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新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相關探討

2024-04-25 07:14蔣春燕
當代家庭教育 2024年2期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高中生物課堂

蔣春燕

摘 要:在“三新”背景下,對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行業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都需要得到有效提升。高中階段生物學科作為重要的學習科目,對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研究性學習對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重要性,通過采取有效措施來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本文主要從高中生物課堂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入手,詳細分析了“三新”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路徑,以期為進一步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三新背景;高中生物;課堂;研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2-0096-03

高中是學習生涯非常重要的階段。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行業越來越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尤其是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發展的背景下,高中生物學科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都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高中生物學科中有很多知識點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完全理解和掌握。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教師需要結合當前新課改要求,積極進行相應調整。在新高考、新教材、新課程的“三新”背景下,開展研究性學習成為一種非常有研究意義的有效的教學方法,開展研究性學習,不僅能夠有效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還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開展研究性學習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可以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相關問題的探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并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相應支持和幫助,使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順利完成學習與研究的任務。

一、高中生物課堂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高中生物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教學目的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好生物知識,還要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生產中。在實際的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這一目的。同時,高中生物學科也是一門較抽象的學科,由于高中學生生活經驗有限,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很難真正理解相關知識。而研究性學習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生物學科教學活動中來,使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探究來解決一些相關問題,從而更好地掌握相應生物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解決問題有效提升綜合能力。同時,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深入思考,可以鍛煉邏輯思維能力,這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創新精神的培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三新”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路徑

(一)明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

教師在開展研究性學習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并在此基礎上設計教學方案。由于研究性學習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教師在開展研究性學習之前需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現狀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教師可以通過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研究性學習課題。

例如,在“基因工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介紹一下基因工程的基本知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完成一次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讓學生準備好實驗材料和實驗儀器;其次,根據所選擇的實驗材料和所使用的實驗儀器確定好實驗步驟;最后,在實驗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嚴格按照教學計劃進行操作。又如,在進行DNA提取和連接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研究、對比兩種方法:一種是先提取DNA再連接DNA;另一種是先將DNA進行連接后再提取。在完成上述操作后,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讓學生對相關操作進行相互討論、歸納總結。

(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構建自主學習模式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自主學習。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到研究性學習中,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比如,在講解“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人體體溫的調節”這一知識點開展研究性學習,通過讓學生自主設計體溫調節模型來提高學生對體溫調節具體過程的認識。在學生完成模型構建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相互之間對模型進行點評,引導學生進一步掌握“體溫調節”的概念。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體溫調節現象與書本知識進行結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自主學習模式。

另外,教師還應該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生物教學活動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和分析問題。其間,教師可以給出一定的建議和引導,比如讓學生提出問題或者思考問題等。通過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點,從而提升生物課堂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DNA是遺傳信息的主要載體”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設計實驗來進行驗證。在設計實驗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相關知識點進行預習,然后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實驗方案。在設計實驗方案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來引導同學們展開討論和研究,比如“你們認為 NA分子的結構是怎樣的?”“DNA分子是怎樣進行復制的?”“遺傳信息是指什么?”等等,通過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和分析,進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

(三)尊重學生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在高中生物課堂開展研究性學習,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例如,在學習“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這一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本內容,自主設計實驗方案,也可以讓學生在課本基礎上二次設計實驗方案。首先,向學生介紹細胞“有絲分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作用,在講解完這些內容之后,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問題:“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是怎樣的?”“細胞有絲分裂過程有什么規律?”之后教師再向學生展示有關細胞“有絲分裂”的圖片、視頻等,讓學生通過自主觀察和分析來回答教師的問題。接著教師可以再次提問:“如果要想觀察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同學們還可以怎樣設計實驗”,由學生回答問題、展開小組討論,在討論結束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自己小組提出的研究問題進行解答。教師通過在教學中創設的問題情境和小組合作討論活動,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效率。

(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強化團隊意識

在進行高中生物教學時,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強化團隊意識。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為以后工作、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例如,在教學“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組成團隊,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研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該發揮各自的特長和優勢,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來完成研究性學習任務。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來探究人類皮膚對紫外線照射后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式來探究人體皮膚對紫外線照射后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來了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保護皮膚等等,通過小組合作形式有效鍛煉學生的合作精神。

(五)立足現實生活,優化課程資源

研究性學習離不開對課程資源的開發。教師要立足于現實生活,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優勢,整合生物學科的相關知識資源,將其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以此來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例如,在進行“生物的生殖與發育”這一節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以“生殖”為切入點,在課堂中開展一些相關知識的討論和研究,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生殖以及生殖的基本過程。通過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和討論,可以讓學生對這一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堅實基礎;在進行“生態系統”這一節內容的教學時,學生已經了解在生態系統中,植物、動物、微生物等都是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討論和研究,比如讓學生思考,“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是否屬于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呢?”學生通過對這些組成成分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和探討,進一步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六)開展探究性實驗,培養問題意識

在傳統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很難主動提出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在三新背景下,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研究性學習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重要性,并結合當前新課改理念來積極開展研究性實驗。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酵母菌呼吸作用類型的研究”實驗,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呼吸作用需要的條件,進而促進學生對生物的呼吸作用進行深入思考。同時,高中生物屬于一門與生活聯系十分密切的學科,它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特點來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來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課前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現在所用的培養皿是哪一種?”再向學生展示各種培養皿,講解培養皿的特點、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項等知識,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操作,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

(七)豐富課堂形式,強化師生互動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豐富課堂形式、強化師生互動,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為學生搭建探究交流的平臺,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對學生進行評價。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對不同的意見進行充分表達,并對不同意見進行認真思考和分析。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問題材料供學生參考。例如,在“人與環境”這一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見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生活中,大家最關注的環境污染有哪些?”“霧霾天氣是否影響我們的生活?”“水資源短缺對人類的影響”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思維方式,使其在完成研究課題時能夠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和研究,教師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再例如,在“生命活動調節”這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新陳代謝”“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內容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通過對這些內容進行探究和分析,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到生物學科知識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提高結合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此增強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八)整合課程資源,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教師在進行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時,需要不斷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教師要認識到生物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的共通性,通過開展跨學科教學,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還要將更多的精力投入知識拓展方面,幫助學生增加知識儲備;同時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等現代化教育手段來幫助學生完成對知識的有效掌握。例如,在進行“細胞結構”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展示細胞結構和功能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到細胞結構對細胞功能發揮的作用。

三、結語

總之,在“三新”背景下,生物學科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認識到研究性學習對生物教學效果提升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來提高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本文主要從“三新”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入手,結合具體教學案例具體分析了在高中生物課堂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路徑,希望為進一步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責任編輯:陳娟)

參考文獻

[1]金怡.提高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J].理科考試研究,2022(7).

[2]董小五.新課標下學生數學提問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21(8).

[3]宋貴智.營造問題情景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成才之路,2022(9).

[4]宗琦.課堂生成添華彩 分類應對促高效——合作學習中的生成問題及應對策略[J].天津教育,2022(5).

[5]梁世雄.優化課堂教學 提高學生素質[J].山西教育,2022(4).

猜你喜歡
研究性學習高中生物課堂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在課堂花開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靈活開展研究性學習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術科類課程研究性教學的探討
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綠色生物實驗
高中生物解題教學中應用化學知識的可行性研究
開展研究性學習深化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