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論、歷史、現實三位一體的新聞傳播理論研究

2024-04-25 05:14李詩
新聞研究導刊 2024年6期
關鍵詞:問題意識

摘要:董天策新著《提要探微:新聞傳播理論縱橫》以專題研究方式選錄作者多年來發表的28篇理論研究文章,編成“新聞傳播學術創新”“新聞理論基本問題”“新聞策劃與傳播交叉”“互聯網與媒體融合”“公共事件與網絡公共領域”五大論域。這些文章以問題為導向,以理論深化與創新為目的,體現出理論創新、歷史意識、現實關懷三位一體的新聞傳播理論研究方法論路徑。理論創新,指從問題出發建構理論并經實際的檢驗而得到修正與完善,既要實事求是,又要發揮研究者的主體創造精神。歷史意識,指研究者要了解新聞傳播活動產生、發展及演變的基本歷史,新聞思想變化、發展的基本軌跡,從動態的、聯系的、發展的過程去研究新聞理論?,F實關懷,指作為應用學科,新聞傳播學的理論研究也應扎根現實,關注傳媒業發展和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短嵋轿ⅲ盒侣剛鞑ダ碚摽v橫》選錄的新聞理論研究文章,正是理論創新、歷史意識、現實關懷有機結合的學術結晶,對于推進我國新聞傳播學術創新做出了獨到的探索與貢獻。

關鍵詞:新聞傳播理論;學術創新;問題意識;方法論路徑;網絡公共領域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6-0028-04

董天策新著《提要探微:新聞傳播理論縱橫》(以下簡稱《提要探微》)由重慶大學出版社于2022年出版(見圖1)。該書的取向不是大而全地建構學科知識體系,而是深而精地聚焦關鍵問題和研究領域。

卡爾·波普爾指出,“科學和知識的增長(學術創新)永遠始于問題,終于問題——愈來愈深化的問題,愈來愈啟發大量新問題的問題。學術研究應當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即以問題研究為導向”[1]?!短嵋轿ⅰ愤x錄作者發表的28篇理論研究文章,編成“新聞傳播學術創新”“新聞理論基本問題”“新聞策劃與傳播交叉”“互聯網與媒體融合”“公共事件與網絡公共領域”五個研究專題。這五個專題涉及近二三十年新聞傳播理論發展中的關鍵問題,或修正傳統的新聞傳播理論,或更新傳統的新聞傳播觀念,或探討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或研究新型網絡公共領域的建構。

玄乎地搬弄概念,無關歷史,脫離現實,是一些人對理論研究的刻板印象,然而真正的理論研究并非如此?!短嵋轿ⅰ返膶W理性十分突出,所關注的問題均具備理論價值,其中的文章以問題為導向,以理論深化與創新為目的,體現出理論創新、歷史意識、現實關懷三位一體的新聞傳播理論研究方法論路徑。正如董天策所言,“新聞傳播理論的深化與創新,不僅要面對深刻變革的傳媒現實,面對日新月異的傳播科技、面對全球化進程與中國崛起,去研究現實中富有學理的問題,而且要拓寬學術視野,夯實研究傳統,豐富學術底蘊”[2]38。為了更好地把握理論、歷史、現實三個層面的重要性和相互關聯,本文著重從這三個層面展開論述與剖析。

一、理論建構:彰顯學術價值

理論是人們對事物工作原理的理解[3]。理論意味著描述、解釋或預測。董天策指出,以理論學說為指導,以理論構建為目標,方能真正顯示大眾傳播研究之學術價值[2]52。

做理論研究通常有幾種主要形式:研究重要的學者,如成為馬克思研究專家;研究核心概念、理論,如資本、勞動等;研究關鍵的學派,如法蘭克福學派。當然,這三種取向并不限于純理論闡釋,皆可與經驗研究相結合?!短嵋轿ⅰ分饕劢购诵母拍罴捌淅碚搩群难芯?,包括新聞定義、新聞真實性、新聞客觀性、虛假新聞、原生新聞、算法新聞、新聞策劃、新聞價值等。

