過精準的價值定位,用差異化策略打造中國特色的故事,創新敘事策略與融合傳播模式,為講好中國綠色發展故事、塑造中國生態文明新形象,實現了從紀實影像本體作品到融媒衍生產品的多屏融合與多維升級,彰顯中國紀錄片的敘事能力及其全球傳播力。

【關鍵詞】生態紀錄片;國家形象;生態文明;文化軟實力;全球敘事

2023年12月26日,中法合拍的自然生態紀錄片《中國秦嶺:一只金絲猴的記憶》在法國電視五臺熱播。CGTN紀錄頻道和CGTN法語頻道也在多時段播出該片,覆蓋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4億用戶。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吨袊貛X:一只金絲猴的記憶》中方導演閆東表示,希望該片能夠架起中法文化交流的橋梁,讓更多的法國觀眾喜歡上這些生活在中國的可愛精靈——秦嶺金絲猴,并向世界講好綠色發展實踐中動人的中國故事。

《中國秦嶺:一只金絲猴的記憶》片長52分鐘,依托中國西北大學金絲猴研究團隊李保國、郭松濤等靈長類動物研究學者對秦嶺川金絲猴生活長期研究的權威科研成果,通過一只金絲猴對自己一生的“回憶”,以紀錄片的形式向世界講述了金絲猴“和平友愛互助”的群體生活及其繁衍生息的故事,生動展現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智慧。

一、生態紀錄片的國家形象建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舉世矚目,成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顯著標志。

生態紀錄片是新時代講好美麗中國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流中,生態紀錄片不涉及意識形態和價值判斷,有利于消除文化差異帶來的交流障礙,更容易被國際受眾接受,而生態問題關乎人類文明的延續,其傳播的價值內涵亦是全人類共同價值。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生態紀錄片在國際傳播中逐漸展現出獨特的影響力,這種蘊含豐富生態意識的影像類型,亦成為建構中國國家形象的重要媒介。綠水青山故事、云南野象北遷故事等,都成為中國綠色發展理念的有力表現形態和塑造中國生態文明形象的最佳載體。熊貓、藏羚羊、金絲猴、野象等動物成為講述中國故事的爆款IP,大大增強了中國故事的親和力。

近年來,中國主流媒體制作推出《大黃山》《自然的力量》《航拍中國》《美麗中國》《綠色中國》《草原,生靈之家》等一批生態紀錄片精品,多角度、全方位講述了我國的綠色發展實踐故事?!兜谌龢O》《家園? 生態多樣性的中國》《我們的動物鄰居》《自然的力量 · 大地生靈》等動物題材的紀錄片,則講述了生活在中國的可愛動物故事。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中外合作拍攝和推出了《隱秘王國》《鳥瞰中國》《我們誕生在中國》《國家公園》《國家公園:野生動物王國》等生態紀錄片?!秶夜珗@》發行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巢里巢外》《昆明:看見紅嘴鷗的城市公園》《未至之境》《極境》等分別在美國探索頻道亞太網、日本NHK電視臺、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等國際重要媒體平臺播出,成為中國國際傳播的成功樣本,向世界生動展示了中國綠色發展的大國擔當。

從生態文明建設的視角看,《中國秦嶺:一只金絲猴的記憶》以秦嶺川金絲猴為拍攝對象,從中國生物多樣性視角切入,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融入紀實影像,突出展現中國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理念。

二、中外合拍紀錄片的本土模式創新

2024年1月25日,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會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視頻致辭。他指出,60年來,中法關系始終走在中國同西方國家關系前列,為兩國人民帶來福祉,為世界和平、穩定和發展作出貢獻。中法關系的獨特歷史塑造了獨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遠矚、互利共贏的“中法精神”。

建交以來,中法人文交流與合作不斷發展,拉近了兩國民眾心與心的距離。特別是2014年建立的中法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成為繼戰略對話、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后中法關系的第三大支柱。在不斷拓展人文交流合作領域的同時,中法兩國努力創新組織形式與載體,并在制度層面進一步夯實人文交流的機制與平臺,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導、民間力量參與的格局,激發了兩國人文交往的活力。

