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大學生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融入愛國主義教育三重邏輯

2024-04-25 04:04杜清華李思怡
綏化學院學報 2024年3期
關鍵詞:非傳統愛國主義培育

杜清華 李思怡

(武漢紡織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3)

非傳統安全意識相對傳統安全意識而言,主要是指人們對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安全認知、觀念以及具有相應的警惕性等,非傳統安全的內容隨著技術發展時代進步而不斷豐富,非傳統安全意識也會隨之變化。非傳統安全意識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組成要素,它既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思想防線與思維底線。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公告指出:必須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目前國際局勢復雜多變,新時代、新征程、新形勢、新挑戰,時代要求我們要用全新的思維去思考評估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大風險挑戰,以便對一切風險有充分的防范意識與預備心理。高校作為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對提高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質量與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愛國主義教育作為非傳統安全教育的重要平臺與渠道,與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有相同的功能和目標,幫助和引導大學生增強非傳統安全意識,自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這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1](P55)

新時代大學生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融合是一項復雜工程,既要反映歷史事實、汲取歷史經驗,也要遵循客觀規律,更要把握兩者融合的契合點、切入點和實效性,將兩者結合在三個互相關聯和內在統一的維度內,對于全面提升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素質和能力有著巨大的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

一、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歷史邏輯

(一)愛國主義是建國初期應對美方細菌戰的偉大旗幟。建國伊始,我們不僅面臨著外國軍事挑釁和國內肅清反革命和剿匪的傳統安全挑戰,還面臨著嚴峻的非傳統安全風險。

細菌戰自第二次世界大戰首次大規模使用以來,因為不易被發現而容易擴散,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朝軍民深受其侵害。1952年初,美軍一面繼續對志愿軍實施“絞殺戰”,一面在朝鮮北部和中朝東北部分地區秘密實施細菌戰。對此,中央首先成立反細菌戰防疫委員會,并在東北地區開展對志愿軍防疫的支援工作。此外,地方政府也制定了嚴密的群眾性防疫措施,在全國城鄉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衛生防疫運動,由于這場運動的直接目的是應對美國的細菌戰,保衛祖國,又是在愛國主義思想指導下進行的,中央便將這一運動定名為愛國衛生運動,[2](P1002-1015)充分顯示了運動的本質和特質。實踐證明:在中國共產黨的集中領導下,依靠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共同努力,中國政府與人民很快成功地粉碎了美方陰謀。

(二)愛國主義是提升我國能源安全系數的強大精神動力。能源安全是非傳統安全中的重要部分,石油等化石燃料更是被譽為工業血液,意義重大。新中國初期,我國的能源燃料主要依賴進口,嚴重制約了社會主義建設進展。在我國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優先發展基礎性工業,而能源工業是工業的基礎。1950 年3 月27 日,中蘇兩國簽訂了三個協定,其中之一就是共同投資創辦中蘇石油股份公司(新疆)。[3](P77)“一五”期間建設的重大項目分類中,建設項目最多的就是能源工業,充分說明能源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性和當時中國面臨的能源安全境況。

為了解決能源問題,擺脫當時的缺油狀況,以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在“為國分憂、為民族爭光”的愛國主義精神鼓舞下,在大慶展開會戰,使我國迅速擺脫了貧油的帽子,為我國工業化提供了物質基礎。大慶精神產生于石油會戰,其動力就是石油工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4](P5)新中國的石油工人通過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和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的實際行動,解決了當時急需的石油供應,確保了中國的能源安全,提升了我國能源安全的系數。

(三)愛國主義精神是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等非傳統安全風險的巨大動力和保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們面臨眾多非傳統安全風險,其中包括地震、洪災等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及其他武裝力量承擔了應對這些非傳統安全中的搶險救災與公共衛生事件等應急任務,搶險救災也成為我國非戰爭軍事行動的主要內容,從而形成了“抗震救災精神”。

抗震救災精神是建國以來中國人民在面對地震、洪水等非傳統安全風險中殊死搏斗所形成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搶險救災活動中的精神動力和信心保證,從1976 年唐山大地震到1998年長江流域抗洪搶險再到2008 年汶川大地震,從2003 年“非典”到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爆發,人民軍隊與其他搶險救災者發揚了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譜寫了一曲曲愛國主義的英雄贊歌。中華民族精神在這些抗擊非傳統安全風險中得到了一次次偉大升華,同時也展現了全體中國人民抵御自然災害時表現出的高尚愛國主義行為。[5](P1)

歷史邏輯體現的是歷史的規律性與必然性的統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們在應對非傳統安全風險時,逐步從被動應對演進為主動預防,而在愛國主義精神感召下應對非傳統安全挑戰的歷程體現了我們對非傳統安全認知的歷史自覺與歷史主動,是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融入愛國主義教育歷史邏輯的充分展示與深刻啟示。

二、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理論邏輯

(一)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應有之義。愛國主義教育的理論邏輯表明:愛國、愛黨與愛社會主義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它與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宗旨相同,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關系民眾國家安全風險意識和防范治理思維的養成且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教學資源和教學實踐,愛國主義教育為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提供精神動力和實踐平臺。

新時代,非傳統安全內容形式愈加多樣,這些非傳統安全風險不僅是國際社會和平穩定發展的嚴重障礙,也是中華民族全面復興道路上的隱患。當前我國正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反映了時代要求,體現了兩者互補,促進了兩者共進,體現出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應有之義。