概念是學科理論及其知識體系的基石。要做好概念辨析,得究語義、講邏輯,需要細致、沉潛的功夫。改革開放以來,新聞傳播學迅猛發展,但不少基礎問題仍存在爭議,如究竟應該如何定義新聞。梳理中外新聞定義的發展,“事實說”和“報道說”是兩種基本而又相對立的論說。從形式邏輯規則出發,概念定義=種差+屬概念。董天策依據語義辨析指出,新聞的屬概念既不是“事實”,也不是“報道”,“信息”才是新聞的屬概念,從信息角度界定新聞,才能使新聞的定義走上科學軌道。而且,由于“事實”和“報道”都屬于“信息”,“信息”概念能夠整合“事實說”和“報道說”。由是,新聞的一般本質是向公眾報道新近變動事實的信息,新聞的特殊本質是通過報道新近變動事實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意識形態。需要將新聞的一般本質和特殊本質結合起來,認識其對立統一關系[2]69。

20世紀90年代,新聞學界出現關于“新聞能不能策劃、應不應該策劃”的爭論。董天策指出,由于論爭雙方對于新聞概念的理解不同,并未在同一層面上對話。支持方將新聞理解為新聞報道活動,自然可以策劃;反對方將新聞理解為新聞事實或新聞事件,認為不能策劃。在董天策看來,論爭雙方都忽視了歷史發展和現實語境,公關實踐和媒體經營已經使新聞事件策劃成為客觀現實。為此,他正視新聞實踐與公關實踐相互作用的現實,對新聞策劃做了與眾不同的深入研究[4],指出狹義的“新聞策劃”即新聞報道策劃,廣義的“新聞策劃”等同于新聞傳播策劃,包括三個層面、四個方面,即宏觀層面的媒介定位策劃,中觀層面的版面/欄目策劃,微觀層面的新聞報道策劃與新聞事件策劃[2]160。此外,他還基于對新聞、公關、廣告的相互作用的審視,提出了“傳播交叉領域”概念,指出新聞、公關、廣告三者的傳播文本和傳播行為交叉,形成傳播交叉領域[2]165,把“新聞策劃”研究推向深入。厘清概念的定義、范疇后,才能依據這些概念科學地構建新聞理論體系[2]79。

二、歷史意識:構筑立體視角

不知“史”,焉知“論”?論從史出,應是理論研究必須遵循的規則。我國新聞傳播研究的一個嚴重弊端,恰恰是很多研究者對研究傳統缺乏充分的了解、考察、分析,就事論事地發表意見,早些年發表的不少論文甚至缺少文獻綜述。這不僅局限了問題的深化,還局限了學理的深入,不是談不上學術創新,就是使學術創新大打折扣[2]38。

黃旦在《還是先回到歷史去——對提高新聞理論研究水平的建議》中指出,“回到歷史去”包含三方面意思:第一,指研究者要了解新聞傳播活動產生、發展及演變的基本歷史;第二,指研究者要了解新聞思想變化、發展的基本軌跡;第三,指研究者要在懂“史”知“史”的基礎上,從動態的、聯系的、發展的過程去研究新聞理論[5]。要養成新聞傳播理論研究的歷史意識,核心就是要掌握新聞傳播史和新聞傳播理論的研究傳統。

前已述及,解決有關新聞定義的爭論,需要關注概念的定義規則和語義辨析。新聞史能夠提供一種更為立體的視角?,F實地看,新聞不僅是一種信息,也是意識形態的組成部分。不同的新聞定義在不同時期得到學界和業界的認可,反映了當時的歷史環境。徐寶璜的“新聞者,乃多數閱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實也”,強調新聞來源于事實,在中國新聞思想史上第一次確立了以客觀事實為本位的新聞觀,展示了“事實—閱者—社會耳目—公共機關”這一除弊革新的報紙操作和運轉的基本框架。陸定一的“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反映了彼時對報刊的要求,他認為報道既要是事實,也得有自己的立場[6]。改革開放后,“信息說”興起?!靶畔ⅰ币辉~使新聞從“宣傳”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同時還提出了對受眾及傳播內容的重視,使新聞業既有事業性質,又有產業屬性。信息的概念解釋了新聞的本質,為新聞定義提供了一個相對權威的屬概念,也給了新聞學作為學科的科學性和合法性[7]??梢?,新聞傳播活動的發展總是扎根于特定的時代語境,具有明顯的時代坐標。