近年來,中法兩國在文化領域緊密合作,共同推出了許多展現兩國友誼、具有國際意義的影視作品?!吨袊貛X:一只金絲猴的記憶》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法國第三視角制片公司、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聯合制作。2023年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天,該片在總臺科教頻道首播,CGTN同步播出;6月亮相第34屆法國陽光國際紀錄片節,被作為重點作品進行推介。實際上,該片在法國未播先熱,法國第三視角制片公司已通過國際知名發行公司Mediawan Rights,將該片預售給加拿大(法語區)、波蘭、西班牙、意大利及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該片在法國電視五臺播出之際,還在法國國家電視臺的新媒體平臺上線。

作為一部中法聯合策劃并制作的生態紀錄片,《中國秦嶺:一只金絲猴的記憶》成功觸達法國和西方主流社會,為我們提供了諸多寶貴經驗。該片中方主創團隊用一年多的時間打磨腳本,本著專業合作、平等協商的態度,與法方團隊共同致力于中國生態故事的表達與傳播,打造出獨特的中國方案。

(一)前沿學術成果的紀錄片視聽表達

《中國秦嶺:一只金絲猴的記憶》在選擇拍攝主題、挖掘中國特色元素方面,進行了精準定位。中國是一個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的國家,建立了類型比較齊全、布局比較合理、功能比較健全的全國自然保護區網絡。秦嶺自古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之一。朱鹮、大熊貓、金絲猴、羚牛這四種珍稀動物,被譽為“秦嶺四寶”,它們也是國際紀錄片界一直關注的熱點題材。選擇拍攝川金絲猴,主要基于兩點本土優勢:一是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二是中國的金絲猴學術研究成果世界領先。主創團隊最終將目光鎖定川金絲猴這一中國最具前沿性、權威性和優勢性題材,以此為切口,講述中國生態多樣性和綠色發展實踐的故事。

主創團隊找到了中國研究川金絲猴的首席專家西北大學的李保國教授,他的團隊是中國研究秦嶺川金絲猴最權威的研究團隊。依托強大的專家力量,紀錄片主創團隊組建起專業化的攝制組,以科學嚴謹的態度、按照科學規律投入拍攝。在拍攝及制作的兩年零五個月當中,在不同的階段,邀請來自自然資源部、中國科學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等機構的許多專家加入創作中。正是紀錄片制作者和科學家的攜手合作賦予這部片子科學性的靈魂,使之成為一部具有學術權威性和科研價值的川金絲猴生態科學紀錄片。

(二)運用擬人化的敘事方式傳達主流價值觀

紀錄片是向世界表達價值觀念的藝術。價值是故事講述手法的靈魂。在《中國秦嶺:一只金絲猴的記憶》的創作過程中,導演在與西北大學的專家溝通金絲猴行為學研究的過程中了解到,金絲猴賴以生存的族群是一個友愛、和平的族群,猴王“以德服人”,管理這個龐大的族群,也悉心照顧自己的家人。根據這個線索,結合學術顧問的建議,導演最終確定了“和平友愛”這個主題,以此為主線講述故事。全片策劃與創作過程中,正是基于精準的主題定位,才使該片具備較高的國際傳播價值,它所展示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思想,具有全球高度和深刻的啟示意義。

該紀錄片主創團隊在科學家的支持下,從專家研究的課題中挖掘觀眾喜歡的話題,將權威科研成果轉換成故事化的表達。為增強故事的情節性與可視性,導演決定將金絲猴的行為和成長設計成二十多個故事,并按照故事片的分鏡頭,進行類型拍攝。紀錄片用“擬人化敘事”的方式,從一只金絲猴回憶自己一生的“擬人化”視角講述故事。

