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中國話語講中國故事

2024-04-23 19:28徐朝清
國際傳播 2024年1期
關鍵詞:話語體系中國故事國際傳播

徐朝清

【內容摘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當前中國國際傳播的重要目標。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用中國話語講中國故事是必然要求。要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有力的國際輿論支持,用中國話語講中國故事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中國話語;中國故事;國際傳播;話語權;話語體系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講好中國故事的理念和方法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用中國話語講中國故事”。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有效開展國際輿論引導和輿論斗爭,其必然要求和當務之急是構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用中國話語講好中國故事。

一、為什么要用中國話語講中國故事

用中國話語向世界介紹中國,展現中國的良好國家形象,從而擺脫西方話語體系對中國國際傳播的制約,是當前中國國際傳播的有效策略。

(一)這是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發展的必然要求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從1949年到改革開放前,是東西方“冷戰”激烈的時期,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對壘,那個時候中國的對外話語體系具有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對壘雙方“各說各話”,對峙交鋒多,對話溝通少。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實施,中國和世界的接觸與合作日益增多,對外話語在多個領域有意識地與國際慣例、國際規則接軌,一定程度上強調用“國際表達”的方式來講述中國故事。但是,由于國際輿論格局相當程度上仍由美西方主導,所謂的“國際表達”,有時難免變成了“西方表達”。而西方話語體系的核心,表面上是倡導所謂“自由、民主、人權”,暗地里卻維護其“霸權、掠奪、剝削”的本質,并以此為基礎設置針對中國的議程和話題,如“妖魔化”中國、“唱衰”中國、捏造“中國威脅論”等。我們為了反駁美西方的攻擊和污蔑,往往要用西方的話語來“解釋”自己或者“辯論”一番。經過長期的較量,我們發現,在西方話語體系里講中國故事很難講得好,也很難獲得話語權。

(二)這是中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的必然結果

當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國在物質層面、制度層面、文化層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和傲人的表現。

在物質層面,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在5G覆蓋、高鐵建設、航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等許多領域,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在制度層面,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集中國家和社會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等,體現了中國成熟、穩健而強大的制度力量。

在精神層面,中華民族具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文化典籍汗牛充棟,文化和歷史遺跡比比皆是,綿延不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中國文化建設成就賦予中國人強大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這些物質層面、制度層面、精神層面的積淀和發展,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有力的支撐,也為我們用中國話語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生動案例。

(三)這是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條件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當前,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需要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支撐;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需要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支撐;在國際傳播中以攻為守、主動出擊,同樣需要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構建對外話語體系方面取得長足進展,出現了不少新概念、新表述。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因此,構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用中國話語講好中國故事,已成為當前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條件和緊迫任務。

二、如何構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

中國故事怎么講?其根本在于傳播理念,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以我為主,融通中外。為此,我們要善于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于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有效運用于中國的國際傳播實踐中,并引導國際學術界展開研究和討論。

(一)融通中外,以“共”“通”“和”為重要理念

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構建,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立足于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融通中外,可看作構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基本要求,其中,“融”是基礎,“通”是關鍵?!叭谕ā本褪且晕覟橹?,把中外在一定范圍和背景下類似的概念、范疇和表述加以提煉、整合,使它們能夠被“中”“外”共同感知、理解、接受。只有建立在這些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和新表述之上的對外話語體系,才能更好地提升中國國際傳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共”是當前中國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的重要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其核心就是一個“共”字,發展延伸出不同區域的命運共同體系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深入人心,中老命運共同體、中巴命運共同體等雙邊命運共同體相繼建立,中非命運共同體、中阿命運共同體、中拉命運共同體、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中國-太平洋島國命運共同體等多邊命運共同體建設穩步推進,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海洋命運共同體、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等不斷落地生根。這些不同層面的命運共同體建設,均體現“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體現了中國在雙邊、多邊及全球治理體系中的基本理念,是當前中國開展國際傳播、用中國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依據和內容。

“通”是中國對外話語體系構建的又一個重要理念。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實踐平臺,主要內容是“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是物質層面的中外相通;政策溝通,是制度層面的中外溝通;民心相通,是精神層面、價值層面的中外相通。只有基于溝通達成相互融通,中國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和”的理念在中國對外話語體系構建中具有重要意義?!昂投煌笔侵袊匾膬r值觀念。和平、和睦、和諧是中華文明五千多年來一直傳承的理念,主張以道德秩序構造一個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關系中以他人為重。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是中國對外關系的基本原則。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人民是愛好和平的人民。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就是用中國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訴求。

(二)以“一個理念、一個平臺和三個倡議”為重要框架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共建“一帶一路”實踐平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這“一個理念、一個平臺和三個倡議”,為構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提供了重要框架,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明確的路徑。

