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山水畫造境研究現狀分析

2024-04-25 15:00崔思奇張訾涵周雨晴馮旭
收藏與投資 2024年4期
關鍵詞:造境中國山水畫藝術風格

崔思奇 張訾涵 周雨晴 馮旭

摘要:在文化復興、生態復興的背景下,中國山水畫造境研究應該引起重視。山水畫的生命在于其意境,承載著畫家情感、精神生命和人生智慧等信息。這種意境不僅是美學表達,更是畫家對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傳達。由于畫家情緒和氣質的個體差異,每幅作品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風貌,這使得每一幅山水畫都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反映文化、情感和藝術風格的交融之美。

關鍵詞:中國山水畫;造境;藝術風格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山水畫造境創作不僅以獨特的藝術形象為主體,更是一場對情感、思想和精神的深刻聯想。這種聯想通過外在物象的巧妙表達,直接觸發創作者內心真實情感。這是一種借物抒情的藝術手段,體現在山水畫創作理論與創新發展中,尤其是在造境過程中展現情感的高度敏感。中華傳統繪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成就,我們應繼承發揚,使其在現代保持本質,不斷融入當代文化。深入研究山水畫的造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傳承這一文化遺產,為中國傳統繪畫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在時代的潮流中保持生機。

山水畫創作始終離不開造境,每幅畫的意境都對應著畫家的心境。在作畫過程中,我們無法將眼中的物象孤零零地展示出來,必須結合意境使其融洽,將肉眼見到的物象轉化為筆墨語言并對其進行無限延伸,使觀者在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也能和畫家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圖1)。對中國山水畫的造境研究,旨在揭示其背后的審美范式和文化內涵,以期為傳統繪畫的創新提供理論支持。通過對比分析不同時期、不同畫家的山水畫作品,尋找共性和差異性,從而突破傳統審美范式,可為當代藝術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研究現狀

中國山水畫最早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歷經隋唐五代,到兩宋時期達到巔峰(圖2、圖3)。元代文人畫的興起,使得繪畫重心由宋人格物致知轉向文人寫心,文人山水畫由此興起。宋代山水畫以“境界”出名,正所謂“千筆萬筆無一筆不簡”,筆筆精到、筆筆是筆;元代山水畫以“筆墨”出名,追求“三筆兩筆無一筆不繁”。明清時期則是對山水畫的繼承與創新,“清初四僧”的繪畫風格對后代繪畫藝術產生了巨大影響。近現代李可染重“造境”,他認為“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沒有意境,或意境不鮮明,絕對創作不出引人入勝的山水畫”。

在著作與論文方面,朱良志的《論中國畫的荒寒境界》、丘挺的《宋代山水畫造境研究》以及任保忠的《中國古代雪景山水畫造境研究》等作品,深刻探討了山水畫中造境的文化淵源和審美意義。其中,朱良志從荒寒之境的視角出發,探討了其在文化和思想方面的根源及其在審美上的獨特意義;丘挺則從宋代山水畫的語言特征和圖式風格入手,系統梳理了造境的特征、表現手法和審美趣味;而任保忠則從歷史時代背景、筆墨、圖式、審美精神等角度對雪景山水畫的意境營造進行了深入探討,挖掘了其蘊含的儒、釋、道等思想內涵。

總體來說,這些研究強調了山水畫中造境的重要性,并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了深入解讀。無論是對荒寒之境、宋代山水畫、古代雪景山水畫,還是對現代山水畫中點景造境的探析,都反映了作者們對造境這一主題的深刻思考。山水畫造境不僅是一種藝術表達方式,更是對自然、文化、審美等多方面的綜合反映,具有重要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意義。在當代繪畫實踐中,理解和運用造境的理論與方法,可以豐富作品的內涵,提升其藝術表現力,進一步推動山水畫藝術的發展。

此外,白瑞敏的《陸儼少與李可染山水畫造境比較》、賀園茂的《山水畫造境探淵》以及顧逸凱的《李可染寫生山水畫意境的造境研究》等作品,為山水畫意境的理論體系建立和創作實踐提供了豐富的參考,對現當代繪畫實踐起到積極作用。其中,白瑞敏通過對比不同題材的意境與筆墨語言,對陸儼少與李可染獨特審美理念進行了深入解讀,闡明了意境在山水畫中的重要性;賀園茂則指出山水畫的造境主要呈現兩種形態,一種以“意勝”為主,在布局和安排景物時更加自由,能夠更充分而強烈地表達畫家主觀的情感與意境,另一種則以“境勝”為特征,側重描繪景物的具體特殊之處以及其與外部環境的關聯,使得情感意境在其中顯得隱約而豐富;而顧逸凱則分析情與景的意境呈現是畫者反復觀察生活中真山真水后的結果,它是需要我們全面認識生活對象,身臨其境地長期觀察再結合合乎情理的想象推演出的主題景觀,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傳情達意”。

總的來說,這些研究在更深層次融入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努力提升山水畫作品的文化內涵。無論是拿陸儼少與李可染的山水畫造境作比較,還是單獨拿出重視造境的李可染作品對其研究,抑或是對山水畫造境整體進行探淵,都反映了造境在山水畫創作中的重要性。不同畫家對于自然界中的景物理解不同,對創作作品的畫面需求不同,創作出來的山水畫作品自然也就風格各異,山水畫創作離不開筆墨基礎,一幅好的山水畫作品更是離不開造境。前人已經對此作出研究,我們后輩還需繼續努力,深入研究中國山水畫造境,創作出符合時代精神的山水畫作品。