金絲猴的18歲相當于人類的晚年,攝制組將金絲猴社群想象為人類族群,從而確立拍攝金絲猴從0歲到18歲成長過程的創作構想。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幼小的生命體其實有很多共性。主創團隊通過拍攝金絲猴的出生、成長的故事,真實細膩地捕捉到金絲猴個體怎樣和族群里其他個體相處的種種細節,如同記錄一個人類幼童如何協調自我與他人關系的成長過程。有效的敘事方法和策略增強了紀錄片本身的故事性,而紀錄片的故事性又進一步增強了它的視覺吸引力,激發不同國家、民族觀眾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

(三)必須要有原創鏡頭語言

2022年初,法方團隊因為新冠疫情無法進入中國,中方導演閆東調整工作分工,提出由中方承擔全部的前期拍攝。秦嶺的冬季長達半年以上,金絲猴要靠植物生存,漫長的冬天對金絲猴們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它們應對冬季有哪些智慧?在嚴酷的氣候環境里保持多少體力,儲存多少食物,能保證它們度過漫長的冬天?這些都是攝制組十分好奇的問題。為此,攝制組在那年春節后就奔赴秦嶺,拍攝了秦嶺的第一場雪,記錄下金絲猴對抗冰天雪地的獨特生存智慧。攝制組克服了疫情、酷寒天氣等不利條件,最終拍攝到小金絲猴出生、大雪中金絲猴生活場景等珍貴的影像和聲音素材,還拍攝到跟金絲猴相伴的大鯢、大熊貓、朱鹮、羚牛等國家級保護動物的珍貴畫面。片中細膩精美的影像、具有強烈現場感的聲音打造了一場視聽盛宴,深深打動了觀眾的心。

經過拍攝團隊的艱苦努力,《中國秦嶺:一只金絲猴的記憶》的鏡頭原創率高達95%以上。該片在內容上,主題凝練,生動地展現了中國的生物多樣性;在敘事上,故事生動,情節跌宕,情感細膩;在鏡頭語言上,畫面精美,風格別致,運用高科技拍攝手段,展現金絲猴的靈動之美,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主創團隊不僅忠實記錄下了川金絲猴的種群活動、行為特征,還賦予這些珍貴的紀實影像古老的東方神韻,體現出中國傳統哲學中“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生態思想。有效的故事化敘事策略、精美的紀實畫面,消解了文化折扣,將國際觀眾帶入中國本土文化情境,精準塑造了中國生態文明新形象。

(四)打造一體化的融合傳播模式

多屏融合是中國紀錄片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全球媒體上如何運用新媒體進行宣傳推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紀錄片是否能贏得市場成功。在由信息技術革命、媒介迭代形成的新的傳播生態中,中國紀錄片的國際傳播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打造衍生融媒產品,深耕受眾心理,升級媒體經營觀念,不斷拓展國際傳播渠道,提升傳播效能?!吨袊貛X:一只金絲猴的記憶》主創團隊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多部門合作,共同制定、打造出“一體化”的融合傳播創新模式。例如,與央視網熊貓頻道合作,共同展開“雙寶茶話會”的內容策劃。主創團隊針對互聯網年輕活躍用戶群體,根據52分鐘節目中的內容亮點,以“科普性+趣味化”為主基調,推出17條系列短視頻《雙寶茶話會》。央視網熊貓頻道也在各新媒體平臺推出法語版《雙寶茶話會》系列融媒體宣傳片?!峨p寶茶話會》用大熊貓和金絲猴兩個中國國寶同框對話的方式,介紹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果。短視頻運用大量“網感”語言,比如用“社交神器”介紹金絲猴的“理毛”行為,用“猴王任務”等當下年輕人常用的網絡熱詞,形象解釋金絲猴的行為,還通過“金絲猴選美大賽”的創意,介紹五種金絲猴,并將動物與人類在行為上的共性進行合理連接,放大共同情感屬性,并且對音效包裝進行了設計,增強了視聽的氛圍感和沉浸感。種種“年輕態”的創新性表達,都使這個系列短視頻有效觸達年輕用戶,獲得熱烈反響,全媒體受眾規模達1245萬人,累計觸達2297萬人次,全網視頻播放量超1448.9萬次,其中海外平臺播放量超36.9萬次,年輕用戶占比31.68%,微博相關話題總閱讀量3.2億,登上熱搜熱榜13次。