(二)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內涵。愛國主義是歷史的,也是具體的。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愛國主義有著不同的內涵和特點。[6](P32)愛國主義教育在中國早已有之。在古代社會,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從奴隸社會的愛朝廷、對天崇敬、祖先崇拜、圖騰崇拜到封建社會宣傳“天命論”、宣揚儒教、忠君愛國等思想。[7](P10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愛國主義就是抵御外來入侵,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與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中國日益融入國際社會,我們面臨的安全環境也發生了變化,20 世紀90 年代以前,我國面臨的國家安全風險主要是軍事和政治等安全挑戰,冷戰結束后特別是隨著我國日益融入國際社會,我們面臨的各種非傳統安全風險與挑戰層出不窮,對我國的總體國家安全形成了威脅。

當前,愛國主義教育的時空場域發生了重大變化,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既帶來了生活的便利,也提高了信息風險,特別是烏克蘭危機帶來的系列影響以及全球經濟發展趨緩等因素結合在一起,相關國家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行為更加凸顯非傳統安全的重要性,愛國主義教育要適應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其教育內涵須與時俱進,折射出新的時代特征,而我們面臨的新使命和新任務、新挑戰也都賦予了新發展階段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內涵和新特征。[8](P122)

(三)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具體表現。愛國主義教育有多種表現形式,有精神鼓舞、價值引領、榜樣宣傳等,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隨著歷史的推移、時代的進步而不斷發展豐富。

愛國主義教育的基礎是社會個體,愛國主義教育的宗旨自然也指向社會個體的安全與發展。近年來,人的安全成為非傳統安全概念的核心,[9](P108)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旨在促進國民非傳統安全意識,提高民眾應對防范能力,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思想基礎、精神指引和內在動力,兩者的最終目標都是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都服從服務于國家的戰略目標和民族復興偉業。

在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解決的是斗爭意志的培養,而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負責斗爭本領的習得,新時代,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具體表現之一,彰顯了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使命與時代內涵。

三、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邏輯

(一)找準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契合點。愛國主義教育與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在目標上一致,但在教育形式上有所區別,愛國主義教育注重精神洗禮、歷史認知、價值引領,而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重點在知識灌輸、能力習得、意識養成,兩者在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上有聯系又有區別。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兩者之間如何契合,關系到高校教育主體和客體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等方面能否形成共鳴、共情和共通。因此,提高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就必須在兩者之間找準契合點。

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融入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教學主體對非傳統安全內容與愛國主義內涵都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教學實踐中做到兩者互相補充,用愛國主義精神指引學生,用非傳統安全知識教育學生,指導學生提升非傳統安全意識,更好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唯此兩者才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切實提高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與愛國主義教育融合的契合度。

(二)找對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切入點。長期以來,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乃至國家安全教育在高校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實效性有待提高的問題,而愛國主義教育也存在空洞虛化的現象,要避免出現上述情況,就要瞄準兩者融合的切入點,不僅需要高校職能部門明確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培養目標,更要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科背景、專業特點,同時結合當前面臨的非傳統安全風險隱患,聚焦學生心理特點與成長環境以及技術變遷的影響,這樣才能有的放矢,達到培養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之宗旨。

(三)提升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實際效果。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融入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長期以來,我國的國家安全教育局限于課堂與試卷,學生的理論水平、防范意識與實踐操作與應對能力亦不相吻合,有悖教育教學規律。新形勢下的愛國主義教育應科學把握愛國主義教育的嬗變路徑與時代內涵,厘清高校愛國主義教育面臨的現實境遇,遵循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邏輯進路。[10](PI)而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融入愛國主義教育要提升兩者的實效性,就要實現兩者融合軟著陸,避免生硬化、形式化、主觀化。

高校教學安排要緊跟形勢發展與技術進步,這對教育者自身素質和能力有較高要求,教育者既要政治站位高,也要專業知識強,且教師與學生之間不是單純的教與學關系,而是互相促進教學相長,不僅需要在課本中學,更需要在實踐中鍛煉培養,教育主管與實施部門要做好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互動,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元宇宙等教學手段的結合,實現人機共享和共進,師生沉浸式體驗,與虛擬課堂高度融合,提升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實際效果,實現師生主觀意識與客觀能力匹配。

結語

近年來,隨著科技迅猛發展,非傳統安全面臨的風險也不斷增多。2022年年底,OpenAI公司推出的ChatGPT引發全球熱議乃至爭議,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雖然在部分國家和地區被限制使用,但技術的全球流動與變形是歷史的趨勢,毫無疑問,我們面臨的非傳統安全風險愈加嚴峻。

早在2021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辦公廳就發布關于開展征集顛覆性技術研發方向建議征集工作的通知,充分體現了有關部門對非傳統安全思維的高度重視。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思維方式必須現代化,我們要有清醒認識形勢和辨別安全風險的能力,必須有戰略前瞻,切不可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甚至諱疾忌醫,從而給國家和民族帶來不必要的風險與隱患。

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融入愛國主義教育,事關高校大學生教育培養的頂層設計,亦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能否順利進行。非傳統安全意識培育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三重邏輯反映了高校知識傳授、價值引領與實踐技能三者之間的統一,體現了新時代非傳統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互動、互補與互進,兩者融合有利于提高我國國民整體國家安全觀的思想認知與實際應對能力,實現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非傳統愛國主義培育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基于文本挖掘的非傳統文本批評話語研究
慢、輕、微、精”,做傳統行業的非傳統企業……何丹妮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論當代插圖藝術的非傳統媒介化
依托國際組織 保障我國非傳統安全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