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創造性地傳承弘揚古絲綢之路這一人類歷史文明發展成果,并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和人文內涵,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實踐平臺。2021年、2022年、2023年,習近平主席相繼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從發展、安全、文明三個維度指明人類社會前進方向,彼此呼應、相得益彰,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依托,是解答人類和平與發展重大問題的中國方案。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標。以“共同體”為基礎,引申出全球性、區域性、雙邊性等不同范圍、不同層次的“共同體”建設框架,從而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建構,提供了豐富的新概念、新范疇和新表述。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給相關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破解全球發展難題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作出積極貢獻,開辟了人類共同實現現代化的新路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落地生根。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進一步擴大和豐富了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的內涵。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這三大倡議蘊含的綠色、健康的發展理念,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理念,多元共生、和平包容的文明理念,均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構建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思路和方法。

中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共同繪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畫卷。中國對外話語體系構建應以此為基本框架。

三、用中國話語講好豐富多彩的中國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痹邳h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這些重要講話不僅是中國國際傳播、也是中國對外話語體系構建的重要遵循,需要從多方面認識、理解和把握,講好豐富多彩的中國故事。

(一)講好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故事

講好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故事,需要用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客觀展示中國的豐富性、多樣性,加深世界對中國的了解與認同。

1.講好真實的中國故事

真實,要講中國人以誠待人的處世之道。國之交在于民相親。兩個戴著面具的人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以虛假或偽裝的面目示人,掩蓋真實的狀況,就不能帶來相互的了解,更不會有彼此深入和坦誠的溝通。因此,講好真實的中國故事,將真實的中國呈現給世界,從而打破美西方對中國的“臆想”與“妖魔化”,這是中國與國際社會交往的基礎和必要條件。

真實,要講中國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一致性。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各種故事層出不窮、豐富多彩。在講述這些故事的過程中,需要體現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與和平性。而對于中國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要充分講述那些在當今仍然存在并充滿活力的內容, 要通過故事的講述,“讓陳列在博物館里的文物、埋藏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p>

真實,要呈現今日中國豐富生動的現實圖景。講述現實中國的故事,需要走進廣大人民群眾火熱的生活中,從他們豐富的工作、生活、學習、交往及娛樂中,尋找和提煉能夠體現當代中國發展與進步的故事,充分展示中國人與時俱進、積極向上、只爭朝夕、敢于夢想、敢于斗爭的故事。

無論是中國的歷史、還是現實中國的發展圖景,都具有獨特性和豐富性。因此,在講述這些故事的過程中,需要善于運用融通中外同時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把真實的中國故事講清楚、說明白。

2.講好立體的中國故事

立體,是向世界展現中國的豐富性。除了歷史的、現實的維度,還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科技、教育、體育、軍事、醫療衛生等各個領域,以及城鄉、區域、階層、職業等多個角度,每個領域都有許多獨具特色的故事,他們都是中國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講述立體的中國故事,就是要把中國不同領域、不同維度的故事呈現出來。

立體,也是向世界展現中國的獨特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國獨特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治理,中國在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保障社會公平、穩定就業等方面的實踐和經驗,都有許多具體生動、精彩感人的故事。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就是要讓國際社會通過這些故事,感受一個立體的、多樣的中國。

3.講好全面的中國故事

全面,是向世界呈現中國的多重性。我們通常說的“以正面宣傳為主”,并不是只說好的一面、回避不好的一面,或者只談成就不談問題。講述全面的中國故事,是因為中國故事的內涵是全方位的?!叭绻磉_得太過完美,誰會相信世界上存在沒有缺點的國家?”中國在國家建設和經濟發展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中國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在國際傳播中,我們不能回避這些問題,要分析它們產生的原因以及中國是如何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的。

全面,也是從不同的角度看中國。講述全面的中國故事,可以從不同敘述主體的角度來進行表述。不同的敘述主體,由于他們的歷史文化背景、現實環境等均存在差異,對同一個事物的看法也不盡相同。因此,講述中國故事的主體,可以是官方的,也可以是民間的;可以是中國人,也可以是外國人;可以是媒體人、專家,也可以是學生、商人、工人、農民等。如此,從不同的角度和視野來講述中國故事,中國故事的特色和風格也會更加多樣、更加全面。

真實、立體、全面,是講好中國故事三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分開來講是為了分析的便利,其實三者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構成講好中國故事的整體力量。

(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對講好中國故事提出了更高要求。

1.展現可信的中國形象

可信的中國,建立在世界對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

可信,是中國向世界釋放出來的善意。雖然中國與世界上許多國家在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傳統習俗、價值觀念等方面均有不同,但中國與世界真誠相處、平等相待、求同存異的姿態,以及中國向世界釋放的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善意,得到眾多國家的認同。

可信,是中國向世界展現出來的誠意。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堅持與世界各國和平共處,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在對外交往中言行一致、信守承諾,與世界上眾多國家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伙伴關系,真誠希望世界各國和平相處、增進合作、互利共贏。