董天策指出,“由于我國新聞傳播學術的研究傳統或知識譜系方面的資源還相對有限,新聞傳播研究的問題應當著眼于包括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在內的整個研究傳統或知識譜系”[2]30。有關民生新聞的研究一度很熱鬧,但學術上的進展卻難以令人滿意。民生新聞究竟是新聞類型、新聞體裁、節目形態、價值取向、報道風格還是話語風格?不同的屬概念把民生新聞納入了各不相同的理論范疇。在梳理研究現狀的基礎上,董天策引入庫恩的范式理論,明確提出民生新聞是一種新的新聞傳播范式,是多種獨特內涵有機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新聞實踐模式,包括題材選擇上的民生內容,報道立場上的平民視角,價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識,報道方式上的民眾話語。從范式概念和理論模式來看,民生新聞、典型報道、正面報道是我國新聞界開創的不同新聞傳播范式,而客觀報道、解釋性報道、調查性報道都是源自西方新聞界的范式。運用范式理論來闡釋民生新聞,既把這一研究納入原有的研究傳統,又在范式理論的框架中為民生新聞準確定位[2]54。這一定位有助于澄清民生新聞的歷史產生過程。董天策指出,《南京零距離》標志著民生新聞的真正開始,因其具備了范式所必需的范例和符號概括。民生新聞具有相當大的變革性意義,主要在于為中國的新聞傳播實踐增添了一種新的范式,從而豐富了中國新聞傳播模式,使新聞界增加了如何做新聞的選擇[2]108。民生新聞概念這一問題的提出和解決,很好地體現了理論創新、歷史意識與現實關懷三者的相互勾連。此外,厘清民生新聞的概念和理論傳統,既有助于認識其歷史發展,也有益于指導實踐。

三、現實關懷:勇立變革潮頭

陳力丹指出,新聞傳播學是應用學科,沒有哲學、歷史學那樣或抽象或久遠,必須與新聞傳播的實踐密切結合。但新聞傳播學術研究與業界實踐脫節,無法有效指導實踐卻成為一大疑難[8]。傳播科技不斷創新,傳媒產業不斷發展,波瀾壯闊的現實景觀呼喚學者們勇立潮頭大膽變革、推陳出新?!短嵋轿ⅰ穼λ惴ㄐ侣劦膫惱砝Ь?、網絡新聞的價值取向變化、互聯網與媒體融合、公共事件與網絡公共領域等問題的研究,均是扎根于中國傳媒實踐最前沿的理論探討。

新聞傳播理論來源于新聞實踐,新聞價值、媒體融合等都是實踐用語理論化的產物。新聞價值包含的要素通常是研究者從具體的實踐材料和經驗中總結而來的,因此其理論化之后的應用也需要繼續接受經驗材料的驗證,不能作為固定不變的標準。新聞價值通常包括時新性、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趣味性五要素。董天策指出,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媒體的信息傳遞更為快捷,在價值取向上把“及時性”發展成了“實時性”。并且,網絡媒體對于軟新聞更為重視和突出,也形成了“實用性”這一新的新聞價值要素[2]207。

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網絡論壇開始展現輿論力量時,國內研究者廣泛引用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來開展研究。然而,不少研究者將西方的概念拿來就用,忽視了當代中國語境?!霸谖覈接懨浇楣残詥栴},必須考慮政治體制及傳媒體制之特殊性,將哈氏公共領域模式本身作為辯論對象,建構中國情境下的傳媒公共領域模式?!背误w制及傳媒體制外,在互聯網傳播時代,傳媒公共性主要從眾多輿論熱點事件中體現出來,如孫志剛事件、劉涌案、寶馬車撞人案等。董天策指出,網絡公共性或網絡公共領域,一定要通過網民圍繞某種特定的議題或問題展開理性的討論,形成某種輿論,對社會的公共事務或網民的公共利益有所助益,才能真正彰顯出來。在此意義上,網絡公共事件就是當代中國網絡公共性或網絡公共領域的集中體現[2]249。依循這個理論視域和研究路徑,董天策考察了學界有關網絡輿論聚集現象的研究,指出大部分研究以“網絡群體性事件”概念命名,并以危機管理范式加以研究,存在相當嚴重的名實不符、學理混亂、對策偏頗等問題。在他看來,網絡公共事件其實是“網絡輿論聚集”。他主張以“網絡公共事件”取代“網絡群體性事件”。從理論上說,“網絡公共事件”概念確切地表述了公共性網絡輿論聚集這一研究對象,名副其實,有利于在公共領域、社會治理等理論框架和研究傳統下對公共性網絡輿論聚集展開深入研究,恰如其分地評價它對現實社會的影響,同時保障有關學術研究的科學性。