《中國秦嶺:一只金絲猴的記憶》融合傳播的成功,主要歸因于兩點:一是充分挖掘紀錄片創作的優質資源,以短視頻方式延展了長紀錄片作品的權威性和影響力;二是立足中國本土生態優勢,制定精準傳播策略,打造IP品牌。通過泛IP開發的形式,與傳統媒體相結合,以原創紀錄片為素材進行短視頻的二次創作,將紀錄片IP應用于短視頻開發,不僅創作出融媒爆款產品,還成功打造“國寶IP”文化品牌,反哺和提升了紀錄片的影響力。

三、關于中國紀錄片國際傳播的思考

紀錄片是中國國際傳播中一個很重要的影像類型,承擔著中外文化交流和傳播國家形象的雙重使命。紀錄片也是最具世界性的視聽產品形態之一,在國際影視市場上,紀錄片往往銷售得最好。但是,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由于中國與西方國家在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地域環境、社會歷史、生活方式等方面均存在差異,中國紀錄片在西方主流媒體播出并不容易,通過紀錄片向世界展示中國形象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首先,要“求同”,找準中國紀錄片與他國文化價值觀的融合點,大力創新中國紀錄片的“國際化表達”。我們要站在世界的版圖上認知世界、認知中國,尋找那些東西方共同關注的話題、共同的價值觀和情感故事。創新中國紀錄片的表達,須從兩個角度實施:一是積極融入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以多元視角和融通中外的方法、形式傳播中國文化精神,拓展中國紀錄片的文化包容性與全人類共同價值;二是增強中國紀錄片的敘事能力,用國際通行的視聽語言和敘事方式表達與傳播中國故事。

其次,要“求異”,要用差異化的內容表達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中國紀錄片要立足自身優勢、突出自身特色,彰顯中華文化的差異性和獨特性,創新中國價值觀的世界表達,從而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構建國際社會對中國紀錄片的文化認同。通過努力挖掘“中國特色”元素和題材,運用鮮明中國美學風格,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及其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和價值——既有“中國特色”,又有人類情懷的紀錄片,將成為國際視聽文化的流行爆款。

最后,要打造基于本土實踐的中國原創和傳播方案。作為一次中國本土創作、中外聯合制作的紀錄片國際傳播案例,《中國秦嶺:一只金絲猴的記憶》為中外合拍的工作模式提供了一套立足本土實踐的中國方案,那就是“立足真實、推崇科學、整合資源、創新形式”,從而實現從紀實影像本體作品到融媒衍生產品的多屏融合與多維升級,彰顯中國紀錄片的文化軟實力和全球敘事能力在不斷提升。

總之,中國紀錄片要想成功“出?!?,就要在“中國特色”和“國際化”之間尋找最佳契合點,形成中國原創和傳播方案,提升中國紀實影像的全球敘事能力。

結語

《中國秦嶺:一只金絲猴的記憶》通過精準的價值定位,用差異化策略打造“中國特色故事”,創新敘事方式與融合傳播模式,為講好中國綠色發展故事提供了獨特的中國原創和傳播方案,并通過中外媒體合作成功進入西方主流社會。在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敘事體系的進程中,如何突破西方話語主導國際輿論的局面,發出中國聲音,主動爭取國際話語權,將是一個長期的具有現實意義的議題。中國紀錄片人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在世界舞臺上講述更多鮮活生動的中國故事。

(責任編輯:張冬梅)

猜你喜歡
國家形象文化軟實力生態文明
試論中國主流媒體重大事件報道的國家形象傳播策略
新形勢下國家形象塑造及對外傳播策略研究
全面從嚴治黨為中國國家形象“加分”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新媒體時代我國對外傳播“搭車思維”的應用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人文城市應成為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目標
文化軟實力發展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生態文明視閾下河北省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發展研究
淺析當代形式下中國文化在德國的影響及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