中國國際傳播需要認真細致地挖掘這些思想和行動中產生的善意的、可信的、具體生動的故事,通過多個主體、多種形式向世界傳播,向世界展現中國的公信力,表明我們這個東方大國是值得信任的、可以合作的國度。

2.展現可愛的中國形象

可愛建立在可信的基礎之上。有了可信的基礎,國家與國家之間,人民與人民之間,才會有更多的往來。

可愛,是中國展現出來的自信與從容。對于自己的歷史文化、社會發展道路以及政治經濟制度,中國都充滿了自信,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關系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給予中國人獨特從容的應對之道。

可愛,是中國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別國。在對外交往中,中國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條,始終堅持獨立自主, 尊重他人,不把自己的價值觀念、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強加于人。中國一貫主張文明多樣性,強調文明交流互鑒,強調每一個國家都有選擇自己發展道路的權利。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這是向世界塑造可愛中國形象的重要基礎。

可愛的中國向世界展現的是中國的親和力,表明我們這個東方大國充滿活力與魅力,是值得傾情相交、友好相處的國家。

3.展現可敬的中國形象

可敬的中國,就是要向世界展現中國值得尊敬、是既有責任感又有同情心的國家。

可敬,來源于中國的自尊與平等待人。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對強權,中國從不屈服,敢于斗爭,敢于亮劍。同時,中國也尊重別國的主權和尊嚴,從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在對外交往中,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始終從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發,主持公道、伸張正義。

可敬,來源于中國的自強與兼濟天下。中國在追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對其他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與支持。中國多次免除不發達國家的債務,對亞洲、非洲眾多國家提供援助, 派出醫療、教育、環保、農業等領域的專業人員前往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提供志愿服務。這些舉措都贏得了世界的理解與尊重。

講好可敬中國的故事,就是要講好中國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自強不息、兼濟天下的精神與情懷。

可信、可愛、可敬,都是展現中國形象不同的組成部分,三者相互關聯、相互印證、相互支撐,共同構成展現中國形象的內在依據和力量。

(三)講好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的中國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可以讓國際社會對中國未來發展有一個良好的預期,了解和認同中國為構建公平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做出的努力與付出,同中國一道,推動世界和平發展、共同進步。

1.講好中國的未來發展是可以預期的

作為一個東方社會主義大國,中國向何處去,是世界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如何走出“國強必霸”的話語陷阱與圈套,是中國國際傳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我們要講清楚中國未來的發展是可以預期的,是理性的、平和的發展;講清楚中國必將走向強盛,但同時中國是能夠與國際社會和平相處的可靠伙伴。

2.講好中國追求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體系

當今時代,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正在從根本上改變世界版圖。中國主張增強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組織與機構中的代表權和發言權,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這一主張是符合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利益與訴求的,得到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理解與支持。中國倡導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體系,堅決反對國際關系與全球治理中的霸權主義和霸凌行為。中國國際傳播要努力挖掘具體生動的故事,多方面塑造中國在全球治理體系建設中公平公正、努力付出的良好形象。

3.講好中國致力于推動世界和平發展、進步繁榮

中國人追求“天下為公”美好社會的政治理想。今天,中國在國際社會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用和平的方式,通過對話、交流和溝通,解決國際關系中的問題和矛盾。在推動人類社會和平發展、共同進步方面,中國既有誠意,也有能力,并在不斷實踐。講好中國故事,要講清楚中國在推動人類社會共同發展繁榮方面做出的努力、付出的誠意,讓國際社會更好地了解、認識和認同中國,與中國交流、溝通、合作,相向而行。

結語

如今,人類社會日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密不可分。用中國話語講好中國故事,不僅是講中國的故事,也是講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故事。中國故事不僅是發生在中國的故事,也是發生在世界各地與中國有關的故事;不僅是關于中國人民的故事,也是中國與其他國家交往過程中發生的故事。

“國際輿論場中不同國家主體之間的較量歸根結底是價值觀的較量,國際話語權的實現同樣主要取決于價值觀能否被人所接受和理解?!敝v好中國故事,要把中國價值觀貫穿始終,在故事的講述中展現中國人在解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問題時的思想、方法與智慧,尋求不同國家的人民對中國的了解、理解與認同,努力在不同文明間尋找交融交匯的共通點,推動不同文明間的交流互鑒。構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用中國話語講好中國故事,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營造良好國際輿論環境,提供有力國際輿論支持。

(責任編輯:林凌、張冬梅)

猜你喜歡
話語體系中國故事國際傳播
核心素養如何在中小學校落地生根
在修辭與實踐之間:環境權概念的貧困及其義務轉向
講好中國故事的幾個路徑創新
全球化與國際傳播:媒體與公民的世界性互動
中國故事中國認知國際表達
促進漢語國際傳播的十項策略
我國電視紀錄片國際傳播的路徑
新媒體語境下新華網國際傳播問題與對策分析
世界最大童書展,“中國故事”升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