從這一研究可以看到,只有清楚把握問題的理論、歷史和現實三個層面,才能做到追本溯源、循名責實,洞悉問題的本質。如若問題的定性不準,則會導致價值誤判,對策偏頗。

四、理論、歷史、現實三位一體

理論創新不是靠拿來主義和隨意套用就能實現的,既要實事求是,又要發揮研究者的主體創造精神,以問題意識為導向,從問題出發,經過理性的分析與綜合、猜想與反駁,形成理論并經實際的檢驗而得到修正與完善[9]。

科學研究始于問題,問題是研究者的理論積淀、歷史積累和經驗發現相互碰撞的產物。新聞傳播理論研究作為應用學科,必須扎根現實,關注傳媒業發展和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不能僅停留在淺表的現象層面,整天浮泛地談論一些熱門話題,做跟風式研究?!霸谡J識活動的思維進程中,只有理論而無實際,或只有實際而無理論,都是不科學的認識。即使是高度的科學抽象,它離出發點的實際遠了,但也不是沒有實際,因為不同層次的理論有不同層次的理論指導與實際材料和問題?!盵10]

理論和實際從來不是二元對立、相互分割的。從認識論來看,二者是雙向對象化的關系。人們通過一定的認知圖式去理解遭遇的對象,但認識圖式遠非理論,理論是關于事物的系統性認識,它恰恰產生和形成于認知圖式與認識對象反復多次的相互作用中。因此,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能讓理論更好地指導實踐,也讓實踐不斷反哺和完善理論,解決新聞傳播學長期存在的理論脫離實踐之痛。

在理論結合實踐的過程中,歷史意識不可或缺。正如米爾斯所言,“每一門考慮周全的社會科學,都具備觀念的歷史視野以及充分利用歷史資料。如果不運用歷史,不具備心理事情的歷史感,社會科學就不可能對現在應成為研究定位點的那些問題進行完整的表述”[11]。歷史幫助人們更立體、深刻地看待問題。缺乏史料的理論研究會過于抽象,變為空洞的邏輯推理;缺乏研究傳統則會喪失傳承和對話,變成閉門造車和自說自話。

五、結語

如何推進新聞傳播理論的深化與創新,對研究者來說是一個學術智慧問題,見仁見智,各有取舍,難以一概而論;對整個學術研究來說卻是一個方法論問題,即在學理路徑上解決“怎么辦”的問題?!短嵋轿ⅲ盒侣剛鞑ダ碚摽v橫》不僅將“新聞傳播學術創新”單列為專題,進行了相當全面而深入的探討,而且通過“新聞策劃與傳播交叉”“互聯網與媒體融合”“公共事件與網絡公共領域”等其他專題的論文,做出了身體力行的示范。這些研究以問題為導向,理論建構為目的,體現出理論創新、歷史意識和現實關懷三位一體的研究路徑,展現出董天策實事求是、慎思明辨地剖析和解決新聞傳播理論研究問題的方法論路徑及研究風格。

總而言之,理論、歷史、現實三位一體的新聞傳播理論研究才能經得起批評和審視,才能回應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才能為構建中國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波普爾.猜想與反駁:科學知識的增長[M].傅紀重,紀樹立,周昌忠,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318.

[2] 董天策.提要探微:新聞傳播理論縱橫[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22:38,52,69,79,160,165,38,30,54,108,207,249,308.

[3] 帕梅拉·舒梅科,小詹姆士·坦卡德,多米尼克·拉索薩.如何構建社會科學理論[M].喬飛,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21:6.

[4] 胡翼青,高小燕.自為的主體抑或自覺的主體:對新聞策劃論戰的知識社會學透視[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0(4):77-81,93.

[5] 黃旦.還是先回到歷史去:對提高新聞理論研究水平的建議[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1996(3):22-24.

[6] 黃旦.中國新聞傳播的歷史建構:對三個新聞定義的解讀[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3(1):24-37,93.

[7] 姜紅.作為“信息”的新聞與作為“科學”的新聞學[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6(2):27-34,95.

[8] 陳力丹.新聞傳播學學科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新聞記者,2017(9):70-80.

[9] 金幼華.把握“理論聯系實際”的真諦[J].學術月刊,2004(8):5-7.

[10] 張永昌.論理論聯系實際[J].河北學刊,2005(1):55-61.

[11] 賴特·米爾斯.社會學的想象力[M]. 2版.陳強,張永強,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175.

作者簡介 李詩,研究方向:新聞傳播理論。

猜你喜歡
問題意識
問題驅動模式下高等數學目標、路徑與課程建構研究
淺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
讓問題意識走進數學課堂的重要性
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恰當處理“教”“學”關系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與專題化教學研究
淺議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試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個性化閱讀的原動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