至此,筆者認為對于中國山水畫造境的研究,還是要繼續深挖,盡管學術界已經有一小部分研究成果,但還不夠深入,我們需要結合中西方繪畫造境,在傳統之上創新,形成獨特的意境風格。在全球化的今天,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創新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中國山水畫的造境進行深入分析,探討其如何在當代社會中找到新的生存空間,以及如何更好地與現代文化相融合,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新的路徑。

三、結論

中國山水畫有“三美”:“筆墨美”黃賓虹、“構造美”陸儼少、“意境美”李可染(圖4)。這里的“意境美”,其實就是山水畫造境,李可染充分運用了宋人的造境手法,并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形成了獨特的造境風格?!霸炀场笔钱嫾野褍刃氖澜缗c現實世界融合升華而形成的一種境界。與西方繪畫相比,中國山水畫在創作過程中不追求“形似”而是更追求“神似”的表達,自然界中的山水對于畫家而言只是素材和靈感。對于中國山水畫造境的研究,需要我們深入挖掘古人和現當代畫家如何表達意境,在繼承與創新的基礎上思考自己在創作中如何表達意境。中國山水畫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代表,承載了豐富的文化認同。通過深入研究山水畫的造境,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人對自然、人文和宇宙的審美觀念,進而加深對自身文化認同的理解。

傳統中國畫與西方繪畫在空間觀念上有所不同,西方繪畫大多講究焦點透視,而中國畫講究散點透視,正所謂“海納百川”。筆者認為正如中國山水畫造境的“包容性”,萬事萬物皆可被呈現于畫面之中。然而再有才情的畫家,如果沒有筆墨技法和造境手段作為其創作的支撐,恐怕也很難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因此,對中國山水畫造境的研究,離不開筆墨技法,二者相互支撐,才能創作出讓人共情的佳作。筆墨技法是“筋骨”,造境手段是“血肉”,“血肉”與“筋骨”二者缺一不可。對造境的研究首先是建立在筆墨技法的基礎上,再把“情”與“景”相互交融,并不斷嘗試與突破,總能創作出滿意的作品,也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研究,為中國山水畫未來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作者簡介

崔思奇,女,河南焦作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畫。

張訾涵,女,陜西榆林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畫。

周雨晴,女,山東濟寧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畫。

馮旭,男,遼寧錦州人,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美術理論與中國畫創作。

參考文獻

[1]顧逸凱.李可染寫生山水畫意境的造境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藝術學院,2023.

[2]甘思文.中國傳統山水畫造境手法在高鐵站公共空間設計中的運用[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23.

[3]趙艷.淺析當代中國山水畫“隔”與“不隔”的造境之美[J].大眾文藝,2023(8):34-36.

[4]周書楊.張仃焦墨山水畫造境研究[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23.

[5]齊笑.明代雪景山水畫的造境之美[J].藝術評鑒,2023(1):55-59.

[6]劉慶濤,白曉偉.阻隔與連結:隱逸主題山水畫的造境與審美[J].美與時代,2022(6):86-89.

[7]孫漢亮.情與境—石濤山水畫造境的個性特征探析[D].長春:長春師范大學,2022.

[8]袁立.園林山水畫造境研究[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22.

[9]李子秦.王蒙山水畫的筆墨與造境[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2.

[10]范書含.論中國山水畫中對景寫生的造境藝術[J].參花,2022(3):92-94.

[11]孫鑒泓.現代山水畫中點景造境的探析[J].美與時代,2021(11):22-23.

[12]肖淬文.中國傳統山水畫的造境藝術探討[J].普洱學院學報,2021(4):94-96.

[13]鄒志浩.李唐南宋時期山水畫的造境研究[J].美術文獻,2021(1):12-13.

[14]邊凱.宋代山水畫造境淺析[J].書畫世界,2020(8):21,24.

[15]朱文元.也談山水畫寫生中的“造境”[J].廣東經濟,2020(8):90-92.

[16]龍韻.《林泉高致》中“遠望”在北宋山水畫造境的呈現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0.

[17]邱佳銘.宋代山水畫點景建筑與造境關系的研究[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20.

[18]白瑞慧.陸儼少與李可染山水畫造境比較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20.

[19]劉智永.基于造境的《陸儼少山水畫課徒稿》筆墨結構研究[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9.

[20]丘挺.宋代山水畫研究導論[J].書畫藝術,2013(1):22-26.

[21]丘挺.宋代山水畫造境研究[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6.

[22]馮旭.筆墨境界與人格修持的統一—兼論中國畫的美育功能[J].美術大觀,2006(3):12-13.

猜你喜歡
造境中國山水畫藝術風格
觀物造境——李昂界畫世界的生態隱喻
淺談“太和壺”的藝術風格
淺談“長青壺”的藝術風格
古意流轉——評改琦《紅樓夢》畫的藝術風格
造境、起伏、強化——妙用技巧增強故事感染力
禪宗對中國山水畫的影響
中國山水畫中線條的民族性
中國山水畫留白技巧探討
“留白”在中國山水畫中的重要作用探討
論沈從文小說的造境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